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洪梁 黄海 +7 位作者 张勇 田尤 陈龙 张佳佳 李元灵 高波 杨东旭 王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9,共17页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 藏东昌都红层紧邻北澜沧江结合带(LCS),是近年来新厘定的红层岩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层及滑坡灾害研究,文章基于翔实的现场调查,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约束滑坡发育的边界条件,总结归纳了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并对不同类型滑坡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受区域造山作用影响,藏东昌都红层掀斜,发育大量透入性构造面,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藏东昌都红层滑坡的地质成因模式主要包括原生层理型、层理断层型、层理节理型、褶皱节理型和断层节理型等5类。构造面是红层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建议在明确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构造框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滑坡区构造面发育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滑坡发育的内在机制及监测预警、工程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因模式 红层滑坡 北澜沧江结合带 构造面 藏东昌都红层
下载PDF
藏东昌都地区多种形式的电力发展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学锋 张朝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4-15,共2页
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全地区总人口60余万人中,尚有约30多万(约5.5万户)农牧民没有用上电。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电力覆盖人口为95%以上的规划目标,仅仅依靠电源点建设是远远不够... 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全地区总人口60余万人中,尚有约30多万(约5.5万户)农牧民没有用上电。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电力覆盖人口为95%以上的规划目标,仅仅依靠电源点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为解决这一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在增加电网建设、充分整合电力负荷的同时,还应着重考虑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力,即发展风电、光伏和微型水电站才能实现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形式的电力 电力发展 水电站建设 藏东昌都
下载PDF
藏东昌都地区首次发现中侏罗世兽脚类恐龙行迹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炎桂 姚华舟 +7 位作者 William J.Foster 邢立达 王传尚 Asma Tahir Junaid Khan 安志辉 赵赫 王建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22-4244,共23页
藏东昌都地区阿涅塘化石点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紫红色中-细砂岩中,发现以凸形迹完好地保存的4层恐龙足迹,包括Grallator类、大型兽脚类、小型兽脚类和小型蜥脚类等足迹类型,并构成两列完美的行迹.组成行迹T1的4个Grallator类足迹被... 藏东昌都地区阿涅塘化石点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紫红色中-细砂岩中,发现以凸形迹完好地保存的4层恐龙足迹,包括Grallator类、大型兽脚类、小型兽脚类和小型蜥脚类等足迹类型,并构成两列完美的行迹.组成行迹T1的4个Grallator类足迹被命名为Grallator anietangensis isp.nov.,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分析,并讨论了造迹恐龙的大小和运动状态,这是Grallator类足迹在西藏地区的首次发现.组成行迹T2的9个大型兽脚类足迹被归为Theropoda igen.et isp.indet.,对该类足迹进行了形态描述和功能分析;这类足迹在中国是首次记录,其连续且清晰的尾迹表明造迹者并非处于正常运动状态,而是应对某种特殊境况的特别行为方式,即其正以昂起的前躯一边观察,一边以极低的速度前进,因前躯昂起,尾部相应下垂,从而留下尾迹.两列行迹均显示出造迹者正沿古昌都湖岸前进.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恐龙骨骼和Grallator类足迹化石主要表现为以西南地区为中心,再向四周不断发散的扩散模式,但Grallator类足迹化石综合提供的信息显示恐龙动物的扩散速度比骨骼化石反映的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脚类足迹 恐龙 中侏罗世 达布卡组 藏东昌都地区
原文传递
藏东三江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的规划构想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学锋 瞿雪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0-42,66,共4页
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该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4%,年均输沙量3 894万t,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0.85%。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类型、程度多样,治理难度大。加之水土保持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大规模开展... 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该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4%,年均输沙量3 894万t,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0.85%。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类型、程度多样,治理难度大。加之水土保持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缺少理论和实践基础,不符合昌都地区实际因此,规划主要以实验示范为主,以积累各种管理经验及治理技术,为今后大面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流域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 藏东昌都地区
下载PDF
藏东水电能源续接基地开发的构想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学锋 胡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水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约4 060万kW,开发潜力巨大,开发远景广阔。西藏自治区和昌都地区的决策部门已将水电能源列为支柱产业,争取用20 a左右的时间,把昌都地区建设... 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水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约4 060万kW,开发潜力巨大,开发远景广阔。西藏自治区和昌都地区的决策部门已将水电能源列为支柱产业,争取用20 a左右的时间,把昌都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水电能源续接基地,内联西藏腹地,外接四川、云南,以推进"藏电外送"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流域 水电能源续接基地 藏东昌都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