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收藏有中国基督教史的丰富文献,其中卷宗号为Record Group NO.205的15个档案盒子里面的文件是20世纪基督徒学者、教育家和神学家蔡詠春(1904-1983)的个人档案,时间范围为1924-2002年,包罗宏富。历经20世纪,蔡詠春的一...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收藏有中国基督教史的丰富文献,其中卷宗号为Record Group NO.205的15个档案盒子里面的文件是20世纪基督徒学者、教育家和神学家蔡詠春(1904-1983)的个人档案,时间范围为1924-2002年,包罗宏富。历经20世纪,蔡詠春的一生以福建为起点,然后到燕京大学求学,在广东协和神学院任教,在动乱岁月辗转到云南,后到燕京大学任教,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归国,从事教学、著述和翻译工作。蔡泳春档案折射其思想和信仰的变化和修正。蔡詠春在纽约协和神学院未发表的硕士论文《大理丧葬礼俗——'祖先崇拜'的研究》及其在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程伊川哲学遗著考订选辑译注》是他宗教观及新儒家思想的表露。蔡泳春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同时也做真正中国人的问题',以'基督徒'和'中国人'的双重身份表达对社会的现实关怀,试图在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之间创造出一个能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方案。在蔡泳春身上,中国人和基督徒的身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彰显了中国基督教的本土色彩。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所藏的这批档案对观察并了解20世纪中国基督徒学者、教育家和神学家蔡詠春的身份认同、思想历程或者心态变迁,以及20世纪的中国社会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收藏有中国基督教史的丰富文献,其中卷宗号为Record Group NO.205的15个档案盒子里面的文件是20世纪基督徒学者、教育家和神学家蔡詠春(1904-1983)的个人档案,时间范围为1924-2002年,包罗宏富。历经20世纪,蔡詠春的一生以福建为起点,然后到燕京大学求学,在广东协和神学院任教,在动乱岁月辗转到云南,后到燕京大学任教,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归国,从事教学、著述和翻译工作。蔡泳春档案折射其思想和信仰的变化和修正。蔡詠春在纽约协和神学院未发表的硕士论文《大理丧葬礼俗——'祖先崇拜'的研究》及其在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程伊川哲学遗著考订选辑译注》是他宗教观及新儒家思想的表露。蔡泳春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同时也做真正中国人的问题',以'基督徒'和'中国人'的双重身份表达对社会的现实关怀,试图在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之间创造出一个能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方案。在蔡泳春身上,中国人和基督徒的身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彰显了中国基督教的本土色彩。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所藏的这批档案对观察并了解20世纪中国基督徒学者、教育家和神学家蔡詠春的身份认同、思想历程或者心态变迁,以及20世纪的中国社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