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人本蕴义·理性启示
1
作者 赵永春 蒋丽娜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社会文明和自然生态文明两个方面思想的统一。其创新性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有新阐释,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思想有新理解,对人类文明发展兴衰规律有新揭示,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成果有新总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社会文明和自然生态文明两个方面思想的统一。其创新性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有新阐释,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思想有新理解,对人类文明发展兴衰规律有新揭示,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成果有新总结,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的理性观点有新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21世纪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丰富的人本蕴义,饱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人类命运情怀,并通过人类生态文明思想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本蕴义 理性启示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蕴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徐萍萍 马向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8,共5页
自我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与现实基础。研究表明,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一个方面,当前中国人主要将其理解为一种与生活、工作、个性、情绪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应是基于内在人格与价值观念两方面的自我和谐。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自我和谐 蕴义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看腧穴蕴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苏妆 鞠宝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1-361,377,共2页
《黄帝内经》是经络腧穴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标志着针灸从医疗实践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时代。从《内经》成书时代开始,对腧穴的形象运用了多种名称加以描述,如《灵枢·本输》之"输"、"腧",《动输》之"输"... 《黄帝内经》是经络腧穴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标志着针灸从医疗实践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时代。从《内经》成书时代开始,对腧穴的形象运用了多种名称加以描述,如《灵枢·本输》之"输"、"腧",《动输》之"输",《背俞》之"俞"、"腧",《素问·气穴论》之"气穴",《气府论》之"气府",《骨空论》之"骨空",其他篇章中还有"节"、"会"等,均从《内经》经文及文字发生学两方面重新审视了腧穴的蕴义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蕴义 黄帝内经 文字发生学
下载PDF
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的蕴义与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光 殷新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2-57,共6页
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新要求"与"必由之路"的对接与融汇中,不仅反映了教育质量对当代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至关意义,还表象... 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新要求"与"必由之路"的对接与融汇中,不仅反映了教育质量对当代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至关意义,还表象了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新趋势。本文以此引远,力图在社会视野解读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标准蕴义的过程中,对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基础进行深层透析,对最具边界意义和学科意义的主要元素进行立体展现,并提出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构建路径与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本质量评价标准 构建 蕴义与路径
下载PDF
神山·奇山·英雄山——西岳华山历史文化蕴义的全程叩问 被引量:7
5
作者 侯甬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20,共21页
本文以西岳华山为实例,以道教传播史、山路修凿史、旅游史、地理学史为基础和衬托,以思想史为依归,从目为祥云和雾霭环绕神灵寄寓之神山,到令游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之奇山,再到赋予人类社会正义力量固有之英雄山,展开对研究... 本文以西岳华山为实例,以道教传播史、山路修凿史、旅游史、地理学史为基础和衬托,以思想史为依归,从目为祥云和雾霭环绕神灵寄寓之神山,到令游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之奇山,再到赋予人类社会正义力量固有之英雄山,展开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山脉历史文化蕴义的探寻、解绎和归纳工作。通过以宽口径尺度度之之西岳华山历史文化,初步探知的蕴义有:(1)"華"为"花"之本字,虽自先秦起常用,却惟有"華山"以自然实体形式保持热度,散发影响,对华夏、中华之名起到令人瞩目的衬映作用;(2)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子提出"君子若华山"的比喻,颇为符合孔子"仁者乐山"的思想,也甚合华山由"仁"至"正"的山脉文化形象及其诸多实践者的人生历程;(3)明初医者兼画家王履登临西岳体会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心得,不仅阐发了普天下骄子——士人们从事创作的书绘之途,且将人类与山脉的关系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上。本文的结论是:名山有赖自然高度而挺立,更有赖文化高度而跃升,时代推动着最大的人群登山领略无限自然胜景,人类的创造性认识又随之继续丰富着其乐无穷的山脉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岳 华山 文化蕴义 人与山脉 文化高度
下载PDF
循证医学证据的哲学蕴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双成 于雅琴 伦志军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5-36,共2页
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利用最佳证据用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其证据的本质仍然是通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医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但却是经过分层滤过、系统综合和翻译转化的知识信息,是可以用于提高临床诊断... 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利用最佳证据用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其证据的本质仍然是通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医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但却是经过分层滤过、系统综合和翻译转化的知识信息,是可以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即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运用的知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证据 哲学蕴义
下载PDF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形成场域与历史蕴义
7
作者 王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中国现代大学产生于民国时期,这个时期随着社会转型与文化代谢场域的形成,文化场域中涌现出了一批文化精英。文化精英们在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缺乏真正现代大学的条件下,以中西制度文化碰撞为转机扣住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外部场域,以民... 中国现代大学产生于民国时期,这个时期随着社会转型与文化代谢场域的形成,文化场域中涌现出了一批文化精英。文化精英们在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缺乏真正现代大学的条件下,以中西制度文化碰撞为转机扣住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外部场域,以民国失序社会为舞台开辟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内部场域,以新文化运动为契机营造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知识场域,以教育救国为感召促成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行动场域,以西方成熟的大学模式为嫁接典范建立了中国现代大学形成的参照场域,最终铸就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场域及其丰富的历史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场域 历史蕴义
下载PDF
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
8
作者 孟庆刚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具有深刻的科学蕴义。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维系;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是"... 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具有深刻的科学蕴义。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维系;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突出表现。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主要体现在它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强烈的实践观及其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运用概念的艺术” 科学蕴义 真实的思维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皆可圣”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蕴义
9
作者 孙德玉 周钰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6-92,共7页
“学以成人”“内圣外王”是先秦儒家的教育目标并贯穿教育的始终,无论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浩然正气的“大丈夫”,最终都以“圣人”为标杆,“圣人”是儒家追求的最理想的人格典范。先秦儒家所言的“圣人”是精神品格超越众人... “学以成人”“内圣外王”是先秦儒家的教育目标并贯穿教育的始终,无论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浩然正气的“大丈夫”,最终都以“圣人”为标杆,“圣人”是儒家追求的最理想的人格典范。先秦儒家所言的“圣人”是精神品格超越众人的高尚之人,先秦儒家的“人皆可圣”思想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人人皆有成为“圣人”的先天可能性;另一方面,成为“圣人”有法可寻。“人皆可圣”思想的精神实质是教人如何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因此,“圣人”可学可为并由“仁”致“圣”,特别强调人的潜能无限,要充分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先秦儒家的“人皆可圣”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教育蕴义:一是志存高远不迷茫,二是讲求方法不动摇,三是始于当下不停歇。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脚踏实地,在行动中夯实基础、增强能力、成就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人皆可圣” 由“仁”致“圣” “圣人” 大学生 教育蕴义
下载PDF
论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蕴义和传播概况
10
作者 于丽 《北方音乐》 2015年第5期46-,共1页
柯达伊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简要分析柯达伊教学法的价值取向和主要方式,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概况,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柯达伊教学法 主要蕴义 传播概况
下载PDF
穆勒效用主义伦理思想的道德教育蕴义
11
作者 原成成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3期137-138,共2页
发源于英国的效用主义,对于近代、当代的人类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效用主义基本上是一套伦理学说,就作为一个伦理学上的目的理论而言,效用观点作为伦理行为的衡量,必然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因此其影响涵盖伦理、政治、经济及法律多... 发源于英国的效用主义,对于近代、当代的人类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效用主义基本上是一套伦理学说,就作为一个伦理学上的目的理论而言,效用观点作为伦理行为的衡量,必然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因此其影响涵盖伦理、政治、经济及法律多个层面,本文以道德教育展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主 道德教育 蕴义
下载PDF
运河民俗的文化蕴义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建军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大运河民俗 ,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而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 ,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 ,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 ,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它对流经地旧民俗不断冲击 ,渐而呈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 ,最终达到相互... 大运河民俗 ,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而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 ,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 ,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 ,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它对流经地旧民俗不断冲击 ,渐而呈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 ,最终达到相互交会共处的结果。在水一方的运河民众首先创造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民俗 ;并伴生有精神民俗的奇伟壮观 ;同时呈现出鲜明的开放色彩。在重整大运河的今天 ,运河民俗文化为建设“大运河经济带”提供着可资借鉴的第一手材料和可待弘扬的精神 ;促进运河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焕发青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民俗 流经地旧民俗 文化蕴义 当代影响 京杭运河 运河民俗文化 大运河经济带
下载PDF
依法治国之法理蕴义分析——兼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途径
13
作者 张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治国的基本方略。但要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成为现实,就需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诠释,以便为其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依法治国的法理蕴义进行分析和阐述。其主要内容是: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治国的基本方略。但要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成为现实,就需从理论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诠释,以便为其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依法治国的法理蕴义进行分析和阐述。其主要内容是:法律体系———完备优良;法律权威———至高无上;法律适用———严格公正;法律监督———严密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理蕴义 分析研究 中国
下载PDF
浅析诗歌的词句蕴义类型
14
作者 郎红星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09年第3期34-34,共1页
诗歌鉴赏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辨清诗歌中的外显意义和隐含意义。袁行霈先生《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一文中有两个术语:“宣示义”和“启示义”。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 诗歌鉴赏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辨清诗歌中的外显意义和隐含意义。袁行霈先生《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一文中有两个术语:“宣示义”和“启示义”。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宣示义,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半点含糊:启示义,诗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确,不同的读者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许见仁见智。宣示义,是一切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共有的:启示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丰富。诗歌的多义性,就是说诗歌除了宣示义之外,还具有种种启示义。一首诗艺术上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启示义的有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词句蕴义类型 外显意 隐含意
原文传递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之大者”观——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的话语论域分析
15
作者 陈兰芝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国之大者”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的重要理念,其话语生成经由党和国家事业重要领域的具体喻指逐步引申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问题论域系统。新时代“国之大者”观在理论建构上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国之大者”是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的重要理念,其话语生成经由党和国家事业重要领域的具体喻指逐步引申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问题论域系统。新时代“国之大者”观在理论建构上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实践生成上具有鲜明的主体指向,关系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人民命运。从政党之维看,指向建设永葆先进性纯洁性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国家之维看,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民族之维看,指向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人民之维看,指向为人民谋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之大者 话语蕴义 理论构境 实践向度 理论优势
下载PDF
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三重意蕴论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佳辉 黄蓉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9,共10页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共同富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凸显出鲜明的继承发展性、弘扬人民性和引领方向性的本质特征,回答了“什么是...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共同富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凸显出鲜明的继承发展性、弘扬人民性和引领方向性的本质特征,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怎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任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小康社会理论思想,锚定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价值取向,贡献了全球贫困治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本质特征 本真蕴义 本来价值
下载PDF
科举学的学科与专学辨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泽强 张继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1,共3页
1992年刘海峰先生提出创建科举学,从而引发了关于科举学是学科还是专学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在严格意义上,科举学当前是专学而非学科,但这不否认科举学将来成为学科的可能性。学科与专学的区别不在于两者的学术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在于两... 1992年刘海峰先生提出创建科举学,从而引发了关于科举学是学科还是专学的争论,可谓见仁见智。在严格意义上,科举学当前是专学而非学科,但这不否认科举学将来成为学科的可能性。学科与专学的区别不在于两者的学术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在于两者的发展取向和资源获取渠道不同。科举学的学科和专学争论隐藏着利益诉求,但是在逐利同时不能忘却"学"的本真蕴义:探索知识,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学科 专学 诉求 蕴义
下载PDF
“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朴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原义为"崇尚统一"的"大一统"概念,逐渐延伸出"高度统一"的含义,充实了"大一统"的内涵。在追求政治版图统一的核心内涵不变的基础上,秦汉时代的"大一统"概念还包含了学术文化的统一... 原义为"崇尚统一"的"大一统"概念,逐渐延伸出"高度统一"的含义,充实了"大一统"的内涵。在追求政治版图统一的核心内涵不变的基础上,秦汉时代的"大一统"概念还包含了学术文化的统一和制度文化的统一等内容。秦汉"大一统"的时代精神,反映在人们虚拟历史现象为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大一统"张目,各类文化创造活动中对"大一统"精神的讴歌与弘扬,使中国的"大一统"理念之源头更加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秦汉 政治 文化“大一统”的蕴义
下载PDF
论侦查行为比例原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远升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14,共6页
比例原则是法律中特别的黄金分割,代表了一种和谐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是文明进化在法律中的折射。同时,由于比例原则在侦查行为运行中体现了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因此它成为侦查行为的帝王原... 比例原则是法律中特别的黄金分割,代表了一种和谐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是文明进化在法律中的折射。同时,由于比例原则在侦查行为运行中体现了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因此它成为侦查行为的帝王原则。而如何发挥比例原则的规范、控制、提升作用,则成为刑事侦查行为构建及其程度的表征及目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行为 比例 蕴义
下载PDF
身心必要的抚慰
20
作者 杨东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10,共1页
身心必要的抚慰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特约撰稿人)80年代以来大举北上的港台文化,主要是定位于通俗文化的大众流行文化,其中对青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大陆的学人和教育者,以娱乐、消遣为主要功能对缺... 身心必要的抚慰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特约撰稿人)80年代以来大举北上的港台文化,主要是定位于通俗文化的大众流行文化,其中对青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大陆的学人和教育者,以娱乐、消遣为主要功能对缺乏精英文化传统对香港流行文化多持审慎的批评的态度。对青年不知”文革”、江青,只知刘德华、周润发不免忧心忡忡。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文化传播的合理性和正面价值。港台文化的传播是与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相伴而生的,参与了以政治为中心的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符号系统的解构和转换。今天的青年,从流行音乐和流行歌词中汲取人生的慰籍和指导,而非领袖语录、政治读物或唐诗宋词。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是高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而是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当他们失恋的时候,也不必动用“批判的武器”或“武器的批判”.用童安格的一句“既然曾经爱过,何必真正拥有”便可以自慰和化解了。这种我们都可以感到的当今的青少年更自由、开放、舒展、宽容的性格套用港化语言,叫做“好青春”、“好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世俗化的青年流行文化所塑造的。由商业利益所驱动的港台流行文化。固然有它肤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台文化 流行文化 严肃文化 流行音乐 文化蕴义 领袖崇拜 大陆文化 流行歌词 明星崇拜 东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