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多孔层分离后稳定的可见蓝紫光发射特性
1
作者 严勇健 吴雪梅 诸葛兰剑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多孔硅具有很强的室温发光,介绍了多孔硅在分离多孔层后的发光情况.用传统的电化学法腐蚀样品,待多孔层分离后,通过SEM(表面电子显微镜)和PL(光致发光谱)观察多孔层分离后表面的形貌和光致发光特性,观察到样品有很强的蓝紫发光峰,在高... 多孔硅具有很强的室温发光,介绍了多孔硅在分离多孔层后的发光情况.用传统的电化学法腐蚀样品,待多孔层分离后,通过SEM(表面电子显微镜)和PL(光致发光谱)观察多孔层分离后表面的形貌和光致发光特性,观察到样品有很强的蓝紫发光峰,在高温氧气气氛下退火后,发光强度增加,峰位不变.在大气中保存三个月后,发光峰又有所加强,证明样品具有很好的发光特性;FTIR(红外吸收谱)表明多孔层分离后样品表面主要由Si—O、Si—H键组成;利用量子限域—发光中心模型解释了发光机制,认为蓝紫光来自表面SiOx线中的发光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多孔层 表面形貌 致发 可见蓝紫光发射特性 强度 机制
下载PDF
MOCVD法制备Cu掺杂ZnO薄膜 被引量:5
2
作者 许露 梁红伟 +7 位作者 刘远达 李春野 柳阳 边继明 李国兴 李万程 吴国光 杜国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6-961,共6页
通过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在c-Al2O3衬底上生长本征和Cu掺杂ZnO(ZnO∶Cu)薄膜。X射线衍射(XRD)谱观察到未掺杂的ZnO和ZnO∶Cu样品都呈现出较好的c轴择优取向生长。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Cu已掺入到ZnO薄膜中。利用光... 通过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在c-Al2O3衬底上生长本征和Cu掺杂ZnO(ZnO∶Cu)薄膜。X射线衍射(XRD)谱观察到未掺杂的ZnO和ZnO∶Cu样品都呈现出较好的c轴择优取向生长。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Cu已掺入到ZnO薄膜中。利用光致发光(PL)测试对本征ZnO和ZnO∶Cu进行室温和低温PL测试,在ZnO∶Cu样品的低温PL谱中观察到一个强度很强、范围很广的蓝紫光发射峰(Blue-violet发射峰,BV发射峰),范围在2.8~3.3 eV之间,又进一步通过变温PL测试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BV发射峰峰位发生红移,且80 K时BV发射峰高能边出现自由电子向受主能级(eA0)的跃迁发光,并计算了Cu受主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掺杂ZnO MOCVD 蓝紫光发射 致发
下载PDF
基于ZnS/SiO2量子点的EL器件及宽谱发射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程远 张晓松 +5 位作者 徐建萍 吴燕宇 牛喜平 李开祥 葛林 李岚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75-1779,共5页
将ZnS/SiO2量子点与PVP在甲醇溶液中充分混合作为活性层材料,通过匀胶方法制备了ITO//ZnS/SiO2∶PVP//Al结构的电致发光(EL)薄膜器件。器件的EL光谱由510~560nm波段的绿光发射和相对较弱的蓝紫光(400nm左右)发射组成,通过对发光光谱的... 将ZnS/SiO2量子点与PVP在甲醇溶液中充分混合作为活性层材料,通过匀胶方法制备了ITO//ZnS/SiO2∶PVP//Al结构的电致发光(EL)薄膜器件。器件的EL光谱由510~560nm波段的绿光发射和相对较弱的蓝紫光(400nm左右)发射组成,通过对发光光谱的分析发现,上述两个区域的发射均来自ZnS的缺陷能级。其中,绿色发光峰来源于较低能态的缺陷能级;而高能区域的蓝色发光则是由于高能态的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增大,在这过程中,PVP形成的能级阶梯有效增加了高能态缺陷能级俘获电子的几率,提升了高能波段的发光效率,相应地,器件的色坐标也随之从(0.37,0.42)变化到(0.30,0.34),趋于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SiO2∶PVP复合材料 电致发(EL) 蓝紫光发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