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棉花蕾花铃生物量、氮累积特征及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薛晓萍
沙奕卓
郭文琦
周治国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试验室
山东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04-6211,共8页
-
基金
国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2003-05-02B)
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30370831,3057109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219,BK2005091)~~
-
文摘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和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设置了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对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棉花蕾花铃的生物量、氮素累积及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确定方法,研究棉花蕾花铃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结果表明:棉花蕾花铃的生物量增长和氮吸收累积均受氮素水平的影响,其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氮累积的快速起始时间较生物量早1~5d;氮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形成,蕾花铃等器官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氮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生育进程的推移而降低,其生物量累积量与氮浓度间符合幂函数关系,两试点蕾花铃氮稀释曲线模型形式相同,但模型参数a不同,不同生态区存在独立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由于临界稀释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可以作为定量诊断蕾花铃氮营养动态变化的指标之一。
-
关键词
棉花
蕾花铃
生物量
氮累积
临界氮浓度
氮稀释模型
-
Keywords
cotton
bud
flower and boll of cotton
biomass
nitrogen accumulation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nitrogen dilution model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矮密早模式下中棉所23号棉花蕾花铃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何良荣
赵淑贞
杜娟
-
机构
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农一师良繁场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53-254,258,共3页
-
基金
塔里木农垦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
文摘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节间随离主茎越远现蕾、开花、成铃呈迅速下降趋势。2.单株开花率、成铃率是下部最高(54.92%,56.91%),中部次之(38.51%,30.39%),上部最低(16.57%,12.71%)单株铃数以中下部节位第一果节为主。3.不同节位间蕾铃脱落率不同,第10节脱落最重,1~8节落铃大于落蕾,9~13节则相反。
-
关键词
棉花
矮密早模式
中棉所23号
蕾花铃
空间分布
-
分类号
S562.046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坐果点蕾花铃影响的研究
- 3
-
-
作者
罗有良
-
机构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16-17,20,共3页
-
文摘
在湖南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方案,探讨了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坐果点蕾花铃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前桃在总铃数中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略有增加,施氮量过多或过少均减少伏前桃的比例;秋桃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增加,随密度增大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伏桃在总铃数中的比例最高,各个处理平均达到62%左右。根据三桃的总数与比例得出,处理3为最好的栽培模式,即播期为4月9日,密度为19755株/hm2,施氮量为337.5kg/hm2。
-
关键词
栽培因子
棉株
坐果点
蕾花铃
栽培技术体系
-
Keywords
cultural factors
fruiting position
cotton flower buds and bolls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水分状况下化控对棉株蕾铃数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宋妮
孙景生
陈智芳
强小嫚
刘祖贵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9,共10页
-
基金
现代农业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18-19)
"863"计划(2011AA1005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203077)
-
文摘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和缩节胺(DPC)对棉花蕾铃数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决定籽棉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分高则产量高。喷施调节剂后棉株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喷施处理。喷施DPC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喷施DPC可使棉花增产,但纤维品质下降。喷施AFD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大,使棉蕾铃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从大幅升降趋势变为先升后降的平缓趋势或缓慢上升趋势,对棉蕾开花成铃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新蕾生成,使得伏前桃产量明显增加,秋桃产量大幅下降,导致籽棉产量减少,棉花纤维品质略微改善。
-
关键词
艾氟迪(AFD)
缩节胺(DPC)
棉花
蕾花铃数
产量
纤维品质
-
Keywords
AFD
DPC
cotton
bud flower boll number
yield
fiber quality
-
分类号
S562.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