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关戏”的艺术价值与传承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红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文章就"蓝关戏"的艺术价值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弘扬、传承该戏种提出建议和措施。蓝关戏能使更多的人能够借此深刻的感悟到胶东地区的文化精神,并让它发扬光大。
关键词 蓝关戏 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濒危剧种蓝关戏唱腔及唱法研究
2
作者 伊冉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91,共2页
蓝关戏也叫"南官戏"和"连字戏",流传于山东省莱州市及招远市境内。蓝关戏是明代弋阳腔的遗脉,属高腔"道情戏",是山东省一个极度濒危的戏曲剧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蓝关戏艺人历代相沿,逐渐形成了自己... 蓝关戏也叫"南官戏"和"连字戏",流传于山东省莱州市及招远市境内。蓝关戏是明代弋阳腔的遗脉,属高腔"道情戏",是山东省一个极度濒危的戏曲剧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蓝关戏艺人历代相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曲牌,确立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演唱方法,并将精心雕琢的曲牌和演唱方法在蓝关戏艺人中默默传承。蓝关戏艺人把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升华为朴素的演唱口诀,可以为方兴未艾的民族声乐唱法研究提供一种借鉴,还可以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唱方法 蓝关戏 曲剧种 道情 中国古代 濒危剧种 山东省莱州市 唱腔曲牌
原文传递
蓝关戏:胶东半岛的戈阳腔
3
作者 李世惠 《走向世界》 2022年第25期50-53,共4页
蓝关戏是流传于莱州及招远等地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是犬阳腔在胶东的后斋。元代形成的江西代阳腔,在中国戏曲史上,曾开创了一个光辉的新纪元,与昆曲并称为“剧坛两大盟主”。明代末年,代阳腔发展到高腔,风靡全国,也传人莱州境内。后... 蓝关戏是流传于莱州及招远等地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是犬阳腔在胶东的后斋。元代形成的江西代阳腔,在中国戏曲史上,曾开创了一个光辉的新纪元,与昆曲并称为“剧坛两大盟主”。明代末年,代阳腔发展到高腔,风靡全国,也传人莱州境内。后几经演变,蓝关戏逐步形成以“错用乡语”的音调特征、沿袭与模仿代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表现形式和吸收胶东民间曲调及其他成分的戏曲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种 民间曲调 蓝关戏 表现形式 中国曲史 胶东半岛 高腔 音调特征
原文传递
浅析基层戏曲剧团舞美设计理念的创新
4
作者 翟仲华 徐立群 《戏剧丛刊》 2014年第2期63-64,共2页
山东是全国地方戏曲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地方戏对于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具有特殊意义。但近年来,山东戏曲发展与传承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地方戏曲院团经费投入不足、演出市场不景气、人才队伍老化、演员青黄不接,造成山东... 山东是全国地方戏曲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地方戏对于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具有特殊意义。但近年来,山东戏曲发展与传承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地方戏曲院团经费投入不足、演出市场不景气、人才队伍老化、演员青黄不接,造成山东境内剧种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如蓝关戏、鹧鸪戏、蛤蟆嗡、周姑戏等剧种面临传承困难,几乎成为"濒危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团 舞美设计 地方 蓝关戏 日常文化 蛤蟆嗡 一桌二椅 曲演出 剧冲突 写意性
下载PDF
重构·超越:论明清戏曲对“雪拥蓝关”故事的改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奇 刘水云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92,共8页
"雪拥蓝关"故事,历来被学者当作韩湘子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察,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独特价值。它从发轫起到定型再到成熟,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累积和衍变,至明清时更是成为剧作家改编的重要题材来源。明清戏曲对"雪拥蓝关&qu... "雪拥蓝关"故事,历来被学者当作韩湘子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察,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独特价值。它从发轫起到定型再到成熟,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累积和衍变,至明清时更是成为剧作家改编的重要题材来源。明清戏曲对"雪拥蓝关"故事的改编,主要是通过运用次序调整、情节增删等方法,使戏曲无论是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人物形象上都有着与小说明显的不同之处。而明清戏曲能够改编成功的原因,无不与明清时期的戏剧环境以及小说与戏曲之间的共通性有着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雪拥蓝关”故事 蓝关戏 改编
原文传递
试谈道情的衍繁 被引量:2
6
作者 詹仁中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57-62,共6页
道情,原系道教声腔艺术,源于唐代道教经韵(唱经的曲调)。最初为歌曲形式,称“道歌”或“经韵”,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为道教宣传教义及募化的艺术手段,并没有因道教的衰落而消亡,几经衍繁,或为曲艺形式,或为戏曲形式,至今在民间流传着。... 道情,原系道教声腔艺术,源于唐代道教经韵(唱经的曲调)。最初为歌曲形式,称“道歌”或“经韵”,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为道教宣传教义及募化的艺术手段,并没有因道教的衰落而消亡,几经衍繁,或为曲艺形式,或为戏曲形式,至今在民间流传着。本文就流传胶东的几种道情形式,加以整理分析,旨在说明道情的衍繁特点。 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道情亦自西流传到了胶东,对此,胶东《宁海州志》有记载:“金大定间,陕西右王嚞来宁海,携七真人……”王嚞即王重阳,东来胶东讲道,创立了道教的新教派——全真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情 曲形式 唱经 歌曲形式 曲艺形式 宁海州志 王嚞 道歌 蓝关戏 王重阳
下载PDF
中国音乐的美学思考——从演出场合、演出习惯说开去
7
作者 安禄兴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38-43,共6页
中国音乐,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伴随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循着懦道互补的哲学思维,在“人的物化、物的人化”过程中,沿中国艺术行过的美的历程,从古典和谐美——近代崇高美——现代新型和谐美,走过了“否定之否定”的... 中国音乐,是中国艺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伴随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循着懦道互补的哲学思维,在“人的物化、物的人化”过程中,沿中国艺术行过的美的历程,从古典和谐美——近代崇高美——现代新型和谐美,走过了“否定之否定”的之字道路,使之独具华夏风格和中国气魄。音乐产生于人,又生产人。中国音乐凝聚着中国社会,自然、文化、艺术之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考 习惯说 哲学思维 大音希声 艺术文化 葛天氏之乐 《武林旧事》 燕乐 蓝关戏 旋律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