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释轨论》译者考述
- 1
-
-
作者
拉毛才让
-
机构
阿坝师范学院藏汉双语学院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
基金
阿坝师范学院人才专项项目“《释轨论》中五种经典诠释法之教学法意义”(AS-RCZX2023-07)。
-
文摘
《释轨论》是世亲所著的一部重要论典,素称阐述经典解释的方轨之论。主要阐释了如何解释经典的五种诠释方法,这些方法既适用于书面的经典解释,又适用于口头的经典讲解,因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另外,此诠释法不仅对后世藏文佛教经典论著奠定了解释学理论基础,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再阐释,是典型的印度佛教在西藏本土化的表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有力佐证之一。其原文梵文本已佚失、暂无汉译版、藏文译本存于《丹珠尔》之中,是仅存的完整版。目前学界对《释轨论》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鲜有其译者及翻译史的研究。文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采用文献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吐蕃时期的《旁塘目录》和《丹噶目录》的相关记载,界定藏译本《释轨论》的翻译时间为公元9世纪左右。在此基础上深入解读其译跋题记中的历史信息,探讨其跋文中所提藏·提凡陀罗热悉达(gtsang-de-wendra-rakshita)和曼殊室利哇玛(manydzu-shri-warma)两位藏译师,指出学界对两名译师的定名和所处年代方面存在讹误。同时通过比较和解析《释轨论》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两部论著之译跋,对吐蕃时期的经典翻译秩序和翻译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释轨论》在西藏的传播史以及本土化研究提供了素材。
-
关键词
《释轨论》
译跋题记
藏·提凡陀罗热悉达
曼殊室利哇玛
-
Keywords
Vyākhyāyukti
colophon
gtsang-de-wendra-rakshi-ta
manydzu-shri-warma
-
分类号
K2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