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汉交融视野下吉林省乡镇建筑模式浅析
1
作者 王科奇 徐荣升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建筑模式是在特定生产方式下形成的建筑型制与经验,是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回应。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族和以游牧文明为主的蒙古族,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建筑文化相互渗透,彼此影... 建筑模式是在特定生产方式下形成的建筑型制与经验,是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回应。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族和以游牧文明为主的蒙古族,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建筑文化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建筑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对传统建筑模式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其技术缺陷,激活存量资源抑或引进增量资源,从结构、材料、设备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演变出更为适宜的建筑模式,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改善了建筑性能,提升了人居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交融 文脉传承 乡镇建筑 建筑模式 适宜发展
下载PDF
清末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农耕化与蒙汉交融——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一个嘎查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吴英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2,M0004,共14页
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和民族杂居地区,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本文以西辽河流域科尔沁左翼后旗乌兰那仁嘎查为考察中心,对清末以来西辽河流域农耕化进程与蒙汉交融发展进行深入揭示。当地生产方式从... 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和民族杂居地区,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本文以西辽河流域科尔沁左翼后旗乌兰那仁嘎查为考察中心,对清末以来西辽河流域农耕化进程与蒙汉交融发展进行深入揭示。当地生产方式从牧到农的转型,推动了人与土地之间“绑定”关系、村落与耕地依存关系的发展,促进了蒙汉共同生计的形成及生活方式的趋同,彰显出蒙汉相互依存、不断交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化 蒙汉交融 西辽河流域 科尔沁
原文传递
蒙汉交融视角下的元代棕毛殿考证研究
3
作者 朱蕾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棕毛殿,又称棕殿,为元代宫殿建筑中非常重要又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常出现在元代的史籍中。通过对文献史籍的爬梳,结合考古发掘与石刻资料,对元上都和元大都并存的棕毛殿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考证,可见棕毛殿为蒙汉交融的多元文化在元... 棕毛殿,又称棕殿,为元代宫殿建筑中非常重要又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常出现在元代的史籍中。通过对文献史籍的爬梳,结合考古发掘与石刻资料,对元上都和元大都并存的棕毛殿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考证,可见棕毛殿为蒙汉交融的多元文化在元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棕毛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始终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紧密相连。因此,将元代棕毛殿的考证研究置于蒙汉民族融合视角下来分析,能够更深层次的阐释其历史文化变迁,厘清其肇源、建造形制、功能,及其在元代两都城存在中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毛殿 元代 诈马宴 蒙汉交融 “三交”
原文传递
蒙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杰出诗人——燮清的身份与表达
4
作者 多洛肯 候彪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0,F0002,F0003,共12页
蒙古族作家群体是清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燮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对其生平及其著述的考察,通过其诗歌作品,挖掘其所呈现的自我和国家文化认同及地域书写理念。诗人在大时代面前,以春花秋月寄情怀,以诗酒酬唱展才情,以乐天知... 蒙古族作家群体是清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燮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对其生平及其著述的考察,通过其诗歌作品,挖掘其所呈现的自我和国家文化认同及地域书写理念。诗人在大时代面前,以春花秋月寄情怀,以诗酒酬唱展才情,以乐天知命安其居,用审美之笔书写时代和个人的诗意,表达了人生的高致与旷达,展现出独特的地域书写与国家认同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文化交融 燮清 诗歌 身份 表达
下载PDF
蒙汉文化交融下漫瀚剧戏曲的时代发展分析
5
作者 付涛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0期10-13,共4页
漫瀚剧,作为蒙汉文化交融的戏曲艺术形式,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瑰宝。这种独特的戏曲形式继承了古老的戏曲传统,并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的变迁,漫瀚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其... 漫瀚剧,作为蒙汉文化交融的戏曲艺术形式,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瑰宝。这种独特的戏曲形式继承了古老的戏曲传统,并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的变迁,漫瀚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尊重。本文旨在探讨漫瀚剧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文化交融 漫瀚剧 戏曲艺术 时代发展
下载PDF
“和合共生天下同,漫瀚调调蒙汉情”——试论《和合学》视阈下的漫瀚调
6
作者 白宇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2期81-83,共3页
漫瀚调是蒙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及生活中共同创造出的产物,是蒙汉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漫瀚调依傍着草原与黄河走来,其产生与发展无不体现着"和合"的人文思想。本文所提到的"和合"是建... 漫瀚调是蒙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及生活中共同创造出的产物,是蒙汉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漫瀚调依傍着草原与黄河走来,其产生与发展无不体现着"和合"的人文思想。本文所提到的"和合"是建立在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学》理论之下,即是指:在自然、社会、人际、心灵以及文明等多种元素之间相互冲突、融合,进而形成新的事物。具体来说,蒙古族的游牧文明、汉族农耕文明作为两种不同的文明,所孕育出的音乐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合而为一,产生出漫瀚调这一新歌种。本文通过对漫瀚调产生的梳理,通过"和合"这一人文思想,进一步讨论漫瀚调的多元文化交融性,进而尝试去阐释这一新歌种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瀚调 蒙汉交融 “和合”人文思想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云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元代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其间民族文化交融非常活跃,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元杂剧与唐传奇对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反映即有所不同。元杂剧对... 元代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其间民族文化交融非常活跃,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元杂剧与唐传奇对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反映即有所不同。元杂剧对才子佳人爱情的描写等,反映了当时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崇尚自然、较少束缚;当时比较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及其对封建礼教的强力冲击等,均对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蒙汉文化交融 元代爱情婚姻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