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洁琼 沈桐羽 +1 位作者 王敏 郭广钰 《园林》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雨洪挑战是城市韧性体系构建的核心议题。聚焦滨水码头区这类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提出蓝绿空间耦合优化对城市滨水码头区应对雨洪挑战起到积极作用。选取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典型滨水码头区开展实证研究,构建适用...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雨洪挑战是城市韧性体系构建的核心议题。聚焦滨水码头区这类城市灰色基础设施,提出蓝绿空间耦合优化对城市滨水码头区应对雨洪挑战起到积极作用。选取上海市黄浦江中北段典型滨水码头区开展实证研究,构建适用于量化评价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及能表征场地尺度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指标,旨在揭示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蓝绿空间耦合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上海黄浦江滨水码头区各典型样段现有雨洪韧性水平与蓝绿空间耦合程度分异较大;(2)蓝绿耦合度(C)、蓝绿耦合发展协调度(D)是影响滨水码头区雨洪韧性水平的两项关键指标,可综合考虑雨洪韧性与蓝绿耦合的协同提升。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码头区,总结归纳4种蓝绿耦合的空间优化模式,为城市滨水码头区的雨洪韧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城市滨水码头区从灰色基础设施向高品质蓝绿基础设施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码头区 雨洪韧性 蓝绿耦合 蓝绿基础设施 灰色基础设施 上海黄浦江
下载PDF
影响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蓝绿空间耦合关键因素——基于上海市长宁区130个样本的研究
2
作者 汪洁琼 柯楠 +1 位作者 潘晶 王敏 《园林》 2023年第12期4-13,共10页
城市蓝绿空间共同构成了高密度城区的生态本底,作为其公共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共同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活力,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中蓝绿割裂、各自为营,蓝绿空间耦合发展的潜... 城市蓝绿空间共同构成了高密度城区的生态本底,作为其公共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共同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活力,是当前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中蓝绿割裂、各自为营,蓝绿空间耦合发展的潜力难以释放的瓶颈问题,构建城市蓝绿空间基本特征和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上海市长宁区130个蓝绿空间进行实证研究,综合采用LBS大数据、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阐明长宁区蓝绿空间活力时空分布特征;通过蓝绿空间基本特征、蓝绿空间耦合关系的各项指标与蓝绿空间活力的相关性研究,揭示影响城市蓝绿空间活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水体对城市蓝绿空间的高活力存在显著促进作用;(2)有水体的蓝绿空间活力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3)蓝绿边界长度、蓝绿边界形状指数和绿地包围的水体面积是促进蓝绿空间活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而蓝绿破碎度对蓝绿空间活力存在负面影响;(4)在小规模的城市蓝绿空间中,蓝绿耦合关系对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从活力提升角度为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蓝绿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蓝绿耦合 基于位置的服务数据 空间活力 上海市长宁区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近自然修复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敏 宋昊洋 +1 位作者 朱雯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2期36-42,共7页
城市水网空间是典型的蓝绿耦合空间,大多面临蓝绿空间结构失衡、与城市腹地缺少互动、人工干预措施低效三大问题。如何构建多目标集成的蓝绿生态空间,高效修复退化受损的城市水网空间,积极回应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空间诉求,成为国土... 城市水网空间是典型的蓝绿耦合空间,大多面临蓝绿空间结构失衡、与城市腹地缺少互动、人工干预措施低效三大问题。如何构建多目标集成的蓝绿生态空间,高效修复退化受损的城市水网空间,积极回应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空间诉求,成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的启发下,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在河段尺度下进行近自然整体生态指标评价,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两方面构建评价方法,构建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规划框架。并在宏观尺度“蓝绿耦合”,协调构建“三横三纵多点”的整体生态格局;在中观尺度“以蓝养绿”,提出5类河段空间发展引导策略;在微观尺度“以绿愈蓝”,引导重点地块近自然修复。研究表明,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是实现蓝绿要素耦合关联、多价值协同的有效技术途径,有助于提升水网空间治理理念的全局性、治理内容的统筹性、治理方式的耦合性和治理策略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修复 城市水网空间 蓝绿耦合 PSR模型 近自然
下载PDF
城市湖泊湿地周边建成环境绿地结构对空气PM_(10)、PM_(2.5)的影响
4
作者 王婧 朱春阳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环境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为了对城市湖泊湿地周边建成环境的绿地规划、更新提供科学指导,文章选取武汉主城区大、中、小3块湖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UR模型分析湖泊湿地周边500 m缓冲区建...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环境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为了对城市湖泊湿地周边建成环境的绿地规划、更新提供科学指导,文章选取武汉主城区大、中、小3块湖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UR模型分析湖泊湿地周边500 m缓冲区建成环境绿地结构对空气PM_(10)、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测点周边25~100 m范围道路长度、非硬质下垫面面积、水体面积和距湿地边界距离、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关键影响因子构建的LUR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经留一交叉验证后R^(2)值分别为0.555~0.980(PM_(10))、0.562~0.979(PM_(2.5))。2)湖泊湿地对乔灌草、乔草、灌草和草坪结构绿地空气PM_(10)、PM_(2.5)浓度的影响显著,其中PM_(10)的影响范围为250~350 m、50~200 m、100~250 m、100~150 m;PM_(2.5)的影响范围为200~350 m、200~300 m、150~250 m、150 m。3)近湖泊湿地边界灌草、草坪结构绿地表现出较低的空气PM_(10)、PM_(2.5)浓度,但不同结构绿地不同时段空气PM_(10)、PM_(2.5)浓度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湿地 绿地结构 空气PM_(10)和PM_(2.5) 蓝绿耦合 LUR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