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区达氏鲌和蒙古鲌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王静宇 钟可儿 +2 位作者 周智勇 黄江峰 徐先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研究以鄱阳湖湖口水域野生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检测两种鲌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等成分,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蒙古鲌的粗蛋白含量高于达氏... 研究以鄱阳湖湖口水域野生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检测两种鲌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等成分,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蒙古鲌的粗蛋白含量高于达氏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达氏鲌(P<0.05)。达氏鲌和蒙古鲌肌肉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均大于4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均大于60%,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两种鲌类均含有6种呈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成分最高。达氏鲌和蒙古鲌肌肉中含有12种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达到60%以上,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12.13%和15.65%。蒙古鲌和达氏鲌肌肉富含锌、硒、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蒙古鲌所有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达氏鲌(P<0.05)。研究表明,鄱阳湖区达氏鲌和蒙古鲌均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质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达氏 蒙古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生物学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2
作者 文峰 马玉兴 +6 位作者 梁智策 廖传松 盘家永 邵建强 何光喜 刘家寿 郭传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年龄结构完整,其中2—3龄为优势年龄组,呈现低龄化现象。种群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表现出正异速生长特征。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发现其生长系数(k=0.33)高于其他研究水域,属于快速生长类型。其生长拐点为3.23龄,拐点前后对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千岛湖的蒙古鲌种群繁殖时间较长,种群繁殖力较高,卵径呈单峰分布,符合单批次产卵的特征,整体表现出周期主义繁殖策略。经估算,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的初始资源尾数为34.79万尾,初始资源总量为259.4吨,开发率(E)为0.86,已超过最适利用率,表明其种群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为千岛湖蒙古鲌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提供了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生态渔业 生物学特征 种群资源 蒙古
下载PDF
镜泊湖蒙古鲌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伟 耿龙武 +3 位作者 贾钟贺 李池陶 尹家胜 张春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共4页
从镜泊湖采捕野生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32尾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注射人工合成激素可促使成熟亲鱼自然发情产卵,水温22-25℃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为10 h,有5尾雌鱼产卵,共获得受精卵1.5×105粒,孵出鱼... 从镜泊湖采捕野生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32尾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注射人工合成激素可促使成熟亲鱼自然发情产卵,水温22-25℃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为10 h,有5尾雌鱼产卵,共获得受精卵1.5×105粒,孵出鱼苗1.25×105尾,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为83.6%、90.3%和6.7%。镜泊湖蒙古鲌是产黏性卵的鱼类,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42±0.04)mm(n=30),水温23-24℃时,从卵授精到开始破膜出苗约38 h。镜泊湖蒙古鲌的鱼苗可采用土池发塘培育,饲养30 d体长达(3.24±0.29)cm,体重达(0.35±0.09)g,饲养100 d体长为(5.96±0.33)cm,体重为(2.28±0.3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cultermongolicus mongolicus)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蒙古鲌食性转变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斌 王志坚 +3 位作者 金丽 叶凤芬 陈大庆 张耀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9-1425,共7页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胃肠内容物鉴定,探讨了小江水域渠马镇至黄石镇段蒙古鲌食物组成。结果显示,体长<200 mm的小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4.50‰±1.15‰)、(12.17‰±1.54‰),食性类型为杂食性偏肉食性,...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胃肠内容物鉴定,探讨了小江水域渠马镇至黄石镇段蒙古鲌食物组成。结果显示,体长<200 mm的小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4.50‰±1.15‰)、(12.17‰±1.54‰),食性类型为杂食性偏肉食性,营养级为2.9;体长>200 mm的大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分别为(-23.87‰±1.12‰)、(13.54‰±1.12‰),食性类型为肉食性,营养级为3.3;大个体蒙古鲌δ13C、δ15N值极显著大于小个体蒙古鲌(P<0.01),表明蒙古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食性转变,但部分大个体蒙古鲌和小个体蒙古鲌由于食物来源相同而出现了同位素值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食性转换 稳定性同位素 小江
下载PDF
池养镜泊湖蒙古鲌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姜海峰 耿龙武 +3 位作者 佟广香 李晨宇 王四泽 徐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研究了池塘养殖条件下镜泊湖蒙古鲌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和胚后发育。试验结果显示,池养蒙古鲌人工催产的适宜时间为6月上旬,水温为23~26℃。混合激素400IU/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2+2mg/kg地欧酮,催产率达80%以上。... 研究了池塘养殖条件下镜泊湖蒙古鲌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和胚后发育。试验结果显示,池养蒙古鲌人工催产的适宜时间为6月上旬,水温为23~26℃。混合激素400IU/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2+2mg/kg地欧酮,催产率达80%以上。镜泊湖蒙古鲌成熟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半透明,属沉黏性卵;平均卵径为(1.10±0.03)mm,吸水膨胀后的卵径为(1.42±0.05)mm。水温23~25℃时,受精卵至破膜需38h,积温926.3℃·h。镜泊湖蒙古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符合鲌属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可分为胚盘、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6个发育阶段,进一步细分应为21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4.32±0.31)mm,当达到(5.70±0.47)mm时开始平游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池塘养殖 人工催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蒙古鲌食性驯化及鱼种培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明利 李钟杰 +1 位作者 夏雨果 王齐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4-977,共4页
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隶属鲤科、鲐亚科、鲐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河流和淡水湖泊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鱼性鱼类。蒙古鲴曾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群落的优势种,是渔业生产主要对象,捕捞量可占总产量的5%。
关键词 蒙古 食性驯化 鱼种培育 特定生长率 存活率
下载PDF
蒙古红鲌肥胖基因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潘庭双 龙良启 +2 位作者 吴小平 罗晓松 邹世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本文根据已知的人和鼠o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蒙古红脂肪组织RNA中扩增到ob基因片段,获得ob基因编码区438bp的序列。与人和其他动物比较,蒙古红与人、猪和鼠ob基... 本文根据已知的人和鼠o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从蒙古红脂肪组织RNA中扩增到ob基因片段,获得ob基因编码区438bp的序列。与人和其他动物比较,蒙古红与人、猪和鼠ob基因核苷酸编码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9%、84.0%和99.1%,蒙古红ob基因编码的蛋白leptin氨基酸序列与人、猪和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0.8%、78.8%和95.9%;运用RT-PCR技术分析ob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ob基因在脂肪和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大,在心脏、脾脏、肌肉、脑、卵巢中表达量减少,在肾脏中微量表达,而在精巢和肠道组织中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OB基因 LEPTIN 组织
下载PDF
5种常用渔药对蒙古鲌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海峰 耿龙武 +3 位作者 佟广香 武鹏飞 李晨宇 徐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1-314,共4页
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5种常用渔药对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鱼苗和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硫酸铜、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食盐对蒙古鲌鱼苗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13.830、0.116、0.183、1 863 mg... 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研究5种常用渔药对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鱼苗和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硫酸铜、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食盐对蒙古鲌鱼苗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13.830、0.116、0.183、1 863 mg/L,对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84、94.000、0.827、1.350、3 038 mg/L。5种渔药对蒙古鲌鱼苗和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食盐。与生产常用质量浓度进行对比表明,硫酸铜不适用于鱼苗阶段的病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 蒙古 急性毒性 安全质量浓度
下载PDF
蒙古红鲌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晓宇 郭水荣 +2 位作者 王宇希 李行先 杨仲景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1,共4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O%。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规模化
下载PDF
内蒙古野生红鳍鲌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旭光 齐景伟 +2 位作者 火焱 王大兴 刘春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共3页
为了了解该鱼的细胞遗传特性,变异规律、发育机制、系统演化及进化地位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鱼类资源积累资料。本文以肾细胞培养,空气干燥制片,吉姆萨染色法进行红鳍鲌的核型研究,结果显示:红鳍鲌的染色体2n=48.可分为A、B、C3组,A... 为了了解该鱼的细胞遗传特性,变异规律、发育机制、系统演化及进化地位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鱼类资源积累资料。本文以肾细胞培养,空气干燥制片,吉姆萨染色法进行红鳍鲌的核型研究,结果显示:红鳍鲌的染色体2n=48.可分为A、B、C3组,A组: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B组: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C组:3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NF=90,核型公式为2n=48=16m+26sm+6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红鳍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内蒙古野生红鳍鲌肌肉营养成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景伟 刘春华 +1 位作者 王大兴 张立岭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达赉湖红鳍鲌肌肉的营养成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肌肉中水分含量78.48%,蛋白含量19.48%,灰分为1.05%。17种氨基酸总量为82.05%(干物质),必须氨基酸总量36.45%,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35.95%。脂肪含量0.96%,其中以C16:0和... 本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达赉湖红鳍鲌肌肉的营养成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肌肉中水分含量78.48%,蛋白含量19.48%,灰分为1.05%。17种氨基酸总量为82.05%(干物质),必须氨基酸总量36.45%,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35.95%。脂肪含量0.96%,其中以C16:0和C18:1n9含量最为丰富,比例分别为17.88%和14.15%;另外,EPA和DHA的含量也比较高,分别为9.72%和12.97%。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为26.26%,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为29.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3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红鳍 肌肉 营养成份 蒙古
下载PDF
泼河水库蒙古红鲌生长参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开宇 许俊 王振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对泼河水库蒙古红鲌的年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回归分析,得出泼河水库蒙古红鲌年龄与体长之间的回归方程为Lt=43.125[1-e-0.28(t+1.6070)],年龄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为Wt=1845.47[1-e-0.28(t+1.6070)]2.7446;体长与体重之间呈... 对泼河水库蒙古红鲌的年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回归分析,得出泼河水库蒙古红鲌年龄与体长之间的回归方程为Lt=43.125[1-e-0.28(t+1.6070)],年龄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为Wt=1845.47[1-e-0.28(t+1.6070)]2.7446;体长与体重之间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W=0.0547L2.7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河水库 蒙古 生长参数
下载PDF
蒙古鮊ob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特异性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潘庭双 李海洋 +1 位作者 侯冠军 龙良启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94-299,共6页
根据已知的人和鼠o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运用RT-PCR技术首次从蒙古鮊脂肪组织的RNA中扩增获得ob基因片段,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为ob基因编码区438 bp的序列.不同物种同源性比较表明ob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蒙古鮊与人、猪和鼠的ob基... 根据已知的人和鼠o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运用RT-PCR技术首次从蒙古鮊脂肪组织的RNA中扩增获得ob基因片段,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为ob基因编码区438 bp的序列.不同物种同源性比较表明ob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蒙古鮊与人、猪和鼠的ob基因核苷酸编码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9%、84.0%和99.1%;蒙古鮊ob基因编码的蛋白leptin氨基酸序列与人、猪和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8%、78.8%和95.9%.用RT-PCR技术分析组织ob基因的表达特异性,结果表明:ob基因在脂肪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大,在心脏、脾脏、肌肉、脑、卵巢中的表达量次之,在肾脏中仅微量表达,而在精巢和肠道组织中则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基因 蒙古 LEPTIN 组织
下载PDF
翘嘴红鲌和蒙古红鲌在太湖渔业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伟民 童合一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31-237,共7页
关键词 翘嘴红 种鱼 水域 经济价值 渔业 生物学研究 蒙古 作用 太湖 大型
全文增补中
蒙古红鲌腌制过程中肌肉与盐卤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兰 杨杰静 +3 位作者 王希搏 刘友明 熊善柏 赵思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7,共5页
以蒙古红鲌为材料,研究了腌制工艺及其对蒙古红鲌肌肉蛋白质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的渗出量及氯化钠的渗入量均增加,而氨基态氮的渗出量则减少;随着腌制温度的升高,肌肉中可溶性蛋白、氨基态... 以蒙古红鲌为材料,研究了腌制工艺及其对蒙古红鲌肌肉蛋白质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的渗出量及氯化钠的渗入量均增加,而氨基态氮的渗出量则减少;随着腌制温度的升高,肌肉中可溶性蛋白、氨基态氮的渗出量及氯化钠的渗入量均增加;鱼肉中氯化钠含量的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准确预测腌鱼制品最终食盐含量;腌制后鱼肌肉蛋白质二级结构中部分α-螺旋和β-折叠打开,转变为无规卷曲和β-转角,肌肉的横截面肌纤维束发生轻微的膨胀,排列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腌制 蛋白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蒙古鲌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化浩 谢桢桢 +1 位作者 胡良雄 张小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9,共7页
运用传统形态度量、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和几何形态学等3种鱼类形态分析方法,结合多变量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几何形态变形网格图分析,以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作对照,对鄱阳湖流域5个野生群体(南北港群体、新妙湖群体、青岚湖群体、庐山西海... 运用传统形态度量、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和几何形态学等3种鱼类形态分析方法,结合多变量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几何形态变形网格图分析,以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作对照,对鄱阳湖流域5个野生群体(南北港群体、新妙湖群体、青岚湖群体、庐山西海群体和章江群体)和1个南昌市养殖群体,共499尾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样本的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判别分析,在3种形态分析方法中,几何形态学方法判别正确率最高,达93. 99%。聚类分析显示,南昌市人工繁育养殖群体相对独立,其次为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鄱阳湖流域5个野生群体聚类在一起,表明南昌市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体侧形态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流域野生群体与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有一定的差异,鄱阳湖流域各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相对较小。几何形态变形网格图显示,鄱阳湖野生群体与丹江口水库野生群体、南昌养殖群体间的差异主要在体高和头部区域(特别是颏部),鄱阳湖流域各地理群体形态差异主要在头部(特别是颊部)、躯干部的近背鳍区域和腹部腹缘区域。结合栖息环境条件分析,鄱阳湖流域蒙古鲌各地理群体生活水体小环境的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其形态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差异 群体 蒙古(Culter mongolicus)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蒙古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佳燕 颜渊 +1 位作者 杨钰慧 林少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共5页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江苏段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不同自然群体的遗传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蒙古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群体的平均基因多态性为0.664,核苷酸多态性为0.002,不同种群间...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江苏段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不同自然群体的遗传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蒙古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群体的平均基因多态性为0.664,核苷酸多态性为0.002,不同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COI基因序列共检测了10种单倍型,其中4种单倍型在蒙古鲌不同种群间共享,其余单倍型为单个种群所特有。分子变异分析表明79.7%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NJ聚类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均表明蒙古鲌不同种群未形成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Chanodichthys mongolicus) 线粒体COI基因 自然种群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蒙古红鲌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世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23,共2页
蒙古红鲌(Erythrocuzter mongozicus)俗称红梢子、红尾巴,隶属鲤科、鳊亚科、红鲌属,是一种中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黄河、大运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的湖泊,在贵州地区分布于湄江(乌江水系)、赤水河。蒙古红鲌具有... 蒙古红鲌(Erythrocuzter mongozicus)俗称红梢子、红尾巴,隶属鲤科、鳊亚科、红鲌属,是一种中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黄河、大运河、长江等干支流及其附属的湖泊,在贵州地区分布于湄江(乌江水系)、赤水河。蒙古红鲌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易养殖,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亦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增养殖前景,是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淡水鱼类 乌江水系 贵州地区 适应能力 饲料来源 蒙古
下载PDF
pH对蒙古鲌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庆 龚丽军 +3 位作者 凌卯梅 赵莉 谢中国 杨品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3,共5页
取出体质量0.12~0.15 kg的野生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肝脏和肠道,将肠道切分成前肠、中肠和后肠,在30℃下置于以0.2 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为6.2、6.6、7.0、7.4和7.8下,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胰脏和... 取出体质量0.12~0.15 kg的野生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肝脏和肠道,将肠道切分成前肠、中肠和后肠,在30℃下置于以0.2 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为6.2、6.6、7.0、7.4和7.8下,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pH6.2~7.8时蒙古鲌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中3种消化酶活性都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肝胰脏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在不同pH下差异性显著(P<0.05),肠道各部位中各种消化酶活性在不同pH下无差异性(P>0.05)。pH7.4时各部位的消化酶活性最高,蛋白酶活力(IU/g蛋白)强弱顺序为前肠(236.65)>肝胰脏(167.13)>中肠(62.64)>后肠(47.10);淀粉酶活力(IU/g蛋白)强弱顺序为肝胰脏(12.34)>前肠(3.17)>中肠(2.59)>后肠(2.28);脂肪酶活力(IU/g蛋白)强弱顺序为肝胰脏(186.74)>前肠(51.51)>中肠(37.69)>后肠(17.28)。结果表明肝胰脏是蒙古鲌消化酶的主要分泌场所,前肠为其主要消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PH 消化酶 分光光度计法 考马斯亮蓝
下载PDF
蒙古红鲌形态特征及其两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改晓 齐子鑫 +4 位作者 唐国盘 王新华 徐文彦 郭国军 路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4-200,共7页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两个角度丰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筛选出蒙古红鲌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为其种质标准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蒙古红...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两个角度丰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筛选出蒙古红鲌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为其种质标准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蒙古红鲌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及肝脏等5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表达情况。【结果】蒙古红鲌的主要形态特征:头部背面平坦,口端位,下颌略比上颌长;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部银白色,胸腹鳍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鳍式为背鳍D.ⅲ-7和臀鳍A.ⅲ-19~22;齿式为2·4·5(4)/5(4)·4·2或2·4·4/5·3·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8~20。从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和肝脏组织中均能检测到LDH和MDH,但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LDH酶带条数分别为6、6、6、7和8条,MDH酶带条数分别为3、3、5、5和4条。各样本蒙古红鲌眼睛晶状体的LDH酶带数及其活性基本相同,均呈单态,表达稳定,且分离效果好。【结论】LDH和MDH在蒙古红鲌体内分布较广泛,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眼睛晶状体LDH表达丰富且活性稳定,可作为鉴定蒙古红鲌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形态特征 乳酸脱氢酶(LDH) 苹果酸脱氢酶(MDH) 组织特异性 特征生化遗传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