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思兔河氢氧稳定同位素沿流程的变化及其对河水蒸发的指示 被引量:13
1
作者 钱会 窦妍 +2 位作者 李西建 杨柄超 赵振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本文在对都思兔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根据实测结果对河流量及δ18O和δD沿流程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都思兔河流量沿流程的变化与地下水等水位线及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吻合很好。把河水的氢氧... 本文在对都思兔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根据实测结果对河流量及δ18O和δD沿流程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都思兔河流量沿流程的变化与地下水等水位线及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吻合很好。把河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成分与流域内其他水体的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河水明显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河水同位素成分的变化主要由地下水的补给及河水的蒸发两种作用共同引起,地下水的补给使河水的1δ8O和δD减小,河水的蒸发则使其同位素成分增大。文章使用Rayleigh平衡分馏方程对河水的蒸发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水的累计蒸发比例可达2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思兔河 同位素 流量变化 蒸发比例
下载PDF
地膜残留量对新疆棉田蒸散及棵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亮 林涛 +4 位作者 严昌荣 王静 郭瑞霞 岳璐珂 汤秋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0-128,共9页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发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棵间蒸发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蒸散量及作物蒸腾量则逐渐减小。与无残膜处理相比,225和450 kg/hm2处理全生育期田间无效耗水的棵间蒸发量分别增加了9.27和22.20 mm,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增幅分别为2.6%和6.1%,作物蒸腾量降低34.89和55.94 mm。在棉花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E/ET)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呈幂函数关系,各处理间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差异不同,450 kg/hm2处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着LAI的增加,曲线下降趋势较明显;无残膜处理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与LAI的决定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随残膜量的增加依次降低,当残膜量由0增加到450 kg/hm2时,土壤水分利用率从28.25%降至24.91%,可见,残膜增大了农田的无效耗水,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研究可为制定缓解或克服残膜危害的应变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棵间蒸发 土壤水分 地膜残留 蒸发占蒸散的比例 滴灌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作物生育期农田耗水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彭正凯 李玲玲 +6 位作者 谢军红 邓超超 EUNICE Essel 王进斌 颉健辉 沈吉成 康彩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4-221,共8页
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 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棵间蒸发、农田耗水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6个处理,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结果表明:(1)春小麦和豌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NTS、TP、NTP比T显著减少6.52%~50.81%,NTS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作用主要在小麦开花后和豌豆结荚后,地膜覆盖在各个生育时期基本上都显著减少了棵间蒸发。(2)NTS对全生育期耗水量无显著影响,NTP的耗水量只在小麦地显著高于T。相比T,NTS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收获和豌豆结荚-收获期间的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的比例。(3)NTS、TP、NTP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和豌豆的蒸腾量,降低了田间的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降低了水分的无效损耗。(4)各年份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NTS、TP、NTP比T提高了7.64%~62.79%,水分利用效率比T提高了0.43%~50.88%。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免耕秸秆覆盖通过降低作物生长后期棵间蒸发量,提高作物生长后期耗水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提高春小麦和豌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而地膜覆盖处理主要是通过减少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增加作物全生育期蒸腾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实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棵间蒸发 农田耗水量 蒸腾量 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