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蓄血证争议之我见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志旺 郝万山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8期553-554,共2页
太阳蓄血证主要源于《伤寒论》106、124、125、126条文记载,经后世医家阐发归结并冠以证名,然仲景原文言简意赅,致使学者们在解释发挥上出现分歧,其中蓄血部位与小便自利问题两大争论点至今仍因多方观点不一而未能定案。就蓄血部位而言... 太阳蓄血证主要源于《伤寒论》106、124、125、126条文记载,经后世医家阐发归结并冠以证名,然仲景原文言简意赅,致使学者们在解释发挥上出现分歧,其中蓄血部位与小便自利问题两大争论点至今仍因多方观点不一而未能定案。就蓄血部位而言,各家争议在临床诊疗上皆有其意义与价值,至于小便是否自利亦从气机与水血相关的论点出发,阐述小便自利乃标帜之说,属于仲景立方鉴别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蓄血 蓄血 小便自利
下载PDF
“阳明蓄血”致“其人喜忘”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于佳佳 孙西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0-641,共2页
从蓄血、阳明两部分论述《伤寒论》"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的理论,认为蓄血本身可致喜忘,而阳明证是蓄血的重要病因,一旦阳明邪热与蓄血互结,血不得养其心脑,邪热扰其心脑,易导致喜忘,故临床中不可忽视张仲景从瘀辨治... 从蓄血、阳明两部分论述《伤寒论》"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的理论,认为蓄血本身可致喜忘,而阳明证是蓄血的重要病因,一旦阳明邪热与蓄血互结,血不得养其心脑,邪热扰其心脑,易导致喜忘,故临床中不可忽视张仲景从瘀辨治喜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 蓄血 喜忘
下载PDF
《伤寒论》蓄血证论治老年性痴呆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鹏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46-1347,共2页
《伤寒论》蓄血证中"如狂""喜忘"等症状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而"血自下,下者愈"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从蓄血角度奠定了老年性痴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故以《伤寒论》蓄血证的原文精神为核心,... 《伤寒论》蓄血证中"如狂""喜忘"等症状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而"血自下,下者愈"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从蓄血角度奠定了老年性痴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故以《伤寒论》蓄血证的原文精神为核心,参以《内经》论述,围绕其主要临床表现,着重分析蓄血证理论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伤寒论 蓄血 喜忘
下载PDF
从蓄血发黄论论述茵陈蒿汤的君臣佐使 被引量:4
4
作者 郑耿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期80-81,共2页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乃医圣张仲景所创,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功效,治疗湿热黄疸。后世多墨守经方中分量最多为君,次之为臣,佐使又次之。笔者认为君药当为针对主病或主证而设,大黄具有攻积导滞、活血祛瘀、泻火凉血、清热解...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乃医圣张仲景所创,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功效,治疗湿热黄疸。后世多墨守经方中分量最多为君,次之为臣,佐使又次之。笔者认为君药当为针对主病或主证而设,大黄具有攻积导滞、活血祛瘀、泻火凉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效,较符“瘀热在里”之主证。所述浅陋,以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血发黄 茵陈蒿汤 大黄
下载PDF
《伤寒论》蓄血部位应在下焦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童增华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8,共1页
《伤寒论》蓄血部位应在下焦初探青海医学院童增华(810001)关键词蓄血部位,下焦,《伤寒论》古今医家对(伤寒论)蓄血部位的看法,各持己见,争议甚多。有认为在膀航者,亦有认为在大肠,小肠,血室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无... 《伤寒论》蓄血部位应在下焦初探青海医学院童增华(810001)关键词蓄血部位,下焦,《伤寒论》古今医家对(伤寒论)蓄血部位的看法,各持己见,争议甚多。有认为在膀航者,亦有认为在大肠,小肠,血室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无定沦,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就此谈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血部位 下焦 伤寒杂病论 三焦
下载PDF
浅析小便自利非下焦蓄血证主证
6
作者 毕明刚 杨书兰 徐丽荣 《中医药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小便自利 下焦蓄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桃核承气汤治失血致脱转蓄血如狂案
7
作者 戴建良 汪朋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2-23,共2页
患者李某,男,66岁,退休工人。有胃痛史10余年,近年来发作频繁。1978年12月5日零时突然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咖啡色液体约300ml,杂有血块及食物残渣。头晕,心慌,大汗淋漓,拟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于乌及散(乌贼骨粉、白及粉等分6g 冷开水... 患者李某,男,66岁,退休工人。有胃痛史10余年,近年来发作频繁。1978年12月5日零时突然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咖啡色液体约300ml,杂有血块及食物残渣。头晕,心慌,大汗淋漓,拟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于乌及散(乌贼骨粉、白及粉等分6g 冷开水调服),独参汤及补液、输血等治疗。7月6日许出现烦躁,欲坐起,腹胀,欲便未解,小便失禁,神志模糊。舌淡横裂,苔自润,中淡黄微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核承气汤 上消化道出 蓄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柯琴否定蓄水蓄血为太阳腑证探讨
8
作者 李惠义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41-342,共2页
柯琴否定蓄水蓄血为太阳腑证探讨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惠义三阴三阳之名取自“经脉”,而《热病论》但举六经之名不言手足。《伤寒论》六经病理之不明,关键在于太阳篇上。王叔和编《伤寒例》引《素问·热论》篇... 柯琴否定蓄水蓄血为太阳腑证探讨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惠义三阴三阳之名取自“经脉”,而《热病论》但举六经之名不言手足。《伤寒论》六经病理之不明,关键在于太阳篇上。王叔和编《伤寒例》引《素问·热论》篇,仅标六经之名,未能明言手足。六经提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腑证 蓄血
下载PDF
《伤寒论》蓄血部位应在下焦初探
9
作者 童增华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59-61,共3页
古今医家对《伤寒论》蓄血部位的看法,各持己见,争议甚多。有认为在膀胱者,亦有认为在大肠、小肠、血室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无定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溯本求源其义方明蓄血部位,在《伤寒论》第128条“太... 古今医家对《伤寒论》蓄血部位的看法,各持己见,争议甚多。有认为在膀胱者,亦有认为在大肠、小肠、血室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无定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溯本求源其义方明蓄血部位,在《伤寒论》第128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蓄血 太阳病 腹当 结胸 脉微 溯本求源 抵当汤 桃核承气汤 抵当丸方
下载PDF
犬子宫蓄血(脓)的诊治
10
作者 林时作 项延润 《浙江畜牧兽医》 2002年第4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母犬 子宫 治疗 子宫蓄血
下载PDF
论“脑府蓄血”为早期老年痴呆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孟辉 贺晓慧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63-1264,F0003,共3页
关键词 脑府蓄血 临床表现 老年痴呆 病理基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阳明蓄血与神志异常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艳红 孙西庆 赵岩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期81-82,共2页
仲景《伤寒论》阳明篇所述蓄血证所致的喜忘等精神症状为后世医家以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治疗神志类疾患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探讨阳明内涵及与神志的关系以明确从阳明蓄血论治精神类疾患的机理,并对阳明蓄血常见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进行... 仲景《伤寒论》阳明篇所述蓄血证所致的喜忘等精神症状为后世医家以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治疗神志类疾患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探讨阳明内涵及与神志的关系以明确从阳明蓄血论治精神类疾患的机理,并对阳明蓄血常见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蓄血 神志异常
下载PDF
试论伤寒蓄血与急黄及重症肝炎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92-393,共2页
《伤寒论》之所以历经1700余年而不衰,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可为临床实践所验证,并能指导临床实践。故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研究探索,方可揭示其本质。我们通过对34例重症肝炎的观察分析,对照《伤寒论》蓄血的有关... 《伤寒论》之所以历经1700余年而不衰,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可为临床实践所验证,并能指导临床实践。故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研究探索,方可揭示其本质。我们通过对34例重症肝炎的观察分析,对照《伤寒论》蓄血的有关条文,并参考有关急黄的文献记载,认为此三者同属一种疾病。现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蓄血 重症肝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下焦蓄血”论治慢性肾衰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宏韬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8期15-16,共2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成因多样,其素因脏腑虚弱,诱因感受外邪,主因为肾分清别浊失调,发展关键是湿热瘀阻,病机复杂。我们采用《伤寒论》126条经方——抵当丸清湿热,活血化瘀论治慢性肾衰峻药缓图,重病缓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键词 慢性肾衰 下焦蓄血 抵当丸
下载PDF
经方合用治疗情志障碍一例——兼论蓄血发黄
15
作者 王帅 陈腾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48-249,共2页
本文报道1例经西医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患者,起初经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欠佳,最终诊为瘀血内结,先后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酸枣仁汤、桃核承气汤、当归芍药散等,达到临床痊愈。本文就该病例诊治过程中,虚实论证的思辨过程展开讨论... 本文报道1例经西医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患者,起初经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欠佳,最终诊为瘀血内结,先后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酸枣仁汤、桃核承气汤、当归芍药散等,达到临床痊愈。本文就该病例诊治过程中,虚实论证的思辨过程展开讨论,并为《伤寒论》蓄血发黄的临床表现提供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桃核承气汤 情志障碍 蓄血发黄
下载PDF
蓄血发狂
16
作者 董金声 《河北中医》 1984年第1期20-20,共1页
医家对癫狂的认识,多以痰火或阳明燥实立论,而对蓄血发狂报导甚少。我们对415例癫狂患者进行统计,蓄血型就有125例,占30%,故在治疗中蓄血型不容忽视。
关键词 蓄血发狂 癫狂
下载PDF
蓄血发狂
17
作者 董金声 《河北精神卫生通讯》 1989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癫狂 蓄血发狂 症状 辩证分型 治疗 中药方剂
下载PDF
《伤寒论》蓄血部位之我见
18
作者 乔玉娥 《西宁科技》 1991年第1期14-14,17,共2页
关键词 蓄血部位 伤寒杂病说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蓄血理论探讨“独藏瘀毒”的理论内涵
19
作者 蔡妍 白星 +5 位作者 柯雅妮 徐超 陈滨海 姜涛 戴立思 张光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10-3914,共5页
从《伤寒杂病论》蓄血理论探求“独藏瘀毒”理论的内涵,启发临床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蓄血理论出发,探寻“瘀毒”与“独处藏奸”、蓄血理论间联系,挖掘“独藏瘀毒”的理论内涵,并结合《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蓄血理论和“独处藏奸... 从《伤寒杂病论》蓄血理论探求“独藏瘀毒”理论的内涵,启发临床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蓄血理论出发,探寻“瘀毒”与“独处藏奸”、蓄血理论间联系,挖掘“独藏瘀毒”的理论内涵,并结合《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蓄血理论和“独处藏奸”辨证论治的相关论述,阐释“独藏瘀毒”临床意义。从蓄血理论与瘀毒理论出发,发现瘀毒发病的前提是蓄血,而蓄血临证多有“独处”,这与瘀毒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提出“独藏瘀毒”理论,进而结合《伤寒杂病论》中运用“独处藏奸”和蓄血理论辨证论治的相关论述,细致分析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下瘀血汤中反常的脉症及其反映的病机与相应治疗,为后世“瘀毒藏奸”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当出现病证难以明确、辨证不易统一的情况时,需要着重关注独处是否存在“独藏瘀毒”,为疾病治疗之关键,明辨审慎“独藏瘀毒”理论,对临床正确诊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藏瘀毒 蓄血 蓄血理论 瘀毒理论 独处藏奸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桃核承气汤——泄热逐瘀蓄血安
20
作者 赵越 《生活与健康》 2024年第5期60-61,共2页
桃核承气汤(另有“桃仁承气汤”一方,与本方差一字,但组成不同,是后世温病方)出自《伤寒论》,话说关于这本书的流传还颇多曲折。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呕心沥血编著了一本《伤寒杂病论》,堪称医学奇书,但那个时代只能靠手抄留世,当时正... 桃核承气汤(另有“桃仁承气汤”一方,与本方差一字,但组成不同,是后世温病方)出自《伤寒论》,话说关于这本书的流传还颇多曲折。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呕心沥血编著了一本《伤寒杂病论》,堪称医学奇书,但那个时代只能靠手抄留世,当时正值战乱,该书几经遗失遗漏。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的命运史中出现了第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当时的太医令,名叫王叔和,他在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这本书,但已是断简残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核承气汤 《伤寒杂病论》 医圣张仲景 王叔和 蓄血 泄热 桃仁承气汤 晋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