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站位 讲好故事 融合传播——全媒体时代内蒙古形象塑造和传播创新研究
1
作者 张瑞 陈冰凌 《新闻论坛》 2023年第2期44-45,共2页
全媒体时代,国家与地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筑牢思想防线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通过社会信息系统尤其是全媒体传播体系来完成。各级主流媒体在其中承担着主力军的重要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 全媒体时代,国家与地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筑牢思想防线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通过社会信息系统尤其是全媒体传播体系来完成。各级主流媒体在其中承担着主力军的重要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形象是公众对内蒙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认知与评价,是内蒙古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内蒙古的综合实力,推动内蒙古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特征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塑造与传播好内蒙古的地区形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主流媒体提升战略定位,做好融合传播,讲好新时代的内蒙古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 蒙古形象 传播策略
下载PDF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蒙古形象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旭东 周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形象在金庸的总体性民族国家叙事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在深层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异质整合与对话型”民族国家主体性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形象 虚构与史实 民族国家叙事 文化他者 替代的父性 镜像映射 异质整合与对话
下载PDF
《悠傲信件》所见13世纪欧洲文献中的蒙古形象
3
作者 田俊武 尚秀玲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06-113,204,205,共10页
1243年,法国拿波那人悠傲给波尔多大主教写了一封信,记述了蒙古军队对奥地利小镇新城的战役史料,信中同时转述了一个曾经为蒙古军做翻译的英格兰战俘的供词。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记述和历史参与者的供述,这份珍贵的史料不仅首次记录了西欧... 1243年,法国拿波那人悠傲给波尔多大主教写了一封信,记述了蒙古军队对奥地利小镇新城的战役史料,信中同时转述了一个曾经为蒙古军做翻译的英格兰战俘的供词。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记述和历史参与者的供述,这份珍贵的史料不仅首次记录了西欧人声称亲眼见证的蒙古人西征欧洲的行为,而且打破了此前拉丁语想象性书写蒙古人形象的局面,是对13世纪欧洲人和蒙古人文化接触史的史料补充,再现了中世纪欧洲人眼中的蒙古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悠傲信件》 旅行书写 蒙古形象 “上帝之鞭” 13世纪
下载PDF
大众传媒上的内蒙古形象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萨日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在搜集特定时间段内我国权威报纸、期刊、网络媒体广泛报道、热议与争论的有关内蒙古的新闻的基础上,对新闻文本进行分类与解析,并按关键词罗列,归纳出媒体反映的内蒙古的真实形象。
关键词 大众传媒 蒙古形象 调查
下载PDF
区域形象构建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内蒙古形象展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粟 《传媒论坛》 2021年第19期23-24,共2页
区域形象构建对于国家形象塑造非常重要。每个区域都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对国家形象对外宣传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形象的展示中最为突出的一面是文化展示,也是对外传播中最有效的方式。从本质上说,国家形象其实就是文化形象。我国幅... 区域形象构建对于国家形象塑造非常重要。每个区域都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对国家形象对外宣传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形象的展示中最为突出的一面是文化展示,也是对外传播中最有效的方式。从本质上说,国家形象其实就是文化形象。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也丰富多样。展示区域形象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为塑造地区形象、扩大文化交流交往、吸引对内投资提供有利渠道,同时也可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形象 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 蒙古形象塑造
下载PDF
微博客中的内蒙古形象解读——以新浪微博为例
6
作者 赵萱瑞 《新闻论坛》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尝试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SNS社交网络微博客中关于内蒙古形象的关注度结构和舆论走势,从而在海量"大数据"中解读内蒙古形象,为在SNS社交网络微博客的"拟态环境"中健全和完善更加立体、全面、... 本文尝试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SNS社交网络微博客中关于内蒙古形象的关注度结构和舆论走势,从而在海量"大数据"中解读内蒙古形象,为在SNS社交网络微博客的"拟态环境"中健全和完善更加立体、全面、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内蒙古形象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自治区主流媒体在传播内蒙古形象中借力SNS社交网络实现全媒体战略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微博客 蒙古形象 SNS社交网络 舆情走势
下载PDF
草原生活主题油画创作中蒙古马形象的表现形式研究
7
作者 张利玲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7期30-32,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方,草原文化、蒙古马精神等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经过一代代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草原生活主题油画创作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以表现蒙古马为主的作品是其...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方,草原文化、蒙古马精神等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经过一代代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草原生活主题油画创作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以表现蒙古马为主的作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解读当代语境下具有代表性的几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研究蒙古马在草原生活主题油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阐释艺术家如何借助蒙古马的形象和不同的艺术语言,诉说个体与草原的关系、文明与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形象 表现形式 精神内涵 草原生活主题油画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解读内蒙古整体形象的意义构建过程——基于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纪念邮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红 周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8-52,共5页
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在2017年5月1日发行了3枚纪念邮票:"守望相助""亮丽北疆"和"民族和谐"。文章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3个方面,对欢... 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在2017年5月1日发行了3枚纪念邮票:"守望相助""亮丽北疆"和"民族和谐"。文章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3个方面,对欢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3枚纪念邮票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此挖掘3枚纪念邮票的多模态特点,并分析纪念邮票是如何通过多种元素构建出内蒙古形象的整体意义,以此达到宣传内蒙古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理论 纪念邮票 蒙古形象
下载PDF
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旅行记中的蒙古形象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标 《芒种(下半月)》 2016年第2期32-33,共2页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探险家,他对内陆亚洲的一系列探险不仅让其蜚声世界,而且让西方未知的蒙古地区开始走进西方的地理、人文世界。普尔热瓦尔斯基1870~1873年的第一次蒙古地区考察,收获巨大,为同代科学界侧目。他详...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探险家,他对内陆亚洲的一系列探险不仅让其蜚声世界,而且让西方未知的蒙古地区开始走进西方的地理、人文世界。普尔热瓦尔斯基1870~1873年的第一次蒙古地区考察,收获巨大,为同代科学界侧目。他详细地考察了蒙古地区的地形、地貌、海拔等地理信息。通过他的探险与记述,西方对蒙古地区的地理空间情况有所了解,西方世界眼中的蒙古形象开始具有了背景与底色。普尔热瓦尔斯基所构筑的蒙古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既为西方蒙古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基点与场域,也为西方的中国形象增添了空间及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尔热瓦尔斯基 蒙古地区 自然地理景观 蒙古形象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内蒙古形象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内蒙古日报》新浪微博为例
10
作者 王梦媛 张君浩 《前沿》 2015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新媒体环境下,使内蒙古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对外传播有了新的任务,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构建真实、和谐的内蒙古形象,内蒙古各家媒体都对此做出了尝试。本文以《内蒙古日报》新浪微博为例,探究其在传播内蒙古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其... 新媒体环境下,使内蒙古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对外传播有了新的任务,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构建真实、和谐的内蒙古形象,内蒙古各家媒体都对此做出了尝试。本文以《内蒙古日报》新浪微博为例,探究其在传播内蒙古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其成功或不成熟之处,以期对内蒙古新媒体构建并传播区域形象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形象 传播 《内蒙古日报》新浪微博
原文传递
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中的蒙古人形象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迪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6-24,共9页
蒙古人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13至14世纪,欧洲的一些传教士和商人来到蒙古地区,留下了许多记录当时蒙古情况的书信和游记。通过对13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书信中的蒙古人形象的分析,探求这一时期欧洲人游记、... 蒙古人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13至14世纪,欧洲的一些传教士和商人来到蒙古地区,留下了许多记录当时蒙古情况的书信和游记。通过对13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书信中的蒙古人形象的分析,探求这一时期欧洲人游记、书信中蒙古人形象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人西征 欧洲人游记 蒙古形象
下载PDF
内蒙古区域形象宣传片浅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颖睿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7-70,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电视为媒介宣传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民情成为内蒙古区域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形象宣传片是电视媒体宣传的手段之一。自治区以及各盟市的宣传片塑造了旅游、人文资源独特的少... 近些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电视为媒介宣传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民情成为内蒙古区域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形象宣传片是电视媒体宣传的手段之一。自治区以及各盟市的宣传片塑造了旅游、人文资源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地区形象、和谐稳定的民族地区形象和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待开发地区形象,宣传作用是明显的。但同时也存在文化形象单一、形象符号运用不当、宣传内容表面化等问题。可以从素材多样化;突出内蒙古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善用重大公共事件,扩大区域影响形象;展现草原文化的内涵等方面加强宣传片的形象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区域形象 宣传片 草原文化
下载PDF
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清代蒙古族少女形象--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的复仇与报恩母题
13
作者 王立 李雪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1,共9页
晚清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写蒙古族少女龙梭三娘,因父遭陷流落江湖,得江翁助,与未婚夫团圆。三娘求助蒙古公主,为江翁之子脱罪。故事为多母题的分解与组合,女主人公能深谋远虑,运用蒙古语的语言技能,获公主信任。小说写她具有危机意识... 晚清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写蒙古族少女龙梭三娘,因父遭陷流落江湖,得江翁助,与未婚夫团圆。三娘求助蒙古公主,为江翁之子脱罪。故事为多母题的分解与组合,女主人公能深谋远虑,运用蒙古语的语言技能,获公主信任。小说写她具有危机意识,关注外界信息,用心结识公主,而公主豪侠仗义助其实现正义复仇。龙梭三娘形象来自明代小说《西洋记》。龙梭意象带有女性意味,预示超凡化龙腾飞的命运。宣鼎小说具有文化融合中的人性(亲情、友情与同情心等)、伦理规则(血亲复仇、报恩诚信等)指向,彰显了个体生命存在状态与家国间的有机联系,在复仇(报恩)母题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如跨域报家仇、入深山猎巨鸟怪兽以报恩等,是民国还珠楼主等武侠小说题材蓝本之一。小说跨民族、跨文化的侠义“共同体”精神书写,具有当代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宣鼎 蒙古形象 侠女复仇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蒙古族视觉传播形象特征与原因分析
14
作者 郭倩 《科技传播》 2012年第15期7-8,共2页
在视觉传播的过程中,蒙古族的形象往往被单一化、定式化,这对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立足于"他者"的角度,对蒙古族形象单一固化的表象与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蒙古形象 他者 刻板印象 拟态环境 商业用途
下载PDF
微媒体视阈下内蒙古文化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15
作者 张子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8-102,共5页
微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也把过去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媒体世界向大众自由敞开,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自话自说的格局,大众的参与让媒体世界走向互动、交往、对话与众声喧哗的时代。微媒体... 微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也把过去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媒体世界向大众自由敞开,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自话自说的格局,大众的参与让媒体世界走向互动、交往、对话与众声喧哗的时代。微媒体拥趸者众,"其所带来的社会及传播革命,被业内称之为‘微革命’"。这场"微革命"引发的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不打算探讨微媒体自身的问题,就如何利用微媒体进行内蒙古文化形象的传播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媒体 蒙古文化形象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基于民族文化特色的内蒙古城市形象标志研究
16
作者 崔丽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5期87-89,共3页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内蒙古自治区各城市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提取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文化元素,运用相应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形象标志的识别度,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蒙古城市形象标志 视觉表现形式
下载PDF
从悠傲信件看13世纪欧洲旅行叙事中的蒙古人形象
17
作者 尚秀玲 田俊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1243年,法国拿波那人悠傲写给波尔多大主教的一封信件描述了蒙古军进攻奥地利小镇新城的战役,转述了一个战俘--蒙古军翻译、英格兰人的供词。信中悠傲作为历史见证者,战俘作为历史参与者,分别形塑蒙古人为"上帝之鞭"和欲征服... 1243年,法国拿波那人悠傲写给波尔多大主教的一封信件描述了蒙古军进攻奥地利小镇新城的战役,转述了一个战俘--蒙古军翻译、英格兰人的供词。信中悠傲作为历史见证者,战俘作为历史参与者,分别形塑蒙古人为"上帝之鞭"和欲征服世界者,打破了欧洲13世纪蒙古人形象塑造中基督文化书写的一统局面,是对这一时期欧洲人蒙古旅行叙事的有益补充。作为旅行者,悠傲和战俘塑造的都是战争背景下的蒙古人形象,既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客观反映也存在一定的主观臆想,其不同乃源于宗教和世俗两种观照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悠傲信件 欧洲旅行书写 蒙古形象
下载PDF
13—14世纪亚美尼亚史家著述中蒙古人形象的变迁及影响
18
作者 梁有源 王新刚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4,共11页
13—14世纪,西亚的亚美尼亚人与向西扩张的蒙古人展开了不同文明间的交往,由此亚美尼亚史家在著述中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蒙古人形象。修士派史家因宗教信仰差异和蒙古人的经济盘剥而产生了强烈的负面蒙古人形象;贵族派史家则基于国际... 13—14世纪,西亚的亚美尼亚人与向西扩张的蒙古人展开了不同文明间的交往,由此亚美尼亚史家在著述中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蒙古人形象。修士派史家因宗教信仰差异和蒙古人的经济盘剥而产生了强烈的负面蒙古人形象;贵族派史家则基于国际格局的战略考量,塑造了一个基督教化的正面蒙古人形象。两种形象是亚美尼亚人与蒙古人不同文明交往方式的产物,促进了亚美尼亚人及西方基督教世界对蒙古人和东方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西方的十字军研究。但是,亚美尼亚史家著述中的蒙古人形象也强化了西方在认识东方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并且加深了伊斯兰世界对亚美尼亚人的仇恨,进而间接地导致了亚美尼亚王国的覆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美尼亚 史家著述 蒙古形象 东西方文明交往
原文传递
浅析英文蒙古行纪中的蒙古人群形象——以宓吉的《从北京到彼得堡的西伯利亚路》为中心
19
作者 李晓标 《芒种(下半月)》 2016年第1期83-84,共2页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共同关注的课题。英国旅行家宓吉的行纪,不仅为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迥异于内地中国的边疆蒙古印象,更完善了西方“中国人群形象”的丰富内涵。依据宓吉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蒙古人群...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共同关注的课题。英国旅行家宓吉的行纪,不仅为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迥异于内地中国的边疆蒙古印象,更完善了西方“中国人群形象”的丰富内涵。依据宓吉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蒙古人群形象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族群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宓吉 《从北京到彼得堡的西伯利亚路》 蒙古人群形象 中国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