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草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艺涵 金艳 +2 位作者 陈周全 陈世彬 詹志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819-5828,共10页
该文通过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的收集整理,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草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经考证可知蓝草最早以果实入药即蓝实,基原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 该文通过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的收集整理,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草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经考证可知蓝草最早以果实入药即蓝实,基原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明清以后蓝实应用较少,至今临床已不再使用;魏晋时期药用部位扩展至茎叶,且多以取汁入药;唐代以来基原扩展至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gotica、爵床科马蓝(板蓝)Baphicacanthus cusia、豆科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菊科植物吴蓝等;宋代扩展至根,始现"板蓝根",并逐步成为蓝类药材的主流药用部位,其主流基原为马蓝B.cusia,自清代将十字花科菘蓝逐步做为了正品板蓝根,而马蓝B.cusia则成为南板蓝根。青黛最早是从国外进口用来画眉的矿物染料,后作药用,又名青蛤粉,因发现其与蓝草的提取物功效一致,而将国产靛花亦命名为青黛,持续至今。大青叶历代主流均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的干燥茎叶,然自清代以来,逐步将菘蓝Isatis indigotica、蓼蓝P.tinctorium等蓝草的茎叶混入作为替代,并逐步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草类药材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