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平原1966~2007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柏菊 向龙 +2 位作者 王振龙 金光炎 余钟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904-13907,13930,共5页
选择安徽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66~2007年的逐年器皿蒸发、不同深度的潜水蒸发资料以及对应的气温、相对湿度、水汽饱和差、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计算淮北平原40年来蒸发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 选择安徽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66~2007年的逐年器皿蒸发、不同深度的潜水蒸发资料以及对应的气温、相对湿度、水汽饱和差、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计算淮北平原40年来蒸发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淮北平原温度呈上升趋势,年均温度的增幅逐渐减小有利于蒸发能力增加,而太阳辐射、风速等减少和相对湿度增加蒸发阻力,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气象变化因子的蒸发能力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过程对水面蒸发、潜水蒸发的影响,有利于评估未来水量平衡关系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器皿蒸发趋势 潜水蒸发趋势 气象因子
下载PDF
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蒸发量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海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年第3期49-52,共4页
通过对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沱沱河等10处气象、水文站自1956年至2000年蒸发量资料的分析,揭示了长江源及其周边地区蒸发量的特征值及蒸发年内年际变化规律,研究了该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蒸发 蒸发量变化趋势 长江源区
下载PDF
水面蒸发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3
作者 武金慧 李占斌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水面蒸发是大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水资源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对水面蒸发观测仪器、蒸发折算系数、蒸发量变化趋势以及水面蒸发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水面蒸发通用公式的特点及我国水面蒸发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 水面蒸发是大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水资源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对水面蒸发观测仪器、蒸发折算系数、蒸发量变化趋势以及水面蒸发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水面蒸发通用公式的特点及我国水面蒸发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就“3S”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面蒸发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蒸发观测仪器 蒸发折算系数 蒸发趋势 蒸发模型
下载PDF
吉林省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璐 张兵兵 +3 位作者 王琪 王艳萍 高莉莉 史奎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02,共6页
利用吉林省1971—2010年的4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累计距平、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高桥公式计算并分析吉林省年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1971—2010年的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利用吉林省1971—2010年的4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累计距平、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高桥公式计算并分析吉林省年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1971—2010年的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春季蒸发下降速率最大,在夏、秋、冬三季中存在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空间上看,全省蒸发皿蒸发量呈东部减少、中部部分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季节的影响范围存在一定的变化。吉林省年实际蒸发量占蒸发皿年蒸发量的25%,实际蒸发量随时间呈微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在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气象因子中,风速和温度日较差是主要因素。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和温度日较差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其中温度日较差是实际蒸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蒸发量变化趋势 高桥公式 吉林省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近60年蒸发皿蒸发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阿尼克孜·麦麦提 《地下水》 2020年第1期197-198,共2页
结合新疆喀什地区两个主要水文站1954-2018年蒸发皿蒸发数据,对喀什地区蒸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年蒸发变化较为平稳,夏季蒸发下降明显,递减变化率为24. 5 mm/10a,秋季蒸发增加趋势较强,递增率为13. 5 mm/10a,其他季节... 结合新疆喀什地区两个主要水文站1954-2018年蒸发皿蒸发数据,对喀什地区蒸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年蒸发变化较为平稳,夏季蒸发下降明显,递减变化率为24. 5 mm/10a,秋季蒸发增加趋势较强,递增率为13. 5 mm/10a,其他季节蒸发变化较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发 蒸发变化趋势 水文站 喀什地区
下载PDF
泽当地区46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6
作者 陈定梅 《西藏科技》 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
利用泽当地区气象站建站以来(1960~2005年)46年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季变化特征、突变等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46年来泽当地区的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以-9.36mm... 利用泽当地区气象站建站以来(1960~2005年)46年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季变化特征、突变等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46年来泽当地区的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以-9.36mm/10a的倾向率减少,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夏两季,其中5月份蒸发量偏少趋势最明显,倾向率为-2.5mm/10a。年蒸发量在1964~1976年、2002~2005年为相对偏少期;1981~2001年为蒸发量相对偏多期。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年、季进行气候突变检验表明,年蒸发量在2000年发生1次气候突变,春、夏、秋季蒸发量分别发生2次气候突变,而冬季蒸发量发生了4次气候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年代季变化趋势 突变
下载PDF
斯洛伐克西喀尔巴阡山Koice-Medvedia菱镁矿床的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和碳-氧-锶同位素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Martin RADVANEC Peter KODERA Walter PROCHASKA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5-876,共22页
Kosice矿床是斯洛伐克第二大的菱镁矿床(150Mt),位于Gemeric的东部.其镁质碳酸盐矿体赋存于石炭纪石灰石和含白云石的石灰石中,同时下盘黑色片岩中也含有被铁质碳酸盐交代的薄层碳酸盐透镜体.在华力西期造山运动(M1)中,古生代岩石受到... Kosice矿床是斯洛伐克第二大的菱镁矿床(150Mt),位于Gemeric的东部.其镁质碳酸盐矿体赋存于石炭纪石灰石和含白云石的石灰石中,同时下盘黑色片岩中也含有被铁质碳酸盐交代的薄层碳酸盐透镜体.在华力西期造山运动(M1)中,古生代岩石受到了低级变质作用(绿泥石带).镁交代作用始于白云岩1的结晶作用,其后形成菱镁矿,最终沿裂隙形成铁菱镁矿.铁质碳酸盐包括早期铁白云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后期含方解石和石英的菱铁矿.根据碳酸盐矿物对地质温度计,白云石l结晶作用发生在300~340℃.这一结果与M1的变质矿物组合(绿泥石,白云母-伊利石)吻合.铁白云石的结晶作用发生在320~370℃.少量细脉中可见白云石2,绿泥石和伊利石-多硅白云母,它们是由于阿尔卑斯期造山运动M2变质作用形成的更晚的矿物组合.菱镁矿的流体包裹体(FI)研究,显示存在不同成分的热卤水,卤水成分变化相当于NaCl含量21~42 wt%,但其它成分的盐含量高于NaCl,溶解的CO2含量也有变化.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Th)的范围为164~217℃,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范围为217~344℃.富CO2包裹体(盐度相当于NaCl含量1~22wt%,CO2的密度为0.28~0.77 g·cm-3,均一温度为289~344℃)在菱镁矿中是次要的,但这种包裹体在与矿石伴生的石英中是主要的,并且与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共生.在后期镁交代过程中流体中的CO2逐渐增加.和铁质碳酸盐伴生的石英中只有两相包裹体,包裹体中CO2含量有所变化,盐度范围为17~24 wt%的NaCl(或者34~36 wt%的MgCl2),均一温度为152~195℃.包裹体的数据结合碳酸盐地质温度计显示镁交代作用的压力范围是180~320MPa(7~12km),铁交代作用的压力范围是280~420MPa(10~16km),说明地热梯度约为25~35℃/km.包裹体浸出液的分析表明Cl/Br和Na/Br的比值存在变化,但仍旧说明富镁的卤水来源是上二叠纪和下三叠纪的分馏蒸发岩来源.铁质碳酸盐流体的高溴和高碘含量,说明在铁交代过程中周围黑色片岩的明显影响.菱镁矿和铁交代作用,表明交代流体中的碳和二氧化碳,主要是海洋沉积的来源.菱铁矿的'Sr/86Sr比值((0.71124~0.71140),说明锶的多来源,最初应是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海水,但它被当地其它陆壳中的锶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 包裹体 包裹体流体化学 蒸发趋势 地质温度计 P—T条件 C-O-Sr同位素 Gemericum区 西喀尔巴阡山
下载PDF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based on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water temperature in organic Rankine cycle 被引量:8
8
作者 LI XinGuo ZHAO WenJing +1 位作者 LIN DieDie ZHU Q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working fluids in the entire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region up to near-critical temperature of working fluids in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The variation and tendenc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working fluids in the entire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region up to near-critical temperature of working fluids in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The variation and tendency of the net power output wi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working fluids is investigated.Four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the net power output at particular water temperature(Tw_turn,Tw_app,Tw_tran and Tw_up)and the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T_turn=Tw_turn△Tcr,△T_app=Tw_app△Tcr)are obtained to evaluate the working fluids.The curve at"applicable water temperature(Tw_app)"is a demarcation to differentiate the net power output from low to high.The"upper water temperature(Tw_up)"is an upper limit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to yield the higher net power output.A relation is built that the suitable water temperature is within the Tw_app and Tw_up of the working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thermal performance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working fluid water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