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贝利亚×荷斯坦F1牛体内性控胚胎生产初步试验
1
作者 郝海生 谢振全 +3 位作者 王雅春 杜卫华 宋金辉 朱化彬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0,共3页
供体牛超排后用富含X-精子的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是生产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冷冻X-精液不同输精方法对蒙贝利亚×荷斯坦F1体内性控胚胎生产的影响。选择10头蒙贝利亚×荷斯坦F1青年母牛作供体,按4 d 8次递... 供体牛超排后用富含X-精子的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是生产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冷冻X-精液不同输精方法对蒙贝利亚×荷斯坦F1体内性控胚胎生产的影响。选择10头蒙贝利亚×荷斯坦F1青年母牛作供体,按4 d 8次递减方法肌肉注射FSH超排处理,发情后分别在12、24 h和36 h各输精1次,每次输精剂量分别为2剂、2剂和1剂0.25 mL细管冷冻X-精液(实验Ⅰ组),或者分别在发情12 h和24 h各输精1次,相应的输精剂量为2剂0.25 mL细管冷冻X-精液(实验Ⅱ组)。配种后第7天(发情当天为0 d)常规方法采集胚胎。结果表明: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供体牛头均胚胎总数(10.0 vs 11.0)、头均可用胚胎数(6.2 vs 6.4)和头均不可用胚胎数(3.8 vs 4.6)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两实验组之间可用胚胎比例(62.0%vs 58.2%)和不可用胚胎比例(38.0%vs 41.8%)差异不显著,但实验Ⅰ组头均不受精卵数极显著低于实验Ⅱ组(P<0.01)。因此,供体母牛超排发情后适当增加人工授精配种次数可减少不受精卵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 超数排卵 性控精液 体内性控胚胎 蒙贝利亚×荷斯坦f1
原文传递
蒙贝利亚杂交荷斯坦奶牛对杂F1生长性能、产奶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孙凤莉 刘嫣然 +2 位作者 刘荣昌 李英 安永福 《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9年第11期68-71,共4页
为了改善中低产荷斯坦牛群生产性能,提高奶牛场养殖效益,本试验以蒙贝利亚兼用牛为父本,选择中低产荷斯坦奶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观察杂交一代生长性能(体重、体尺)、产奶性能(产奶量、乳成分),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荷杂F... 为了改善中低产荷斯坦牛群生产性能,提高奶牛场养殖效益,本试验以蒙贝利亚兼用牛为父本,选择中低产荷斯坦奶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观察杂交一代生长性能(体重、体尺)、产奶性能(产奶量、乳成分),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荷杂F1母牛初生体巫和断奶体重均高于荷斯坦牛(P<0.05),6月龄重、9月龄巫和12月龄体重高于荷斯坦牛(P<0.01);蒙荷杂F1母牛15月龄的体高、体斜长、尻长均小于荷斯坦牛,其中体斜长、尻长差异显著(PvO.05),胸围、管围和尻宽三项体尺均大于荷斯坦母牛,其中胸围和管围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O.05),尻宽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O.Ol)。蒙荷杂Fl母牛头胎日均产奶量与荷斯坦奶牛相当(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荷斯坦奶牛(P>0.05)。综合体重优势,平均每头杂交成母牛淘汰收入高于纯荷斯坦牛1155.67元,经济效益显著。当前奶业震荡起伏,应用蒙贝利亚兼用品种改良中低产荷斯坦奶牛,对于克服奶牛场单一品种经营,提高乳成分和奶牛场综合效益是一个可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亚 斯坦 生产性能 生长性能 杂交改良
下载PDF
蒙贝利亚牛与荷斯坦牛在北方地区生长发育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麻柱 乔绿 +6 位作者 丛慧敏 沙里金 方雁军 朱子岳 钟代彬 刘林 张胜利 《中国奶牛》 2013年第6期25-28,共4页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母牛同期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日增重变化规律相似,lOB龄平均日增重最大,17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小。蒙贝利亚母牛各阶段体高、体长与荷斯坦母牛无显著差异,14月龄体高可达127cm,达到配种体高。蒙贝利亚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7241kg,对照组荷斯坦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9589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较大,至24月龄体重接近荷斯坦公牛同期体重。12~24月龄,荷斯坦公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明显高于蒙贝利亚公牛,差异板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48kg,蒙贝利亚母牛初生重42kg,二者差异显著(P〈0.05)。蒙贝利亚公牛各阶段睾丸周径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公牛,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亚 斯坦 生产性能 适应性
下载PDF
蒙贝利亚杂种牛与荷斯坦牛早期发育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明 张旭 +4 位作者 焦士会 于峰 葛建军 赵俊金 王雅春 《中国奶牛》 2019年第8期24-28,共5页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 本研究通过选择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比较蒙×荷杂种牛和纯种荷斯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杂种牛在初生~3月龄期间与荷斯坦牛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月龄后,杂种牛体重、胸围、体高等性状都极显著高于同期的荷斯坦牛(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发育早期阶段,体重与胸围、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和腰角宽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1以上(P<0.05)。结果表明,选种难产率低的蒙贝利亚公牛与荷斯坦牛杂交,犊牛出生时体重与体尺与荷斯坦牛无差异,但杂种牛表现出更优的增长趋势,杂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亚 斯坦 杂交 体重 体尺
下载PDF
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杂交F1代生长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阳 叶翠芳 +5 位作者 李广 陈爱江 王刚 景磊 王德泽 欧四海 《中国乳业》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杂交代在生长过程中的发育性状优势,通过选种培育适合奶牛养殖场的乳肉兼用新品种牛。[方法]测定杂交F1代和荷斯坦青年牛出生到25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F1代牛在不同月龄的... [目的]对比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杂交代在生长过程中的发育性状优势,通过选种培育适合奶牛养殖场的乳肉兼用新品种牛。[方法]测定杂交F1代和荷斯坦青年牛出生到25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F1代牛在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比荷斯坦牛均快,最显著的是20月龄,虽然出生体重小2.8 kg,但20月龄体重多76 kg,日增重多0.16 kg,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分别多13 cm、8 cm、2cm、2 cm,尻长无差异。[结论]杂交F1代的日增重、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生长发育都优于荷斯坦牛,具备弗莱维赫牛生长快、增重快的品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莱维赫牛 斯坦 杂交f1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蒙贝利亚与荷斯坦杂交一代成母牛生长性能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袁立岗 柳炜 王涛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蒙贝利亚牛为父本,以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蒙×荷杂交,抽测其F1代30~34、35~40、41~45月龄的体尺变化,平均胸围、体斜长、体高、体重分别为200cm、160cm、138.8cm、602.75kg;202cm、160.7cm、141.3cm、617kg;210.4cm、172cm、144.... 以蒙贝利亚牛为父本,以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蒙×荷杂交,抽测其F1代30~34、35~40、41~45月龄的体尺变化,平均胸围、体斜长、体高、体重分别为200cm、160cm、138.8cm、602.75kg;202cm、160.7cm、141.3cm、617kg;210.4cm、172cm、144.9cm、668.6kg,通过与同一环境下饲养的荷斯坦牛和不同地区国内引进的纯种蒙贝利亚牛比较,其体尺状况均表现优良,说明蒙×荷杂交的育种方向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亚×荷斯坦 杂交后代 体尺 表现
下载PDF
蒙贝利亚牛与荷斯坦牛杂交一代乳品质量及产奶性能比对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柳炜 袁立岗 石琴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蒙贝利亚牛和荷斯坦牛杂交一代的产奶性能及乳品质量。[方法]设置F1代试验组并与相同饲养条件下的纯种荷斯坦牛比较,定期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并利用DHI监测方法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进行监测。[结果]乳脂... [目的]为了研究蒙贝利亚牛和荷斯坦牛杂交一代的产奶性能及乳品质量。[方法]设置F1代试验组并与相同饲养条件下的纯种荷斯坦牛比较,定期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奶量,并利用DHI监测方法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进行监测。[结果]乳脂率:试验组(F1代)4.04%比对照组(荷斯坦奶牛)3.69%高0.35%(P <0.05),差异极显著。蛋白率:试验组3.41%比对照组3.33%高0.08%(P>0.05)。体细胞数:试验组190.1万比对照组230.1万低40万。单产:试验组7,827kg比对照组7,908kg低81kg(P> 0.05)。[结论]蒙×荷杂交的F1代除产奶量略低于荷斯坦牛外,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均优于纯种荷斯坦牛,可以提高乳品质量和养牛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亚 斯坦 杂交 性能
下载PDF
秦川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严林俊 刘波 +4 位作者 房兴堂 陈宏 张润锋 鲍斌 张海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1-1375,共5页
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秦川牛(QQ)和中国荷斯坦牛(HC)共计218头个体POU1F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秦川牛及中国荷斯坦牛群体POU1F1-HinfⅠ基因座的451 bp的PCR产物经限制性酶HinfⅠ消化后表现多态,其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 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秦川牛(QQ)和中国荷斯坦牛(HC)共计218头个体POU1F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秦川牛及中国荷斯坦牛群体POU1F1-HinfⅠ基因座的451 bp的PCR产物经限制性酶HinfⅠ消化后表现多态,其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232/0.768、0.132/0.868;两个群体AA、AB和BB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030/0.403/0.567、0.007/0.251/0.742。在该基因座秦川牛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中国荷斯坦牛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它们在该基因座的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熵、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56/1.553/0.541/0.292、0.229/1.297/0.390/0.203;秦川牛群体的位点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熵、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中国荷斯坦牛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 秦川牛 斯坦 PCR—RfLP 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与PRL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聚合效应对产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祥捷 王长法 +3 位作者 杨桂文 黄金明 李秋玲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9-1365,共7页
文章采用DNA测序、PCR-RFLP和CRS-PCR技术对979头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与PRL基因进行研究,发现了3个新SNPs,分别是POU1F1基因第二外显子G1178C、PRL基因5侧翼区A906G和A1134G。采用SAS统计软件GLM程序,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分... 文章采用DNA测序、PCR-RFLP和CRS-PCR技术对979头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与PRL基因进行研究,发现了3个新SNPs,分别是POU1F1基因第二外显子G1178C、PRL基因5侧翼区A906G和A1134G。采用SAS统计软件GLM程序,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POU1F1基因1178位点GC基因型在产奶量、乳蛋白量、乳脂量方面均为优良基因型。PRL基因5侧翼区906位点AG基因型在产奶量方面为优良基因型,1134位点不同基因型产奶性状差异不显著。对PRL基因5侧翼区的906位点和POU1F1基因的1178位点进行基因互作分析,结果在乳脂率、乳蛋白率、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方面各基因型组合之间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说明基因聚合效应并不是单基因效应的简单相加,基因聚合效应在分子育种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斯坦 POU1f1基因 PRL基因 多态性 产奶性状 基因聚合效应
下载PDF
娟×荷F_1牛与荷斯坦牛耐热性、抗病力及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芳 刘海林 +2 位作者 罗阳 浣成 周望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7,共6页
研究旨在通过对娟珊×荷斯坦杂交1代奶牛(以下称娟×荷F1牛)和荷斯坦奶牛耐热性、抗病力及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两种奶牛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为湖南及南方地区良种奶牛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 研究旨在通过对娟珊×荷斯坦杂交1代奶牛(以下称娟×荷F1牛)和荷斯坦奶牛耐热性、抗病力及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两种奶牛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为湖南及南方地区良种奶牛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高温高湿条件下,娟×荷F1牛的最高直肠温度和平均直肠温度分别比荷斯坦牛低0. 6℃和0. 4℃;相同温湿度条件下,环境对娟×荷F1牛和荷斯坦牛组间呼吸频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但是夏季高温环境下组内奶牛呼吸次数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状态(P<0. 01)。(2)高温期(日均33. 85℃)两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低于中高温期(日均30℃)和正常期(日均21℃),荷斯坦牛高温期采食量较正常期低22. 99%,而娟×荷F1牛低18. 23%。(3)高温条件下,娟×荷F1牛的肢蹄病、乳腺炎等常见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荷斯坦牛。(4)娟×荷F1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高于荷斯坦牛(P>0. 05),其中乳脂率高9. 47%,体细胞数较荷斯坦牛低16. 36%(P>0. 05); 305天平均产奶量比荷斯坦牛低568 kg(P>0. 05),但4%校正奶两种牛基本一致。综上表明,娟×荷F1牛可以作为高温高湿地区奶牛群的主要品种,适合在湖南以及南方地区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抗病力 生产性能 ×荷f1牛 斯坦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海 李秋玲 +4 位作者 王洪梅 李建斌 朱洪龙 仲跻峰 王力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牛POU1F1蛋白对牛乳腺发育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上已有很多关于POU1F1基因的研究,但未见该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能影响的相关报道。作者采用PCR-RFLP技术对182头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A/G变异进行分析,得到AA、AG和GG... 牛POU1F1蛋白对牛乳腺发育有重要作用。哺乳动物上已有很多关于POU1F1基因的研究,但未见该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能影响的相关报道。作者采用PCR-RFLP技术对182头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A/G变异进行分析,得到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34、0.451和0.115。2χ检验后显示,样本群体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利用POPgene32软件进行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属于中度多态。应用SAS 8.1软件的GLM程序进行POU1F1多态性与产奶性状(包括90 d和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G基因型牛与AA和AG型牛相比,有更高的乳蛋白率(P<0.05);而该位点对乳脂率和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POU1F1基因的SNP初步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乳蛋白率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 中国斯坦 基因多态性 PCR-RfLP
下载PDF
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嘉鹏 贺三刚 +4 位作者 白杰 刘磊 杨波 谭立新 刘明军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中国斯坦 POU1f1 多态性 产奶量
下载PDF
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嘉鹏 贺三刚 +4 位作者 白杰 刘磊 杨波 谭立新 刘明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结论]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在荷斯坦奶牛中BB型比AA,AB型的产奶量高,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 多态性 新疆褐牛 中国斯坦 产奶量
下载PDF
热应激对荷斯坦牛与荷-娟F1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军方 梁学武 +1 位作者 张良荣 刘庆华 《福建畜牧兽医》 2007年第S1期4-6,共3页
临床健康的荷斯坦乳牛和荷斯坦牛-娟姗牛杂交F1牛(荷-娟F1)各20头,分为2组,分别于冬季12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为10.35℃,THI为47.24)和次年夏季7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为38.07℃,THI为82.61)条件下,研究热应激对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总... 临床健康的荷斯坦乳牛和荷斯坦牛-娟姗牛杂交F1牛(荷-娟F1)各20头,分为2组,分别于冬季12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为10.35℃,THI为47.24)和次年夏季7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为38.07℃,THI为82.61)条件下,研究热应激对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激期间荷-娟F1血清中MDA含量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T-SOD活力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T-AOC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非热应激期间,荷-娟F1与荷斯坦牛相比血清中的MDA含量、T-SOD活力和T-AOC均无显著差异(P>0.05)。荷-娟F1和荷斯坦牛在热应激期间的血清中MDA含量、T-SOD活力与非热应激期差异均极显著(P<0.01),荷斯坦牛血清中T-AOC差异显著(P<0.05),而荷-娟F1血清中T-AOC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热应激对乳牛的抗氧化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热应激期间荷-娟F1的抗氧化能力高于荷斯坦牛,更能适应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斯坦 -娟f1牛 抗氧化
下载PDF
挪威红牛与荷斯坦杂交代(F1代)出生体重和生长增重的研究
15
作者 欧四海 冯建丽 +6 位作者 何开兵 吴洁 付云宝 王建涛 吴海山 陈爱江 陈雄柏 《养殖与饲料》 2020年第7期35-36,共2页
新疆兵团第八师引进挪威红牛冻精与本地荷斯坦奶牛配种杂交,杂交一代(F1代)的出生体重:公犊38 kg、母犊35 kg。在后备牛培育生长过程中,2月龄和3月龄体重增重较慢,6月龄体重增重较快,11月龄体重达到391.6 kg。参照荷斯坦青年牛初配标准... 新疆兵团第八师引进挪威红牛冻精与本地荷斯坦奶牛配种杂交,杂交一代(F1代)的出生体重:公犊38 kg、母犊35 kg。在后备牛培育生长过程中,2月龄和3月龄体重增重较慢,6月龄体重增重较快,11月龄体重达到391.6 kg。参照荷斯坦青年牛初配标准(月龄13个月、初配体重350 kg),杂交代(F1代)青年牛11~12月龄就可以初配,为奶牛场带来1~2个月的节本增效和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一代(f1代) 出生体重 挪威红牛 斯坦
下载PDF
荷斯坦牛Pit-1基因多态性与产奶量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周木清 刘辉 +8 位作者 杨利国 周世同 胡修忠 金尔光 王定发 童伟文 余凤珠 吴世清 张淑君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斯坦 Pit-1 产奶量 POU1f1基因 基因定位 转录因子 MRNA
下载PDF
娟姗牛与荷斯坦牛杂交一代的选育及生产性能观察初报 被引量:5
17
作者 文信旺 黄香 +5 位作者 李秀良 莫柳忠 李铭 黄光云 赖景涛 刘瑞鑫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为了寻求适应广西高温高湿气候和饲养条件的优质奶牛,解决本地种源短缺的问题。[方法]用娟姗牛与荷斯坦牛进行品种杂交生产娟荷杂一代犊牛,对娟荷杂一代犊牛精心饲养,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筛选优秀个体作为核心群培育,对其生长发育... [目的]为了寻求适应广西高温高湿气候和饲养条件的优质奶牛,解决本地种源短缺的问题。[方法]用娟姗牛与荷斯坦牛进行品种杂交生产娟荷杂一代犊牛,对娟荷杂一代犊牛精心饲养,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筛选优秀个体作为核心群培育,对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良好,奶牛耐粗饲养,泌乳稳定,鲜乳营养丰富、乳脂率高,奶牛耐热性和抗病力尤为突出,对广西高温高湿气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结论]说明利用娟姗牛与荷斯坦牛杂交具有明显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娟姗牛 斯坦杂交f1 选育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牛POU1F1-exon2多态性与部分线性和乳用性状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慧光 赵静雯 +5 位作者 孙国权 王国富 吴红君 王东升 赵新海 高树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30-534,共5页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弗莱维赫牛和蒙贝利亚牛POU1F1-exon2多态性,分析其对部分线性评分性状和乳用性状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POU1F1-exon2存在两个等位基因——C和T.在该位点上基因频率分别为0.8426/0.1574,0.9032/0.0968.并且这两个... 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弗莱维赫牛和蒙贝利亚牛POU1F1-exon2多态性,分析其对部分线性评分性状和乳用性状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POU1F1-exon2存在两个等位基因——C和T.在该位点上基因频率分别为0.8426/0.1574,0.9032/0.0968.并且这两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TT基因型体重和体高的均值高于CT和CC基因型均值(P<0.05),而CT基因型均值高于CC基因型均值(P<0.05.)CC和CT基因型腹围均值显著高于TT基因型均值(P<0.05.)TT基因型强壮度和乳用性均值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均值和CC基因型均值(P<0.05.)TT、CT基因型的产奶量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均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U1f1基因 线性性状 PCR-SSCP 弗莱维赫牛 贝利亚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杂交改良后代繁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新芳 任小丽 +6 位作者 李亚昆 邓好好 闫磊 闫跃飞 杨文华 耿繁军 张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为了克服荷斯坦奶牛近交系数不断增高带来的适应性下降、繁殖力低和利用年限少等问题,试验以引进的三个品种乳肉兼用牛(即纯种西门塔尔、蒙贝利亚和弗莱威赫牛)为父本,与中国荷斯坦牛进行杂交,研究杂交一代在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方面... 为了克服荷斯坦奶牛近交系数不断增高带来的适应性下降、繁殖力低和利用年限少等问题,试验以引进的三个品种乳肉兼用牛(即纯种西门塔尔、蒙贝利亚和弗莱威赫牛)为父本,与中国荷斯坦牛进行杂交,研究杂交一代在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方面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牛的妊娠期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弗莱威赫杂交一代的胎次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对305 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奶牛间总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繁殖性状和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繁殖性状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斯坦 西门塔尔牛 贝利亚 弗莱维赫牛 杂交改良 繁殖性状 乳用性能
下载PDF
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一代与纯种荷斯坦母犊生理参数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红 葛继文 +4 位作者 夏海斌 孙小淳 翟云飞 徐洁 韩兆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9-946,共8页
旨在比较蒙贝利亚与荷斯坦杂交一代母犊初生及2月龄的生理参数,并计算各参数的参考区间。试验以纯种荷斯坦母犊为对照组,以蒙贝利亚牛为父本,荷斯坦奶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母犊为试验组,测定初生及2月龄犊牛的生长性能、直肠温... 旨在比较蒙贝利亚与荷斯坦杂交一代母犊初生及2月龄的生理参数,并计算各参数的参考区间。试验以纯种荷斯坦母犊为对照组,以蒙贝利亚牛为父本,荷斯坦奶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母犊为试验组,测定初生及2月龄犊牛的生长性能、直肠温度、呼吸频率、脉搏、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及激素水平。结果显示:1)试验组初生体质量、体高,2月龄体质量、体斜长、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2月龄白细胞数、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数目,初生及2月龄血小板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初生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血小板数目,2月龄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初生及2月龄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初生生长激素水平,初生及2月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月龄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蒙荷杂交一代母犊生长性能优越,在抗炎、抗细胞损伤方面表现上佳,但血小板体积,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低于荷斯坦奶牛。同时,本试验为蒙荷杂交一代初生及2月龄母犊各项生理参数提供了参考区间,以期为蒙荷杂交一代牛的健康养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亚×荷斯坦 生长性状 血常规 血清生化 激素 参考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