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评估
1
作者 姜娓娓 白永安 +5 位作者 袁明军 李伟伟 李昂 朱玲 毛玉泽 蒋增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6,共10页
为探究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情况,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颗粒计数器、多通道溶氧仪以及现场流水系统,测定了四角蛤蜊[壳长(35.89±1.61) mm]和光滑河蓝蛤... 为探究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情况,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颗粒计数器、多通道溶氧仪以及现场流水系统,测定了四角蛤蜊[壳长(35.89±1.61) mm]和光滑河蓝蛤[壳长(17.66±0.66) mm]的摄食、代谢等生理指标,分析了其能量分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估算了辽东湾蛤蜊岗2种主要滩涂贝类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1)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滤水率分别为(4.87±0.85) L/(h·g)和(6.46±2.25) L/(h·g),耗氧率分别为(0.94±0.45)mg/(h·g)和(0.22±0.14)mg/(h·g),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总吸收能分别为748.97~1 333.52 J/(h·g)和931.55~1 647.08 J/(h·g);2)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结合海域初级生产力及贝类滤水率,估算出辽东湾蛤蜊岗海域1龄(总湿重6.7 g)、2龄(总湿重9.3 g)和3龄(总湿重14.6 g)四角蛤蜊的养殖容量分别为57、47和34 ind./m^(2);1龄(总湿重0.14 g)、2龄(总湿重0.69 g)和3龄(总湿重1.25 g)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容量分别为346、143和99 ind./m^(2)。四角蛤蜊的平均养殖密度已超出了该海域的养殖容量,而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密度尚存在一定的空间。研究结果为滩涂贝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蜊岗 四角 光滑河蓝蛤 能量收支 养殖容量
下载PDF
基于焦河蓝蛤全长转录组的SSR位点筛选及特征分析
2
作者 吴明钰 姜波 +2 位作者 何京 何琳 林志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4,共9页
为了全面了解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转录组中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用于实践,使用Illumina RNA-Seq技术和SMRT技术对焦河蓝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筛选并分析SSR位点的分布规律及组成特征。结果显示... 为了全面了解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转录组中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用于实践,使用Illumina RNA-Seq技术和SMRT技术对焦河蓝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筛选并分析SSR位点的分布规律及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基于焦河蓝蛤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8964条Unigenes,其中有4746个SSR位点,分布于3962条Unigenes,平均每11.33 kb出现一个SSR位点。SSR的主要重复类型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分别占总数的47.64%、13.7%、23.56%,其中A/T为单核苷酸的优势重复类型,AT/TA为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类型,表明焦河蓝蛤转录组SSR位点分布对A/T具有偏好性。SSR位点以重复5~10次为主(2951个),占总数的62.18%,长度大部分集中在12~20 bp,占总数的42.58%。长度大于20 bp的占11.53%,且以含有低级重复基元(二、三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为主。研究表明,焦河蓝蛤转录组中SSR位点类型丰富、多态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焦河蓝蛤SSR分子标记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种质资源利用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河蓝蛤 全长转录组 SSR
下载PDF
光滑河蓝蛤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胡清彪 汤爱淞 +2 位作者 白永安 马民 李晓东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为分析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以随机选取的108个光滑河蓝蛤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总质量、壳干重、软体干重)进行了数据测量。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 为分析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以随机选取的108个光滑河蓝蛤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总质量、壳干重、软体干重)进行了数据测量。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滑河蓝蛤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总质量、壳干重同壳高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最大(0.868、0.845),软体干重同壳长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最大(0.649)。壳长同总质量、软体干重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424、0.524),决定系数最大(0.1798、0.2746)。壳宽同壳干重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426),决定系数最大(0.1815)。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光滑河蓝蛤形态性状对总质量、壳干重、软体干重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为光滑河蓝蛤选育及“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盐度对辽东湾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摄食率和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滕炜鸣 高士林 +5 位作者 刘谞 闫宏伟 谢玺 李晓东 周遵春 王庆志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2-627,共6页
以辽宁盘锦蛤蜊岗四角蛤蜊与光滑河蓝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静水系统对其滤水率和摄食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盐度(16、18、20、22、24、26、28、30、32、34)梯度下,两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盐... 以辽宁盘锦蛤蜊岗四角蛤蜊与光滑河蓝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静水系统对其滤水率和摄食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盐度(16、18、20、22、24、26、28、30、32、34)梯度下,两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盐度32时,四角蛤蜊滤水率最大,为(0.265±0.032)L/(个·h),盐度(x)与滤水率(y)关系为y=-0.0041x2+0.0681x-0.0181(r2=0.9893);盐度30时,摄食率最大,为(3.12±0.89)mg/(个·h),盐度(x)与摄食率(y)关系为y=-0.0481x2+0.7965x-0.1862(r2=0.9975)。盐度30时,光滑河蓝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最大,分别为(0.112±0.029)L/(个·h)和(1.91±0.49)mg/(个·h),盐度与滤水率关系为y=-0.0016x2+0.0262x-0.0010(r2=0.9940),盐度与摄食率关系为y=-0.0326x2+0.5038x-0.0247(r2=0.9816)。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两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 光滑河蓝蛤 盐度 滤水率 摄食率
下载PDF
4种河蓝蛤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间遗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超 刘志鸿 +5 位作者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严加坤 侯丫 董春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90,共9页
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 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线粒体 16S RRNA COI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研究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超 刘志鸿 +5 位作者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严加坤 侯丫 董春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通用引物对辽宁盘锦、辽宁大连、山东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COI和16S r 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30条658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和27条450 bp的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和16S r RNA基... 采用通用引物对辽宁盘锦、辽宁大连、山东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COI和16S r 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30条658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和27条450 bp的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和16S r RNA基因部分序列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4%和32.0%、13.5%和13.3%、20.7%和29.3%、20.4%和25.3%、66.1%和61.3%,AT含量高于GC含量,这与其他软体动物门动物的COI和16S r RNA的观测结果相近。COI和16S r RNA分别检测到了24个单倍型、4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和9个单倍型、19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COI和16S r RNA部分基因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0090(P<0.001)和Fst=0.0674(P<0.001),群体内遗传分化远大于群体间、群体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用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3个地理群体的黑龙江河蓝蛤聚为一个族群,有少数个体和其他群体的个体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 线粒体 16S RRNA COI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蓝蛤中L-肉碱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海歌 刘发义 李光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蓝蛤 L-肉碱含量 检测 海洋贝类
下载PDF
蓝蛤蛋白酶解液超滤分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肖如武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7,共5页
研究了蓝蛤蛋白酶解液在各级超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及超滤前后感官、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对超滤膜的选择性及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级超滤膜处理蓝蛤蛋白酶解液初始膜通量大小排序为3 ku>5 ku>10 ku,各级... 研究了蓝蛤蛋白酶解液在各级超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及超滤前后感官、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对超滤膜的选择性及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级超滤膜处理蓝蛤蛋白酶解液初始膜通量大小排序为3 ku>5 ku>10 ku,各级超滤过程中膜通量均随着操作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用10 ku超滤膜处理后,酶解液浑浊和腥味消失,通过各级超滤,酶解液的鲜甜味得到明显提高;原酶解液中各分子质量肽段均有较广泛的分布,仅采用控制酶解工艺仍难以实现呈味肽的有效富集,通过各级超滤处理,小于3 ku肽段得到有效富集,其含量由47.26%提高到76.66%。各级超滤膜的实际截留分子质量均大于理论截留分子质量,且两者的差异随着理论截留分子质量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蛋白 超滤 酶解 风味
下载PDF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蓝蛤ACE抑制肽酶解工艺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志鹏 蔡佳彣 +5 位作者 赵文竹 张宏阳 吴雨 张霜 励建荣 刘静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0-253,265,共5页
以蓝蛤蛋白为原料,选用Protamex蛋白酶进行酶解并以水解度作为测定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对获得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将获得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进行ACE抑制活性测定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以蓝蛤蛋白为原料,选用Protamex蛋白酶进行酶解并以水解度作为测定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对获得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将获得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进行ACE抑制活性测定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为10%,酶解p H为10,加酶量7%和酶解温度60℃为最优酶解条件,酶解1 h所得的蓝蛤蛋白水解度为30.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蓝蛤活性肽进行体外ACE抑制活性测定表明其半抑制浓度为80 mg/m L,且活性肽溶液以无规卷曲空间构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活性肽 酶解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通用旋转设计
下载PDF
光滑河蓝蛤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超 刘志鸿 +5 位作者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严加坤 侯丫 董春光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4-7,共4页
采用通用引物对东营、潍坊、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光滑河蓝蛤的COI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对光滑河蓝蛤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30条665 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基因部分序列T、C、A、G、A+T... 采用通用引物对东营、潍坊、日照的3个地理群体光滑河蓝蛤的COI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对光滑河蓝蛤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30条665 bp的COI基因部分序列。其中COI基因部分序列T、C、A、G、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2%、13.3%、21.7%、18.8%、67.9%,A+T含量高于G+C含量,这与其他软体动物门动物的COI基因的检测结果相符。COI检测到了18个单倍体型、31个核苷酸多态位点。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3个地理群体的光滑河蓝蛤互相聚在一起,同一群体之间没有明显首先聚在一起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河蓝蛤 线粒体 COI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光滑河蓝蛤对净化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婷婷 郑荣泉 +1 位作者 林志华 何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57-60,64,共5页
[目的]研究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对大棚对虾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确定净化废水时蓝蛤的养殖密度。[方法]设4个光滑河蓝蛤养殖密度处理,分别为0.5、1.0、2.0、3.0 ind/L,1个空白对照(CK),每组设置3次重复,养殖4 d,整个试验期... [目的]研究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对大棚对虾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确定净化废水时蓝蛤的养殖密度。[方法]设4个光滑河蓝蛤养殖密度处理,分别为0.5、1.0、2.0、3.0 ind/L,1个空白对照(CK),每组设置3次重复,养殖4 d,整个试验期间不换水,不投放饵料,测定不同处理对养殖废水中硝酸盐、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光滑河蓝蛤4个养殖密度对NH+4-N、TP、硝酸盐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P<0.05),其中,1.0 ind/L处理净化效果最佳,对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率为62%±15.06%,NH+4-N的去除效率为48%±9.41%,TP去除率为99%±17.78%,TN的去除率为60%±3.74%。CK的净化效果最低,对废水中硝酸盐、NH+4-N、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15%±3.36%、16%±0.58%、38%±6.86%、33±1.58%。[结论]光滑河蓝蛤的最佳养殖密度为1.0 in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河蓝蛤 养殖废水 净化效果 去除率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蓝蛤酶解及酶解液呈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学鹏 刘晏玮 +6 位作者 谢晓霞 朱文慧 励建荣 张玉玉 李婷婷 于建洋 牟伟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以水解度、可溶性肽、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滋味轮廓(电子舌分析)等为指标,在确定适宜蛋白酶种类的基础上,探究酶解前不同加热预处理条件(加热温度50、70、90、100、121℃和时间5、10、15、20、25、30 min)对蓝蛤酶解特性及酶解物... 以水解度、可溶性肽、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滋味轮廓(电子舌分析)等为指标,在确定适宜蛋白酶种类的基础上,探究酶解前不同加热预处理条件(加热温度50、70、90、100、121℃和时间5、10、15、20、25、30 min)对蓝蛤酶解特性及酶解物呈味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贝类海鲜调味料呈味基料制备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比2∶1的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合酶解,酶解液呈味特性良好。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酶解液水解度、可溶性肽含量、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鲜味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苦味值则呈波动趋势。延长热预处理时间不利于蓝蛤蛋白的水解和呈味物质的积累,但有利于降低苦味值。加热预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蓝蛤酶解液的整体风味和色泽,较优的预处理条件为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酶解 热预处理 呈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对蓝蛤酶解液风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永霞 曲诗瑶 +5 位作者 李涛 赵洪雷 冯媛 李学鹏 季广仁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蓝蛤酶解液,选用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单酶酶解,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子鼻、电子舌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对不同酶解液的风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滋味活...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蓝蛤酶解液,选用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单酶酶解,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子鼻、电子舌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对不同酶解液的风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滋味活性值评价滋味物质的呈味作用和强度。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酶解液的水解度较高,达到28.02%;不同酶解液的风味轮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电子鼻、电子舌能较好地区分不同酶解液的气味和滋味差异;鲜味和甜味是蓝蛤酶解液的主要呈味成分,复合蛋白酶组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碱性蛋白酶组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比例最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5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和醇类物质最丰富,一些具有腥味的醛类在碱性蛋白酶组中相对含量最高,在复合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中相对含量较低,具有增香效果的2-乙基呋喃和2-戊基呋喃在复合蛋白酶组中相对含量较高,复合蛋白酶酶解液的风味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蛋白酶 酶解液 风味
下载PDF
光滑河蓝蛤生殖习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吉明 佘君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3,共2页
光滑河蓝蛤一年有2次产卵高峰期,分别为在5月初和9月底。在产卵高峰期,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可获得受精卵并正常发育。在秋季性腺切片中发现1例雌性滤泡周围有呈集中式分散状态分布的精子,经分析初步认定是雌雄同体现象。
关键词 光滑河蓝蛤 生殖习性 产卵高峰期 雌雄同体 饵料生物
下载PDF
蓝蛤蒸煮液与酶解液的风味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步营 祝伦伟 +5 位作者 何玮 朱文慧 李学鹏 励建荣 刘贺 于志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61,234,共10页
本文以蓝蛤蒸煮液和酶解液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调味基料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呈味特性分析,并评价了其对花蛤酱的风味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蓝蛤酶解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11685 mg/100 mL)明显高于蓝蛤蒸煮液(2498 mg/100 mL),且蓝蛤酶解液和... 本文以蓝蛤蒸煮液和酶解液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调味基料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呈味特性分析,并评价了其对花蛤酱的风味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蓝蛤酶解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11685 mg/100 mL)明显高于蓝蛤蒸煮液(2498 mg/100 mL),且蓝蛤酶解液和蓝蛤蒸煮液中呈鲜味特性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50 mg/100 mL和697 mg/100 mL,由此可知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的滋味贡献度要大于蒸煮液。电子鼻传感器对各组样品的响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传感器W5S(对氮氧化合物灵敏)的响应值最大,利用线性判别法可完全将各组样品区分开。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表明3组花蛤酱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7种,其中主要的风味物质是醛类和醇类物质,添加蒸煮液组(CG)、添加酶解液组(HG)和空白组(BG)的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31.73%、32.39%和18.48%,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2.90%、15.43%和11.16%。综上分析可知,蓝蛤酶解液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并可丰富和提升食品的风味品质,具有作为新型天然调味料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酶解液 蒸煮液 呈味特性 风味改善
下载PDF
超高压对蓝蛤酶解液风味及其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步营 何玮 +5 位作者 胡显杰 朱文慧 李学鹏 刘贺 毕蕾 季广仁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以蓝蛤为原料,研究了经超高压处理后蓝蛤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挥发性风味物质、蛋白质结构和外源添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风味蛋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有激活作用,且对风味蛋白酶... 以蓝蛤为原料,研究了经超高压处理后蓝蛤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挥发性风味物质、蛋白质结构和外源添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风味蛋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有激活作用,且对风味蛋白酶激活作用更强;超高压处理蓝蛤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琥珀酸及味精当量高于常压处理的酶解液;超高压处理酶解液鲜味及整体滋味更好,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增加,不良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减少,改变了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从而达到增香的作用。超高压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促进了呈味氨基酸的释放,改善了酶解液的风味,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超高压处理是通过提高蛋白酶活性特别是风味蛋白酶活性,破坏蛋白质结构,从而增加了蛋白质水解度,促进了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的释放,改善了酶解液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超高压 酶解 风味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蓝蛤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工艺优化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步营 韩梦琳 +4 位作者 祝伦伟 朱文慧 李学鹏 位正鹏 励建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共8页
以蓝蛤超高压酶解液为原料,研究了温度、时间以及pH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并对美拉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探究了反应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最大,并且电子鼻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最佳反应条件为... 以蓝蛤超高压酶解液为原料,研究了温度、时间以及pH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并对美拉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探究了反应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最大,并且电子鼻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时间90 min、初始pH 7.0。此外,通过HS-SPME-GC-MS法测定美拉德反应前后酶解液的气味发生变化,具有腥味特征的醛类明显降低,而具有肉香味的呋喃和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结论:蓝蛤超高压酶解液经过美拉德反应可以明显改善其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酶解 美拉德反应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蓝蛤超高压辅助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步营 王飞 +4 位作者 胡显杰 朱文慧 李学鹏 毕蕾 王玉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蓝蛤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高压酶解条件,通过感官、电子鼻和电子舌等分析超高压对酶解液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 MPa压力下处理60 min后得到的酶解液风味最佳,在此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9 g/dL,水解度为45.09%。经感官... 以蓝蛤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高压酶解条件,通过感官、电子鼻和电子舌等分析超高压对酶解液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 MPa压力下处理60 min后得到的酶解液风味最佳,在此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9 g/dL,水解度为45.09%。经感官评价、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超高压处理酶解液苦腥味降低,鲜味值增大,酶解液味道鲜美,品质佳,超高压辅助酶解是制备优质海鲜调味基料的一种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超高压 酶解工艺 风味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蛤提取液核酸类物质及其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步营 李月 +5 位作者 祝伦伟 朱文慧 刘瑛楠 李学鹏 王玉亭 于志国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2,共6页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蛤提取液核酸类物质及其风味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60 ℃、70 ℃、80 ℃、90 ℃和100 ℃)、超声和超高压对蓝蛤提取液氨基酸态氮含量、电子鼻电子舌评价、核酸含量、核苷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蓝蛤提取液核酸类物质及其风味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60 ℃、70 ℃、80 ℃、90 ℃和100 ℃)、超声和超高压对蓝蛤提取液氨基酸态氮含量、电子鼻电子舌评价、核酸含量、核苷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时蓝蛤提取液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电子鼻结果显示各处理组提取液挥发性风味差异明显。电子舌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得到的蓝蛤提取液味觉差异主要体现在苦味、丰度和鲜味。不同处理方式下蓝蛤提取液的核酸和核苷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表明,60 ℃、70 ℃、80 ℃、90 ℃和100 ℃热处理得到的蓝蛤提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5种、24种、26种、28种和28种挥发性化合物,超声和超高压处理得到的蓝蛤提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8种和12种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热处理 超声 超高压 风味
下载PDF
焦河蓝蛤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新峰 李金明 +1 位作者 王立群 曾现英 《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5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焦河蓝蛤 生长发育 繁殖性能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