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在蒸散发量计算公式在贵州省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秦年秀 陈喜 +2 位作者 薛显武 凌敏华 张志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利用贵州省18个气象站1961-200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对以辐射和气温为基础的简化公式参数进行率定,对比分析不同计算公式推求的潜在蒸散发量之间的差异以及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适用程度。结果表... 利用贵州省18个气象站1961-200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对以辐射和气温为基础的简化公式参数进行率定,对比分析不同计算公式推求的潜在蒸散发量之间的差异以及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适用程度。结果表明,各种潜在蒸散发量公式经参数率定后计算的多年平均蒸散发量相近,但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与考虑综合气象因子对潜在蒸散发影响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相比,以辐射为基础的蒸散发公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较好,以气温为基础的蒸散发公式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蒸散发量预测,结果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散发量(et) PENMAN-MONTEITH公式 温度估计法 辐射能量法 适用性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蒸散发及地表温度对LUCC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朝顺 高志强 高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F0004,共9页
探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LUCC)对地表温度(LST)和计算蒸散发(ET)的影响,进而了解LUCC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解译获取山东省垦利县1987年和2000年的LUCC信息,并利用单窗算法和SEBAL模型分别反演LST,ET。... 探讨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LUCC)对地表温度(LST)和计算蒸散发(ET)的影响,进而了解LUCC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解译获取山东省垦利县1987年和2000年的LUCC信息,并利用单窗算法和SEBAL模型分别反演LST,ET。研究发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1987到2000年13年间山东省垦利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极为显著,变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6.12%;土地利用/覆盖的特点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域的LST和ET的区域分布特点,滨海滩涂、沼泽地、水体的LST值低,而ET值高;建设用地和盐碱地的LST值高,ET值低。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下的各LST和ET基本都表现为单峰型变化。1987年和2000年LST的频率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但2000年的各地类LST的分布范围比1987年的LST分布范围变宽。ET的分布变化没有呈现出这个特征,2000年各类型的日ET量都大于1987年的日ET量,两个时期都表现为水体的ET最大,农田次之,建设用地的ET最小。且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下ET和LST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地表温度(LST) 散发(et) 陆地卫星TM/etM+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蒸散发量遥感估算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春雨 赵军 +1 位作者 刘英英 魏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采用MODIS图像数据反演石羊河流域的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对石羊河流域1月、4月、7月和10月的日均ET进行了估算(1月的日ET为0.15~7.21 mm,4月的日ET为0.89~7.86 mm7,月的日ET为0.12~9.08 mm,10月的...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采用MODIS图像数据反演石羊河流域的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对石羊河流域1月、4月、7月和10月的日均ET进行了估算(1月的日ET为0.15~7.21 mm,4月的日ET为0.89~7.86 mm7,月的日ET为0.12~9.08 mm,10月的日ET为0.54~8.33 mm;主要分布在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及祁连山地区的水体周围)。同时采用图像剖面线分形的方法描述研究区遥感ET的局部及微观的结构特征,了解遥感ET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1月和7月剖面线分形数较大,剖面曲线高低起伏,ET梯度大,ET分布不均匀;4月和10月剖面线分形数小于1月和7月剖面线分形数,剖面曲线比较平缓,ET等级小,分布较均匀)。并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实际ET,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间接精度评价。经验证表明,估算的ET结果合理、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散发(et) 石羊河流域 时空格局
下载PDF
2001-2019年河南省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建琴 陈阳 +1 位作者 郝秀平 李丹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1,151,共9页
探究河南省地表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水源保护研究与生态需水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01—2019年河南省的MOD16 ET时序数据、MOD13 DNVI时序数据以及河南省内部及周边104个气象站数据,借助于Theil-Sen... 探究河南省地表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水源保护研究与生态需水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01—2019年河南省的MOD16 ET时序数据、MOD13 DNVI时序数据以及河南省内部及周边104个气象站数据,借助于Theil-Sen趋势与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和单相关、偏相关以及复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的地表实际蒸散发(ET)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1—2019年河南省多年平均ET值为509.22 mm,年际变化率波动明显,ET年内具有强烈的季节差异性;(2)多年平均ET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全省ET整体有上升趋势;(3)河南省多年月平均ET值和NDVI值两者皆呈双峰型变化规律,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 ET与气温、降水整体均呈现正相关关系,驱动分区结果表明,河南省ET不同地区主要受气温或降水气象因子单一驱动影响。近19年来河南省蒸散发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且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NDVI、气温和降水与ET整体处于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散发(et)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MODIS 河南省
下载PDF
遥感估算蒸散发量的日尺度扩展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素华 田静 米素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7,共8页
遥感是获取大面积地表蒸散发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主要手段,但是其所获得的ET是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值,而日尺度的ET才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目前,已有多种由瞬时ET经过时间尺度扩展成日尺度ET的方法,如恒定蒸发比法,时间积分法... 遥感是获取大面积地表蒸散发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主要手段,但是其所获得的ET是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值,而日尺度的ET才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目前,已有多种由瞬时ET经过时间尺度扩展成日尺度ET的方法,如恒定蒸发比法,时间积分法、正弦关系法、作物系数法和冠层阻力法等。为了对这些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在应用时为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对以上5种常用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对比和分析,并对当前该研究领域依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散发量(et) 尺度扩展 发比法 时间积分法 正弦关系法 作物系数法 冠层阻力法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浙江省区域蒸散发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发耀 王福民 +1 位作者 周斌 周柳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44,共5页
地表蒸散发(ET)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利用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SEBAL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8月2日和11月4日的蒸散发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蒸散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由于温度更高,夏季的日蒸散... 地表蒸散发(ET)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利用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SEBAL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8月2日和11月4日的蒸散发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蒸散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由于温度更高,夏季的日蒸散发量明显高于冬季,可达到10 mm/d以上。另外,在地表水含量丰富、风速较大处以及水体周围蒸散发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et) SEBAL模型 MODIS 卫星遥感 浙江省
下载PDF
西南猕猴桃园蒸散发变化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耀威 何清燕 +6 位作者 姜守政 崔宁博 赵璐 郑顺生 杨斌环 邹清垚 王琪凯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33,共8页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猕猴桃园气候因子和LAI对蒸散发(ET)的影响,K_(c)和K_(cb)的季节性变化。【方法】基于2018—2019年大田试验和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西南猕猴桃园近地层水汽通量的控制机理,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量化了猕猴桃园E...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猕猴桃园气候因子和LAI对蒸散发(ET)的影响,K_(c)和K_(cb)的季节性变化。【方法】基于2018—2019年大田试验和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西南猕猴桃园近地层水汽通量的控制机理,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量化了猕猴桃园ET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基于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K_(c)(K_(cb))。【结果】①2018—2019年猕猴桃生育期蒸散发(ET)日平均值分别为2.71 mm/d和2.31 mm/d,空气动力项ET(ET_(aero))分别为1.87 mm/d和1.71 mm/d,占总ET的0.69和0.74;②2018—2019年生育期猕猴桃ET对VPD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r_(c)、R_(n)-G和r_(a);③2018—2019年生育期猕猴桃园K_(c)值随生育期先增大后减小,K_(cb)值在生育后期有增大的趋势,2018、2019年的K_(c)平均值分别为0.93和0.85,K_(cb)平均值分别为0.43和0.41。【结论】本研究发现空气动力项是驱动猕猴桃园ET的主要因素,ET对VPD的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园 散发(et) Penman-Monteith模型 敏感性 作物系数
下载PDF
贵州省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焕 梅再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1-229,共9页
探究贵州省地表蒸散发(ET)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0—2014年的MOD16A2/ET产品和气象站数据,综合运用单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 探究贵州省地表蒸散发(ET)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0—2014年的MOD16A2/ET产品和气象站数据,综合运用单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蒸发皿观测值折算所得的实测ET与MOD16/A2ET呈强相关(R=0.80),能满足ET相关研究的需要;(2)ET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由西北向东南,ET逐渐变大,ET与海拔区间呈负相关;(3)研究时段内,ET的年际波动增加速度较缓,ET的年内变化呈单峰型,7月为高峰;(4)ET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在整个研究区呈正相关关系,与同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的区域大于呈负相关的区域。降水量是对贵州省ET年内变化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驱动力分析表明贵州省ET的主要驱动类型为降水量强驱动型和降水量驱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散发(et)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MOD16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MOD16的乌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蒙雨 但文红 王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为探讨贵州省乌江流域地表蒸散发(ET)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MOD16A2/ET产品和气象站数据,通过趋势分析与相关分析法,探讨了乌江流域ET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乌江流域年际ET波动较大,年内ET呈周期性单... 为探讨贵州省乌江流域地表蒸散发(ET)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MOD16A2/ET产品和气象站数据,通过趋势分析与相关分析法,探讨了乌江流域ET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乌江流域年际ET波动较大,年内ET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ET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311.31 mm)>春季(245.57 mm)>秋季(138.10 mm)>冬季(132.51 mm);(2)乌江流域ET空间异质性显著,呈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平均ET值为605.43~1208.26 mm;(3)各气候因子对ET的影响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30.67%)>气温(29.56%)>日照时数(23.84%),三者对ET均以正相关为主。乌江流域ET的时空分布特征虽受气候因子所控制,但各因子对ET的影响程度、范围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散发(et)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MODIS 乌江流域
下载PDF
人工林种植和生长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和水文调节功能的影响——基于遥感时序分析证据
10
作者 尼格娜热·阿曼太 孟媛媛 唐志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22-7333,共12页
随着生态恢复工程的进展,黄土高原人工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黄土高原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变化仍存在争议。基于黄土高原人工林的时空分布和种植年份信息,从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蒸散发(ET)以及土壤含水率(SMC)三个维度... 随着生态恢复工程的进展,黄土高原人工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黄土高原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响应变化仍存在争议。基于黄土高原人工林的时空分布和种植年份信息,从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蒸散发(ET)以及土壤含水率(SMC)三个维度评估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和水文调节服务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天然林和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2000—2020年间人工林林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天然林的NPP相对于整个区域的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21%左右;而人工林的NPP相对于整个区域的百分比显著增加,并在2009年超过了天然林,成为黄土高原NPP增加的主要来源。人工林占整个区域的ET百分比和SMC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分别由不到2%增长至13.9%、1.5%上升至11.8%。至2015年,黄土高原人工林的ET和SMC已经逐步趋于稳定。随着林龄增大,SMC变化速率和变化量不断下降。ET与林龄成正相关,而SMC与林龄负相关,表明具有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工林将有效减弱树木生长所引起的土壤干旱的影响。尽管黄土高原人工林林龄与NPP、ET和SMC变化速率和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但由于现阶段此地区人工林多为幼龄林和中龄林,未来这种显著相关关系是否持续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林龄 净初级生产力(NPP) 散发(et) 土壤含水率(SMC)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甘南草原区域蒸散发量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赵军 刘春雨 +2 位作者 潘竟虎 刘英英 杨东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6,共6页
针对甘南草原生态系统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及草原退化的形势,本研究采用理论基础坚实、区域应用限制小、反演陆面蒸散发量较为合理准确的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应用于反演甘南... 针对甘南草原生态系统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及草原退化的形势,本研究采用理论基础坚实、区域应用限制小、反演陆面蒸散发量较为合理准确的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应用于反演甘南草原区域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并对甘南草原区域7月份的日均ET进行了反演,分析了2000年和2009年间该区域ET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发展变化。同时,采用图像剖面线分形的方法描述研究区遥感ET的局部以及微观的结构特征,了解遥感ET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该区域日均ET总体上是减少的,其中一些区域变化幅度较大,减少了50%左右;其中,在地表水含量丰富的吉木都塘草原风景区和桑科草原风景区以及西库乎鹿场附近的黄河支流、尕海自然保护区、科才苦河、白龙江、拱坝河及洮河的水体周围,ET量才有7.00mm左右,主要与该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甘南草原 散发(et) 时空格局 SEBS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数据库和GIS的SPAC系统水分运动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圣微 雷玉平 +4 位作者 郑力 李红军 王晓磊 姚琴 赵鸿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共8页
农田SPAC系统水分空间变异通常较大,一维模型无法反应区域农田水分的运动和空间分布。该研究以空间数据库和组件式GIS为基础,结合适于北方平原农田水文过程的机理公式,开发出可以在ArcMAP(ESRITM)中加载的区域SPAC系统水分运动模拟工具... 农田SPAC系统水分空间变异通常较大,一维模型无法反应区域农田水分的运动和空间分布。该研究以空间数据库和组件式GIS为基础,结合适于北方平原农田水文过程的机理公式,开发出可以在ArcMAP(ESRITM)中加载的区域SPAC系统水分运动模拟工具,该工具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空间数据库管理和水文过程数值模拟于一体,可以模拟计算SPAC系统水分的时空分布和运动,并提供二维或三维的输出结果。模型由多个数据处理和过程计算子模块组成,可模拟SPAC系统内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验证表明,区域土壤水分模拟绝对误差在0.05(即体积含水量相差5%)以下的栅格点数达到总计算区域栅格数的95.61%;蒸散量验证显示,玉米生长季平均绝对误差为0.15mm,平均相对误差为3.1%;小麦生长季平均绝对误差为0.13mm,平均相对误差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 水文模型 空间数据库 组件GIS 水平衡 散发(et) 降雨截留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黄葵 卢毅敏 +3 位作者 魏征 陈鹤 张宝忠 马文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8-1902,共15页
蒸散发(ET)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清流域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16/ET数据集定量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的时空变化特... 蒸散发(ET)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清流域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16/ET数据集定量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时序气温降水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探索了ET与气候因子的驱动力关系。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表现为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北部和南部高、西北部和中东部低的分布特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多年ET呈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类型的特征;②2000-2014年海河流域年均ET波动范围为371.96~441.29 mm/a,多年ET的均值为398.69 mm/a,平均相对变化率为-0.41%,整体呈下降趋势;③多年月ET与气温和降水均呈单峰型周期性变化趋势,年内月ET呈单峰变化趋势;④春秋两季的ET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季节,ET与气温和降水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17和0.37,表明降水对于ET的响应程度强于气温;⑤驱动分区结果表明海河流域ET受气候因子驱动的主要类型是降水驱动型和降水、气温共同驱动型;⑥海河流域耕地ET变化气候因子驱动模式主要是降水、气温共同驱动型;林地、草地的驱动模式主要气温驱动型和降水驱动型,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模式主要是受其他因素驱动。该研究将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区域气候调节起到科学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et)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 气温 降水 海河流域 MOD16
原文传递
潜在蒸散发估算的简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颖 郝兴明 +2 位作者 花顶 孙海涛 李玉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1439,共9页
潜在蒸散发在区域水量平衡、干旱程度评价、农作物需水量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潜在蒸散发的空间化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相关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基于新疆地区1960-2017年66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通过一种简单的参数方程,实现... 潜在蒸散发在区域水量平衡、干旱程度评价、农作物需水量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潜在蒸散发的空间化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相关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基于新疆地区1960-2017年66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通过一种简单的参数方程,实现了潜在蒸散发(ET0)的空间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①简化参数方程中的2个重要参数a,c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参数a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参数c则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②简化参数方程与Penman-Monteith方法相比,拟合结果在日、月和季节尺度上的R2值均大于0.90,且R^2值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将简化参数方程的拟合结果与CRU数据和MOD16A2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简化参数方程与Penman-Monteith方法拟合的R2值较高,拟合效果和偏差指标表现更佳,而CRU、MOD16A2数据拟合的R^2值较低。简化参数方程所获得的潜在蒸散发精度高且空间分辨率更高(500 m×500 m),是一种适用于新疆地区潜在蒸散发估算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散发(et0) 参数方程 PENMAN-MONTEITH公式 空间插值
原文传递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被引量:43
15
作者 叶红 张廷斌 +4 位作者 易桂花 李景吉 别小娟 刘栋 罗琳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7-2134,共18页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MODIS ET产品作为研究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的数据源,结合黄河源区内部及周边18个气象站数据、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MODIS ET产品作为研究黄河源区地表蒸散发(ET)的数据源,结合黄河源区内部及周边18个气象站数据、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黄河源区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相对年际变化和相关分析法,研究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ET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了ET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多年ET区域分异规律明显,北部ET显著弱于中部和东南部,最强ET位于黄河源区的东南部,多年平均ET值为538.61 mm/a,距平相对变化显著,ET年际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均趋势变化率为0.44 mm/a;(2)年内ET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7月达到峰值;2000-2014年黄河源区多年四季ET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ET最强达到188.14 mm/a,春秋季次之,冬季ET最弱仅97.15 mm/a;(3)研究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ET大小表现为沼泽地>林地>草地>其他>裸地,整体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ET呈逐渐增加趋势;(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T与同期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降水对ET的影响强于气温;驱动分区结果显示黄河源区ET受气候因子驱动的地区主要表现为降水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散发(et)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MODIS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基于LPJ模型的制种玉米碳水通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旭峰 马明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4-740,共7页
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LPJ)模型是由Lund University,Pots-dam Climate Research Centre和Max-Planck-Institute for Biogeochemistry,Jena联合开发的植被动态模型,该模型以气候、土壤质地和CO2数据作为... 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LPJ)模型是由Lund University,Pots-dam Climate Research Centre和Max-Planck-Institute for Biogeochemistry,Jena联合开发的植被动态模型,该模型以气候、土壤质地和CO2数据作为输入模拟植被与环境的碳水交换过程。为了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输入数据,对模型的代码进行了改写。张掖绿洲盈科站位于干旱区绿洲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应用其观测资料作为LPJ的输入,模拟了张掖绿洲制种玉米的碳水通量,并用涡动观测到的潜热和CO2通量验证蒸散发和NEE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LPJ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制种玉米与环境之间的碳水交换,蒸散发(ET)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2为0.8;NEE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2为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et) NEE LPJ 农田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渭河流域植被WUE遥感估算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量:24
17
作者 位贺杰 张艳芳 +2 位作者 董孝斌 鲁纳川 王雪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5-1288,共14页
论文基于估算NPP的CASA模型和估算ET的三角形模型对水分限制因子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由NPP子模型和ET子模型组成的WUE遥感估算模型,以2010年相关MODIS影像和气象参量为数据源,实现了渭河流域WUE的估算,并对WUE的时空特征及其与... 论文基于估算NPP的CASA模型和估算ET的三角形模型对水分限制因子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由NPP子模型和ET子模型组成的WUE遥感估算模型,以2010年相关MODIS影像和气象参量为数据源,实现了渭河流域WUE的估算,并对WUE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年内气温、降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WUE模拟结果与通量观测数据以及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结果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各模型模拟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WUE定义、模拟区域、使用数据源以及使用植被覆盖分类底图等存在差异有关;2)渭河流域WUE年内分布呈现微"双峰"型格局,以8月最高,春、夏、秋、冬四季WUE分别为0.57、1.05、0.66、0.12 g C·m-2·mm-1,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3)渭河流域WUE空间分布呈现子午岭、黄龙山、六盘山以及秦岭北坡等林区高,西安市建成区、子流域上游低植被覆盖区以及局部旱作农业区低的分异特征;4)渭河流域尺度上,WUE随年内气温和降雨的变化均呈现5阶段的变化特征,但变化形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效率(WUE) 净初级生产力(NPP) 散发(et) 渭河流域
原文传递
Carbon-water coupl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in a planted Caragana liouana shrub community in desert steppe,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Ling-Tong Du Long-Long Ma +5 位作者 Hai-Zhu Pan Cheng-Long Qiao Chen Meng Hong-Yue Wu Jing Tian Hong-Yi Yua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947-960,共14页
The carbon and water cycle,an important biophysical proces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is changed by anthropogenic reveget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The carbon and water cycle,an important biophysical proces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is changed by anthropogenic reveget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carbon and water coupling in intrinsic eco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human activities.Based on the CO,and H,O flux measurements of the desert steppe with the planted shrub Caragana liouana,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arbon and water flux coupling of the ecosystem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s in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evapotranspiration(ET)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discuss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biological factors.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climate factors induced a periodic variation pattern of biophysical traits and carbon and water fluxes.The GPP and ET fluctuated in seasons,but the WUE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growing season.The GP,ET and WUE were significantly driven by global radiation(R,),temperature(T,and T),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leaf area index and plant water stress index(PWSI).However,R,temperature and PWSI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regulating WUE.R,and temperature directly affected WUE with a positive effect but indirectly inhibited WUE by rising PWSl.Plant water stress inhibited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the planted shrub community in the desert steppe.When the plant water stress exceeded a threshold(PWSI>0.54),the WUE would decrease since the GPP responded more quickly to the plant water stress than ET.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ies related to large-scal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itiatives under afforestation must first fully consider the status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covariance evapotranspiration(et)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 water use eficiency(WUE) desert steppe Caragana lioua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