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宁
郭磊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29,共4页
从企业内部认识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有三种学说:核心竞争力说,战略能力说,价值资源说。这三种学说虽然名称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种学说的比较分折,认为核心竞争力 战略能力,价值资源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可以把核心竞...
从企业内部认识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有三种学说:核心竞争力说,战略能力说,价值资源说。这三种学说虽然名称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种学说的比较分折,认为核心竞争力 战略能力,价值资源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可以把核心竞争力作为统一的称谓;接着,综合了各种学说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形成顾客可识别价值,相对稀缺且相对持久;最后,总结了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蓄水池”机制,并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更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作用
机制
核心竞争力
“
蓄水池
”
机制
企业
发展
价值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被引量:
137
2
作者
金一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9-196,共28页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性别分工
蓄水池机制
动员模式
原文传递
题名
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宁
郭磊
机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29,共4页
文摘
从企业内部认识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有三种学说:核心竞争力说,战略能力说,价值资源说。这三种学说虽然名称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种学说的比较分折,认为核心竞争力 战略能力,价值资源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可以把核心竞争力作为统一的称谓;接着,综合了各种学说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形成顾客可识别价值,相对稀缺且相对持久;最后,总结了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蓄水池”机制,并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更新方式。
关键词
性质
作用
机制
核心竞争力
“
蓄水池
”
机制
企业
发展
价值资源
Keywords
core competence
reservoir-mechanism
stocks
flux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被引量:
137
2
作者
金一虹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9-196,共28页
基金
中美学者合作"20世纪中国妇女的劳动"课题的一部分
路丝基金会资助
文摘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劳动性别分工
蓄水池机制
动员模式
分类号
D44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及作用机制
张宁
郭磊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金一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3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