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马鸡支原体病的诊断及治疗案例
1
作者 李德中 丁爱萍 +1 位作者 李俊保 李欣钥 《河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49-51,共3页
支原体感染又称败血支原体(霉形体)感染或慢性呼吸道病,是由禽败血支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病初见鼻液增多,流出浆液和黏液鼻液,初为透明水样,后变黄较浓稠,常见一侧或两侧鼻孔堵塞,病鸡呼吸困难,频频甩头,打... 支原体感染又称败血支原体(霉形体)感染或慢性呼吸道病,是由禽败血支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病初见鼻液增多,流出浆液和黏液鼻液,初为透明水样,后变黄较浓稠,常见一侧或两侧鼻孔堵塞,病鸡呼吸困难,频频甩头,打喷嚏,咳嗽、呼吸道啰音,眼肿为特征,幼禽最为敏感。感染过该病的鸟禽多为带菌者,很难根除病原。我园以前发生过蓝马鸡感染支原体的病例,2020年4月份我园新引进的蓝马鸡幼禽整体感染支原体发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稳定,经过3年的观察,康复后的蓝马鸡没有出现复发感染,但损失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支原体 感染
下载PDF
甘肃莲花山蓝马鸡孵卵节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悦华 贾陈喜 +1 位作者 方昀 郑光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 900~3 020 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 900~3 020 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主要天敌为哺乳类.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蓝马鸡雌鸟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在1.25~4.00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16.6~46.4 min之间.雌鸟的平均在巢率为97.0%(n=3).根据对4号巢雌鸟孵卵节律连续27 d的观测,发现雌鸟在每日离巢2次或3次时,其首次离巢时间要显著早于每日仅离巢1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繁殖 孵卵节律 甘肃莲花山
下载PDF
贺兰山蓝马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涛 王小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20 0 3年 1 1~ 1 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 (Crossoptilon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2 5条样带上的 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 5 0个任意样方的 1 3个生态因子 ,结果表明 ,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 ,避... 20 0 3年 1 1~ 1 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 (Crossoptilon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2 5条样带上的 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 5 0个任意样方的 1 3个生态因子 ,结果表明 ,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 ,避免选择山地草原带、山地疏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偏好利用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生境 ,避免选择山杨、杜松占优势和无树的生境 ;偏好阳坡和阴坡 ,避免利用半阳坡和半阴坡。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Mann WhiteyU检验 ,发现利用样方以乔木密度高、灌木密度高、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雪覆盖浅、高海拔为主要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 ,隐蔽级、灌木密度、乔木密度、距水源距离和坡度具有重要作用 ,由这 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正确区分的概率达到 91 7%。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条件和隐蔽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越冬期 贺兰山
下载PDF
蓝马鸡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俞诗源 司克媛 +2 位作者 刘忠虎 王子仁 王建林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4-1258,共5页
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蓝马鸡(Crossoptilonauritum)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蓝马鸡的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左冠状动脉分为前室间隔支、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分出动脉圆锥左支,旋支又分出左缘支.... 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蓝马鸡(Crossoptilonauritum)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蓝马鸡的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左冠状动脉分为前室间隔支、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分出动脉圆锥左支,旋支又分出左缘支.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动脉圆锥的左侧部及右心室上部的小部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隔壁的部分及左心房等处.右冠状动脉沿途分出后室间隔支、动脉圆锥右支、右室前支及右缘支.后室间隔支分为三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及左右心室的隔壁等,动脉圆锥右支分布于右室前壁的部分及动脉圆锥的右侧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的部分,右缘支分布于心右缘壁.心脏的室间隔由前室间隔支和后室间隔支营养.左右冠状动脉在隔面的分布属于右优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心脏 冠状动脉 铸型
下载PDF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配对期行为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3,86,共3页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雌性取食行为比例最高(53.23%±2.19%),其次为移动、警戒、休息、其他行为、站立。在共有行为中,雄性警戒行为时间显著高于雌性(P<0.01),而取食(P<0.05)和其他行为(P<0.01)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在配对期雌、雄个体始终保持较近距离(2.59m±0.07m,n=535),雌性觅食效率显著高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雌雄间距 取食效率 时间分配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3,共3页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卵平均大小为(56.64±1.75)mm×(41.88±0.98)mm。卵体积为(50.39±2.64)cm3,卵重为(54.97±2.87)g。在4个繁殖巢中,只有1个巢成功孵化。营巢失败原因有人为干扰和天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繁殖生物学 窝卵数 巢址 甘肃南部
下载PDF
蓝马鸡和藏马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勇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蓝马鸡 藏马鸡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测定
下载PDF
蓝马鸡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石锐 刘振生 +1 位作者 崔小文 杨思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03Z期201-201,共1页
蓝马鸡为高海拔森林鸟类,其不同分布区的栖息地地理分布有相关性。同一地域的蓝马鸡在不同的生活季节里,呈现出较强的栖息地选择性,在同一季节其栖息地是比较固定的。蓝马鸡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隐蔽度高的地方。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选择 地理分布
下载PDF
蓝马鸡繁殖期的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逸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624-8626,共3页
[目的]研究蓝马鸡繁殖期的夜栖地特征以及影响夜栖地选择的因素。[方法]在蓝马鸡的繁殖季节,在甘肃省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选择32个蓝马鸡夜栖地样方和45个对照样方,调查并测量各个样方中的地形、植被、距离等15个参数。数据进行卡方检... [目的]研究蓝马鸡繁殖期的夜栖地特征以及影响夜栖地选择的因素。[方法]在蓝马鸡的繁殖季节,在甘肃省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选择32个蓝马鸡夜栖地样方和45个对照样方,调查并测量各个样方中的地形、植被、距离等15个参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及差异显著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经卡方检验,坡向和坡位对蓝马鸡夜栖地的选择影响很大;夜栖地样区的乔木胸径、高度和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样区,灌木盖度、灌木高度、草本盖度和草本高度显著低于对照样区;主成分分析表明灌木盖度、灌木高度、距小路距离、苔藓盖度和草本高度是影响蓝马鸡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结论]蓝马鸡偏向选择阳坡和高坡位,以及具有较大灌木高度和盖度的针叶林为夜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夜栖地 主成分分析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蓝马鸡卵壳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琳 胡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本文报道了蓝马鸡卵壳的壳膜层、乳锥层、海绵层、表层等在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
关键词 蓝马鸡 超微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蓝马鸡和藏马鸡血液蛋白谱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勇 王民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10,共2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蓝马鸡和藏马鸡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蛋白质、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运铁蛋白的蛋白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蓝马鸡和藏马鸡的血红蛋白 (HB)为由A1 和A2 2条区带组成的A1 A2 型 ;红细胞蛋白质 (EP)、血清白蛋...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蓝马鸡和藏马鸡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蛋白质、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运铁蛋白的蛋白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蓝马鸡和藏马鸡的血红蛋白 (HB)为由A1 和A2 2条区带组成的A1 A2 型 ;红细胞蛋白质 (EP)、血清白蛋白 (ALB)和运铁蛋白 (TF)分别呈单一的AA ,CC和FS。血清前白蛋白有Pr 1和Pr 2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藏马鸡 血液蛋白质 酶多态性 分类
下载PDF
蓝马鸡人工饲养的繁殖生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冰许 徐新杰 刘洪喜 《四川畜牧兽医》 1994年第4期33-34,共2页
本文研究了蓝马鸡在郑州市动物园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以及人工孵化等关键问题,初步讨论了一月龄内幼雏体重的增长模型。
关键词 蓝马鸡 人工孵化 繁殖 生态学 野禽
下载PDF
我国蓝马鸡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第4期99-102,共4页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蓝马鸡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接区域以及宁夏贺兰山地。从进化地位、栖息地选择、习性、食性、生理生化、人工养殖等方面对蓝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蓝马鸡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接区域以及宁夏贺兰山地。从进化地位、栖息地选择、习性、食性、生理生化、人工养殖等方面对蓝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全方面的了解蓝马鸡的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进化地位 习性 食性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蓝马鸡、褐马鸡及其杂种蛋白质聚焦电泳观察
14
作者 刘如笋 俞清 +1 位作者 周德旺 程光潮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0,6,共5页
本文比较了在笼养情况下,蓝马鸡、褐马鸡及杂种的形态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LDH和MDH),血浆中的淀粉酶和酯酶(Amy和Es)的聚焦电泳图谱。结果指出LDH、MDH和Es同工酶在三种... 本文比较了在笼养情况下,蓝马鸡、褐马鸡及杂种的形态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LDH和MDH),血浆中的淀粉酶和酯酶(Amy和Es)的聚焦电泳图谱。结果指出LDH、MDH和Es同工酶在三种鸟之间差别不明显;而Hb和Amy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杂种不管在电泳图谱方面,还是在形态方面都介于蓝马鸡和揭马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褐马鸡 杂种 等电聚焦电泳
下载PDF
养殖新宠——蓝马鸡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雪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0年第3期13-14,共2页
蓝马鸡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大型鸡类,全长约90cm。其体羽青灰色,具金属光泽,披散如毛发状;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两簇白色耳羽呈短角状;面部裸皮鲜红色;飞羽带褐色,具金属紫蓝色外缘;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枝披散下垂如... 蓝马鸡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大型鸡类,全长约90cm。其体羽青灰色,具金属光泽,披散如毛发状;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两簇白色耳羽呈短角状;面部裸皮鲜红色;飞羽带褐色,具金属紫蓝色外缘;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枝披散下垂如马尾,两侧尾羽基部白色,其余为紫蓝色;嘴淡红色,脚珊瑚红色;虹膜橘黄。叫声:受惊的雄鸟发出gela—gelage叫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养殖 金属光泽 马鸡属 蓝色 叫声 毛发
下载PDF
甘肃则岔林区蓝马鸡种群密度调查
16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66-11866,11879,共2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008年5~8月,蓝马鸡群体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综合2年资料,蓝马鸡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171只/hm2。蓝马鸡种群数量与10年前的调查比较增加不明显,当地林管部门还需要加大蓝马鸡栖息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种群密度 样线法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17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0-270,272,共2页
2007~2008年,在甘肃则岔林区对蓝马鸡种群生存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鸦类和猛禽对繁殖期蓝马鸡的卵和雏鸟危害较大;林区内鸦类数量较多(78.7%),潜在威胁蓝马鸡野生种群;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质量下降也会对蓝马鸡种群产生威胁。根据... 2007~2008年,在甘肃则岔林区对蓝马鸡种群生存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鸦类和猛禽对繁殖期蓝马鸡的卵和雏鸟危害较大;林区内鸦类数量较多(78.7%),潜在威胁蓝马鸡野生种群;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质量下降也会对蓝马鸡种群产生威胁。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生存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蓝马鸡卵的品质及孵化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青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6年第6期13-14,19,共3页
对100枚蓝马鸡卵进行品质检测,并选择其中30枚分别进行家鸡代孵、亲鸟自孵和人工电孵试验。电孵化温度控制在37.5~38.5℃,湿度保持在50%~55%。试验结果:蓝马鸡卵平均纵径为56.60±2.47mm,横径... 对100枚蓝马鸡卵进行品质检测,并选择其中30枚分别进行家鸡代孵、亲鸟自孵和人工电孵试验。电孵化温度控制在37.5~38.5℃,湿度保持在50%~55%。试验结果:蓝马鸡卵平均纵径为56.60±2.47mm,横径40.07±1.58mm,平均卵重54.47±3.73g,平均卵壳重8.82±0.52g,卵壳厚度平均为0.64±0.3mm;在人工电孵和亲鸟自孵的孵化期内,卵减重分别为19.6%和20.1%;卵的受精率为76.6%,受精卵孵化率为100%,孵化期27d,出壳雏鸡重平均为35.33±1.6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品质检测 孵化
下载PDF
蓝马鸡的人工孵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冰许 《四川畜禽》 1994年第12期8-10,共3页
郑州动物园孵化室,自1993年以来,对蓝马鸿卵进行了人工孵化.方面的尝试。对人工孵化所需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翻印、晾卵等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人工孵化条件下茁马鸿卵的孵化期,对受精卵和胚胎发育阶段的判断,卵的玻壳和出维等关... 郑州动物园孵化室,自1993年以来,对蓝马鸿卵进行了人工孵化.方面的尝试。对人工孵化所需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翻印、晾卵等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人工孵化条件下茁马鸿卵的孵化期,对受精卵和胚胎发育阶段的判断,卵的玻壳和出维等关键技术,并对雏蓝马鸣的出壳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人工孵化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楠 马东源 +5 位作者 钟雪 杨孔 周志强 周华龙 周材权 王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064-7072,共9页
明确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是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基础。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至2018年间的野外调查记录,首次使用MaxEnt模型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 明确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是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基础。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至2018年间的野外调查记录,首次使用MaxEnt模型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地形特征和极端时期的气候是影响蓝马鸡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年最低温高于-14.4℃、海拔约2430—3100 m、坡度小于40°、靠近河流且最干月降水低于4.4 mm的区域属于蓝马鸡的适宜栖息地;(2)保护区内共有蓝马鸡栖息地102.28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适宜栖息地面积59.41 km2,次适宜栖息地面积42.87 km2,为该物种提供了面积巨大且连通性极好的栖息地;(3)在不适宜蓝马鸡分布的区域,海拔过高和最干月降水量较大是限制其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目前保护区内主要的人为干扰类型是牦牛和马匹的放牧活动,并且放牧强度和区域有扩大趋势,潜在威胁着蓝马鸡种群及其栖息地。因此,基于模型结果和野外调查,为避免保护区内蓝马鸡栖息地的退化和破碎化,提出了控制放牧数量和面积、增强对放牧人员的宣传教育以及定期监测河流水质的保护建议,以期促进蓝马鸡的种群和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评价 MaxEnt模型 王朗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