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味精清洁生产蒸发凝结水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段作营 郭秒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中 ,利用四效蒸发技术来浓缩谷氨酸等电结晶母液 ,所得的蒸发凝结水因COD值稍高而不能直接排放。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节约水资源 ,文章中研究了将凝结水作为配料水应用于味精生产的可行性。通过与自来水进行比较 ,考察... 在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中 ,利用四效蒸发技术来浓缩谷氨酸等电结晶母液 ,所得的蒸发凝结水因COD值稍高而不能直接排放。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节约水资源 ,文章中研究了将凝结水作为配料水应用于味精生产的可行性。通过与自来水进行比较 ,考察了其对液化、糖化和发酵过程的影响。分别用凝结水和自来水作为配料水进行制糖和发酵实验 ,结果二者均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表明 ,蒸发凝结水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 清洁生产 蒸发凝结 再利用 谷氨酸发酵
下载PDF
强脉冲激光烧蚀铝靶深度历史的蒸发凝结法模拟
2
作者 王广安 章玉珠 +1 位作者 陆建 倪晓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为避免考虑强脉冲激光烧蚀过程涉及的复杂物理问题,提出一种用蒸发和凝结理论计算烧蚀坑深度历史的方法。给出了一定靶面压力和温度历史下的烧蚀深度历史计算公式,分析了脉冲宽度对计算准确度的影响。用该方法计算了脉宽为20 ns,波长为1... 为避免考虑强脉冲激光烧蚀过程涉及的复杂物理问题,提出一种用蒸发和凝结理论计算烧蚀坑深度历史的方法。给出了一定靶面压力和温度历史下的烧蚀深度历史计算公式,分析了脉冲宽度对计算准确度的影响。用该方法计算了脉宽为20 ns,波长为1.06μm,峰值强度为500 MW/cm2的脉冲激光烧蚀铝靶过程中光斑中心靶面烧蚀深度的历史,计算结果与文献符合良好。激光脉宽越长,该计算方法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激光 烧蚀 蒸发凝结 脉宽 烧蚀深度历史
下载PDF
高寒草甸蒸发凝结过程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春杰 《乡村科技》 2021年第36期83-85,共3页
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其特殊的冰冻环境对寒区气候、水文、生态演变过程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受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多年冻土区水循环过程发生了显著改变,蒸发凝结过程是伴随着水分和能量转换的... 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其特殊的冰冻环境对寒区气候、水文、生态演变过程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受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多年冻土区水循环过程发生了显著改变,蒸发凝结过程是伴随着水分和能量转换的复杂地气交互过程。本研究表明:凝结水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土壤深度0~5 cm范围内,同时土壤深度0~5 cm是蒸发作用最为剧烈的范围,并随高寒草甸退化凝结量逐渐减少。本研究可为多年冻土区蒸发凝结过程机理模型的建立、水循环过程研究、水量平衡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凝结过程 高寒草甸 多年冻土 生态水文
下载PDF
气液界面附近扰动对蒸发凝结特性影响的分子模拟研究
4
作者 陈恺祺 李育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8期164-167,共4页
在蒸发与凝结现象的发生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界面附近扰动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是凝结激波现象。凝结激波会放大非对称小扰动,有可能造成流场中的不稳定,同时会使马赫数、压力、温度等热力学参数的分布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改变流动及换... 在蒸发与凝结现象的发生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界面附近扰动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是凝结激波现象。凝结激波会放大非对称小扰动,有可能造成流场中的不稳定,同时会使马赫数、压力、温度等热力学参数的分布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改变流动及换热特性,因此凝结激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凝结激波是气液界面附近扰动的典型现象,为得到界面附近扰动对界面凝结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典型的Lennard-Jones氩原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平衡态气液两相系统,分析了激波影响下界面附近热力学参数及凝结特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汽液界面 蒸发/凝结 凝结激波
下载PDF
金塔绿洲土壤中蒸发/凝结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博 吕世华 奥银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2-1471,共10页
利用2005年6月27日~7月4日金塔绿洲地表及0.40m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作为边界条件,结合一维土壤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时段0.05,0.10和0.20m深处的土壤温度。通过比较同时段观测值与计算值的观测,发现0.05m深处的土壤温度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 利用2005年6月27日~7月4日金塔绿洲地表及0.40m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作为边界条件,结合一维土壤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时段0.05,0.10和0.20m深处的土壤温度。通过比较同时段观测值与计算值的观测,发现0.05m深处的土壤温度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在方程中只需简单考虑浅层土壤蒸发/凝结过程,便可以使模拟结果得到显著改善。金塔绿洲地表能量通量分析表明,08:00~12:00浅层土壤有虚假的热储项;而在12:00~16:00则有偏大的地表潜热通量。这些能量不闭合现象可部分归结为在观测时未充分考虑绿洲浅层土壤蒸发/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绿洲 热传导方程 蒸发/凝结过程 地表能量平衡 土壤热储
下载PDF
横管降膜蒸发-凝结回热循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强 厉彦忠 郑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8,62,共4页
基于横管降膜蒸发-凝结机理,设计了带有回热循环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横管降膜蒸发-凝结大大强化了传热、传质过程,在较低的驱动温度下实现了海水的有效蒸发,从而缩短了装置的瞬态运行时间;回热循环吸... 基于横管降膜蒸发-凝结机理,设计了带有回热循环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横管降膜蒸发-凝结大大强化了传热、传质过程,在较低的驱动温度下实现了海水的有效蒸发,从而缩短了装置的瞬态运行时间;回热循环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蒸气潜热及浓海水显热,大大提高了系统能量的利用率,对于太阳能等低品位能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管降膜蒸发-凝结 回热循环 太阳能 海水淡化装置 利用率
下载PDF
蒸发-凝结流动的边界层现象及热短路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焕光 段彦军 +1 位作者 曲伟 淮秀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8-93,共6页
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为了降低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对其做出简化是必要的。针对一些基本假设的适用性,本文建立了一维蒸发-凝结流动传热模型。通过初积分,对控制方程进行了化简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流速以及压力场,在蒸发和凝... 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元件,为了降低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对其做出简化是必要的。针对一些基本假设的适用性,本文建立了一维蒸发-凝结流动传热模型。通过初积分,对控制方程进行了化简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流速以及压力场,在蒸发和凝结相界面上明显存在着边界层,其中蒸发侧尤为明显,速度、压力梯度较大;在雷诺数很大的情况下,温度梯度也较大。由边界层现象推出了蒸发-凝结流动传热的热短路效应:汽相工质的最终趋势是达到均匀的温度场和饱和状态,汽相热阻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蒸发-凝结 边界层 热短路效应 相线
下载PDF
巴丹吉林高大沙山表层孔隙水现象的疑义 被引量:34
8
作者 顾慰祖 陈建生 +4 位作者 汪集旸 赵霞 谢民 陆家驹 Klaus-Peter Seiler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5-699,共5页
1997-2003年对巴丹吉林沙漠中不同位置共7个高大沙山和1个流动沙丘表层2m内的孔隙水情况用常规方法作了观测,每年均在相近日期进行。孔隙水量随深度而增大,历年观测期间2m附近的体积含水量约3%,达到相应实测最大持水量的约65%或更高,25c... 1997-2003年对巴丹吉林沙漠中不同位置共7个高大沙山和1个流动沙丘表层2m内的孔隙水情况用常规方法作了观测,每年均在相近日期进行。孔隙水量随深度而增大,历年观测期间2m附近的体积含水量约3%,达到相应实测最大持水量的约65%或更高,25cm至1m孔隙水δ18O的正值表明它经过了反复补给-蒸发过程。观测了雨后入渗深度及其在沙丘120m坡面上的分布,另由历年短期能量平衡测验获得沙山陆面蒸发和凝结概念。认为当地年降水量和凝结量不足以对沙山2m表层内的孔隙水现象作出解释,疑另有与大尺度地下水系统相关的补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眇漠 高大沙山 孔隙水 蒸发凝结 饱和度 环境同位素
下载PDF
太阳能苦咸水(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志莉 何强 +2 位作者 庄春龙 郑宏飞 易其臻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61-63,共3页
研制了集激淋降膜蒸发、降膜凝结与多效回热于一体的苦咸水(海水)淡化装置,其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热源、风力发电提供动力,并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匹配优化。测试了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太阳能辐射为20MJ/d时,系统的产水量可达... 研制了集激淋降膜蒸发、降膜凝结与多效回热于一体的苦咸水(海水)淡化装置,其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热源、风力发电提供动力,并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匹配优化。测试了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太阳能辐射为20MJ/d时,系统的产水量可达12kg/(m2.d)以上。供热水和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运行压力是影响系统产水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咸水(海水)淡化 太阳能 降膜蒸发凝结 产水量
下载PDF
燃烧加热风洞中水蒸气相变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万 罗喜胜 杨基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8,共7页
采用带有非平衡相变模型和考虑高温气体效应的平衡流动模型的数值方法,模拟了燃烧加热高超声速风洞中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在喷管流动中发生相变的物理过程,研究了水蒸气凝结对下游流场参数的影响和凝结后气流进入试验段时尖劈模型斜激波后... 采用带有非平衡相变模型和考虑高温气体效应的平衡流动模型的数值方法,模拟了燃烧加热高超声速风洞中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在喷管流动中发生相变的物理过程,研究了水蒸气凝结对下游流场参数的影响和凝结后气流进入试验段时尖劈模型斜激波后发生液滴蒸发两种典型情况。研究表明,凝结产生的潜热使试验气流参数偏离初始设定的风洞出口模拟流场;在流场中产生的凝结激波,将加剧凝结对风洞出口参数的均匀性的影响;对出口马赫数为6的喷管,为了模拟静温为220K的高超声速飞行环境,水蒸气的凝结将难以避免;带液滴试验气流经斜劈压缩后液滴蒸发,斜激波后气流热力学参数不能恢复到无相变时斜激波后的状态,将影响模型实验的测力等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燃烧加热风洞 水蒸气 平衡流 凝结蒸发
下载PDF
表面增强型强化传热管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芮 马虎根 +1 位作者 刘君 李长生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84-88,92,共6页
对制冷工质R22在表面增强型强化传热管外的凝结与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别使用4根不同几何参数的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和3根不同几何参数的表面增强型凝结强化管,实验结果表明:管内水流速为0.3-1.3m/s范围内,4根蒸发管... 对制冷工质R22在表面增强型强化传热管外的凝结与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别使用4根不同几何参数的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和3根不同几何参数的表面增强型凝结强化管,实验结果表明:管内水流速为0.3-1.3m/s范围内,4根蒸发管中2#管和4#管换热性能最好;管内水流速为0.4~2.0m/s,3根冷凝管中2#管换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型强化换热管 蒸发/凝结 换热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波转子制冷性能影响
12
作者 刘培启 冯明宇 +2 位作者 刘新宇 王海涛 胡大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3,共8页
波转子制冷常用于气体除湿,介质的相对湿度将影响波转子制冷性能.利用UDRGM修正极性气体物性,建立了水-空气凝结蒸发模型,并搭建了两相波转子制冷实验平台,对相对湿度影响波转子制冷性能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波... 波转子制冷常用于气体除湿,介质的相对湿度将影响波转子制冷性能.利用UDRGM修正极性气体物性,建立了水-空气凝结蒸发模型,并搭建了两相波转子制冷实验平台,对相对湿度影响波转子制冷性能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波转子制冷效率逐渐降低,变化趋势基本呈线性.转速2200 r/min下,相比于干燥气,当压比为2.0时,饱和湿空气等熵膨胀效率下降2.9%,当压比为3.0时,等熵膨胀效率下降2.4%.进一步增大压比,相对湿度对波转子制冷效率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小.随着相对湿度增加,水凝结时释放热量的增多是导致波转子制冷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着压比增大,凝结液滴量及入射熵产的减少使得制冷效率降低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转子 UDRGM 凝结蒸发 实验验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冷凝水的利用探讨
13
作者 李平凡 陈海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在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中,四效蒸发浓缩谷氨酸超滤清液,以及三效浓缩等电结晶母液,所得的蒸发凝结水(简称工艺冷凝水PCO),因COD、氨氮稍高而不能直接排放。为解决这一环保问题并节约水资源,本文研究了将PCO作为配料水应用于味精生产以及用... 在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中,四效蒸发浓缩谷氨酸超滤清液,以及三效浓缩等电结晶母液,所得的蒸发凝结水(简称工艺冷凝水PCO),因COD、氨氮稍高而不能直接排放。为解决这一环保问题并节约水资源,本文研究了将PCO作为配料水应用于味精生产以及用于部分取代超滤的清洗用水的可行性。通过与自来水进行比较,考察了其对液化、糖化和发酵过程及超滤清洗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生产 蒸发凝结 淀粉糖化 谷氨酸发酵
下载PDF
应力诱发多种机制下沿晶微裂纹的演化
14
作者 余文韬 黄佩珍 《系统仿真技术》 2017年第2期132-135,150,共5页
基于表面扩散和蒸发-凝结两种机制的经典理论,建立有限元法,对由应力诱发的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金属内连导线中沿晶微裂纹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机制比K衡量两种机制竞争的强弱,当K1时,可将模型视作仅受表面扩散机制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表面扩散和蒸发-凝结两种机制的经典理论,建立有限元法,对由应力诱发的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下金属内连导线中沿晶微裂纹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机制比K衡量两种机制竞争的强弱,当K1时,可将模型视作仅受表面扩散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的增大,微裂纹的演化呈现三个阶段,即表面扩散占据优势、两种机制竞争激烈和蒸发-凝结机制占据优势;微裂纹分节时面积整体呈增大趋势,增幅在两种机制竞争激烈时有所放缓;分节时间整体呈减小趋势,随着机制比增大,降幅有所减小;临界形态比则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晶微裂纹演化 表面扩散 蒸发-凝结 有限元法 应力迁移
下载PDF
Boosting solar steam generation by structure enhanced energy management 被引量:13
15
作者 Yida Wang Xuan Wu +3 位作者 Bo Shao Xiaofei Yang Gary Owens Haolan X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6期1380-1388,M0004,共10页
Interfacial solar-steam generation is a promising and cost-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both desalin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This process uses a photothermal evaporator to absorb sunlight and convert it into heat fo... Interfacial solar-steam generation is a promising and cost-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both desalin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This process uses a photothermal evaporator to absorb sunlight and convert it into heat for water evaporation.However solar-steam generation can be somewhat inefficient due to energy losses via conduction,convection and radiation.Thus,efficient energy management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steam generation.Here,via elaborate design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photothermal materials,as well as warm and cold evaporation surfaces,performance in solar evapo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This was achieved via a simultaneous reduction in energy loss with a net increase in energy gain from the environment,and recycling of the latent heat released from vapor condensation,diffusive reflectance,thermal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from the evaporation surface.Overall,by using the new strategy,an evaporation rate of 2.94 kg m^-2 h^-1,with a correspond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solar-steam generation beyond theoretical limit wa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steam generation PHOTOTHERMAL Energy management Latent heat recycling Reduced graphene oxide DESALIN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