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文化冲突和人格取向的审美思考──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
1
作者 蒋守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文化冲突和人格取向的审美思考──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蒋守谦1993年,长篇小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以后,忽然受到社会的青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创作高潮。马瑞芳的《蓝眼睛·黑眼睛》就是在这个创作高潮中... 对文化冲突和人格取向的审美思考──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蒋守谦1993年,长篇小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以后,忽然受到社会的青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创作高潮。马瑞芳的《蓝眼睛·黑眼睛》就是在这个创作高潮中面世、以其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引人入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取向 文化冲突 长篇小说 眼睛 社会转型期 蓝眼睛 知识分子 文化心理 大学校园 审美
下载PDF
“孛儿只斤”(蓝眼睛)——天狼种的标志——阿阑豁阿感生神话传说再研究
2
作者 阿尔丁夫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孛端察儿成了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拉施特的解释是"蓝眼睛"的意思。布里亚特蒙古人直到上世纪后期尚将狼称为"蓝眼睛",并非由于成年狼的眼色在黑暗中看上去呈蓝色,而是源于未出满月的狼... "孛端察儿成了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拉施特的解释是"蓝眼睛"的意思。布里亚特蒙古人直到上世纪后期尚将狼称为"蓝眼睛",并非由于成年狼的眼色在黑暗中看上去呈蓝色,而是源于未出满月的狼崽眼上蒙着一层灰膜,看上去"蓝汪汪的"。拉施特将"蓝眼红发"历史化,固不足取,但他将"孛儿只斤"(蓝眼睛)同阿阑豁阿感生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视作因果关系,则难能可贵。事实上,"孛儿只斤"(蓝眼睛)——正是天狼种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孛端察儿 孛儿只斤氏 蓝眼睛 天狼种的标志
下载PDF
论《一双蓝眼睛》中情节与事件的重复
3
作者 徐江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8-20,共3页
哈代的《一双蓝眼睛》是一部充满着文内重复的小说。首先,作者在展开小说情节的过程中,隐性地重复了男女主人公埃尔弗丽德、史蒂芬、奈特的恋爱经历;其次,作者在叙述埃尔弗丽德与奈特的恋爱过程时,显性重复了埃尔弗丽德与史蒂芬恋爱过... 哈代的《一双蓝眼睛》是一部充满着文内重复的小说。首先,作者在展开小说情节的过程中,隐性地重复了男女主人公埃尔弗丽德、史蒂芬、奈特的恋爱经历;其次,作者在叙述埃尔弗丽德与奈特的恋爱过程时,显性重复了埃尔弗丽德与史蒂芬恋爱过程中的诸多事件和场景。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重复的运用使《一双蓝眼睛》的内部结构更紧凑,使它的形式更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双蓝眼睛 重复 结构 形式
下载PDF
就《蓝眼睛·黑眼睛》答客问——《蓝眼睛·黑眼睛》书后谈之二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瑞芳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9-72,55,共5页
一、与李星先生的通信李星就《蓝眼睛·黑眼睛》致作者信: 非常感谢寄赠大作《蓝眼睛·黑眼睛》!拜读之后,深感得到一次高品位的艺术享受。也得到一次人格、精神境界的感染和提升。具体的优长我想到以下几点: 一,全景式的校园... 一、与李星先生的通信李星就《蓝眼睛·黑眼睛》致作者信: 非常感谢寄赠大作《蓝眼睛·黑眼睛》!拜读之后,深感得到一次高品位的艺术享受。也得到一次人格、精神境界的感染和提升。具体的优长我想到以下几点: 一,全景式的校园生活,从校级领导到系的负责人,从学者硕儒到中青年教师,从留学生到研究生,到本科学生,这里边曲曲折折的矛盾,复杂的人际关系,各层次的生存、生活状况,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表现: 二,各层次、众多的校园人物,写谁像谁,维妙维肖,生动传神、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 蓝眼睛 小说作者 留学生教学 中国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 外国人 长篇小说创作 《红楼梦》 爱情
下载PDF
一双“蓝眼睛”引发的悲剧——解读《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芳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15期180-182,共3页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悲惨的命运以及白人文化霸权下众多黑人迷失身份走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悲剧由一个黑人小女孩追求蓝眼睛而引发。本文从该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从&...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悲惨的命运以及白人文化霸权下众多黑人迷失身份走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悲剧由一个黑人小女孩追求蓝眼睛而引发。本文从该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蓝眼睛"的象征意义入手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黑人只有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才能在白人社会中获得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眼睛 主题意蕴 托尼·莫里森
下载PDF
OK!蓝眼睛的小伙子
6
作者 张效林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00年第10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蓝眼睛 英语口语教师 风俗人情 西双版纳 小伙子 传统文化 汉语基础 调查询问 英语发音 志趣相投
下载PDF
陈荒煤谈《蓝眼睛·黑眼睛》
7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6-126,共1页
陈荒煤谈《蓝眼睛·黑眼睛》《作家报11994年1月22日发表陈荒煤给《蓝眼睛·黑眼睛》作者马瑞芳的一封信,他说,新时期以来,不知为什么表现大学生生活的题材的长篇小说很少见,也许作者是第一个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千... 陈荒煤谈《蓝眼睛·黑眼睛》《作家报11994年1月22日发表陈荒煤给《蓝眼睛·黑眼睛》作者马瑞芳的一封信,他说,新时期以来,不知为什么表现大学生生活的题材的长篇小说很少见,也许作者是第一个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打开了这座大门,表现了当代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 蓝眼睛 三代知识分子 中国古典文学 继承和发展 长篇小说 人物真实 传统手法 心理活动 大学生
下载PDF
一部剖析知识分子灵魂的长篇力作——《蓝眼睛·黑眼睛》漫评
8
作者 李钦业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32,共4页
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7月版)给我的阅读美感及心理悸动是无法言表的。也许因为我同小说中的大学生一样经历了新时期的大学生活,并且和他们那样巧合——也读的中文系,不过他们是七七级,我是... 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7月版)给我的阅读美感及心理悸动是无法言表的。也许因为我同小说中的大学生一样经历了新时期的大学生活,并且和他们那样巧合——也读的中文系,不过他们是七七级,我是七八级;也许因为毕业后我一直在大学工作,同小说中的中年教师米丽一样,经历了平凡的坎坷生活的磨炼,所以我在读这部小说时,觉得它是这样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引起我的共鸣。我觉得首先应当感谢作者——山东大学中文系女教授马瑞芳先生,是她这位多栖作家——学者作家,给我们献上了这一部剖析知识分子灵魂的长篇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眼睛 蓝眼睛 长篇小说 《红楼梦》 中年知识分子 马瑞芳 《围城》 新时期初期 外国留学生
下载PDF
校园里的“蓝眼睛”与“黑眼睛”
9
作者 张春燕 蒋燕 《华人时刊》 1998年第24期8-9,共2页
位于南京市上海路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合办的教育机构。每年招收国外学生和中国学生各约50名,进行为期10月的学习研究。学生所修课程作为硕士课程的一部分,一般为中美大学所承认。 “60分万岁... 位于南京市上海路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合办的教育机构。每年招收国外学生和中国学生各约50名,进行为期10月的学习研究。学生所修课程作为硕士课程的一部分,一般为中美大学所承认。 “60分万岁”是思想垃圾 “中心”的中方主任开学第一次讲话就说:“同学们要作好思想准备,你们的脸色会很憔悴。”女生们一阵惊呼。 尽管这里的饮食、住宿、娱乐条件都是一流的,但“中心”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员们纷纷“走火入魔”,挑战身体负荷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 蓝眼睛 校园 中国学生 南京市 学习研究 教育机构 思想准备 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
下载PDF
我看《蓝眼睛·黑眼睛》
10
作者 赵殊珠 《戏文》 2003年第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蓝眼睛·黑眼睛 戏剧评论 人物形象塑造 音乐剧 音乐形象 音乐剧
下载PDF
蓝眼睛注视下的疯狂:布鲁斯和爵士乐的叙述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璇玥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8期46-47,共2页
布鲁斯(又称蓝调音乐,后文统一用布鲁斯音乐)作为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特质的符号,大多以黑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体现了黑人在种族压迫下的贫穷、痛苦、孤独、绝望,以及人性的弱点,因此布鲁斯音乐实际上是表述黑人苦楚的经历,表达个体最低迷... 布鲁斯(又称蓝调音乐,后文统一用布鲁斯音乐)作为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特质的符号,大多以黑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体现了黑人在种族压迫下的贫穷、痛苦、孤独、绝望,以及人性的弱点,因此布鲁斯音乐实际上是表述黑人苦楚的经历,表达个体最低迷的心绪状态的伤感音乐,它作为一种精神疗法,可以超越黑人最痛苦的人生经历并使之升华,鼓励黑人忘却最痛苦的人生经历,而爵士乐总是游离在漩涡的边缘,布鲁斯音乐和爵士乐的舒缓性和边缘性,象征了小说舒缓延迟的叙述特点,隐含着一些意犹未尽的因素,作家莫里森想创造的正是这种欲说还休的保留效果。父亲的迫害和母亲的疏远,种族歧视和作为黑人的自卑感,使佩科拉成为一个流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最眼睛 布鲁斯音乐和爵士乐 叙述体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探析《最蓝的眼睛》两个汉译本中的女性形象
12
作者 张蜀皖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156-162,共7页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年轻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人生。她梦想有一双蓝眼睛,以期获得与白人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一痴念最终导致了她的疯癫。她的母亲波丽受到白人文化的侵蚀,失去了自我,但在面对丈夫的压迫时...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年轻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人生。她梦想有一双蓝眼睛,以期获得与白人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一痴念最终导致了她的疯癫。她的母亲波丽受到白人文化的侵蚀,失去了自我,但在面对丈夫的压迫时,她仍勇敢地挑战了男性的主导地位。在小说中,并非所有黑人女性都屈从于白人的审美标准,克劳迪娅就是那些坚定认同自己黑人身份的女性之一。本文以陈苏东、胡允桓译本和杨向荣译本为研究对象,借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最蓝的眼睛》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原著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意识,探究在不同翻译策略下,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意识在两个译本中的体现,以期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眼睛》译本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以“红眼睛蓝兔子”邮票为例
13
作者 张宣 《采写编》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事件 网络舆论 “红眼睛兔子”邮票
下载PDF
离心力与向心力——从《最蓝的眼睛》探析莫里森笔下的种族张力
14
作者 庞好农 刘敏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里从生存、情感和文化三个方面描写了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博弈。追求个性主义的离心力与追求种族凝聚力的向心力之间的激烈冲突为黑人提供了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斗争中实现自我的契机。莫里森不仅继承和发扬... 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里从生存、情感和文化三个方面描写了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博弈。追求个性主义的离心力与追求种族凝聚力的向心力之间的激烈冲突为黑人提供了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斗争中实现自我的契机。莫里森不仅继承和发扬了黑人文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对种族偏见与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特别是从黑人女性的视角对性别歧视、阶层疏离、价值观沦丧和心理变态等问题,作了深入而犀利的揭露和剖析。黑人内化白人审美观、价值观和交际观后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时常背离黑人文化传统,与黑人文化的向心力发生激烈冲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博弈直接挑战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文化传统和种族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最眼睛 离心力 向心力 种族张力
下载PDF
读者是文本整体的一部分——评《最蓝的眼睛》的结构艺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仁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80,共6页
《最蓝的眼睛》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70年问世后,一炮打响,震动文坛,奠定了莫里森作为当代美国一个最优秀的小说家的地位,也为她后来发表的四部长篇小说的成功铺平了道路.1993年,托妮·莫里... 《最蓝的眼睛》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70年问世后,一炮打响,震动文坛,奠定了莫里森作为当代美国一个最优秀的小说家的地位,也为她后来发表的四部长篇小说的成功铺平了道路.1993年,托妮·莫里森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去年又出版了新作《天堂》.尽管如此,《最蓝的眼睛》仍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眼睛 托妮·莫里森 结构艺术 万寿菊 蓝眼睛 叙述者 黑人妇女 长篇小说 小说文本 艾丽丝·沃克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的个体心理学分析
16
作者 汪珂鑫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13-15,共3页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佩科拉及其父母均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滋生了自卑情结。本文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宝琳、乔利和佩科拉三人自卑情结的成因以及他们采取的补偿...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佩科拉及其父母均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滋生了自卑情结。本文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宝琳、乔利和佩科拉三人自卑情结的成因以及他们采取的补偿措施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她们三人悲剧命运发生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眼睛 自卑情结 补偿
下载PDF
浅析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叙事艺术
17
作者 杜冰月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期203-205,共3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模糊艺术。在《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自如地运用语义模糊、叙事模糊来突出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丰富内涵。小说的标题和主要人物的姓名运用双关制造语义模糊蕴涵小说内容和主题,再通过独...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模糊艺术。在《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自如地运用语义模糊、叙事模糊来突出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丰富内涵。小说的标题和主要人物的姓名运用双关制造语义模糊蕴涵小说内容和主题,再通过独特的开篇叙事艺术及篇章安排以及叙述者和受述者和叙事话语的模糊,来共同暗含人物身份的模糊与人物之间关系的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眼睛 语义模糊 叙事艺术 身份模糊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的伦理悲剧
18
作者 陈燕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9期13-15,共3页
托妮·莫里森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扛鼎之作《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生活。佩科拉的父亲乔利因伦理身份混乱陷入伦理困境,最终做出的错误伦理选择是贯穿全文的暗线。伦理身份的混... 托妮·莫里森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扛鼎之作《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生活。佩科拉的父亲乔利因伦理身份混乱陷入伦理困境,最终做出的错误伦理选择是贯穿全文的暗线。伦理身份的混乱给黑人男性身份构建和道德实践带来严重危机,给其家庭成员带来严重伤害。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沿着“乔利寻父——乔利娶妻——乔利侵犯女儿”这条伦理线,围绕乔利孤儿、丈夫、父亲这三次伦理身份的转换,从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这两个角度审视乔利伦理犯罪的原因,由此揭示黑人渴望获得种族自信、回归完整家庭的伦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眼睛 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下载PDF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平庸之恶
19
作者 许可 《文存阅刊》 2023年第3期0058-0060,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俄亥俄州一个黑人社区里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悲剧。本文借助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思想,并结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理论,着重分析了小说主人公佩科拉悲剧的来源... 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俄亥俄州一个黑人社区里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悲剧。本文借助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思想,并结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理论,着重分析了小说主人公佩科拉悲剧的来源,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无思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期深入理解莫里森笔下的思与爱之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最眼睛 平庸的恶 无思
下载PDF
修辞意象到价值取向的嬗变——《最蓝的眼睛》的修辞艺术
20
作者 孙艳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106-109,119,共5页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人物的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和衔接,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眼睛 修辞意象 话语建构 文本建构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