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
1
作者 王凌 祁伟 +3 位作者 蒋学华 余洪玲 及元乔 刘忠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采用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DSAE)。方法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2.1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醋酸水溶液(97:3);采用质谱电喷雾法选择离子检测。结果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 目的采用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DSAE)。方法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2.1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醋酸水溶液(97:3);采用质谱电喷雾法选择离子检测。结果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的线性范围为0.01~50.06μg·ml^-1(r=0.9983,n=7),RSD均小于15%。结论所建方法灵敏、专属、快速,适用于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血药浓度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祁伟 王凌 +2 位作者 蒋学华 及元乔 刘忠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考察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DSAE)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用HPLC测定循环液中的DSAE。结果DSAE在大鼠小肠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中浓度)分... 目的考察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DSAE)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用HPLC测定循环液中的DSAE。结果DSAE在大鼠小肠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中浓度)分别为13.05%、12.89%、13.13%。不同浓度DSAE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SAE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理可能为被动扩散,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循环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滴丸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3
作者 段黎娟 黄小强 +2 位作者 贾安 王丽 黄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7-951,共5页
目的 优化薯蓣皂苷元滴丸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以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种类、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距对成型率的影响,测定体外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度。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 目的 优化薯蓣皂苷元滴丸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以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种类、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距对成型率的影响,测定体外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度。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基质PEG 4000,基质与药物比例6∶1,冷凝温度10℃,滴距8 cm,成型率为95.68%,3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5.68%。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滴丸tmax缩短(P<0.01),Cmax、AUC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53倍。结论 滴丸可提高薯蓣皂苷元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 滴丸 制备工艺 体内药动学 因素试验 HPLC
下载PDF
薯蓣皂甙元丁二酸单酯氨基酸盐的合成及其动物实验——薯蓣皂甙元衍生物的研究I 被引量:3
4
作者 叶仲林 王学超 +4 位作者 刘忠荣 李伯刚 孙仕勇 邓林根 何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以薯蓣皂甙元丁二酸单酯为原料 ,经过与氨基酸缩合 ,合成了 5个新化合物 ,4 L (N 丁二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二钠盐 (1) ,4 (N 乙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钠盐(2 ) ,4 L (N (5 胍基 )戊酸 2 基 )... 以薯蓣皂甙元丁二酸单酯为原料 ,经过与氨基酸缩合 ,合成了 5个新化合物 ,4 L (N 丁二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二钠盐 (1) ,4 (N 乙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钠盐(2 ) ,4 L (N (5 胍基 )戊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醋酸盐 (3) ,4 (N (3 咪唑 4 基 )丙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醋酸盐 (4) ,4 (N 戊二酸 2 基 )胺基 4 氧代丁酸薯蓣皂甙元酯二钠盐(5 ) ,并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 ,同时发现这 5个化合物对大鼠都具有抗心肌梗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丁二酸氨基酸盐 合成 动物实验 薯蓣衍生物 抗心肌梗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白蛋白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亚楠 柳超 +3 位作者 董姣姣 李伟宏 李娜 王风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10-2116,共7页
目的制备薯蓣皂苷元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溶解度、体外释药,分析其晶型、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薯蓣皂苷... 目的制备薯蓣皂苷元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溶解度、体外释药,分析其晶型、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薯蓣皂苷元、物理混合物、薯蓣皂苷元白蛋白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5、1、2、3、4、6、9、12、18 h采血,HPLC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薯蓣皂苷元用量60 mg,水相pH值8.5,白蛋白用量0.9 g,均质压力135 MPa,均质次数10次,包封率为93.59%,载药量为5.70%,粒径为163.72 nm,Zeta电位为-21.67 mV。白蛋白纳米粒溶解度高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其24 h内累积溶出率高于原料药。薯蓣皂苷元在白蛋白纳米粒中以无定形态存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白蛋白纳米粒t max缩短(P<0.05),t 1/2延长(P<0.05),C max、AUC 0~t、AUC 0~∞升高(P<0.01);与原料药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3.77倍。结论白蛋白纳米粒可增加薯蓣皂苷元溶解度,促进其体外释药、体内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 白蛋白纳米粒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因素试验 HPLC
下载PDF
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6
作者 李阔 何忠梅 +5 位作者 陈红岩 祝洪艳 赵岩 郜玉钢 杨鹤 张连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RP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的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考察经灌胃和静脉给予40 mg/kg该成分后血药浓度的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 目的研究新化合物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RP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的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考察经灌胃和静脉给予40 mg/kg该成分后血药浓度的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灌胃组大鼠的Cmax为(9.8±0.5)μg/m L,Tmax为(32.9±5.7)min,T1/2为(60.1±10.2)min,AUC为(1.5±0.4)×103μg·min/m L;静脉注射组的T1/2为(74.6±16.5)min,AUC为(1.2±0.3)×104μg·min/m L。结论 L-缬氨酸薯蓣皂苷元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2.5%,高于文献报道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缬氨酸薯蓣 药代动力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 RP-HPLC
下载PDF
氮磷钾对盾叶薯蓣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建安 徐增莱 +5 位作者 吴国荣 陈重明 王习达 丁志遵 陈景耀 史云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1-893,共3页
目的 :研究大田条件下N、P、K肥料不同配比对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肥料单因素正交试验 ,SPSS11 5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N、P、K可不同程度提高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 ,其中N、K对产量影... 目的 :研究大田条件下N、P、K肥料不同配比对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肥料单因素正交试验 ,SPSS11 5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N、P、K可不同程度提高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 ,其中N、K对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 ,P肥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N、P、K单施对含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3种肥料配施以N肥对薯蓣皂苷元含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表明肥料对薯蓣皂苷元含量影响的顺序为N >K >P ,对根茎产量影响的顺序为K >N >P ,综合最优组合为N2 K1P2 。结论 :适当配比的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盾叶薯蓣 产量影响 氮磷钾 根茎 含量 N肥 薯蓣 因素 统计软件包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钧 王俊 +1 位作者 杨克迪 欧阳臻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实验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穿山龙水解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工艺条件 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该法作了技术和经济上的评估 确定主要参数为:萃取压力35.0MPa,萃取温度45℃,以95%乙醇为携带剂,携带剂含量为3% 与有机... 实验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穿山龙水解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工艺条件 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该法作了技术和经济上的评估 确定主要参数为:萃取压力35.0MPa,萃取温度45℃,以95%乙醇为携带剂,携带剂含量为3% 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收率及纯度均较高,且安全高效 超萃法直接从固体水解物滤渣中提取苷元,在设备规模较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02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薯蓣 穿山龙 工艺条件 因素法 药物分析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常金花 薛禾菲 +1 位作者 刘沛 刘翠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9-1824,共6页
目的制备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方法介质研磨法制备纳米混悬液后,冷冻干燥法将其固化。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稳定剂种类、薯蓣皂苷元与稳定剂比例、初混悬液体积与研磨珠质量比例、研磨时间、冻干保护剂种类及其用量为... 目的制备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方法介质研磨法制备纳米混悬液后,冷冻干燥法将其固化。以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稳定剂种类、薯蓣皂苷元与稳定剂比例、初混悬液体积与研磨珠质量比例、研磨时间、冻干保护剂种类及其用量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筛选制备和固化工艺。观察纳米混悬液形态,测定纳米混悬液和冻干粉的粒径和PDI。结果最佳条件为薯蓣皂苷元与普朗尼克F127(稳定剂Ⅰ)比例6∶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稳定剂Ⅱ)比例50∶1,初混悬液体积与研磨珠质量比例1∶4,研磨时间120 min,以8%PEG-6000和2%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纳米混悬液呈棒状或片状,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分别为(348.1±14.2)nm和0.244±0.059,均低于冻干粉。室温下,纳米混悬液、冻干粉粒径分别在35 d、3个月内保持稳定。结论薯蓣皂苷元冻干粉的物理稳定性优于其纳米混悬液,复溶后即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 纳米混悬液 介质研磨 冷冻干燥 因素试验
下载PDF
金(I)催化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合成
10
作者 朱心浩 张立 +1 位作者 王鹏 李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93,共5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对薯蓣皂苷元官能团化的新型方法。在催化量的(PhO)3PAuCl和AgB(C6F5)4的协同作用下,薯蓣皂苷元邻炔基苯甲酸酯与亲核试剂反应,在薯蓣皂苷元的3位/6位形成碳氧键、碳氮键、碳硫键和碳碳键,得到多种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异甾... 本文发展了一种对薯蓣皂苷元官能团化的新型方法。在催化量的(PhO)3PAuCl和AgB(C6F5)4的协同作用下,薯蓣皂苷元邻炔基苯甲酸酯与亲核试剂反应,在薯蓣皂苷元的3位/6位形成碳氧键、碳氮键、碳硫键和碳碳键,得到多种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异甾体衍生物,为薯蓣皂苷元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催化 薯蓣邻炔基苯甲酸 薯蓣衍生物
下载PDF
薯蓣皂甙元ELISA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I—薯蓣皂甙元全抗原的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红艳 袁丽红 +2 位作者 吴红利 于潇 欧阳平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4-256,共3页
建立薯蓣皂甙元的ELISA定量分析方法必须先合成薯蓣皂甙元的全抗原。试验利用薯蓣皂甙元3位上的-OH,在DMAP的催化下,薯蓣皂甙元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薯蓣皂甙元丁二酸单酯,用MSI、R1、H NMR1、3CNM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混合... 建立薯蓣皂甙元的ELISA定量分析方法必须先合成薯蓣皂甙元的全抗原。试验利用薯蓣皂甙元3位上的-OH,在DMAP的催化下,薯蓣皂甙元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薯蓣皂甙元丁二酸单酯,用MSI、R1、H NMR1、3CNM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混合酸酐法制备薯蓣皂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物(DG-HS-BSA),碳二亚胺法制备薯蓣皂甙元与卵清蛋白的结合物(DG-HS-OVA),经TNBS测定,每分子结合物连接的薯蓣皂甙元分子数分别为28.0和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二酸 薯蓣 牛血清白蛋白 卵清蛋白
下载PDF
穿山龙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桂香 赵英日 +2 位作者 崔红花 王峰 陈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6期10-13,共4页
目的:优化穿山龙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酸的浓度、水解时间、酸的用量等因素)及正交设计法L9(34),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料液... 目的:优化穿山龙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酸的浓度、水解时间、酸的用量等因素)及正交设计法L9(34),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料液比为1:60,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3h,提取次数为2次,酸的用量为40mL,酸的浓度为2.5mol/L,水解时间3h。水解前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用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料液比为1:60;水解后正交试验结果显示:2.5mol/L的硫酸水解3.5h,酸的用量为50mL。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为穿山龙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薯蓣 提取工艺 因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栓形成活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付晓丽 韩英梅 张士俊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先导物,经过酯化等反应得到薯蓣皂苷元酯类衍生物,选择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评价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 目的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先导物,经过酯化等反应得到薯蓣皂苷元酯类衍生物,选择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评价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确证。抗血栓形成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β-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活性。结论 C-3位适当亲水性基团的引入,有助于增强薯蓣皂苷元的抗血栓形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 薯蓣衍生物 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 合成 抗血栓
原文传递
藜欢解郁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婷 刘梅 +1 位作者 胡凯莉 奉建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优化藜欢解郁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考察方法,以薯蓣皂苷元、槲皮苷、甘草苷等含有量为综合评分指标,优化藜欢解郁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藜欢解郁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号筛细粉,加12倍量水,浸泡45 ... 目的优化藜欢解郁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考察方法,以薯蓣皂苷元、槲皮苷、甘草苷等含有量为综合评分指标,优化藜欢解郁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藜欢解郁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号筛细粉,加12倍量水,浸泡45 min,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多成分评价优选藜欢解郁颗粒的提取工艺能较好地保证制剂质量。该工艺简单实用,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工业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欢解郁颗粒 因素和多因素考察 甘草 槲皮 薯蓣
下载PDF
复方丹参降浊丸最佳制备工艺优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锁成 汪坤 +1 位作者 刘艳芳 张振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优选复方丹参降浊丸中毛冬青、穿山龙、泽泻、葛根四味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以出膏率、薯蓣皂苷元转移率为检测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6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本... 目的:优选复方丹参降浊丸中毛冬青、穿山龙、泽泻、葛根四味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以出膏率、薯蓣皂苷元转移率为检测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6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本提取工艺简单、经济、可行性强、适合工业大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膏率 薯蓣 提取工艺 因素考察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