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Gel法制备NiTiSMA/FC多层薄膜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庆锁 刘智勇 +2 位作者 朱穗东 吕如民 侯菊源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用Sol Gel法在NiTiSMA薄片基体上复合铁电陶瓷薄膜的工艺,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铁电陶瓷层晶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iTi基体的高温氧化行为直接影响着铁电陶瓷层的结晶过程,并且随着陶瓷层结构的致密化该作用减弱.
关键词 SOL-GEL法 制备 NiTiSMA/FC多层薄膜复合材料 组成 结构 热处理 铁电陶瓷 复合工艺
下载PDF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制备纳米薄膜复合材料
2
作者 顾迅 马建旭 蒋玉兰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研制成功了一台计算机控制系统 ,用来改进用于纳米复合薄膜制备的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计算机、石英晶体振荡器和模糊控制器使系统可以准确地调节沉积速率 ,提高生产效率 。
关键词 纳米薄膜复合材料 真空蒸镀 离子束辅助沉积
下载PDF
硫化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霍阳 刘长胜 +2 位作者 夏英 朱云 范志勇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共3页
考察了未硫化和硫化聚氯乙烯/丁腈橡胶(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未硫化时相比,硫化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60.95%和57.81%;同时,其储... 考察了未硫化和硫化聚氯乙烯/丁腈橡胶(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未硫化时相比,硫化PVC/NBR软质薄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60.95%和57.81%;同时,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其热稳定性也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薄膜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樊志敏 郑玉婴 +1 位作者 曹宁宁 张延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5-3109,3114,共6页
采用氧化法将碳纳米管纵向切割成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溶液成形在涂膜机上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FT-IR、拉曼光谱、XRD、FE-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地被纵向切割成带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力学测试表明... 采用氧化法将碳纳米管纵向切割成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溶液成形在涂膜机上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FT-IR、拉曼光谱、XRD、FE-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地被纵向切割成带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力学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薄膜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相比TPU薄膜提高了160%与123%。氧气透过率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薄膜氧气透过率降低77%,阻隔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 TPU复合材料薄膜 氧气透过率 阻隔性
下载PDF
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阻隔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思维 赵文誉 +2 位作者 李长 郑玉婴 樊志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以氧化解压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然后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GONRs化学修饰得到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采用溶液成形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备了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IPGONR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 以氧化解压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然后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GONRs化学修饰得到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采用溶液成形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备了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IPGONR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研究了IP-GONRs对TPU薄膜阻隔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的数据表明,IP-GONRs完全剥离地均匀分散在TPU基体中,并且基本沿着纳米复合材料薄膜表面平行分布。仅添加3.0%(质量分数,下同)的IP-GONRs时,TPU薄膜的氧气透过率便下降67%,因此获得了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IPGONRs/TPU纳米复合材料薄膜。这种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复合材料薄膜在食品包装和轻量气体存储容器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氧化石墨烯纳米带 热塑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薄膜 氧气透过率 阻隔性能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紫外线透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狄泽超 卢伟哲 +1 位作者 王昆林 梁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396,共3页
The carbon nanotubes(CNTs) and two types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 DFDA7042 and EF7B) were melting blended and blown into films with thickness 10 μm. The ultraviolet(UV) transpa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 The carbon nanotubes(CNTs) and two types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 DFDA7042 and EF7B) were melting blended and blown into films with thickness 10 μm. The ultraviolet(UV) transpa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UV transparency of the films can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content of CNTs was very low: the UV transparency of the DFDA7042 film filled with 0 01% CNTs and the EF7B film filled with 0 01% CNTs was decreased by 52.1% and 50.8%,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blank films. CNTs would agglomerate in the LDPE matrix with the CNTs content increasing, which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UV transpar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乙烯 复合材料薄膜 紫外线透过性能 高分子材料 纳米材料 紫外光屏蔽剂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聚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肖东升 郑玉婴 欧忠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1-2225,共5页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GO进行改性,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IP-GO);再利用水合肼对IP-GO进行还原,制得IP-RGO纳米复合材料。最后通过溶液成型方法制备了IP-RGO/聚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用F...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GO进行改性,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IP-GO);再利用水合肼对IP-GO进行还原,制得IP-RGO纳米复合材料。最后通过溶液成型方法制备了IP-RGO/聚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用FT-IR、XRD、XPS、FE-TEM和数字高阻计研究了复合材料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IP-RGO纳米复合材料上保留了异氰酸酯基团,同时GO上的含氧基团大部分被还原,恢复了导电性。IP-RGO以均匀的状态分散在聚乙烯树脂基体中;当IP-RGO添加量为4%时,IP-RGO/聚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的体积电阻相比于纯PE体积电阻下降了约7个数量级,抗静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 聚乙烯复合材料薄膜 体积电阻 抗静电性
下载PDF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梁的振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功先 梁森 +2 位作者 王光和 闫云鹏 郑长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8,共9页
为研究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固支梁的自由振动特性。将1阶剪切变形理论、变分原理和Hamilton原理相结合,建立了共固化阻尼薄膜复合材料梁自由振动的理论模型,提出使用伽辽金法求解该模型在固支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理论解。通过... 为研究共固化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固支梁的自由振动特性。将1阶剪切变形理论、变分原理和Hamilton原理相结合,建立了共固化阻尼薄膜复合材料梁自由振动的理论模型,提出使用伽辽金法求解该模型在固支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理论解。通过构建有限元模型、制作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梁试件与所搭建的试验平台,分别将理论解与模拟结果、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进一步探究了阻尼层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以及结构几何参数对阻尼薄膜夹嵌复合材料梁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为阻尼薄膜复合材料梁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薄膜复合材料 固支边界 自由振动 伽辽金法 模态试验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EVA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玉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102,共7页
采用纵向氧化切割多壁碳纳米管法制得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与GONRs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随后利用溶液成型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K-GONR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 采用纵向氧化切割多壁碳纳米管法制得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硅烷偶联剂KH-570与GONRs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随后利用溶液成型的方法在涂膜机上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K-GONR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薄膜。用FTIR,XRD,XPS,TEM,FE-SEM,氧气透过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制得薄条状K-GONRs,其层间距约为0.970nm,相比GONRs增加了0.095nm;K-GONRs形状均一、规整并均匀分散于EVA基体中;当K-GONRs质量分数为1%时,K-GONRs/EVA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相比纯EVA薄膜分别降低了54.5%和提高了89.3%,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复合材料薄膜 阻隔性能 氧气透过率
下载PDF
3D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TPU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辉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利用溶液成型法制得3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pGONRs-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和TEM对所得pGONRs-CNT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所得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表面形... 利用溶液成型法制得3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碳纳米管(pGONRs-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薄膜。采用FTIR,XRD,XPS和TEM对所得pGONRs-CNT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结合所得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性能测试以及表面形貌观察,研究GONRs与CNTs的协同作用以及不同含量pGONRs-CNTs对TPU复合材料薄膜阻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ONRs-CNTs复合体具有独特的3D交织状结构,其中GONRs间通过CNTs链接,二者间较强的π-π键使得这种结合形态牢固紧密,同时CNTs的存在也起到支撑骨架的作用,防止GONRs的滑移与团聚;通过异氰酸苯酯的改性处理,pGONRs-CNTs复合体的亲油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较为庞大的异氰酸根的引入,使得GONR-GONR间的层间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有利于其在聚合物基体中实现均匀分散。当pGONRs-CNTs质量分数为0.5%时,pGONRs-CNTs/TPU复合材料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拉伸强度相比纯TPU薄膜分别降低了63.08%和提高了46.55%,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氧化石墨烯纳米带一碳纳米管 TPU复合材料薄膜 氧气透过率 阻隔性能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醇/三乙醇胺改性黏土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宋佳 朱春山 +1 位作者 张强 邱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53,共5页
以淀粉、聚乙烯醇(PVA)、三乙醇胺改性黏土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得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黏土的微观特征,并讨论了淀粉用量、加料顺序和黏土改性与否对薄膜吸水率的影响,测试了在适宜原料用量配比和加料... 以淀粉、聚乙烯醇(PVA)、三乙醇胺改性黏土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得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黏土的微观特征,并讨论了淀粉用量、加料顺序和黏土改性与否对薄膜吸水率的影响,测试了在适宜原料用量配比和加料顺序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将用聚乙烯醇预插层过的改性黏土与淀粉混合,搅拌一段时间后,再用丙三醇塑化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的吸水率最小,当PVA/改性黏土/淀粉的质量配比为1∶0.4∶3的条件下,薄膜的吸水率最低,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醇 改性黏土 复合材料薄膜
下载PDF
聚合物复合材料薄膜极化及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史伟 郭世义 +2 位作者 任诠 房昌水 许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1-322,共2页
制取了PbTiO3 纳米微晶与高透明度的聚合物PEK -C组成的复合材料薄膜 ,从介电性和有效场理论出发 ,对极化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极化后的复合材料的X -ray衍射 ,得知PbTiO3 微晶的c轴取向度达到 68% ,测量了 3 80nm~ 90 0nm... 制取了PbTiO3 纳米微晶与高透明度的聚合物PEK -C组成的复合材料薄膜 ,从介电性和有效场理论出发 ,对极化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极化后的复合材料的X -ray衍射 ,得知PbTiO3 微晶的c轴取向度达到 68% ,测量了 3 80nm~ 90 0nm的透过光谱 ,估算了极化前后光学带隙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iO3纳米微晶 聚合物复合材料薄膜 极化
下载PDF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芯缝合复合材料的动力学性能
13
作者 杨功先 梁森 闫盛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9-57,共9页
为增强阻尼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性能,提出了共固化阻尼薄膜夹芯缝合复合材料结构(Cocuring Damping Film Sandwich Suture Composite Structure,简称"CDFSSCS")。通过ANSYS软件创建该结构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运用修改的模态... 为增强阻尼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性能,提出了共固化阻尼薄膜夹芯缝合复合材料结构(Cocuring Damping Film Sandwich Suture Composite Structure,简称"CDFSSCS")。通过ANSYS软件创建该结构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运用修改的模态应变能法研究CDFSSCS方形板的动力学性能。用涂刷法制备CDFSSCS方形板,将制作完成的CDFSSCS方形板进行模态实验测试,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通过验证ANSYS模型获得CDFSSCS方形板的一阶模态频率和一阶损耗因子随不同参数(针距、行距、阻尼层分布)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整阻尼夹芯层的位置分布和缝线参数可以改变结构的一阶模态频率和一阶损耗因子,对共固化阻尼薄膜夹芯缝合复合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工程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化阻尼薄膜夹芯缝合复合材料 有限元数值模拟 损耗因子 模态频率
下载PDF
污泥薄膜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贺飞 《科技与生活》 2011年第6期189-189,175,共2页
以市政污泥和印染污泥为原料制备研究薄膜炭复合材料,产品吸附性能接近PAC,吸附甲苯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活化能为24.95kJ/mol,属于物理吸附。
关键词 污泥 薄膜复合材料 添加剂 活化剂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型淀粉基复合材料薄膜
15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年第9期79-79,共1页
这一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开发,该项目在于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化的全生物降解型淀粉基复合材料薄膜制备的关键技术,如淀粉材料的热塑性的稳定化技术、疏水改性技术、熔融共混复合技术、制膜加工技术等以及所研制的... 这一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开发,该项目在于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化的全生物降解型淀粉基复合材料薄膜制备的关键技术,如淀粉材料的热塑性的稳定化技术、疏水改性技术、熔融共混复合技术、制膜加工技术等以及所研制的全降解型淀粉基复合材料及薄膜制品的疏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薄膜 生物降解型 淀粉基 上海交通大学 稳定化技术 技术转移 关键技术 薄膜制备 高性能化
下载PDF
氮化硼填充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亚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捷 闫红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62,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氮化硼(PI/BN)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一系列不同偶联剂、催化剂含量等合成参数的优化,得到最佳性能的薄膜。采用称重法对薄膜的亚胺化及固化程度进行测定,黏度法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使用FTIR,...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氮化硼(PI/BN)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一系列不同偶联剂、催化剂含量等合成参数的优化,得到最佳性能的薄膜。采用称重法对薄膜的亚胺化及固化程度进行测定,黏度法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使用FTIR,DSC和TG对单体、制备过程及最终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中无机组分的加入不仅能使薄膜的强度提高,热性能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氮化硼复合材料薄膜 偶联剂 催化剂 原位聚合法 热性能
下载PDF
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人勇 张英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70-72,75,共4页
以钠质蒙脱石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溶液插层-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蒙脱石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分子成功... 以钠质蒙脱石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溶液插层-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蒙脱石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分子成功进入蒙脱石的层间,实现了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蒙脱石质量分数高于7 5%形成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低于7 .5%的形成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纯聚乙烯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 蒙脱石 制备与表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复合材料薄膜 质量分数 X射线衍射 溶液插层 热重分析 纳米尺度 成膜法 插层型 剥离型 热稳定 流延
下载PDF
超声辐射对PVA/CB导电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罗延龄 刘云霞 张春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2,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填充各种类型炭黑导电粒子,制备了导电复合薄膜.研究了超声作用下导电复合薄膜在不同溶剂蒸气中的气敏性能.考察了PVA与炭黑的比例、炭黑种类、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条件对导电薄膜响应性能与响应稳定性的影响,...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填充各种类型炭黑导电粒子,制备了导电复合薄膜.研究了超声作用下导电复合薄膜在不同溶剂蒸气中的气敏性能.考察了PVA与炭黑的比例、炭黑种类、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条件对导电薄膜响应性能与响应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这种导电复合薄膜产生气敏响应性的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以PVA/乙炔炭黑组成的导电复合薄膜具有较强气敏响应性.当将其置于丙酮、正丁醇、乙醇、水极性溶剂中,电阻急剧提高102~103倍,表现为正蒸气系数效应(PVC);随炭黑含量提高,复合材料薄膜室温电阻下降,对溶剂蒸气的响应强度提高;超声时间、功率对导电粒子分散行为及复合材料的气敏性有影响,随超声时间延长及功率增大,接枝改性效果明显,导电薄膜的响应性及重复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薄膜 气体敏感性 聚乙烯醇(PVA) 炭黑 超声化学 接枝
下载PDF
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聚芳醚腈三元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旭 刘孝波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9,共5页
通过溶剂流延成膜法配合超声辅助分散制备一种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聚芳醚腈(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对纯PEN薄膜和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的脆断面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iO2/PEN二组分复合材料薄膜、MWCNT... 通过溶剂流延成膜法配合超声辅助分散制备一种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聚芳醚腈(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对纯PEN薄膜和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的脆断面形貌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iO2/PEN二组分复合材料薄膜、MWCNT/PEN二组分复合材料薄膜以及TiO2/MWCNT/PEN三组分复合材料薄膜在50 Hz^100 kHz频率内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超声分散技术使TiO2和MWCNT在PEN基体中分散均匀;同时加入20%TiO2和3%MWCNT的TiO2/MWCNT/PEN复合材料薄膜的介电常数达到26(50Hz),说明这两种填料对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提高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壁碳纳米管 聚芳醚腈 复合材料薄膜 介电性能 介电常数
下载PDF
固态基底-气溶胶生物合成宏观尺度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获得成功(续)
20
作者 本刊综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4块材的优良性能所制备的块材很好地保留了其纳米单元纳米尺度的优良性能(图5).其中,碳纳米管/细窗纤维素复合材料薄膜的导电性与力学强度综合性能优于以往报道的所有同类材料。此外,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这种复合材料薄膜的电磁屏蔽性... 4块材的优良性能所制备的块材很好地保留了其纳米单元纳米尺度的优良性能(图5).其中,碳纳米管/细窗纤维素复合材料薄膜的导电性与力学强度综合性能优于以往报道的所有同类材料。此外,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这种复合材料薄膜的电磁屏蔽性能也优于已报道同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电磁屏蔽性能 力学强度 纳米尺度 块材 生物合成 复合材料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