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薪柴消费与人工植被再生补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人口数量达到60余万,为此前历史人口最高峰值,年社会消费薪柴6.5×10^8kg以上,折合乔木330余万株,年人均消费8株左右。薪柴高消费引起各绿洲植被系统质量劣化,植被系统物种失衡,表现为垦区之间居民薪柴结构...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人口数量达到60余万,为此前历史人口最高峰值,年社会消费薪柴6.5×10^8kg以上,折合乔木330余万株,年人均消费8株左右。薪柴高消费引起各绿洲植被系统质量劣化,植被系统物种失衡,表现为垦区之间居民薪柴结构存在多种差别。主要垦区因人口规模较大,开发历史较长等原因,薪柴消费积累效应强,野生植被存有量稀少,大多垦区以人工植被为主要薪柴来源,人工植被薪柴占总薪柴量的60%~80%,又造成垦区人工植被数量减少过快。为保持垦区植被平衡,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植树造林运动,但年平均人工栽植林木与一年消耗数之比大体为1:1.02~1:2.16,植树数量不足以补偿薪柴消费的减少,对绿洲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和田绿洲 薪柴消费 植被再生补偿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薪柴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韩锋 王昌海 +2 位作者 侯一蕾 吴静 温亚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978,共8页
薪柴作为一种传统能源,依然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主要生活能源。落后的薪柴采集和消费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因此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薪柴消费向高效清洁的商品能源消费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 薪柴作为一种传统能源,依然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主要生活能源。落后的薪柴采集和消费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生态环境,因此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薪柴消费向高效清洁的商品能源消费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洋县和宁陕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薪柴消费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家庭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0.01的显著水平上,家庭人口数、家庭年龄、养殖业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个体经营收入对农户薪柴消费具有显著反向影响。因此,通过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强自然保护区转移支付等方式,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能源消费从薪柴消费向商品能源消费转变,是解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破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薪柴消费 多元线性回归 朱鹮
原文传递
限制开发区域农户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威 胡望舒 +1 位作者 闫梅 吕晨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4-1705,共12页
以位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域的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利用654份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薪柴消费与家庭总人口、是否外出打工、所在行政村是否在自然保护区、所在行政村海拔是否大... 以位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域的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利用654份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薪柴消费与家庭总人口、是否外出打工、所在行政村是否在自然保护区、所在行政村海拔是否大于2000 m、所在行政村到县城的距离正相关,与上年现金支出、是否有现金补贴、住房条件负相关。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所在行政村海拔大于2000 m的农户使用薪柴的概率比海拔在2000 m以下的农户高64.70%;在自然保护区的农户消费薪柴的概率是自然保护区外农户的3.26倍;所在行政村到最近县城的距离每增加1 km,农户使用薪柴的概率增加6.12%;对农户进行现金补贴会使薪柴消费概率下降38.39%。在此基础上,对限制开发区域的环保政策、财政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薪柴消费 影响因素 主体功能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