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0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的含量
1
作者 袁诗佳 郑绍琴 +7 位作者 杜岵骏 邱翠雯 刘瑞媚 周珊宇 肖飞 古玉正 陆小梦 邓长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D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纯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D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纯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进样量分别在1.6088~16.088μg(r=0.9999)、0.0141~0.1414μg(r=1)、0.1851~1.8509μg(r=0.9999)、0.1441~1.4414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44%、97.82%、95.07%、95.55%,RSD分别为1.12%、1.44%、1.29%、1.5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酚D、猫眼草黄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水提浸膏 乙素 猫眼草黄素 猫眼草酚D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2
作者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87,共1页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早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 罂粟科 狭卵形 倒披针形 绿绒 圆柱形 基生叶 茎生叶
下载PDF
封面植物介绍——总状绿绒蒿
3
作者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3-1163,共1页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 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高20~50 cm, 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硬刺。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稀狭卵形、条形。总状花序有多达14朵花。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早落。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蒴果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密被刺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状长圆形 总状绿绒 罂粟科 狭卵形 蓝紫色 倒披针形 绿绒 圆柱形
下载PDF
马先蒿属一中国新记录种——陈塘马先蒿
4
作者 陈灵灵 杨家鑫 +3 位作者 江慧 廖苗 蔡秀珍 胡光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马先蒿。该种以前仅发现于尼泊尔,现也发现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此新记录种生长于海拔约2900 m的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林下,与光唇马先蒿(Pedicularis fletcheri P.C.Tsoong)相似,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对生,两面均密生短毛,羽状全裂至深裂;花序总状,花白色,盔瓣呈镰刀状弯弓,中间渐狭成喙,顶端2裂,下唇完全包围盔瓣。本文对陈塘马先蒿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介绍了其分布信息,并提供彩色图片便于鉴别。该新记录种的发现更新了国产马先蒿属植物的资料,丰富了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先 陈塘马先 新记录 中国 藏南地区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2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黄琴 牟皓 +4 位作者 贺丽 陈春桦 潘红丽 黄文军 王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对比不同GA_(3)浓度、GA_(3)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处理对全缘叶绿绒蒿和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出最有利于这两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1)100 mg·L^(-1)GA_(3)处理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总... 对比不同GA_(3)浓度、GA_(3)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处理对全缘叶绿绒蒿和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出最有利于这两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1)100 mg·L^(-1)GA_(3)处理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总状绿绒蒿用300 mg·L^(-1) GA_(3)处理最优,其次为200 mg·L^(-1) GA_(3)处理。(2)而12 h处理和18 h处理为不同GA_(3)处理时间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中最优的两个处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GA_(3)三个处理均优于对照。(3)25℃处理与25℃/15℃处理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25℃处理最能促进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4)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处理均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和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 总状绿绒 种子萌发 GA3
下载PDF
两种花色绿绒蒿MiUGT79B1和MpUGT79B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周麟 李拓键 屈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为探究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在不同花色绿绒蒿中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绿绒蒿花色的关系,以黄色花的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色花的红花绿绒蒿为研究材料,从2种花色绿绒蒿的全长转录组数据中各筛选1个UGT基因,根据转录组KEGG注释结果,将这2个... 为探究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在不同花色绿绒蒿中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绿绒蒿花色的关系,以黄色花的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色花的红花绿绒蒿为研究材料,从2种花色绿绒蒿的全长转录组数据中各筛选1个UGT基因,根据转录组KEGG注释结果,将这2个基因分别命名为MiUGT79B1和MpUGT79B1,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及RT-qPCR分析。结果表明:MiUGT79B1和MpUGT79B1基因ORF长度为1314,编码437个氨基酸。MiUGT79B1和MpUGT79B1蛋白的结构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系统进化树和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iUGT79B1和MpUGT79B1与鸦片罂粟、火罂粟、野罂粟和博落回的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显示,MiUGT79B1和MpUGT79B1均在花蕾期高表达,MiUGT79B1表达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MpUGT79B1表达趋势为先降低后保持平缓。2种花色绿绒蒿UGT基因表达水平与总黄酮累积模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iUGT79B1和MpUGT79B1基因在绿绒蒿花瓣呈色中的功能及其花色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 红花绿绒 UGT79B 基因克隆 花色
下载PDF
不同花色绿绒蒿DFR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王海菊 陈晓涓 +2 位作者 李拓键 罗军 屈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二氢黄酮4-还原酶(DFR)是花青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其表达与花青素积累紧密相关,影响花朵呈色。为了探究DFR基因与绿绒蒿花色形成的关系,以红色的红花绿绒蒿和黄色的全缘叶绿绒蒿为试验材料,使用RT-PCR技术成功从中克隆出DFR基因,并对... 二氢黄酮4-还原酶(DFR)是花青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其表达与花青素积累紧密相关,影响花朵呈色。为了探究DFR基因与绿绒蒿花色形成的关系,以红色的红花绿绒蒿和黄色的全缘叶绿绒蒿为试验材料,使用RT-PCR技术成功从中克隆出DFR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RT-qPCR分析。结果显示,2种绿绒蒿DFR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31,1 125 bp,分别编码376,374个氨基酸,命名为MpDFR、MiDFR。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种蛋白均属于亲水性蛋白,且具有DFR特有的NADPH结合结构域和底物特异性结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MpDFR、MiDFR蛋白与鸦片罂粟、沉水樟、三枝九叶草、澳洲坚果、蒂罗花的亲缘关系最近。Motif分析发现,DFR蛋白基序在不同植物中均较为保守。RT-qPCR结果显示,MpDFR、MiDFR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花蕾期中MpDFR、MiDFR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另外,红花绿绒蒿中DFR表达量均高于全缘叶绿绒蒿。结合西南林业大学屈燕课题组研究发现,这2种绿绒蒿中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积累模式与DFR基因的表达模式一致,所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结构基因DFR对于了解该途径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植物花色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 全缘叶绿绒 二氢黄酮4-还原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宽叶山蒿叶和艾叶的微形态鉴别
8
作者 刘孟奇 位文娜 +2 位作者 邱田田 兰金旭 陈随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目的]对宽叶山蒿叶和艾叶进行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微形态资料。[方法]利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脉、叶表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强光背景下,只有宽叶山蒿叶各级叶脉能清晰观察到。(2)腺毛只分布于宽叶山... [目的]对宽叶山蒿叶和艾叶进行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微形态资料。[方法]利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脉、叶表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强光背景下,只有宽叶山蒿叶各级叶脉能清晰观察到。(2)腺毛只分布于宽叶山蒿叶的下表面,而艾叶上、下表面均有大量腺毛。(3)和艾叶相似,宽叶山蒿叶下表面也密被T形非腺毛,顶细胞有2种:一种顶细胞呈长梭形而弯曲,平均长度约1450μm(Ⅰ型);另一种顶细胞细长,扁平且扭曲,平均长度约2800μm(Ⅱ型)。(4)宽叶山蒿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簇晶较少,且最大只有10μm。[结论]宽叶山蒿和艾的叶脉微形态特点及其叶上表面腺毛的有无特征可用于两者叶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 显微鉴别 腺毛 叶脉
下载PDF
黄花蒿对大蒜化感作用研究
9
作者 李天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5-20,29,共7页
为探究黄花蒿对大蒜鳞茎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水提取黄花蒿叶、根、根际土壤,获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用于处理大蒜鳞茎,测定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生长状况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黄花蒿水浸液浓度的升高,黄花... 为探究黄花蒿对大蒜鳞茎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水提取黄花蒿叶、根、根际土壤,获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用于处理大蒜鳞茎,测定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生长状况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黄花蒿水浸液浓度的升高,黄花蒿水浸液对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苗高、根长、叶绿素a和b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植株鲜质量、植株高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大,对大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黄花蒿水浸液通过抑制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和逆境伤害、抑制叶绿素a、b和叶绿素的生成,从而抑制植株生长,表现出化感作用,且化感效应随着黄花蒿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本研究为农作物和药用植物栽培及植物间化感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水浸液 大蒜 幼苗
下载PDF
西藏绿绒蒿属近危物种分布新纪录——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
10
作者 高刚 刘星雨 +2 位作者 陈绪言 黄玫 顾迎颖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25-29,58,共6页
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H.Chuang)是一种极具观赏及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1979年首次在中国青海玉树发现并报道,现今已被确立为近危物种(NT),极具保护价值。2023年8月首次在西藏自治区昌都... 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H.Chuang)是一种极具观赏及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1979年首次在中国青海玉树发现并报道,现今已被确立为近危物种(NT),极具保护价值。2023年8月首次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境内的高山草甸发现与总状绿绒蒿(M.racemo-sa var.racemosa Maxim.)具部分性状差异的物种,经鉴定,确定该物种为刺瓣绿绒蒿,为总状绿绒蒿的变种。该发现对西藏横断山区绿绒蒿属植物区系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部 横断山 刺瓣绿绒 近危物种 新记录
下载PDF
《救荒本草》白蒿的本草考证
11
作者 潘怡婷 张亭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2-496,共5页
白蒿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但《救荒本草》所载白蒿与其他“白蒿”不同。通过查阅古今文献,结合现代植物学知识,从植物形态、生境分布、名称及食用等方面对《救荒本草》白蒿进行本草考证,认为《救荒本草》记载的白蒿更可能是菊科植物茵... 白蒿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但《救荒本草》所载白蒿与其他“白蒿”不同。通过查阅古今文献,结合现代植物学知识,从植物形态、生境分布、名称及食用等方面对《救荒本草》白蒿进行本草考证,认为《救荒本草》记载的白蒿更可能是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即中药茵陈的来源植物之一。至于茵陈蒿自《神农本草经》就有收录,但《救荒本草》将其列为“新增”,可能是由于早期茵陈蒿植物品种混乱,当地百姓不知茵陈蒿之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荒本草》 茵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幼苗生长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喆 张永强 +2 位作者 张浩浩 罗文浩 陈爱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生长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控水实验,对培养45 d后的幼苗进行持续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生长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控水实验,对培养45 d后的幼苗进行持续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幼苗地上部分生长逐渐减缓,地下部分生长和根冠比则持续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6.38%时,株高和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73.83%和73.05%(P<0.01),而根长、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9%,67.92%和527.49%(P<0.0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维管束直径均呈先增后降趋势,而上下角质层厚度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呈逐渐下降趋势。综上所述,伊犁绢蒿幼苗通过调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来应对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伊犁绢幼苗 生长 叶片解剖结构
下载PDF
比较2种藜蒿耐镉性差异及生理机制
13
作者 施玲芳 黄兴学 +2 位作者 李阳艺 张润花 周国林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2期35-40,共6页
重金属镉(Cadmium,Cd)毒性高、留存时间长,对人体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可食用蔬菜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对Cd具有富集特性。本试验以生物量较大、生长迅速、分布广泛的云南昆明绿杆藜蒿和南京大叶青白杆藜蒿为材料,通... 重金属镉(Cadmium,Cd)毒性高、留存时间长,对人体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可食用蔬菜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对Cd具有富集特性。本试验以生物量较大、生长迅速、分布广泛的云南昆明绿杆藜蒿和南京大叶青白杆藜蒿为材料,通过基质土盆栽试验,设置7个Cd浓度处理,比较2种藜蒿在不同浓度Cd处理下的生理生态差异及Cd富集和分布特性,进一步揭示了藜蒿对重金属Cd的富集特征,以期对生产实践中提高藜蒿的食用安全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CD 土壤修复 耐Cd性
下载PDF
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仁翔 刘浩 +5 位作者 朱科燃 张雨 王鑫 杨蒙 朱浩铖 刘光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为了揭示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特点与繁育系统差异,以全缘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红花绿绒蒿为研究对象,观测植株的花期物候与传粉媒介,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别检测柱头可授性与花粉... 为了揭示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特点与繁育系统差异,以全缘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红花绿绒蒿为研究对象,观测植株的花期物候与传粉媒介,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别检测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期比川西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提前近1个月,后两者的花期接近,但三者花期均有重叠。2)3种绿绒蒿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均达5 d以上,且第3至4天时可授性最强。3)在散粉后的8 h内,全缘叶绿绒蒿和川西绿绒蒿的花粉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红花绿绒蒿的花粉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全缘叶绿绒蒿花粉胚珠比为990±28,川西绿绒蒿为2050±59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红花绿绒蒿为1380±202,与前两者无显著差异。且3种绿绒蒿均属于兼性异交。5)3种绿绒蒿有着相同的传粉者麻蝇;其中访问全缘叶绿绒蒿的昆虫种类最多;访问红花绿绒蒿的昆虫比较单一,但数量最多;访问川西绿绒蒿的昆虫数量最少。综上,3种绿绒蒿在繁育系统上表现出差异性:全缘叶绿绒蒿花期和柱头可授期最长,柱头可授性最强,授粉昆虫种类最多,弥补了花粉活力衰减快的缺陷;川西绿绒蒿的花粉能长时间维持高活力但传粉昆虫数量最少;红花绿绒蒿的传粉者有独特的寄生性传粉现象,它们在柱头内产卵,并帮助宿主进行种内传粉,确保了传粉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胚珠比 传粉媒介 繁殖策略
下载PDF
凋落物添加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磊 孙宗玖 +3 位作者 聂婷婷 于冰洁 郑丽 周晨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69,共8页
为探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梅森瓶室外培养法,探求凋落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对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发现茎叶混合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但同一添加物... 为探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梅森瓶室外培养法,探求凋落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对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发现茎叶混合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但同一添加物各添加量间分解速率无显著差异。添加5 g和7.5 g叶后土壤SOC较对照分别增加10.4%,15.2%(P<0.05)。土壤TN随叶添加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较CK增加11.9%~18.4%(P<0.05),而茎、茎叶混合依次仅在5 g、7.5 g添加量时显著减少7.9%、增加37.8%(P<0.05)。2.5 g茎叶、5 g茎和7.5 g叶添加后土壤TP较CK依次增加9.8%,14.4%,7.2%(P<0.05)。凋落物添加后土壤C∶N,C∶P,N∶P分别为2.46~3.63,12.40~16.17,3.47~5.60,且SOC与C∶P、TN与N∶P均呈正相关,而TN与C∶N除添加叶外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凋落物分解有利于蒿类荒漠土壤养分的恢复,尤其是叶凋落物的分解是其土壤碳氮短期补充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残留率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比 类荒漠草地
下载PDF
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一)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中国市场》 2016年第9期199-208,共10页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呦呦 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疟原虫 抗疟药物(antimalarial drug) 剂型 抗药性(耐药性) 中药 西药(化学药品) 黄花 素(artemisinin) 衍生物(derivative) 双氢青素DHA(dihydroartemisinin) 甲醚(artemether) 乙醚(artemotil/arteether) 琥酯(artesunate) 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 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医诺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医奖)
下载PDF
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二)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中国市场》 2016年第14期186-194,共9页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呦呦 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疟原虫 抗疟药物(antimalarial drug) 剂型 抗药性(耐药性) 中药 西药(化学药品) 黄花 素(artemisinin) 衍生物(derivative) 双氢青素DHA(dihydroartemisinin) 甲醚(artemether) 乙醚(artemotil/arteether) 琥酯(artesunate) 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 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医诺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医奖)
下载PDF
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四)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中国市场》 2016年第22期260-272,共13页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呦呦 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疟原虫 抗疟药物(antimalarial drug) 剂型 抗药性(耐药性) 中药 西药(化学药品) 黄花 素(artemisinin) 衍生物(derivative) 双氢青素DHA(dihydroartemisinin) 甲醚(artemether) 乙醚(artemotil/arteether) 琥酯(artesunate) 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 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医诺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医奖)
下载PDF
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三)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中国市场》 2016年第18期233-245,共13页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呦呦 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 疟原虫 抗疟药物(antimalarial drug) 剂型 抗药性(耐药性) 中药 西药(化学药品) 黄花 素(artemisinin) 衍生物(derivative) 双氢青素DHA(dihydroartemisinin) 甲醚(artemether) 乙醚(artemotil/arteether) 琥酯(artesunate) 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 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医诺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医奖)
下载PDF
改性黄蒿型煤型焦的性状研究
20
作者 谢诗韵 陈娟 +6 位作者 刘元 刘儒 闫龙 李健 王玉飞 张智芳 闫海军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采用2.5%NaOH改性的黄蒿为粘结剂,对六组不同粒级神木粉煤原料进行干法冷压制备改性黄蒿型煤,再经热解制备改性黄蒿型焦。借助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对型煤和型焦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性能强度。结果表明,与型煤相比,型焦的红... 采用2.5%NaOH改性的黄蒿为粘结剂,对六组不同粒级神木粉煤原料进行干法冷压制备改性黄蒿型煤,再经热解制备改性黄蒿型焦。借助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对型煤和型焦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性能强度。结果表明,与型煤相比,型焦的红外特征峰强度明显减弱,谱峰数量减少,热解过程中主要发生脱水、裂解、缩聚反应,小分子及活性官能团被大量破坏,烃链结构缩合,型焦芳香度增加,其芳香度指数为4.34。型煤的性能强度随着神木煤粉粒度减小而减小。粒度较小的粉煤在成型压力作用下煤粒间隙越小,型煤脱模后受膨胀压力影响导致性能强度降低。粉煤粒度越大,煤粒间隙较大,可容纳较多粘结剂,并与煤粒产生一定的啮合力,保证了型煤的性能强度。型焦整体性能强度优于型煤。热解过程部分含氧官能团被C-C取代,并伴随挥发性物质逸出,产生的气孔分布均匀、壁厚较大,进而保证型焦性能强度。型焦强度随着神木煤粉粒度增大而增大,当神木粉煤粒级在(3~1.5)mm时,型焦抗压强度为3338.9 N/个,跌落强度为98.96%,抗碎强度为8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改性黄 型煤 型焦 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