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宁 郭磊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29,共4页
从企业内部认识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有三种学说:核心竞争力说,战略能力说,价值资源说。这三种学说虽然名称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种学说的比较分折,认为核心竞争力 战略能力,价值资源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可以把核心竞... 从企业内部认识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有三种学说:核心竞争力说,战略能力说,价值资源说。这三种学说虽然名称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种学说的比较分折,认为核心竞争力 战略能力,价值资源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可以把核心竞争力作为统一的称谓;接着,综合了各种学说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形成顾客可识别价值,相对稀缺且相对持久;最后,总结了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蓄水池”机制,并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更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作用机制 核心竞争力 蓄水池机制 企业 发展 价值资源
下载PDF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被引量:137
2
作者 金一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9-196,共28页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性别分工 蓄水池机制 动员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