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蓝草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艺涵
金艳
陈周全
陈世彬
詹志来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819-5828,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1401,2017YFC1700805)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13-YQ-091)。
-
文摘
该文通过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的收集整理,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草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经考证可知蓝草最早以果实入药即蓝实,基原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明清以后蓝实应用较少,至今临床已不再使用;魏晋时期药用部位扩展至茎叶,且多以取汁入药;唐代以来基原扩展至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gotica、爵床科马蓝(板蓝)Baphicacanthus cusia、豆科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菊科植物吴蓝等;宋代扩展至根,始现"板蓝根",并逐步成为蓝类药材的主流药用部位,其主流基原为马蓝B.cusia,自清代将十字花科菘蓝逐步做为了正品板蓝根,而马蓝B.cusia则成为南板蓝根。青黛最早是从国外进口用来画眉的矿物染料,后作药用,又名青蛤粉,因发现其与蓝草的提取物功效一致,而将国产靛花亦命名为青黛,持续至今。大青叶历代主流均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的干燥茎叶,然自清代以来,逐步将菘蓝Isatis indigotica、蓼蓝P.tinctorium等蓝草的茎叶混入作为替代,并逐步成为主流。
-
关键词
蓝草类药材
蓼蓝
菘蓝
板蓝
木蓝
本草考证
-
Keywords
bluegrass medicine
Polygonum tinctorium
Isatis indigotica
Baphicacanthus cusia
Indigofera tinctoria
textu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