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坚持“蓄泄兼筹”方针修订长江干支流整体防洪规划
1
作者
陈锡炎
《安徽水利科技》
2000年第B12期3-4,41,共3页
关键词
防洪规划
长江干支流
蓄泄兼筹
方针
修订
原文传递
蓄水还是排水:新中国治水思想的新突破——以淮河治理为例
2
作者
王瑞芳
范刻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55,共8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改变了中国数千年延续的单纯“以排为主”的治水思想,逐渐确定了“以蓄为主”的新治水方针。这是对中国传统治水思想的突破和创新,并且在治淮工程建设和“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中得到检验,取得巨大成效。但片面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改变了中国数千年延续的单纯“以排为主”的治水思想,逐渐确定了“以蓄为主”的新治水方针。这是对中国传统治水思想的突破和创新,并且在治淮工程建设和“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中得到检验,取得巨大成效。但片面强调“蓄水”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及其他问题,故必须借鉴传统“排水”思想中有益的因素,准确把握“蓄水”和“排水”的适度,做到“蓄泄兼筹”。一味墨守中国传统治水思路和沿用固有方法固然不可取,但完全不照顾传统而一味强调创新也是不妥当的。新中国治水方针的变化,尤其是围绕“蓄水”与“排水”问题上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
水
排水
蓄泄兼筹
治水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殊政策初见成效 行蓄洪区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3
作者
陈者香
刘永春
《治淮》
1990年第6期37-38,共2页
【正】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内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50%以上,淮河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幸福,也带来许多苦难与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的人民遵照“蓄泄兼筹、以达根...
【正】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内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50%以上,淮河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幸福,也带来许多苦难与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的人民遵照“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我省地处淮河中游,上游来水量大,境内河道湾曲,河槽狭窄,泄洪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行
蓄
洪区
淮河流域
特殊政策
淮河中游
防洪基金
经济开发
建设
蓄泄兼筹
人口密度
七大江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悠悠淮河情──周恩来与淮河治理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季
《江淮文史》
1999年第2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周恩来总理
淮河水
蓄泄兼筹
淮河流域
苏北人
苏北灌溉总渠
周总理
傅作义
特大水利工程
淮河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枝香——为纪念治淮40周年而作
5
作者
李冰
《治淮》
1990年第6期64-64,共1页
<正>
关键词
纪念
治淮
桂枝
周年
蓄泄兼筹
浪涌
春秋
创业
云山
重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五”期间松辽委现代水利发展之路
6
《治黄科技信息》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1 搞好"三个体系"的规划和实施 1.1 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应按照"蓄泄兼筹,综合整治,体系防洪,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和分步实施松辽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对流域内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安全进行有效保护。蓄泄兼筹,...
1 搞好"三个体系"的规划和实施 1.1 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应按照"蓄泄兼筹,综合整治,体系防洪,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和分步实施松辽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对流域内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安全进行有效保护。蓄泄兼筹,综合利用符合松辽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客观要求。流域内60%~80%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降雨汇流后集中于江河干流。降雨集中季节即为洪水多发时期,及时将洪水顺畅下泄是防洪的主要任务,但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为洪水,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流域
水资源配置
水利发展
松辽委
流域机构
保障体系
管理工作
流域水资源
突出重点
蓄泄兼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省治淮事业成就辉煌 任重道远 在纪念治淮50年大会上的贺词
7
作者
王明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0年第6期1-1,3,共2页
(2000年10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是党和国家发布治淮决定50周年纪念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召开这次纪念大会,对全面总结50年治淮成就和经验,进一步搞好21世纪的治淮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值此,我代表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
(2000年10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是党和国家发布治淮决定50周年纪念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召开这次纪念大会,对全面总结50年治淮成就和经验,进一步搞好21世纪的治淮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值此,我代表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治淮50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治淮事业作出贡献的国家有关部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淮
淮河水
淮河流域
河南省
事业
综合治理
周年纪念日
委员会
蓄泄兼筹
大会
原文传递
沙河漯河上游防洪规划
8
作者
张立春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1998年第4期5-5,共1页
沙河漯河上游三面环山,年雨量700~1000mm,且分配极不均匀,60%集中在6~8月份,有的年份汛期雨量集中为1~2次大暴雨,是我省常遇暴雨中心地带,是沙颍河洪水发源地,极易造成灾害。沙河漯河上游主要河道共三条,即:沙河干流、北汝河、澧河,...
沙河漯河上游三面环山,年雨量700~1000mm,且分配极不均匀,60%集中在6~8月份,有的年份汛期雨量集中为1~2次大暴雨,是我省常遇暴雨中心地带,是沙颍河洪水发源地,极易造成灾害。沙河漯河上游主要河道共三条,即:沙河干流、北汝河、澧河,流域面积分别为3713km^2、6080km^2、2787km^2。建国以来,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水方针,在沙河干流上游修建了昭平台、白龟山两座梯级水库;在支流澧河上修建了孤石滩水库,在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干流
流域面积
上游
沙河
蓄泄兼筹
梯级水库
防洪标准
白龟山
汛期雨量
洪水
原文传递
兴建出山店水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浅谈
9
作者
向广银
王冰
孔笑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1年第4期40-40,共1页
1 前言建国初的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灾,仅河南、安徽两省受灾面积就达287万hm^2,灾民1300万人。同年8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周总理亲自主持下召开了治淮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1 前言建国初的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灾,仅河南、安徽两省受灾面积就达287万hm^2,灾民1300万人。同年8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周总理亲自主持下召开了治淮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治理淮河的方针,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上游应筹建水库,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库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按照最大洪水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水库
淮河流域
水土保持
洪涝灾害
信阳市
建国初
蓄泄兼筹
治理
重点工程
受灾面积
原文传递
题名
坚持“蓄泄兼筹”方针修订长江干支流整体防洪规划
1
作者
陈锡炎
机构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出处
《安徽水利科技》
2000年第B12期3-4,41,共3页
关键词
防洪规划
长江干支流
蓄泄兼筹
方针
修订
分类号
TV212.5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蓄水还是排水:新中国治水思想的新突破——以淮河治理为例
2
作者
王瑞芳
范刻心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5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治水史”(14ZDB04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改变了中国数千年延续的单纯“以排为主”的治水思想,逐渐确定了“以蓄为主”的新治水方针。这是对中国传统治水思想的突破和创新,并且在治淮工程建设和“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中得到检验,取得巨大成效。但片面强调“蓄水”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及其他问题,故必须借鉴传统“排水”思想中有益的因素,准确把握“蓄水”和“排水”的适度,做到“蓄泄兼筹”。一味墨守中国传统治水思路和沿用固有方法固然不可取,但完全不照顾传统而一味强调创新也是不妥当的。新中国治水方针的变化,尤其是围绕“蓄水”与“排水”问题上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蓄
水
排水
蓄泄兼筹
治水思想
Keywords
water storage
water drainage
the balance of flood storage and drainage
the water control thought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殊政策初见成效 行蓄洪区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3
作者
陈者香
刘永春
机构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
出处
《治淮》
1990年第6期37-38,共2页
文摘
【正】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内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50%以上,淮河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幸福,也带来许多苦难与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的人民遵照“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我省地处淮河中游,上游来水量大,境内河道湾曲,河槽狭窄,泄洪量小。
关键词
沿淮行
蓄
洪区
淮河流域
特殊政策
淮河中游
防洪基金
经济开发
建设
蓄泄兼筹
人口密度
七大江河
分类号
TV88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悠悠淮河情──周恩来与淮河治理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季
出处
《江淮文史》
1999年第2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周恩来总理
淮河水
蓄泄兼筹
淮河流域
苏北人
苏北灌溉总渠
周总理
傅作义
特大水利工程
淮河治理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枝香——为纪念治淮40周年而作
5
作者
李冰
出处
《治淮》
1990年第6期64-64,共1页
文摘
<正>
关键词
纪念
治淮
桂枝
周年
蓄泄兼筹
浪涌
春秋
创业
云山
重叠
分类号
TV88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五”期间松辽委现代水利发展之路
6
出处
《治黄科技信息》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文摘
1 搞好"三个体系"的规划和实施 1.1 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应按照"蓄泄兼筹,综合整治,体系防洪,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和分步实施松辽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对流域内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安全进行有效保护。蓄泄兼筹,综合利用符合松辽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客观要求。流域内60%~80%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降雨汇流后集中于江河干流。降雨集中季节即为洪水多发时期,及时将洪水顺畅下泄是防洪的主要任务,但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为洪水,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
关键词
松辽流域
水资源配置
水利发展
松辽委
流域机构
保障体系
管理工作
流域水资源
突出重点
蓄泄兼筹
分类号
TV8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省治淮事业成就辉煌 任重道远 在纪念治淮50年大会上的贺词
7
作者
王明义
机构
河南省人民政府
出处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0年第6期1-1,3,共2页
文摘
(2000年10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是党和国家发布治淮决定50周年纪念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召开这次纪念大会,对全面总结50年治淮成就和经验,进一步搞好21世纪的治淮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值此,我代表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治淮50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治淮事业作出贡献的国家有关部委。
关键词
治淮
淮河水
淮河流域
河南省
事业
综合治理
周年纪念日
委员会
蓄泄兼筹
大会
分类号
TV88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沙河漯河上游防洪规划
8
作者
张立春
机构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出处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1998年第4期5-5,共1页
文摘
沙河漯河上游三面环山,年雨量700~1000mm,且分配极不均匀,60%集中在6~8月份,有的年份汛期雨量集中为1~2次大暴雨,是我省常遇暴雨中心地带,是沙颍河洪水发源地,极易造成灾害。沙河漯河上游主要河道共三条,即:沙河干流、北汝河、澧河,流域面积分别为3713km^2、6080km^2、2787km^2。建国以来,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水方针,在沙河干流上游修建了昭平台、白龟山两座梯级水库;在支流澧河上修建了孤石滩水库,在沙。
关键词
河干流
流域面积
上游
沙河
蓄泄兼筹
梯级水库
防洪标准
白龟山
汛期雨量
洪水
分类号
TV212.5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兴建出山店水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浅谈
9
作者
向广银
王冰
孔笑峰
机构
信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河南省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出处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1年第4期40-40,共1页
文摘
1 前言建国初的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灾,仅河南、安徽两省受灾面积就达287万hm^2,灾民1300万人。同年8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周总理亲自主持下召开了治淮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治理淮河的方针,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上游应筹建水库,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库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按照最大洪水来量。
关键词
南湾水库
淮河流域
水土保持
洪涝灾害
信阳市
建国初
蓄泄兼筹
治理
重点工程
受灾面积
分类号
TV882.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坚持“蓄泄兼筹”方针修订长江干支流整体防洪规划
陈锡炎
《安徽水利科技》
2000
0
原文传递
2
蓄水还是排水:新中国治水思想的新突破——以淮河治理为例
王瑞芳
范刻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殊政策初见成效 行蓄洪区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陈者香
刘永春
《治淮》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悠悠淮河情──周恩来与淮河治理
刘季
《江淮文史》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桂枝香——为纪念治淮40周年而作
李冰
《治淮》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十五”期间松辽委现代水利发展之路
《治黄科技信息》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我省治淮事业成就辉煌 任重道远 在纪念治淮50年大会上的贺词
王明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0
0
原文传递
8
沙河漯河上游防洪规划
张立春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1998
0
原文传递
9
兴建出山店水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浅谈
向广银
王冰
孔笑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