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
方蓉
|
《神州》
|
2014 |
0 |
|
2
|
论《聊斋志异》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
彭茵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1
|
|
3
|
感性骂世与理性醒世——《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态度之比较 |
田刚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 |
0 |
|
4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蔡亮
|
《科教文汇》
|
2008 |
3
|
|
5
|
天使与俗女——E·T·A·霍夫曼与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
霍英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6 |
0 |
|
6
|
共振、共鸣、共情——《罗刹海市》爆火的原因 |
黎骄阳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4 |
0 |
|
7
|
狐仙鬼异 寄蕴丰赡——《聊斋志异》思想内容探析 |
武跃进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聊斋志异·黄英》中马子才的人物原型 |
杨月英
|
《文史知识》
|
2022 |
0 |
|
9
|
《罗刹海市》:寻找自己的人生 |
落落
|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
2023 |
0 |
|
10
|
饥肠辘辘 来自消化道的呼唤 |
赵蕊
|
《健康向导》
|
2020 |
0 |
|
11
|
听,《罗刹海市》 |
|
《视听前线》
|
2023 |
0 |
|
12
|
“游戏谰言”与“孤愤之书”——袁枚与蒲松龄小说观比较 |
高玉海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3
|
以史实为背景依托,借宣德讽治世黑暗——《促织》以“宣德间”为背景探因 |
王海明
|
《读写月报》
|
2021 |
1
|
|
14
|
寻找“梦中女孩”西塞娜——沈泽宜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
邹汉明
|
《野草》
|
2019 |
0 |
|
15
|
不畏首,畏尾 |
王文昌
|
《检察风云》
|
2020 |
0 |
|
16
|
饥肠辘辘,来自消化道的呼唤 |
赵蕊
|
《健康世界》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