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陷蕃、“归化”、“蕃和”和“丙寅年”时间考——有关敦煌陷蕃前后时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晓星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1-37,共7页
吐蕃占领敦煌的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吐蕃统治敦煌初期,有几个值得讨论的时间,如“敦煌归化”、“蕃和”和“丙寅年”。笔者通过对敦煌文献、吐蕃占领初期的敦煌历史和传世典籍的有关记载进行考证,得出一些结论。最后认为,敦煌陷蕃在78... 吐蕃占领敦煌的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吐蕃统治敦煌初期,有几个值得讨论的时间,如“敦煌归化”、“蕃和”和“丙寅年”。笔者通过对敦煌文献、吐蕃占领初期的敦煌历史和传世典籍的有关记载进行考证,得出一些结论。最后认为,敦煌陷蕃在781年,“敦煌归化”在783年,“蕃和”可能在“丙寅年”即786年,玉关驿户起义在79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归化 蕃和 丙寅年
下载PDF
论唐蕃和亲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学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39,73,共6页
关键词 松赞干布 蕃和 中央政府 间接统治 吐谷浑 民族地区 隶属关系 文成公主 《旧唐书》 民族问题
下载PDF
从唐诗看金城公主入蕃和亲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凤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与吐蕃和亲,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是唐朝的政策。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以敦睦唐蕃关系。她的事迹在拉萨布达拉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山南桑耶寺等古代各寺中,都有文字记载,并存有大幅壁画;民间还流传着... 与吐蕃和亲,发展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是唐朝的政策。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以敦睦唐蕃关系。她的事迹在拉萨布达拉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山南桑耶寺等古代各寺中,都有文字记载,并存有大幅壁画;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她的种种美丽传说。在《全唐诗》中,以"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或"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为题的17首诗,是唐代诗坛对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的文学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城公主 蕃和 全唐诗 文学见证
下载PDF
论唐蕃和战中马球运动的传播和发展——从青海地区所具备的重要位置和必要条件来看
4
作者 逯克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
本文依据学说、史料,对起源于吐蕃的马球运动的传播路线、阶段及途径进行浅析和考辨,然后对青海地区在唐蕃战争冲突和文化交流中马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认为处于唐蕃中间地带的青海地区所具备的诸多条件,是马球运动盛行的有力... 本文依据学说、史料,对起源于吐蕃的马球运动的传播路线、阶段及途径进行浅析和考辨,然后对青海地区在唐蕃战争冲突和文化交流中马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认为处于唐蕃中间地带的青海地区所具备的诸多条件,是马球运动盛行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球运动 古道 传播
下载PDF
唐蕃和亲视野下的汉籍入藏考论
5
作者 费习宽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50-56,共7页
唐蕃和亲是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文成、金城公主先后远嫁吐蕃,汉藏民族从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唐蕃和亲,唐皇赐予丰厚的嫁妆以推动吐蕃发展。在公主所携物品中,除丝绸布帛、百伎等外,她们都带去了大量的典籍,囊括经史子... 唐蕃和亲是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文成、金城公主先后远嫁吐蕃,汉藏民族从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唐蕃和亲,唐皇赐予丰厚的嫁妆以推动吐蕃发展。在公主所携物品中,除丝绸布帛、百伎等外,她们都带去了大量的典籍,囊括经史子集佛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史、医学、历算诸方面。唐蕃和亲对汉地典籍在吐蕃的流传有开创之功,汉籍入藏推动了吐蕃译经事业的繁荣,传播了汉文化,对吐蕃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蕃和 书籍 传播 汉籍藏译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唐蕃和亲研究综述
6
作者 陈依依 《海外文摘》 2021年第9期25-26,共2页
和亲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好的常见方式,唐蕃和亲是唐蕃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众多学者专注于此,笔耕不辍,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对近四十年来有关唐蕃和亲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希冀推动学界对唐蕃关系有更深入的了... 和亲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交好的常见方式,唐蕃和亲是唐蕃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众多学者专注于此,笔耕不辍,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对近四十年来有关唐蕃和亲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希冀推动学界对唐蕃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蕃和 关系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和亲使杨矩考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兵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38-143,共6页
本文在对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唐使杨矩的身世略作考述的基础上,尝试浅析杨矩出使吐蕃、还归升职以及服毒自杀的原因,初步得出杨矩死于朝权之争的结论。
关键词 关系 金城公主 和亲使
下载PDF
唐蕃和亲、战争与会盟——以“唐代涉蕃诗”为中心
8
作者 黄子珍 《丝绸之路》 2020年第2期73-76,共4页
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唐蕃交往过程中,有摩擦,有战争,面对不断地战争,双方亦采取会盟的方式争以取暂时的和平,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之间和亲,为双方带去了和平与安宁。唐代&qu... 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唐蕃交往过程中,有摩擦,有战争,面对不断地战争,双方亦采取会盟的方式争以取暂时的和平,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之间和亲,为双方带去了和平与安宁。唐代"涉蕃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王朝与吐蕃交往过程中的战争、会盟、和亲等都有所描述,成为历史书写中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涉诗” 关系
下载PDF
唐蕃交往交流交融遗存碑刻研究
9
作者 次旦扎西 罗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共11页
在200多年的唐蕃交融史中,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包括碑刻、史籍以及民间故事等。其中,现存于西藏境内的、反映唐蕃关系的汉藏文碑刻有四通:一是位于吉隆县境内的“大唐天竺使之铭”,刻于唐显庆三年(658),是唐蕃早期友好交往关系的见证... 在200多年的唐蕃交融史中,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包括碑刻、史籍以及民间故事等。其中,现存于西藏境内的、反映唐蕃关系的汉藏文碑刻有四通:一是位于吉隆县境内的“大唐天竺使之铭”,刻于唐显庆三年(658),是唐蕃早期友好交往关系的见证。二是位于布达拉宫广场的“恩兰·达扎路恭碑”,记载了763年吐蕃大将达扎路恭(马重英)率军攻占长安的历史,是唐蕃中期交流交锋的见证。三是位于昌都察雅的仁达摩崖石刻,刻于804年,记载了参与制作佛像的藏汉工匠姓名,是唐蕃中晚期佛教文化交融的见证。四是位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刻于823年,是唐蕃交融“社稷如一”的见证。从这几通碑刻的历史背景,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民族交融 碑刻
下载PDF
唐蕃交涉中的中书舍人行述研究
10
作者 石硕 王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中古时期唐蕃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即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本文以两《唐书·吐蕃传》所载中书舍人为研究对象,聚焦唐蕃关系史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中古时期唐蕃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即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本文以两《唐书·吐蕃传》所载中书舍人为研究对象,聚焦唐蕃关系史上一直被忽略却又占据重要地位的中书舍人群体,探寻这一群体在唐代中书省中除了起草进画之外,还兼涉的参议政事、收集情报、分析战略、受命出使等社会功能。此外,吐蕃社会通过吸收整合唐代官制而设置的“知汉书舍人”,尽管与中书舍人的地位与职权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一群体在沟通唐蕃、修复旧好、密切关系方面却与中书舍人发挥了相似的作用,反映了吐蕃对汉文化的尊崇以及中华文化对吐蕃社会的浸润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史 中书舍人 舍人 行述
下载PDF
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11
作者 张兆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 中国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实,蕴藏着丰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唐蕃古道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反映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本文研究了唐蕃古道典型文物知识图谱构建所需关键技术、软件平台,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了典型文物的知识图谱构建,对文物知识图谱在“语义检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深入研究唐蕃古道相关事、物的复杂关联,充分挖掘、展示和阐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创新探索,同时也为唐蕃古道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展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 文物 知识图谱 构建
下载PDF
长庆二年刘元鼎入蕃陇右段线路考
12
作者 苏海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2,共9页
利用历史地理学地名沿革考证,地形、地貌调查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等方法手段,研究长庆二年(822)刘元鼎入吐蕃去程中,从成纪经武川、兰州、广武梁、河州、龙支县至鄯州段和返程经莫贺延碛尾、河州至龙泉谷段线路走向。刘元鼎一... 利用历史地理学地名沿革考证,地形、地貌调查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等方法手段,研究长庆二年(822)刘元鼎入吐蕃去程中,从成纪经武川、兰州、广武梁、河州、龙支县至鄯州段和返程经莫贺延碛尾、河州至龙泉谷段线路走向。刘元鼎一行翻越陇山后,经今秦安叶堡(成纪)、郭嘉川(武川)、通渭县、巉口、兰州至黄河支流庄浪河和湟水间山梁(广武梁),沿黄河北岸西南行,经李家塬和他家塬之间的黄河河面(赤岸桥所在地)南渡黄河至临夏市(河州),又经赤岸桥过黄河,穿越今杨塔乡至马营乡之间的山岭(漫天岭)至古鄯北古城(龙支县),再经今柴沟、东沟、西沟、唐尔垣、峡门、中坝、桃红营、瞿坛、岗沟至乐都(鄯州)。返程时由今尕毛羊曲南渡黄河,经今贵南县南、库泽县北、夏河县、临夏县至临夏市(河州),沿去程时路线至湟水与黄河交汇处的湟水河谷(龙泉谷)原路返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元鼎 长庆会盟 古道 陇右 历史地理
下载PDF
故交、宗盟与外臣:蕃书所见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的演变
13
作者 景凯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谓“同族”关系为基础,与黠戛斯确立了宗盟关系,最终给予其册封。唐朝末年,随着黠戛斯西归,双方地理距离被拉远,各自诉求发生变化,虽友好依旧,但唐朝对待黠戛斯的礼仪却有所下降。蕃书王言向我们展示了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及天下秩序下唐朝与民族政权交往的诸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黠戛斯 宗盟 书王言
下载PDF
身份、待遇与生存发展空间——北宋西北边疆蕃官与蕃兵再探
14
作者 张向耀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2,M0006,M0007,共14页
在宋、夏对峙格局下,宋朝对西北边疆归顺的部族大体以族帐除授军职实职官和以功次除授武官阶虚职官。北宋陕西路蕃官体量十分庞大,元丰初约占全国汉蕃官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俸禄支出占比却较小。蕃官非常重视军赏,把立军功作为升迁的主要... 在宋、夏对峙格局下,宋朝对西北边疆归顺的部族大体以族帐除授军职实职官和以功次除授武官阶虚职官。北宋陕西路蕃官体量十分庞大,元丰初约占全国汉蕃官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俸禄支出占比却较小。蕃官非常重视军赏,把立军功作为升迁的主要途径。那时蕃兵的指代范围进一步得到扩大,不仅包括宋朝境内的蕃兵,还指代直辖郡县之外的部族兵。蕃兵在神宗前以归顺的部族兵为主体,以招募的蕃部兵员为补充,神宗后以招募的蕃弓箭手为主要组成部分。招募的弓箭手以田土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其经济收入明显高于部族兵,甚至高于禁军的平均收入水平,这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蕃兵经济待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待遇 生存发展
下载PDF
吐蕃朝贡与唐蕃关系的互动研究
15
作者 张艺凡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吐蕃对唐的朝贡,为认识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朝贡的正常进行是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其朝贡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是双方关系紧张的变相反映。通过对吐蕃常见贡品、贡期规律的分析,探究吐蕃朝贡对双方的影响以及唐蕃双方背后的... 吐蕃对唐的朝贡,为认识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朝贡的正常进行是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其朝贡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是双方关系紧张的变相反映。通过对吐蕃常见贡品、贡期规律的分析,探究吐蕃朝贡对双方的影响以及唐蕃双方背后的政治关系演变。吐蕃朝贡影响深远,突出表现在促进了双方在制造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汉藏人民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 关系
下载PDF
汉姓蕃名:吐蕃时期敦煌地区汉藏语言文化的交融
16
作者 张艺凡 陶志莹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M0004,共13页
吐蕃时期敦煌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新政,推动了敦煌地区汉藏文化交流,并出现了一批汉姓蕃名的人群,其中以汉族为主。敦煌当地居民受族群记忆的影响,在冠藏文名字前加其本来的汉姓,此种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汉文名字音译而来,另一种是重... 吐蕃时期敦煌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新政,推动了敦煌地区汉藏文化交流,并出现了一批汉姓蕃名的人群,其中以汉族为主。敦煌当地居民受族群记忆的影响,在冠藏文名字前加其本来的汉姓,此种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汉文名字音译而来,另一种是重新取用。重新取用的藏族名字多采用藏文寓意美好的一些词汇。对汉姓蕃名的梳理有利于挖掘语言文化中的交融,构建文化交流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时期 汉姓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近40年来北宋西北吐蕃史研究述评
17
作者 张向耀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7期66-74,共9页
近40年来,学界关于宋代西北吐蕃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刊布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宋夏对峙格局下,宋夏关系左右着北宋政府对西北吐蕃的政策走向。学界对凉州、河湟吐蕃政权,沿边蕃部以及宋夏与吐蕃的三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唃... 近40年来,学界关于宋代西北吐蕃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刊布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宋夏对峙格局下,宋夏关系左右着北宋政府对西北吐蕃的政策走向。学界对凉州、河湟吐蕃政权,沿边蕃部以及宋夏与吐蕃的三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唃厮啰政权兴衰发展史、部族与家族世系、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性质以及与周边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使唃厮啰地方政权以丰富的全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北宋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西北吐蕃进行经制,设置蕃官与蕃兵、修筑堡寨、交易商品、开发土地资源等进一步加强了蕃汉联系。西北吐蕃的风俗与文化,以崇尚佛教“尊释氏”为显著特征。此外,对熙河开边的成果亦有不同的认识。学界在以上诸层面着力耕耘与研究,今后随着实物资料的进一步利用与新的研究视角、理论方法的运用,也将产出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西北吐 官制度 经济贸易 土地开发 风俗文化
下载PDF
天宝初年平定剑南西山羌蕃诸部战事考——以《唐故工部尚书郭虚己墓志》为线索
18
作者 杨铭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1998年在河南偃师出土《唐故工部尚书郭虚己墓志》,披露了郭虚己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出任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以后,唐朝与吐蕃在剑南西山发生的几次重大战役。不过两唐书等文献却对这些事件缺载,或语焉不详。根据相关金石碑铭以及... 1998年在河南偃师出土《唐故工部尚书郭虚己墓志》,披露了郭虚己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出任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以后,唐朝与吐蕃在剑南西山发生的几次重大战役。不过两唐书等文献却对这些事件缺载,或语焉不详。根据相关金石碑铭以及文献资料,包括墓志所载,可发现天宝五载至八载之间,由郭虚已统领、鲜于仲通等参与的剑南西山系列战役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它们涉及战役地点、重要人物、民族部落等。这些战事对唐蕃关系具有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虚已 剑南西山 关系 战事
下载PDF
“路学”视域下唐蕃古道节点城镇族际互动图式——基于湟源的历史考察
19
作者 马巍 赵懋行 《民族艺林》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湟源地处唐蕃古道关键隘口,位于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是多族群互动的重要场域,对于研究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通过对湟源的历史考察,从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族群间的经贸、婚姻、语言、饮... 湟源地处唐蕃古道关键隘口,位于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是多族群互动的重要场域,对于研究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通过对湟源的历史考察,从自然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分析了族群间的经贸、婚姻、语言、饮食等互动路径,进而指出该地各民族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文化景观和彼此依存的共同体意识,其对于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活的地方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学 古道 湟源 族群互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北宋泾原路蕃族的国家认同发展过程略论
20
作者 段娇 《沈阳文旅》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北宋王朝建立后,出现了与其鼎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政权和西夏政权,更为宋朝治理宋辽、宋夏沿边民族问题提供了难度。因此,如何处理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成为了一个贯穿整个北宋时期至关重要的问题。学界对北宋诸路尤其是泾原路的... 北宋王朝建立后,出现了与其鼎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政权和西夏政权,更为宋朝治理宋辽、宋夏沿边民族问题提供了难度。因此,如何处理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成为了一个贯穿整个北宋时期至关重要的问题。学界对北宋诸路尤其是泾原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军事作用上,多用于讨论北宋边防及宋夏关系上,比如研究西北的堡寨、沿边屯田的空间分布与差异、泾原路治所考述等方面,而对泾原路在政治方面尤其是其境内蕃族的分布状况及发展过程少有系统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少数民族 北宋王朝 宋夏关系 少数民族政权 汉王朝 泾原路 西夏政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