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灞渭滨水区域蓝绿体系规划与分步骤建设实践
1
作者 徐琰 王敏 +2 位作者 毛宇帆 陈一辉 张博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18,共6页
城市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旨在合理构建生态结构与格局,为城市生态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撑。西安灞渭滨水区域蓝绿体系建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大事件影响下进行的。赛前建设围绕规划核心区域和... 城市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旨在合理构建生态结构与格局,为城市生态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撑。西安灞渭滨水区域蓝绿体系建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大事件影响下进行的。赛前建设围绕规划核心区域和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重点打造集文化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广场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赛后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滨水生态宜居城市。通过分析西安灞渭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建设目标,总结分阶段实施的要点步骤,以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从多个维度为类似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营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安灞渭滨水区域 蓝绿体系 规划与实践 分步骤建设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蓝绿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许君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6期0152-0154,共3页
自然解决方案一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09年正式提出的,旨在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和水安全、灾害风险、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对“自然... 自然解决方案一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09年正式提出的,旨在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和水安全、灾害风险、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对“自然解决方案”的概念及其在城市蓝绿体系构建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以大冶湖片区蓝绿体系构建为例,充分展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蓝绿体系构建过程及价值。主要是要充分挖掘我国城市的自然资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解决方案 城市蓝绿体系 生态服务价值 构建研究
下载PDF
面向城市新区水网构建的蓝绿灰空间布局评价体系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广宇 柳杨 +3 位作者 冯中华 粟一帆 谢忱 范子武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11期12-18,45,共8页
城市水系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碳“汇”能力、彰显城市景观文化的重要载物,合理的城市蓝绿灰空间布局对促进城市水系构建意义重大。为能够定量评价城市新区水系构建前后蓝绿灰空间布局合理性,文章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模糊... 城市水系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碳“汇”能力、彰显城市景观文化的重要载物,合理的城市蓝绿灰空间布局对促进城市水系构建意义重大。为能够定量评价城市新区水系构建前后蓝绿灰空间布局合理性,文章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模糊逻辑法、四分法等方法筛选了城市蓝色空间、绿色空间、灰色空间3个准则层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蓝绿灰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上海市临港新城核心区。评价结果显示,临港核心区蓝绿灰空间布局合理性空间异质性明显,西部及中部区域明显优于东部,合理的水系构建与区域蓝绿灰空间布局合理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灰空间布局评价体系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模糊逻辑法 统计分析 上海临港新城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判别的珠三角基塘蓝绿空间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婉琪 王顺涛 +2 位作者 李晖 高伟 陈燕明 《园林》 2022年第3期113-121,共9页
桑基鱼塘景观具有多维度的水陆交互作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塘系统蓝绿空间的“融合性”。将基于蓝绿空间的基塘农业景观作为整体进行保护,为基塘农业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以西江下游江门市睦洲镇至大鳌镇段... 桑基鱼塘景观具有多维度的水陆交互作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在于提升基塘系统蓝绿空间的“融合性”。将基于蓝绿空间的基塘农业景观作为整体进行保护,为基塘农业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以西江下游江门市睦洲镇至大鳌镇段及周边基塘为研究区域,通过1980-2020年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基塘农业景观各组成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基塘农业景观“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相结合划定基塘农业景观的“三生空间”。结果表明:1980年研究区蓝绿斑块呈镶嵌状,融合性较好;2000年起至今的沿江蓝绿空间要素逐渐割裂分离。水域、基塘、林地草地、耕地园地面积均不断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基塘蓝绿空间结构和功能,使得基塘系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降低。优化后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占比分别为30.19%、35.15%、34.66%,空间融合性更强。可得到以下结论:珠三角基塘蓝绿空间体系是由“江—驳岸—涌—渠堑—基—塘”镶嵌交错而成的复杂景观格局空间结构,是人与珠江复合三角洲地貌相互适应之后的结果,体现了先民长期适应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生态智慧。“江—驳岸—涌”及驳岸绿化对应于“三生空间”中生态敏感性和重要性较强的生态空间,其所代表的水陆交错带结构和功能组织具有波动性、动态性、疏离性和边缘性等特征。研究初步探讨了珠三角基塘农业“三生空间”形成的内在逻辑,探讨了衔接“三生空间”识别与土地利用多功能优化布局的蓝绿空间体系研究路径,丰富了“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珠三角 基塘 蓝绿空间体系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智慧 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