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水县仓颉庙“蒿木”的一种诠释
1
作者 孙宏义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揭示白水县仓颉庙“蒿木”檩条是什么。方法:通过蒿属植物、非蒿属的阔叶树及针叶树气味及地理学名称进行分析。结果:仓颉庙“蒿木”檩条不在蒿属植物范围,有可能在非蒿属植物的松柏类植物,更有可能是指山东泰山以南的区域或者指... 目的:揭示白水县仓颉庙“蒿木”檩条是什么。方法:通过蒿属植物、非蒿属的阔叶树及针叶树气味及地理学名称进行分析。结果:仓颉庙“蒿木”檩条不在蒿属植物范围,有可能在非蒿属植物的松柏类植物,更有可能是指山东泰山以南的区域或者指坟地产生的木材。结论:“蒿”作为山东泰山以南区域及坟地的代名词,“蒿木”指泰山以南区域或者坟地里长出的具有芳香精油气味的木材。仓颉庙周边区域,历史上坟里种植的柏木高大笔直,提供“蒿木”檩条更有可能。正好蒿属植物有芳香精油气味,又是蒿地产生的木材,那就把仓颉庙的这根檩条命名为“蒿木”。这样的“蒿木”即表示木材的来源(坟地)又表示木材的性质(柏木)还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对死者的尊重)。历史发展到今天,无需具体知道“蒿木”是松还是柏,知道它是“蒿”地产的木材可以做仓颉庙的檩条就可以了。“蒿”就是地理区域名称,不是蒿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颉庙 蒿木 白水县 松柏类 坟地 阔叶树 针叶树 气味
下载PDF
不同诱捕器和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
2
作者 薛喜琴 刘冬林 +6 位作者 高荣 高天健 刘永华 娄丁 王盼 李想 常瑜池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 性诱剂 诱捕器 诱捕效果
下载PDF
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危害调查及防治技术
3
作者 郭锦梅 贾艳梅 +2 位作者 高荣 杨涛 王海鹰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90-93,107,共5页
通过70年的治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飞播灌木造林地植被盖度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各种植物病虫害危害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针对出现的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选择不同区域对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治沙先锋植物进行害虫调查,结果表明... 通过70年的治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飞播灌木造林地植被盖度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各种植物病虫害危害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针对出现的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选择不同区域对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治沙先锋植物进行害虫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对沙蒿的危害是榆林沙区飞播灌木林最主要害虫之一,并依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等综合防治,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 沙蒿林 习性 危害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野外诱捕效果测定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建伟 周娇 +3 位作者 刘鑫海 骆有庆 李月华 宗世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 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的不同距离的诱捕器中,距林缘30~210m处均能诱捕到成虫,但以60m处诱捕到的数量最多;该性信息素的持效期为25~34d;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的野外诱捕效果显示,船形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实用新型诱捕器。除了沙蒿木蠹蛾,该性信息素还对草地螟、冬麦异夜蛾和蜂虻等有较明显的诱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 性信息素 时空动态变化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性诱剂的分析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金桐 骆有庆 +1 位作者 宗世祥 李占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6-110,共5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相应的标准化合物,林间诱蛾试验结果显示:Z5-12∶Ac和Z5-14∶Ac2种组分的组合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且具有专一性,当加入反-3-顺-5-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3,Z5-12∶Ac)时诱蛾活性增加。将3种化合物按10∶6∶0.5配成性诱剂制成诱芯(825μg.个-1),诱蛾效果最佳,日平均诱蛾7.2头。此性诱剂可用以田间诱捕和虫情监测,为沙蒿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伟 骆有庆 宗世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9-814,共6页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sphaerocephala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根部,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sphaerocephala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根部,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该虫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油蒿根部越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从受害根部钻出,在周围的沙土里结茧化蛹,蛹期平均19.5±3.5d;成虫始见于6月初,终见于8月末,期间经历3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7,8月的上旬。成虫羽化主要在14:00-17:00,整个过程持续30~45min;羽化当日即可交配,交配时间为20:00-21:00,高峰期为20:30左右;雄虫有2次交尾现象。雄虫寿命2~3d,雌虫寿命1~3d,极少4d。雌雄性比约为1∶2.16。卵初见于6月中旬,初孵幼虫初见于6月下旬。幼虫常单独危害,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蛀食坑道不规则。5-9月,油蒿受害率为11%~44%,平均24%,株虫口密度为0.13头/株。幼虫对油蒿的树龄和地径有较明显的选择性,主要危害1~4年生、地径16~34mm的油蒿。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生活习性 生活史 天敌
下载PDF
陕西木蠹蛾分布及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孝达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73,共3页
本文列举了陕西省5属11种木蠹蛾的分布及分种检索表,并对沙蒿木蠹蛾的形态、生活习性及防治作了记述。
关键词 木蠹蛾 蒿木蠹蛾 生物学 分布
下载PDF
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新忠 石长春 +3 位作者 贾艳梅 高荣 李剑 马博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80-83,共4页
针对沙蒿木蠹蛾危害沙蒿,致使树木枯死,林地退化问题,在榆林市毛乌素沙地进行了物理技术(黑光灯诱杀)、平茬营林技术、化学防治、物理技术+化学防治等四种措施防治沙蒿林地沙蒿木蠹蛾试验。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在每年的6-8月月初出现3... 针对沙蒿木蠹蛾危害沙蒿,致使树木枯死,林地退化问题,在榆林市毛乌素沙地进行了物理技术(黑光灯诱杀)、平茬营林技术、化学防治、物理技术+化学防治等四种措施防治沙蒿林地沙蒿木蠹蛾试验。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在每年的6-8月月初出现3次孵化高峰,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可以利用杀虫灯诱杀;距杀虫灯越近防治效果越好,杀虫灯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00 m;平茬抚育可有效减少受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平均防治效果88.3%;在沙蒿根际及其周围撒施或注射辛硫鳞、80%敌敌畏、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溶液,防治沙蒿木蠹蛾效果都较明显,其中根际注射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80.0%);化学药剂结合杀虫灯防治沙蒿木蠹蛾,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建议生产中采取平茬、冬季根部注射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800倍液,生长季设立杀虫灯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蒿木蠹蛾 防治 榆林市
下载PDF
沙蒿木蠹蛾幼虫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艳梅 郭锦梅 +3 位作者 赵学庆 郝新忠 刘冬林 冯娜 《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20-22,共3页
应用3.2%阿维菌素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5%二嗪磷颗粒剂、50%敌西·辛硫磷乳油6种药剂,采用杆基喷雾,根部灌根、埋药、杆基注药方法分别对沙蒿木蠹蛾杆基初孵... 应用3.2%阿维菌素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5%二嗪磷颗粒剂、50%敌西·辛硫磷乳油6种药剂,采用杆基喷雾,根部灌根、埋药、杆基注药方法分别对沙蒿木蠹蛾杆基初孵幼虫和根部钻蛀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施用后虫口数量均有减少,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防治效果最好,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次之,施药10天后,校正平均虫口减退率68.3%以上,杆基喷雾和灌根能够有效防治沙蒿木蠹蛾幼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幼虫 化学防治 试验
下载PDF
榆林沙区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
10
作者 贾艳梅 赵学庆 +4 位作者 高荣 郝新忠 孙婧瑜 郭锦梅 马博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10-113,118,共5页
通过对榆林沙区沙蒿分布区设置的临时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片区、块状危害;固定沙地比半固定沙地危害率低,半固定沙地立地条件下,平坦沙地、迎风坡中上部危害较背风坡、丘间地... 通过对榆林沙区沙蒿分布区设置的临时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沙蒿木蠹蛾危害特性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片区、块状危害;固定沙地比半固定沙地危害率低,半固定沙地立地条件下,平坦沙地、迎风坡中上部危害较背风坡、丘间地重,最高危害率达75.8%以上;地径1.6~3.4 cm的沙蒿危害率达51.6%;单株被害沙蒿中幼虫数量只有1头的达50.0%,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同时钻蛀现象;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杆基0~1.0 cm处,逐渐钻蛀向下转移多聚集在根部0~5.0 cm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木蠹蛾 危害特性 调查
下载PDF
油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明琪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92-93,共2页
对油蒿上3种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油蒿的根茎部,而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危害根茎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3种害虫的幼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完全不同... 对油蒿上3种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油蒿的根茎部,而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危害根茎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3种害虫的幼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完全不同,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圆吉丁在整株油蒿上均有分布,初孵幼虫首先取食茎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于同年入冬前转移至根部危害;而沙蒿大粒象则主要分布在根部,初孵幼虫从韧皮部到木质部,逐渐向下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蒿木蠹蛾 沙蒿圆吉丁 沙蒿大粒象 危害特征
下载PDF
危害沙蒿的两种蛀干害虫调查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艳芳 杨芹 +1 位作者 郭海岩 李琳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年第4期103-104,共2页
沙蒿是阿左旗地区飞播治沙造林演替初期的先锋植物,沙蒿尖翅吉丁和沙蒿木蠹蛾严重危害着沙蒿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威胁着阿左旗地区飞播治沙造林成果和原始沙蒿群落。文章从其危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初步研究进展,为监... 沙蒿是阿左旗地区飞播治沙造林演替初期的先锋植物,沙蒿尖翅吉丁和沙蒿木蠹蛾严重危害着沙蒿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威胁着阿左旗地区飞播治沙造林成果和原始沙蒿群落。文章从其危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初步研究进展,为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尖翅吉丁 蒿木蠹蛾 危害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Storage of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desert shrubland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Ordos Plateau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钊 齐玉春 董云社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8-300,共3页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re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determining ecosystem carbon pool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biomass storage and NPP in desert shrubland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Ordos P...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re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determining ecosystem carbon pool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biomass storage and NPP in desert shrubland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Ordos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with method of harvesting standard size shrub in the growing season (June-October) of 2006.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same size shrubs showe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p〉0.1), but annual biomass varied significantly (p〈 0.01). In the A. ordosica community, shrub biomass storage was 699.76-1246.40 g.m^-2 and annual aboveground NPP was 224.09 g-m^-2·a^-1. Moreover, shrub biomass and NPP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shrub dimensions (cover and height) and could be well predicted by shrub volume using power re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ub biomass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rtemisia ordosica community Ordos Plateau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Nine lignans from Artemisia absinthium L. 被引量:1
14
作者 阿不拉江·图拉克 姜勇 屠鹏飞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2年第4期360-364,共5页
Nine lignan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gel, ODS,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preparative HPLC and recrystalliz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Artemisia absinthium L., and identified as follows: d... Nine lignan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gel, ODS,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preparative HPLC and recrystalliz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Artemisia absinthium L., and identified as follows: diayangambin (1), sesartemin (2), epiyangambin (3), (+)arborone (4), (-)syringaresinol (5), epiashchantin (6), caruilignan C (7), 7β-caruilignan C (8), yangambin (9). Compounds 4, 5, 7, 8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absinthium L. COMPOSITAE ARTEMISIA Lignan
原文传递
Lignans and flavonoids from Artemisia brachyloba 被引量:9
15
作者 Puming Zhang Chen Zhang +2 位作者 Kewu Zeng Yong Jiang Pengfei T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29-435,共7页
A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brachyloba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13 compounds(1-13)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eight lignans(1-8) and five flavonoids(9-13). The structures of ... A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brachyloba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13 compounds(1-13)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eight lignans(1-8) and five flavonoids(9-13). The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analysis of the NM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literature. The 1 H and 13 C NMR data of 1 were fully assign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the 2 D NMR analysis. All the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challenged BV-2 microg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brachyloba Lignans FLAVONOIDS N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