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熊胆对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模型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萨茹拉 吴玉小 +2 位作者 莲花 白珍 白长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研究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对环磷酰胺诱发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蒙药熊胆的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将104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咖啡酸阳性组、蒙药止血红花-8味散低和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对环磷酰胺诱发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蒙药熊胆的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将104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咖啡酸阳性组、蒙药止血红花-8味散低和高剂量组、熊胆粉低和高剂量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低和高剂量组、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低和高剂量组、胆酸(cholic acaid,CA)低和高剂量组等13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药10天后,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清GMP-140及TPO、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纤溶系统(t-PA、PAI-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均能提高血小板计数和TPO水平(P<0.01),上调GMP-140表达含量(P<0.05);且能显著缩短凝血PT、TT值(P<0.05),增加FIB值(P<0.05),但APTT值无明显变化(P>0.05);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尚能增加大鼠血浆t-PA活性及降低血浆PAI-1水平(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TPO水平及上调GMP-140含量表达,缩短凝血时间及增加纤维蛋白原来发挥促凝止血作用;同时还能调整纤溶系统来防止血栓的形成。(2)蒙药熊胆促凝止血、调整纤溶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为UDCA和TUDCA,CA的作用相对较弱、大剂量CA才与UDCA和TUDCA类似的作用。蒙药熊胆的止血机制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活化和释放、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等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熊胆 主要有效成分 血小板减少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蒙药熊胆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模型大鼠的主要成分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萨茹拉 吴玉小 +2 位作者 吴伟红 白珍 白长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蒙药熊胆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模型大鼠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蒙药止血红花-8味散低和高剂量组、熊胆粉低和高剂量组、熊胆主要成分即熊去氧胆酸(UDCA)低和高... 目的:探讨蒙药熊胆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模型大鼠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蒙药止血红花-8味散低和高剂量组、熊胆粉低和高剂量组、熊胆主要成分即熊去氧胆酸(UDCA)低和高剂量组、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低和高剂量组、胆酸(CA)低和高剂量组等,每组10只,大鼠按分组依次给药实施治疗,观察及分析用药后对血小板计数、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影响及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计数降低、血清5-HT、AngⅡ的含量及VEGF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蒙药熊胆及主要成分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血清5-HT,AngⅡ,VEGF水平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比较,除了CA低和高剂量组外蒙药熊胆及主要成分各组血清5-HT、AngⅡ和VEGF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DCA及TUDCA组效果尤为明显。光镜下可见正常组大鼠胃黏膜、胃底腺结构连接完整,模型组有溃疡病变,蒙药熊胆及主要成分观察组均有明显的改善趋势。结论:蒙药熊胆及主要成分UDCA和TUDCA对胃溃疡出血有很好的治疗和防治作用;蒙药熊胆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主要成分为UDCA和TUDCA,CA作用相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熊胆 主要成分 胃溃疡出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熊胆及熊去氧胆酸抗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青春 王宏宇 +1 位作者 白长喜 乌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研究蒙药熊胆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取50只BALB/C小鼠,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复制/建立免疫性血小...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研究蒙药熊胆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取50只BALB/C小鼠,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复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熊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灌胃相应的(0.4ml/天)药物,10d后,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阳性表达率;显微镜观察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以ELISA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熊胆(0.856g/kg)和熊去氧胆酸(0.172g/k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显著回升,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阳性表达率升高,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减少,而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增多,PAIg G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熊胆及其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均能减少血小板及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免疫性破坏,改善血小板功能,该作用可能与调节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熊去氧胆酸可代替熊胆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熊胆 熊去氧胆酸 替代用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体液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