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场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中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0
1
作者 施能 魏风英 +1 位作者 封国林 沈桐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指出了气象要素及气象要素场显著性检验中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种问题的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方法。若干要素及气象场相关场检验的蒙特卡洛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合成分析 蒙特卡洛检验 气象场
下载PDF
大房郢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驹 袁震 +3 位作者 王厚云 曹晶 郑志侠 叶碧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_(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房郢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蒙特卡洛置换检验
下载PDF
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建模及稳健性检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东斌 张爱茜 +1 位作者 王连生 胡洪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5,共5页
遵照标准方法测定了 1 6种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 ,用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法构建了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 :-lgEC50 =5 5 92 -7 4 89qH+ +0 777ELUMO +0 0 0 9α (n =1 6,r2adj=0 970 8,S =0 0 89,p <0 0 0 0... 遵照标准方法测定了 1 6种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 ,用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法构建了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 :-lgEC50 =5 5 92 -7 4 89qH+ +0 777ELUMO +0 0 0 9α (n =1 6,r2adj=0 970 8,S =0 0 89,p <0 0 0 0 1 ) ,蒙特卡洛模拟检验等方法检验结果表明所得模型稳健 .根据模型中的量子化学参数初步推测出该类化合物对发光菌为反应性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发光菌 取代萘系列化合物 蒙特卡洛模拟检验
下载PDF
新疆北部的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毛炜峄 江远安 李江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2,共6页
应用新疆北疆地区以及天山山区2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天山山区、北疆沿天山经济带、北疆平原、北疆北部流域、北疆西部流域6个区域的年、暖季(5-10月)、冷季(11-4月)以及各月的降水量线性趋势特征... 应用新疆北疆地区以及天山山区2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天山山区、北疆沿天山经济带、北疆平原、北疆北部流域、北疆西部流域6个区域的年、暖季(5-10月)、冷季(11-4月)以及各月的降水量线性趋势特征。结果显示:6个区域及26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45a年来均呈线性增加趋势;暖季降水量6个区域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北疆区、天山山区最显著;冷季降水量6个区域全部呈明显的线性增加趋势;月降水线性趋势变化较显著的月份为1、2、7、11、12月,其它各月没有通过0.10显著性水平检验,12个月中增湿趋势站数明显占优势的月份可占80%左右,3、9月呈下降趋势的站数较多。增湿结果已给新疆带来风吹雪、雪崩、畜牧业雪灾、洪水、融雪性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线性趋势 增湿 蒙特卡洛检验 北疆 天山山区
下载PDF
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0
5
作者 王大钧 陈列 丁裕国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9,共7页
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相应时段的雨日数空间分布较一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主要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型,其中以西部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增加和华北及川东地区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对季降水来说,除了冬季降水量场表现... 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相应时段的雨日数空间分布较一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主要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型,其中以西部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增加和华北及川东地区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对季降水来说,除了冬季降水量场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为正趋势外,其它三季变化都较复杂;绝大部分地区年雨日数的趋势系数是负值,就是说雨日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全国范围内秋季雨日数明显呈现减少的趋势;夏季强降水日的平均频数介于0~11之间,最大值位于西南地区的西部,最小值则位于南疆地区;无论是降水量场还是雨日数场都与全球温度距平存在显著相关,只是后者的显著性水平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系数 蒙特卡洛检验 相似系数 强降水
下载PDF
不同气候背景下我国冬夏两季极端气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晨辰 段明铿 智协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3-813,共11页
利用全国175个测站1960—1999年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选取1960—1989年(气候态A)、1970—1999年(气候态B)作为气候背景,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法检验了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我国冬夏两季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显著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利用全国175个测站1960—1999年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选取1960—1989年(气候态A)、1970—1999年(气候态B)作为气候背景,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法检验了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我国冬夏两季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显著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百分位法分别分析了在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2000—2010年间我国冬夏两季的极端气温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夏季,冬季气候态A、B背景下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更为显著。冬夏两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由于气候态B包含了全球变暖特征最为显著的20a,故在气候态B背景下,冬夏两季极端低(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要高(低)于气候态A,这与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气候百分位法 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 气候态
下载PDF
STF-like流中全局和局部分岔的研究
7
作者 冯继雄 《科技风》 2017年第17期268-269,共2页
基于三维的stretch-twist-fold流,利用反馈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类新的STF-like系统。通过蒙特卡洛假设检验这类新颖的方法来研究新系统混沌的存在性,同时严格证明了异宿轨分岔存在的全局性动力学性质,以及音叉分岔、Hopf分岔存在的局部性... 基于三维的stretch-twist-fold流,利用反馈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类新的STF-like系统。通过蒙特卡洛假设检验这类新颖的方法来研究新系统混沌的存在性,同时严格证明了异宿轨分岔存在的全局性动力学性质,以及音叉分岔、Hopf分岔存在的局部性动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假设检验 混沌 异宿轨分岔 音叉分岔 HOPF分岔
下载PDF
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地下水硬度分类和定量分析
8
作者 董乐 廉飞宇 琚新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8-34,共7页
针对地下水质量国家标准,基于水硬度标准物质制备多种离子浓度的样品,建立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水硬度分类和定量分析模型。首先,利用一组不同离子浓度样品组成训练集,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并引入二叉树进行水硬度的多重分... 针对地下水质量国家标准,基于水硬度标准物质制备多种离子浓度的样品,建立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水硬度分类和定量分析模型。首先,利用一组不同离子浓度样品组成训练集,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并引入二叉树进行水硬度的多重分类;然后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LS-SVM)建立每类样本的定量模型;最后利用由不同离子浓度样品组成的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蒙特卡洛交叉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对地下水硬度进行分类识别,平均错误率为1.13%,低于其他常用分类方法;对地下水钙离子浓度进行预测,均方误差达到0.247,复相关系数达到0.987,较其他常用分类方法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硬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偏最小二乘 支持向量机 定量分析 蒙特卡洛交叉检验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土壤多环芳烃赋存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高枫舒 王宇豪 +2 位作者 王颜昊 刘增辉 柳新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土壤多环芳烃(PAHs)赋存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网格布点法选取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60个表层土壤样本测定PAHs,并根据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选取6个不同区域测定土壤微生物,利用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土壤多环芳烃(PAHs)赋存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网格布点法选取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60个表层土壤样本测定PAHs,并根据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选取6个不同区域测定土壤微生物,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排列检验PAHs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西北部土壤PAHs含量高于东南部,土壤PAHs对微生物种群影响较大,且与多数细菌和古生菌在门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二苯并[a,n]蒽(DBA)与拟杆菌门、芘(Pyr)与变形菌门、苯并[k]荧蒽(BkF)与厚壁菌门、苯并[g,h,I]芘(BgP)与深古菌门、苯并[b]荧蒽(BbF)与奇古菌门、DBA与广古菌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912、0.710、0.731、0.649、0.596。DBA、Pyr和Phe对细菌影响较大,Phe、Pyr和Ace对古生菌影响较大。可见,在PAHs胁迫下细菌和古生菌丰度皆有不同程度增加,表现出一定的PAHs降解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多环芳烃 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关分析 蒙特卡洛排列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