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蒿类植物对重金属锌的积累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庚飞 卢爱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244,共3页
为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提供参考,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和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锌(Zn)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植物对Z... 为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提供参考,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和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锌(Zn)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植物对Zn的吸收能力随着根际土壤中Z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9个样地6种植物中,莳萝蒿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为2.44,转移系数为1.97,Zn主要富集在植物叶片中;叉枝蒿和青蒿的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艾蒿和茵陈蒿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35和0.34,富集能力较弱。莳萝蒿是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富集重金属Zn的首选植物,其次是叉枝蒿和青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植物 ZN 重金属 富集系数
下载PDF
不同蒿类植物对重金属铜的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庚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22,共4页
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Artemisia divari-cata(Pamp.)Pamp)、青蒿(Artemisia annua L.)、水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莳萝蒿(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艾... 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Artemisia divari-cata(Pamp.)Pamp)、青蒿(Artemisia annua L.)、水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莳萝蒿(Artemisia anethoides Mattf.)、艾蒿(Artemisia argyi)为试材,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中的铜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同种植物对铜的吸收能力会随着根际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9个样地中青蒿-XI对铜的吸收效果最好,富集系数为0.92,铜主要储存在叶片中;艾蒿①对铜的富集能力也相对较高,富集系数为0.87;2个样地中的水蒿叶片中富集铜的能力均较强,水蒿-13为78.32mg/kg和水蒿①为69.2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植物 CU 富集系数
下载PDF
不同蒿类植物对重金属Cd的积累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庚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258-1026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蒿类植物对重金属Cd的积累特性。[方法]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Cd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 [目的]研究不同蒿类植物对重金属Cd的积累特性。[方法]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Cd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结果]水蒿-13茎中Cd含量为6种植物中最高,其值为42.55 mg/kg,叉枝蒿-11叶片中Cd含量次之,其值为30.59 mg/kg;2个样区中的叉枝蒿对Cd的转移能力为6种植物中最高,叉枝蒿-11的转移系数为2.1,叉枝蒿-3的转移系数为1.96;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植物体内对重金属的富集有增加趋势。[结论]该矿区可选用水蒿和叉枝蒿进行重金属Cd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植物 CD 转移系数 富集系数
下载PDF
漫话蒿类植物
4
作者 邢成 《科技园地》 1992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蒿类植物 饲用植物 水土保持植物 药用植物 草原改良 牧草
原文传递
陕北撂荒地上优势蒿类叶片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杨超 梁宗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32-4738,共7页
对陕北丘陵区撂荒地上处于自然恢复演替不同时期的3种优势种蒿类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茭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演替序列的发展,3种蒿类... 对陕北丘陵区撂荒地上处于自然恢复演替不同时期的3种优势种蒿类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茭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演替序列的发展,3种蒿类的栅栏组织随演替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全栅型-环栅型-过渡型的趋势,叶片解剖结构说明越靠近演替前期的蒿类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此外,3种蒿类的栅栏组织排列都很紧密,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且具有表皮毛和腺毛等旱生适应结构;在猪毛蒿和茭蒿中还发现了特化的气腔结构。这些特征均能说明这些蒿类植物具有很好的抗旱适应性,作为环境改造的先锋物种,它们在当地的自然植被恢复演替中起着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蒿类植物 演替 解剖结构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蒿莽草类植物作为铜和钴地植物学指示植物的重新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A.Patton R.R.Brooks 胡西顺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1997年第4期17-24,共8页
文章描述了"铜花"加丹加蒿莽草(Haumaniastrum katang)和诺氏蒿莽草(H.robertii)的分类和形态。表明草本植物的收藏标本是鉴定潜在的矿产地植物学指示植物的一个重要资源。同时,分析了采自安哥拉、刚果、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 文章描述了"铜花"加丹加蒿莽草(Haumaniastrum katang)和诺氏蒿莽草(H.robertii)的分类和形态。表明草本植物的收藏标本是鉴定潜在的矿产地植物学指示植物的一个重要资源。同时,分析了采自安哥拉、刚果、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样品中的Co、Cu和Zu。虽然两种植物都被了解到含有超量聚集的Co和Cu(干物质中大于1000μg/g[ppm]),但这种能力似乎局限于刚果的沙巴弧形铜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的相邻部分如索卢韦齐(Solwezi)。由于在安哥拉、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无矿化地段上方有几个样品出现,因而加丹加蒿莽草作为铜的通用性指示植物的可靠性并未被研究所证实。有一些证据表明,加丹加蒿莽草是一种出现在错动地层之上(在那里很少有其它植物的竞争)的特有种。这种偏执的竞争有助于解释这种植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矿化体之上。尽管这个种在富铜土壤之上或离开富铜土壤均有分布,但它作为铜或钴矿化的一种地植物学指示植物仍然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在沙巴弧形铜矿带。有一个例外情况是,在这两个种中没有任何Zn的异常聚集,这可能是由于中非的铜矿石中这种元素不很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钴矿床 植物 指示植物 莽草植物
下载PDF
蒿类牧草苦味物质种类及其去除(掩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海荣 车昭碧 +4 位作者 陈乙实 鲁为华 郭亚亚 李娜娜 曹佳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46,49,共6页
菊科蒿类植物在新疆草原占比和产量都较高,由于蒿类植物的特殊气味及其浓烈的苦味导致家畜不喜食。虽然在自然放牧区蒿类植物可在冬季作为主要的补充饲料与精饲料混合饲喂家畜,但是采食和利用效果并不好。蒿类植物产生苦味和挥发性气味... 菊科蒿类植物在新疆草原占比和产量都较高,由于蒿类植物的特殊气味及其浓烈的苦味导致家畜不喜食。虽然在自然放牧区蒿类植物可在冬季作为主要的补充饲料与精饲料混合饲喂家畜,但是采食和利用效果并不好。蒿类植物产生苦味和挥发性气味的主要是其挥发油成分。文章总结分析了蒿类植物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中的萜类物质进行了归纳,综述了去除(掩盖)苦味的方法,最后对蒿类植物苦味物质去除(掩盖)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植物 挥发油 物质 苦味物质 苦味去除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0
8
作者 孙宗玖 安沙舟 段娇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7-882,共6页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荒漠草地80%以上的地下生物量集中在0~40cm土层中,且封育促进了0~10cm土层内生物量的增加(P〈0.05);与放牧地相比,封育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在0~10cm的土层中差异显著(P〈0.01),而pH值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蒿类植物 荒漠草地 植被特征 土壤养分 地下生物量 新疆
原文传递
Contribution of Study Bioecology of the Fauna Chamaerops humilis in the Region of Tlemcen (Algeria)
9
作者 Damerdji Amin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10期1158-1166,共9页
The region of Tlemcen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Algeria. The aridity of the climate ha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orral, a state of degrad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composed xerophytes plants s... The region of Tlemcen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Algeria. The aridity of the climate ha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orral, a state of degrad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composed xerophytes plants such as doum and diss, had been found. Chamaerops humilis, xerophyte plant, with special morphologic and botanic character presents a resistance of these climatic.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study of fauna closly linked to this plant. A faunistic inventory was realized in the Mansourah area (region of Tlemcen). Four sta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Collecting sample was performed during June 2003-Mar. 2004, replying on sixteen (16) prelevements. The number of species were estimated of about 136, in which 111 are Arthropoda, the Entomofauna represented by 97 species and the other inventory are Arachnida by 8 species and Myriapoda by 6 species. 18 species are related to Gastropoda. The vertebrates are few.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groups' recolted on the Chamaerops humilis in the four stations is done particular to the insects. Analysis factorial correspondence (A.F.C) show different grouping of animal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maerops humilis FAUNA INVENTORY BIOECOLOGY region of Tlemcen (Algeria).
下载PDF
秋游野花不要采以防过敏
10
《中学生物教学》 2005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每年从立秋到“十一”左右,由于北方进入蒿类植物花期,花粉含量骤然升高,再加上秋天温差大、冷热无常,医院接诊的花粉及气候过敏者已开始明显增多。
关键词 秋季 旅游 蒿类植物 花粉过敏 中学 生物教学 备课参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