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构式“无A不B”的逻辑意义
1
作者 刘板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A不B 全称肯定命题 必要条件蕴含命题
下载PDF
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连贯——兼论偏正复句的变位
2
作者 易匠翘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33-40,共8页
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连贯是指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而一个语句的意义则是由该句的语义蕴含命题和语用蕴含命题组成的一组命题,其中,属于说话人说话目的的那个命题,是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就发生在这两... 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连贯是指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而一个语句的意义则是由该句的语义蕴含命题和语用蕴含命题组成的一组命题,其中,属于说话人说话目的的那个命题,是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就发生在这两个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之间。它可以是语句的语义蕴含命题,也可以是语句的语用蕴含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句 蕴含命题 连贯 偏正复句 变位
下载PDF
段落中心意义与段落诸语句
3
作者 易匠翘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97-101,共5页
段落中心意义是段落诸语句语义的或语用的共同蕴含命题,它的基础是言语链中相邻语句的共同蕴含命题。为了获得这一基础,我们可以采用对上句中心义丛设疑答问的方法来生成下句,并且可以用直接表述中心意义的首句主题句来制约诸语句的... 段落中心意义是段落诸语句语义的或语用的共同蕴含命题,它的基础是言语链中相邻语句的共同蕴含命题。为了获得这一基础,我们可以采用对上句中心义丛设疑答问的方法来生成下句,并且可以用直接表述中心意义的首句主题句来制约诸语句的组织,以形成规范的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意义 段落 蕴含命题 话语句 主题句 语句生成 言语链 主席台 主要内容 共同意义
下载PDF
承转问句的语义学分析
4
作者 刘传志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5期47-54,共8页
§0概说0.1 承转问句是指这样的句式。例如。——老张去北京了。——那么老李呢? 我们把“老张去北京了”叫作先行句,记为S<sub>1</sub>,把“那么老李呢”记作S<sub>2</sub>,把S<sub>2</sub>... §0概说0.1 承转问句是指这样的句式。例如。——老张去北京了。——那么老李呢? 我们把“老张去北京了”叫作先行句,记为S<sub>1</sub>,把“那么老李呢”记作S<sub>2</sub>,把S<sub>2</sub>中的“老李”记作X,S<sub>2</sub>就是承转问句,S<sub>1</sub>与S<sub>2</sub>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承接转移的关系,S<sub>1</sub>说完一件事后,S<sub>2</sub>承接S<sub>1</sub>转入对与S<sub>1</sub>相连类的人、物、事件的询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 逻辑语义关系 蕴含命题 句子 词类 主语 介词词组 宾语 语境 句式
原文传递
言语链中语句意义的确定
5
作者 易匠翘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关键词 蕴含命题 言语链 高层次 语句意义 大青山 “是什么” 数学方法 互为意义 统筹方法 逻辑连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