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不同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纪晓宇 彭苑霞 +2 位作者 刘敏 徐晖 詹若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6-120,184,185,共7页
【目的】考察蒲公英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E.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蒲公英药材粉末用水煎煮以及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蒸馏水)依次进行提取,制成8种供试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 【目的】考察蒲公英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E.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蒲公英药材粉末用水煎煮以及用不同极性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蒸馏水)依次进行提取,制成8种供试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供试液对E.coli DH5α的抑菌活性,绘制E.coli在水煎液作用下的生长曲线;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析8种供试液的化学组成,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和双向电泳(2-DE)法分析蒲公英对E.coli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蒲公英水煎液对E.coli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95 mg/m L;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对E.coli的MIC为0.13 mg/m L,相当于含19.23 mg/m L生药;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E.coli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TLC分析显示:正己烷和乙酸乙酯1不含绿原酸;乙酸乙酯相2、3部位斑点多且均明显。与空白组比较,蒲公英作用后E.coli生长受到抑制。SDS-PAGE和2-DE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会影响E.coli的蛋白表达,其中2-DE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相3的2×MIC作用大肠杆菌21 h后检测到的蛋白质点比空白对照图谱少92个,其中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表达量下调2倍的蛋白点有24个,上调2倍蛋白质点有19个,蒲公英乙酸乙酯相3作用于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p H3-10)表达量明显下调,蒲公英对大肠杆菌蛋白质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蒲公英对E.coli的抑菌作用显著,绿原酸等水溶性成分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水溶性部位,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药理学 蒲公英/分离和提纯 感染/中药疗法 体外抑菌 大肠杆菌 双向电泳 色谱法 薄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