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薄地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琴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5期49-51,共3页
从科学选地与整地、合理选择品种、优化育苗与栽插技术、严格管理田间以及有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旱薄地甘薯栽培技术,以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甘薯产量,有效增加农户经济效益。
关键词 薄地 甘薯 优质高效栽培
下载PDF
国家黄淮旱薄地小麦区试品种(系)在关中西部适应性评价
2
作者 王宝梅 杜文军 +3 位作者 吕金仓 王周玉 马雯 李旦旦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9-21,28,共4页
为筛选适宜在关中西部旱薄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根据国家黄淮旱薄地小麦区域试验的安排,对11个参试品种(系)的田间表现、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及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旱1818、西农712、小偃155、渭麦15号在抗性、有效... 为筛选适宜在关中西部旱薄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根据国家黄淮旱薄地小麦区域试验的安排,对11个参试品种(系)的田间表现、农艺性状、抗性、产量及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旱1818、西农712、小偃155、渭麦15号在抗性、有效分蘖、穗粒数、容重、产量方面较对照表现突出,可适当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品种(系) 关中西部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壳寡糖对旱薄地花生叶片衰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5 位作者 万书波 孟静静 杨莎 黄超 耿耘 李新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522,共7页
在旱薄地条件下,以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HY20)和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实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0mg·kg-1(T0)、50mg·kg-1(T1)、100mg·kg-1(T2)、200mg·kg-1(T3)]对叶片衰老、荚果产量和... 在旱薄地条件下,以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HY20)和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实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0mg·kg-1(T0)、50mg·kg-1(T1)、100mg·kg-1(T2)、200mg·kg-1(T3)]对叶片衰老、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壳寡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旱薄地花生饱果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并显著提高了2个品种的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和荚果产量。(2)壳寡糖处理降低了HY20的籽仁蛋白质含量却提高了其脂肪含量,但提高了HY22的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且T1处理对HY20的油酸/亚油酸(O/L)比值提高幅度较大,而T2处理对HY22的O/L值提高幅度较大。研究认为,在生产实际中用50mg·kg-1壳寡糖叶面喷施品种‘花育20号’(HY20)、用100mg·kg-1壳寡糖叶面喷施品种‘花育22号’(HY22)时,2个品种的籽仁产量、蛋白质和脂肪产量均最高,可达到花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薄地 壳寡糖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缓释肥对旱薄地花生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超 王德民 +2 位作者 吴正锋 常广杰 张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研究了缓释复合肥对旱薄地花生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同等养分含量的复合肥相比,一次性单施缓释肥能有效促进花生后期生殖生长,提高花生结果数,增加百果重,但对花生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增产效果不如普通三元复合肥... 研究了缓释复合肥对旱薄地花生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同等养分含量的复合肥相比,一次性单施缓释肥能有效促进花生后期生殖生长,提高花生结果数,增加百果重,但对花生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增产效果不如普通三元复合肥。缓释肥与纯鸡粪(有机肥)配施效果好于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单施复合肥和纯鸡粪,增产效果显著且种植效益好。因此缓释肥在旱薄地花生上应用,应坚持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培肥地力,确保花生前期营养生长,在建立足够"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缓释肥对"库"的促进作用,提高花生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产量 缓释肥 薄地
下载PDF
砂薄地夏玉米施用包膜氮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宜伦 韩燕来 +1 位作者 苗玉红 谭金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在砂薄地上研究了夏玉米施用缓/控释氮肥ZP(包膜氮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氮肥ZP 1次性施用、或以质量比1∶1比例配合尿素施用,其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率与尿素分2次施用无显著差异,与尿素1次施用相比,氮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薄地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钼肥拌种量对旱薄地花生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俊 郝西 +4 位作者 刘娟 臧秀旺 张曼 汤丰收 董文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6,共8页
为提高旱薄地花生产量、改善品质,缓解花生种植土壤缺钼情况,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CK)、0.5、1.0、1.5 g/kg 4个钼酸铵拌种量,分析钼酸铵拌种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探讨最佳钼酸铵拌种量。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可促进花生营养... 为提高旱薄地花生产量、改善品质,缓解花生种植土壤缺钼情况,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CK)、0.5、1.0、1.5 g/kg 4个钼酸铵拌种量,分析钼酸铵拌种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探讨最佳钼酸铵拌种量。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可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花生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提高器官含氮量及产量,改善花生品质。其中钼酸铵拌种量为1.0~1.5 g/kg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钼酸铵拌种量1.5 g/kg处理单株开花数增加48.43朵,收获时果针数、荚果数、荚果体积提高19.46%、26.49%、16.39%,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5.20%、51.08%,单株生产力提高32.74%。可见,通过钼酸铵拌种能显著促进旱薄地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各器官氮素积累,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钼酸铵 拌种量 薄地 发育 氮素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韩芳 韩浩坤 +3 位作者 王海龙 闫伟 郭玮 袁宏安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718-722,共5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钾水平下,施氮量与株高、穗粗、穗长、单株粒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同氮磷水平下,施钾量与茎粗呈显著相关;随...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施肥对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钾水平下,施氮量与株高、穗粗、穗长、单株粒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等性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同氮磷水平下,施钾量与茎粗呈显著相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长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穗粒质量呈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相同氮钾水平下,施磷量与穗粒质量和产量呈显著相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穗长、穗粗呈增加趋势。较高水平的氮、磷、钾配施能有效地改善旱薄地谷子农艺性状,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施肥 薄地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氮素运筹方式对沙薄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万代 朱云集 +2 位作者 谭金芳 宋留高 李国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以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豫麦7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等量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底施+追施优于氮肥全部底施(一炮轰);2在70%氮肥底施的基础上,拔节期重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以20%氮肥拔节期... 以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豫麦7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等量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底施+追施优于氮肥全部底施(一炮轰);2在70%氮肥底施的基础上,拔节期重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以20%氮肥拔节期追施,10%氮肥孕穗期追施的产量最高,较氮肥全部底施的增加9.1%;3所有氮肥底施+追施处理的籽粒灰分含量、出粉率、吸水率均比氮肥底施的提高,除硬度以外,所有氮肥底施+追施处理的籽粒品质趋于软质化,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降低,沉降值减少,稳定时间、断裂时间缩短,弱化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运筹方式 薄地 小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砂薄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素芬 苏菊 +2 位作者 王宜伦 韩燕来 谭金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243-245,共3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砂质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潮土地冬小麦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钾量150kg/hm2(基肥:追肥=5:5)的经济效益最佳,增产822.7kg/hm2,每公顷增收724.1元,产投比为2.42;玉米生产也以...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砂质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潮土地冬小麦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钾量150kg/hm2(基肥:追肥=5:5)的经济效益最佳,增产822.7kg/hm2,每公顷增收724.1元,产投比为2.42;玉米生产也以施钾量150kg/hm2分次施用为最佳,增产1368.4kg/hm2,每公顷增收1281.7元,产投比为2.5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施钾量为150kg/hm2时,两季连续分次施用钾肥经济效益最佳,施钾量为300kg/hm2时,小麦分次施用钾肥而玉米不施钾肥的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小麦 玉米 施钾效应
下载PDF
砂薄地夏玉米施钾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宜伦 韩燕来 +2 位作者 谭金芳 苗玉红 李双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夏玉米 施钾效应
下载PDF
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在薄地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向宏 贺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5,200,共3页
在地震记录中,由于不同的地质界面对地震波具有不同的反射能力,所以振幅的强弱不同,这与图像中像素灰度变化很类似。因此,对不同反射界面的识别也就与图像中边缘检测非常类似。由于多尺度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分辨力,所以本文基于多尺度... 在地震记录中,由于不同的地质界面对地震波具有不同的反射能力,所以振幅的强弱不同,这与图像中像素灰度变化很类似。因此,对不同反射界面的识别也就与图像中边缘检测非常类似。由于多尺度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分辨力,所以本文基于多尺度小波边缘检测方法,对薄地层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尺度小波边缘检测方法能较好地实现薄地层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薄地层识别 应用 地震勘探 多尺度小波变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沙薄地追施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万代 朱云集 +1 位作者 谭金芳 韩巧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1期235-237,共3页
以豫麦50(弱筋)和豫麦49(中筋)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追施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硫可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子粒硬度增加、出粉率提高,面团吸水率增加、形成时间和稳定... 以豫麦50(弱筋)和豫麦49(中筋)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追施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硫可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子粒硬度增加、出粉率提高,面团吸水率增加、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弱化度增加,灰分、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从协调小麦产量与品质的角度出发,以少量追硫效果为好,弱筋小麦豫麦50的适宜追硫量为22.5kg/hm2,中筋小麦豫麦49的适宜追硫量为4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硫肥追施 小麦 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冀西北高原旱薄地豌豆促根抗旱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文奇 黄亚群 +3 位作者 赵和 牛瑞明 杨立庭 徐长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07-112,共6页
本文在几年田间研究基础上,提出早薄地豌豆栽培的技术途径是协调根土关系,中心是促极抗旱;建立了以促根为中心的适时早播、适当深播和增施磷肥抗旱栽培法,使豌豆产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薄地 豌豆 根系 早播 深播 磷肥
下载PDF
薄地小麦有机肥氮磷化肥正交试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金帮 孙本普 孙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0951-10952,11008,共3页
[目的]探讨低产薄地麦田创高产的施肥方法。[方法]对薄地小麦当年度创高产进行研究。[结果]在小麦产量为750~1500kg/hm^2的低产田,施优质有机肥7.5万kg/hm^2,尿素375~450kg/hm^2,标准过磷酸钙1125~1500kg/hm^2,有机肥、磷肥全... [目的]探讨低产薄地麦田创高产的施肥方法。[方法]对薄地小麦当年度创高产进行研究。[结果]在小麦产量为750~1500kg/hm^2的低产田,施优质有机肥7.5万kg/hm^2,尿素375~450kg/hm^2,标准过磷酸钙1125~1500kg/hm^2,有机肥、磷肥全部基施,氮肥采取“少吃多餐”的施用方法,当年度小麦产量可达6000~6750kg/hm^2,甚至更高。[结论]该研究可作为低产薄地麦田创高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小麦 有机肥 氮肥 磷肥 高产
下载PDF
乾县枣子沟流域旱薄地小麦不同施肥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岗 肖玲 韩思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58-65,共8页
施肥试验表明,在小麦基础产量不足100kg的旱薄地上,单施磷肥没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单施氮肥,可促进小麦植株、茎、叶生长,分蘖增多,穗粒数增加,当年亩产可达285kg,增产281%;氮磷配施对小麦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有更好的作用,千粒重明显增... 施肥试验表明,在小麦基础产量不足100kg的旱薄地上,单施磷肥没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单施氮肥,可促进小麦植株、茎、叶生长,分蘖增多,穗粒数增加,当年亩产可达285kg,增产281%;氮磷配施对小麦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有更好的作用,千粒重明显增大,当年亩产可达365kg,增产386.7%;旱薄地当年获高产,亩施氮不应低于7.5kg,氮磷比以2:1为宜;旱薄地氮肥以碳酸氢铵作基肥一次深施最优,若以尿素作基肥,施于10~15cm土层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配施 小麦 薄地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新乡市旱薄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治军 张金霞 +2 位作者 蒋福稳 刘艳丽 朱坤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6期288-289,共2页
针对新乡市旱薄地特点示范推广花生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为加速新乡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做贡献。
关键词 新乡 薄地 花生 优质高产
下载PDF
沂蒙山区丘陵旱薄地优质鲜食型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香艳 徐玉恒 +3 位作者 刘玉芹 刘正学 孔令国 魏萍 《中国种业》 2009年第9期75-76,共2页
甘薯曾以高产、抗逆性强成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甘薯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其全面的营养与保健功能,逐渐淡出粮食市场,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目标也由单一的高产转向专用型生产。据资料表明,国内外对鲜... 甘薯曾以高产、抗逆性强成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甘薯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其全面的营养与保健功能,逐渐淡出粮食市场,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目标也由单一的高产转向专用型生产。据资料表明,国内外对鲜食甘薯的需求量连年上升.因此.开发鲜食甘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甘薯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丘陵旱薄地 沂蒙山区 鲜食型 优质 粮饲兼用作物 抗逆性强
下载PDF
沙薄地小麦追施硫肥的效应初报
18
作者 刘万代 朱云集 +1 位作者 谭金芳 韩巧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以豫麦50(弱筋)和豫麦49(中筋)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拔节期追施硫肥对小麦旗叶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硫肥可提高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其子... 以豫麦50(弱筋)和豫麦49(中筋)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拔节期追施硫肥对小麦旗叶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硫肥可提高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其子粒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蛋白质产量增加。从协调产量与品质的角度考虑,较适宜的追硫量分别为22.5 kg/hm2(豫麦50)和45.0 kg/hm2(豫麦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硫肥追施 小麦 光合速率 硝酸还原酶活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安阳市旱薄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晓宁 王芳 +2 位作者 王海莉 王艳 华福平 《河南农业》 2020年第13期34-35,共2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安阳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沙壤土面积大,非常适合花生生长。花生是安阳市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作物。花生种植管理简单,收益高,种植花生每667 m2收益比玉米、大豆高400~500元,...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安阳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沙壤土面积大,非常适合花生生长。花生是安阳市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作物。花生种植管理简单,收益高,种植花生每667 m2收益比玉米、大豆高400~500元,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远远高于种植玉米和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地 油料作物 黄淮海平原 沙壤土 花生种植 玉米和大豆 花生生长 经济作物
下载PDF
适宜丘陵旱薄地谷子新品种适应性评价
20
作者 吕建珍 马建萍 +2 位作者 独俊娥 赵凯 刘晓东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2-15,共4页
为筛选适宜丘陵旱薄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在山西省3个试验点连续2年种植本单位自育的9个谷子新品种,以‘晋谷21号’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试验点参试品种表型性状及产量年际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左权县试验点4个测验指标年际间变化没... 为筛选适宜丘陵旱薄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在山西省3个试验点连续2年种植本单位自育的9个谷子新品种,以‘晋谷21号’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试验点参试品种表型性状及产量年际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左权县试验点4个测验指标年际间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榆次区年际间差异仅产量达到显著水平,盂县除株高外,其他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2012年指标数值高于2013年;参试品种的株高和穗长在3个试验点差异显著,榆次区参试品种的平均株高最高(2013年169.5 cm;2012年162.1 cm),左权最低(2013年123.8 cm;2012年117.9 cm);榆次区2013年平均穗长最高(24.4 cm),盂县2013年穗长最低(14.3 cm)。另外,不同谷子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不同,而且各试验点新品种产量水平均高于当地主推品种‘晋谷2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适应性评价 丘陵旱薄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