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 被引量:31
1
作者 高建伟 刘建中 +3 位作者 李滨 冯宝树 于桂琴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36-941,T001,共7页
观察了蓝粒小麦籽粒灌浆期糊粉层色素形成情况 ,并分析了蓝粒糊粉层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 ,蓝粒小麦籽粒的糊粉层首先是靠近盾片的部位变蓝 ,而后逐渐向上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糊粉层着色部位既显蓝色 ,又呈现一定... 观察了蓝粒小麦籽粒灌浆期糊粉层色素形成情况 ,并分析了蓝粒糊粉层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 ,蓝粒小麦籽粒的糊粉层首先是靠近盾片的部位变蓝 ,而后逐渐向上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糊粉层着色部位既显蓝色 ,又呈现一定程度的紫红色。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含矢车菊素 (Delphinidin,红色 )、飞燕草素 (Cyanidin,蓝色 )、芍药素等 8种色素成分 ,但以飞燕草素 (Delphinidin)、矢车菊素 (Cyanidin)为主。根据上述结果推断出了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合成途径的大致框架图。另外 ,2 D易位系 991 5(J2 D- 1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合成中 ,可能存在 1种尚未发现的新的代谢途径 ,即红色的花青素葡萄糖苷(Cyanidin 3- glucoside) B环 5′位置发生羟基化 ,变成蓝色的飞燕草苷 (Delphinidin 3-glucoside)。以上结果为全面揭示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克隆蓝粒基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糊粉层 色素分析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国华 李滨 +4 位作者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9,T001,共6页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3 ] ,蓝 5 8(2n =4 2 )是一个具有 2条长穗偃麦草 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4E/ 4D)。LW0 0 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 ,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 3 3 4为 4 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 (40W +1’4E) ,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 4E的单端体 (40W +1’t4E)以及组型为 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辐射诱变 蓝单体小麦 相互易位 鉴定
下载PDF
蓝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宗学凤 李芳红 +1 位作者 张建奎 王三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8-62,共5页
研究了蓝粒小麦随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蓝粒小麦河东乌麦、031-1和白粒对照小麦绵阳26在发育进程中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孕穗期到开花期IAA含量逐渐下降,在... 研究了蓝粒小麦随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蓝粒小麦河东乌麦、031-1和白粒对照小麦绵阳26在发育进程中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孕穗期到开花期IAA含量逐渐下降,在开花期,出现一个低谷,随后迅速上升,到灌浆期达到高峰.且总体水平上,两个蓝粒小麦的IAA含量高于绵阳26.②参试材料的赤霉素含量随发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灌浆期达到最高值,只有031-1在孕穗期到抽穗期之间赤霉素含量稍有下降.参试蓝粒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赤霉素含量都高于白粒对照.③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蓝粒小麦和白粒对照小麦之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蓝粒小麦的ZR含量都低于对照绵阳26.④蓝粒和对照白粒小麦叶片中的ABA含量随发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开花期,蓝粒小麦的ABA含量高于白粒对照小麦,到成熟期,ABA含量则低于白粒对照小麦.⑤蓝粒小麦的IAA+GA3+ZR/ABA在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都高于白粒对照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内源激素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英加 李滨 +3 位作者 穆素梅 周汉平 刘建中 李振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Elytrigaelongatum (Host)Nevski =Thinopyrumponticum (Host)BarkworthandDewey ,2n =10x =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 (蓝 5 8) ,经辐射诱导... 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Elytrigaelongatum (Host)Nevski =Thinopyrumponticum (Host)BarkworthandDewey ,2n =10x =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 (蓝 5 8) ,经辐射诱导与选育 ,对其后代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后获得 :(1) 990 2 ,990 6两个蓝粒易位系 ,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42 ,其中 990 6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短臂的 1/ 3,而 990 2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长臂的 1/ 2 ,并将 990 2的蓝粒易位片段定位在小麦D组染色体上 ;(2 ) 9915易位附加和990 4易位_易位附加 ,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 44 ,其中 9915的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对发生了易位 ,另外附加了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而 990 4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并就易位系中控制蓝粒性状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定位和蓝粒小麦易位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易位系 易位附加 易位-易位附加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蓝粒小麦籽粒色素遗传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兰素缺 李杏普 刘玉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12-14,共3页
利用不同来源的蓝粒小麦与白粒小麦杂交,进行色素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偃麦草的D87065和D87089的籽粒色素基因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于黑麦的92-1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不明确的7083L-16由1对基因控制。
关键词 蓝粒小麦 籽粒色素 遗传
下载PDF
蓝粒小麦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分子克隆(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国华 赵学强 +4 位作者 李滨 刘建中 郑琪 童依平 李振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1期1329-1338,共10页
蓝色色素在监粒小麦种子糊粉层中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应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正在发育的种子中克隆到一个编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的基因(DFR)。推测其为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且与蓝粒... 蓝色色素在监粒小麦种子糊粉层中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应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正在发育的种子中克隆到一个编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的基因(DFR)。推测其为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且与蓝粒小麦中蓝色色素形成密切相关:其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包含35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与一些从其他植物中已克隆到的DFR有很高的同源性:大麦(94%)、水稻(83%)、玉米(84%)。从长穗偃麦草(2n=70)、蓝粒小麦、浅蓝粒小麦自交产生的白粒后代小麦以及中国春的基因组中分别分离到一个全长DFR序列。经聚类分析表明DFR cDNA核甘酸序列与从中国春基因组中克隆的DFR具有100%的同源性,且与长穗偃麦草、蓝粒小麦、白粒小麦基因组中分离的DFR均有很高的同源性。4个DFR基因组DNA均含有3个内含子,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内含子区,表明该基因在进化上很保守。经Southern杂交分析,DFR在小麦中至少有3-5个拷贝,不同小麦材料间未见明显差异,但与长穗偃麦草有明显筹异,属于一个DFR超基因家族。Northern分析表明该DFR在蓝粒和白粒种子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都在开花后大约18 d表达最强,在同一时期的蓝白种子中,DFR在蓝粒种子中的表达量高于白粒。DFR转录本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幼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 二氧黄酬醇4-还原酶 长穗偃麦草
下载PDF
1RS/1BL易位对蓝粒小麦异代换染色体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傅体华 任正隆 畅志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一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形成的 4 E/ 4 D蓝粒二体代换系 ,同时也是一个 1RS/ 1BL 纯合易位系 ,与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杂交 ,以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 ,研究了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对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行为的影响。结... 利用一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形成的 4 E/ 4 D蓝粒二体代换系 ,同时也是一个 1RS/ 1BL 纯合易位系 ,与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杂交 ,以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 ,研究了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对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杂种 F1 中 ,1RS/ 1BL易位极显著地降低了 4 E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频率。但当1RS/ 1BL 易位染色体在杂种 F1 中以二体存在时 ,其对 4 E染色体传递的影响在雌雄配子中有所不同 ,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4 E染色体通过雌配子传递的频率 ,而在雄配子中 4 E染色体的传递频率则有所提高 ,导致 F2 籽粒颜色分离出现极显著变化。这一结果表明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强烈地受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及其存在状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代换 染色体传递 蓝粒小麦 4E/4D代换系 1RS/1BL 易位系 杂种
下载PDF
用于小麦染色体工程的蓝粒小麦单体系列材料的创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振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2,共1页
The American geneticist, E. R. Sears, was the founder of wheat chromosome engineering.He established the monosomic series of common wheat, which greatly facilitated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wheat. However, problems of ... The American geneticist, E. R. Sears, was the founder of wheat chromosome engineering.He established the monosomic series of common wheat, which greatly facilitated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wheat. However, problems of univalent shift and labor involved in chromosome counting have limited the common usage of these materials.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I developed an alternative set of monosomic lines, in which the presence of the univalent chromosome was indicated by the production of blue pigmentation in the aleurone tissue of seeds. The gene(s) responsible for the blue pigmentation were carried on a short chromosomal fragment of Agropyron elongatum. This chromosomal fragment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different chromosomes of common wheat using radiation induced translocation. On the spike derived from a blue grained monosomic wheat (2 n =41, the univalent chromosome carries the gene for the blue pigmentation), four types of seeds are produced. The deep blue seed has 42 chromosomes, the medium blue and light blue seed has 41 chromosomes, and the white seed has 40 chromosomes. The monosomic genotype is easily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color of the seed, without the use of microscope. So far, blue grained monosomic lines have peoduced 11 of the 21 different wheat chromosomes. In the course of propagating the blue grained monosomics, I found that the fertility of the nullisomic lines (2 n =40, represented by white seeds) could be improved by continued selfing and reselection. Using the resulted self fertile nullisomic lines, I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producing alien substitution lines of wheat. The utilization of the blue grained monosomic lines and the self fertile nullisomic lines may facilitate chromosome engineering studies in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工程 蓝粒小麦 单体材料
下载PDF
蓝粒小麦籽粒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耀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90,共5页
以蓝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浸提色素溶液(pH=2)为材料,分析了蓝粒小麦色素的光谱特性以及pH、温度、自然光、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和维生素C)、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食盐、蔗糖等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Fe2+、Ca2+、Z... 以蓝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浸提色素溶液(pH=2)为材料,分析了蓝粒小麦色素的光谱特性以及pH、温度、自然光、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和维生素C)、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食盐、蔗糖等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Fe2+、Ca2+、Zn2+、Mg2+、Al3+、Cu2+、Fe3+)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光谱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蓝粒小麦色素酸性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不同因素对蓝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溶液的颜色与pH有关,pH越小,颜色越鲜艳,在pH≤3时呈现稳定的紫红色;蔗糖、食盐、热和还原剂对色素的影响很小;除Cu2+、Fe3+外,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均对色素无影响;蓝粒色素抗氧化性较强,光照容易使色素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色素溶液 理化性质 光谱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蓝粒小麦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查尔酮合酶基因和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3'末端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10
作者 杨国华 李滨 +5 位作者 高建伟 刘建中 赵学强 郑琪 童依平 李振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4年第5期588-594,共7页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hinopyrum ponticum(Podp.)Z.W.Liu et R.R.-C.Wang)发育种子中克隆到两个查尔酮合酶基因(TaCHS.tl,TaCHS.wl),分别编码394个氨基酸,二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hinopyrum ponticum(Podp.)Z.W.Liu et R.R.-C.Wang)发育种子中克隆到两个查尔酮合酶基因(TaCHS.tl,TaCHS.wl),分别编码394个氨基酸,二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0%和98.9%;而且克隆到一个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F3'5'H)3’-末端。分别从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dp.)Z.W.Liu et R.R.-C.Wang)、蓝粒小麦、白粒小麦和中国春基因组中分离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的全长序列(ThpCHS.tg TaCHS.wg,TaCHS.csg),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均含有一个内含子(intron),序列差异主要在内含子。通过DNA序列比较,发现一个CHS与亲本之一的长穗偃麦草基因组同源性达100%,一个CHS与另一白粒亲本基因组同源性达99%,表明来自于父、母本的CHS在蓝粒发育的种子中均表达。Southerm杂交结果表明CHS在小麦中的拷贝数至少有4个,不同颜色的蓝粒小麦、白粒小麦间拷贝数基本一致,但都与长穗偃麦草有差异,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判定CHS在蓝粒小麦中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Reverse Northern分析表明CHS在开花后15d发育的蓝粒小麦中具有较强的表达;花后21d F3'5'H和DFR的转录本积累显著高于CHS,基本上检测不到CHS的表达。这三个基因在蓝粒小麦中的表达顺序与其他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基因表达次序一致:ChS先于F3'5'H,F3'5'H先于DFR。实验还表明F3'5'H和DPR在幼叶中表达也较强,CHS仅在发育种子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花后21d,F3’5’H在白粒、蓝粒小麦和中国春种子中均强烈表达,蓝粒小麦CHS和DFR转录本比白粒小麦多。因此,认为在蓝粒小麦中存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在蓝色色素形成过程中,该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受到调节基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 查尔酮合酶基因 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 REVERSE Northem分析
下载PDF
蓝粒小麦育种衍生材料染色体的C带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隋建枢 姚跃坤 +5 位作者 胡梅 张素勤 辛智海 王伟 陈天青 何庆才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研究应用改良的C-带技术,对供试蓝粒小麦衍生后代11个株系共94个单株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4个单株中有25个单株检测到了长穗偃麦草的4Ag染色体,导入率为26.60%。本研究结果可为蓝粒小麦育种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蓝粒小麦 衍生材料 C-带
下载PDF
蓝粒小麦育种衍生材料的改良及选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艳丽 隋建枢 +2 位作者 陈天青 王伟 何庆才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110,共4页
蓝粒小麦是富含蓝色花青素的优质小麦。本研究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矿物质检测,杂交组合配制,SDSPAGE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蓝粒小麦衍生材料进行改良和选育,以期筛选出稳定的、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及微量矿质元素的高产优质蓝色小... 蓝粒小麦是富含蓝色花青素的优质小麦。本研究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矿物质检测,杂交组合配制,SDSPAGE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蓝粒小麦衍生材料进行改良和选育,以期筛选出稳定的、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及微量矿质元素的高产优质蓝色小麦新品系供生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SDS-PAGE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蓝粒小麦高效栽培技术
13
作者 陈满静 任艳 +4 位作者 罗永露 隋建枢 陈天青 王伟 何庆才 《农技服务》 2019年第4期60-60,62,共2页
蓝粒小麦在胚乳糊粉层含有大量的蓝色花青素,呈现蓝色而得名,是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小麦品种。为蓝粒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从种子筛选与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4... 蓝粒小麦在胚乳糊粉层含有大量的蓝色花青素,呈现蓝色而得名,是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小麦品种。为蓝粒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从种子筛选与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蓝粒小麦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栽培 蓝色花青素 田间管理
下载PDF
紫、蓝粒小麦籽粒营养成分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园园 徐晓琳 +1 位作者 李将 曹名鑫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6期111-113,共3页
为探究紫、蓝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差异,本研究以紫粒和蓝粒小麦为材料,以普通小麦品种良星77为对照,分别测定了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黑色素、铁和硒共7个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蓝粒小麦籽... 为探究紫、蓝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差异,本研究以紫粒和蓝粒小麦为材料,以普通小麦品种良星77为对照,分别测定了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黑色素、铁和硒共7个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蓝粒小麦籽粒在除铁含量以外的6个指标上均与普通小麦差异明显。紫、蓝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15.98%和15.38%,显著优于对照(12.38%),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25 mg/L和0.030 mg/L,显著低于对照(0.034 mg/L),但紫粒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0.198 mg/L)和黑色素含量(OD_(530)=0.854)显著高于对照(0.151 mg/L,OD_(530)=0.727),而且紫、蓝粒小麦的花青素含量和硒含量显著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粒小麦 蓝粒小麦 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 黑色素
下载PDF
蓝粒小麦农大3677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冬梅 田士宝 +2 位作者 张福利 曹春英 杨翠萍 《天津农林科技》 2009年第3期3-3,共1页
特征特性 农大3677是冬性品种,中晚熟。幼苗匍匐,抗倒伏能力强,抗白粉病,轻感叶锈病,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紧凑,短芒,蓝粒,面粉为绿色。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16.54%,总氨基酸含量为15.02%。微量硒元素的含量77.5... 特征特性 农大3677是冬性品种,中晚熟。幼苗匍匐,抗倒伏能力强,抗白粉病,轻感叶锈病,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紧凑,短芒,蓝粒,面粉为绿色。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16.54%,总氨基酸含量为15.02%。微量硒元素的含量77.52ug/kg,容重为802g/L,湿面筋为36.3%,吸水率为63.4%.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为4.2min和3.8min,适宜做饺子、面条等食品。穗粒数28—30.8个,千粒重38~40g,667m^2产300~32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面团形成时间 总氨基酸含量 抗倒伏能力 蛋白质含量 冬性品种 抗白粉病 品质分析
下载PDF
蓝粒小麦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文造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S1期4-7,共4页
关键词 蓝粒小麦 普通小麦 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率 杂交组合 超亲优势 配合力 小麦品种 穗粒重 标记基因
下载PDF
蓝粒小麦良种繁育技术
17
作者 任艳 陈满静 +4 位作者 随建枢 王伟 陈天青 罗永露 何庆才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19年第3期28-28,共1页
蓝粒小麦是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为解决蓝粒小麦混杂退化问题,保证良种供应,抓住关键环节做好良种繁育工作,本文对蓝粒小麦良种繁育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 蓝粒小麦 良种繁育 技术推广
下载PDF
蓝粒和紫粒小麦籽粒色素及相关酶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宗学凤 闫荣 +1 位作者 李帮秀 王三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以西南地区普通白粒小麦绵阳26和川麦107为对照,研究了蓝粒和紫粒小麦籽粒发育进程中花色素、黑色素、总黄酮质量分数及相关酶(PAL,TRO,PPO,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进程中,(1)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素质量分数呈先升后减... 以西南地区普通白粒小麦绵阳26和川麦107为对照,研究了蓝粒和紫粒小麦籽粒发育进程中花色素、黑色素、总黄酮质量分数及相关酶(PAL,TRO,PPO,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进程中,(1)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素质量分数呈先升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开花后29d,质量分数达到最高;(2)蓝紫粒小麦籽粒黑色素质量分数随着种子的发育一直升高;(3)籽粒总黄酮的变化趋势先上升后呈缓慢下降趋势,除黑麦76在开花后36d质量分数达到最高外,其他参试小麦都在发育的22d左右达到最大值;(4)籽粒PAL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花色素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先升后减,在开花后29d,活性达到最高;(5)籽粒TRO,PPO,POD活性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都是先升后减,峰值出现在开花后29d;(6)在籽粒发育的各个时期,蓝紫粒小麦的花色素、黑色素、总黄酮质量分数和相关酶活性均高于普通白粒对照小麦,且紫粒小麦的花色素、黑色素、总黄酮质量分数和相关酶活性均高于蓝粒小麦,说明花色素、黑色素、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小麦籽粒颜色密切相关,其色素质量分数越高,籽粒颜色越深;且PAL与花色素呈正相关,TRO,PPO,POD与黑色素呈正相关.此外,PAL对黑色素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紫粒小麦 花色素 黑色素 总黄酮 PAL TOR PPO POD
下载PDF
蓝粒核不育小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作者 田宁 刘于斌 《西昌农业科技》 1999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蓝粒核不育小麦 97-866 杂交优势 利用
下载PDF
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及其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7
20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刘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紫粒小麦 籽粒色素 生理生化特性 蓝粒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