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密教与《西游记》——蔡铁鹰《〈西游记〉成书研究》续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小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26-531,549,共7页
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应该有全新的思考。蔡铁鹰的前期研究虽已提出了新的思路,但我们应当考虑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即从佛教密宗的传入以及佛道两家论辩的背景中寻求解释。佛教密宗在东汉、中唐以及元代曾有三次大规模的输入,尤其是元... 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应该有全新的思考。蔡铁鹰的前期研究虽已提出了新的思路,但我们应当考虑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即从佛教密宗的传入以及佛道两家论辩的背景中寻求解释。佛教密宗在东汉、中唐以及元代曾有三次大规模的输入,尤其是元初忽必烈及蒙古黄金贵族皈依藏传密教所造成的藏传佛教的强力输入,对内地的俗文学有相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藏传密教 成书研究
下载PDF
藏传密教述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信如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106-132,共27页
关键词 阿赖耶识 藏传密教 转识成智 人体科学 法相唯识学 意识 道家 语言文字
下载PDF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
3
《佛学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223-223,共1页
沈卫荣、安海燕著,中华书局,2022年7月13世纪初蒙古的崛起及其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和统治,一方面改变了世界,另一方面也使蒙古民族脱离了自身原先的萨满信仰,皈依藏传佛教。
关键词 萨满信仰 藏传 中华书局 13世纪 藏传密教 皈依 元代宫廷 拯救历史
下载PDF
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和西域僧团——兼谈汉藏佛教史研究的语文学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卫荣 安海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93,159,共13页
通过对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两部汉译藏传密教仪轨《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和《如来顶髻尊胜佛母现证仪》中出现的传承宗师名录的考证,证明这两部仪轨最后一位传承宗师就是明代早期著名国师、曾多次出使西番的智光。由此可以确定,这... 通过对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两部汉译藏传密教仪轨《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和《如来顶髻尊胜佛母现证仪》中出现的传承宗师名录的考证,证明这两部仪轨最后一位传承宗师就是明代早期著名国师、曾多次出使西番的智光。由此可以确定,这两部原本以为是元代译本的藏密仪轨实际上出自明代,译者莎南屹啰当是明代的一位大译师。这一发现可以重新改写元、明两代藏传佛教于汉地传播的历史。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原以为是元代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实际上都是明代的作品,明代翻译的藏传密教文献从数量上超过了元朝。这说明藏传佛教于汉地的传播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替而中断,曾深得蒙古皇帝青睐的萨思迦派喇嘛于明代依然十分活跃,其所传"道果法"在明代传播之广远甚于前朝。由印度、西番僧及其汉人弟子组成的所谓"西域僧团"曾经是明代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僧伽组织,对藏传佛教于汉地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宗师名录 汉译藏传密教文献 西域僧团 汉藏佛
原文传递
试论敦煌的密教形象
5
作者 程狄 《书画世界》 2011年第3期83-83,共1页
密教作为大乘佛教的一支在公元2世纪后半叶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地处丝绸之路咽喉之位的重镇—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密教的遗迹也不可避免地在当地多有留存[1]。密教分为汉传、藏传、滇传三类,在敦煌的遗迹主要是前两者,其中汉传... 密教作为大乘佛教的一支在公元2世纪后半叶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地处丝绸之路咽喉之位的重镇—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密教的遗迹也不可避免地在当地多有留存[1]。密教分为汉传、藏传、滇传三类,在敦煌的遗迹主要是前两者,其中汉传密教的数量又是最多的。在敦煌地区密教的传播在隋代前后就已经开始,但影响不大。直到唐代以后才盛行,并逐渐超过显教。到了元代,由于当权者的扶植,藏密异军突起,汉密走向了衰败,所以在敦煌地区的藏密造像和壁画多为西夏和元代时期,并且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期,敦煌处于吐蕃的统治下基本没有影响,反而更加发展繁荣,很多那时遗迹现今还保留着。所以了解它的发展状况对研究它的艺术特色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 藏传密教 艺术形象 造像
下载PDF
歷史中的小說和小說中的歷史——說宗教和文學兩種不同語境中的“秘密大喜樂禪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沈衛榮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1-39,共39页
藏傳佛教曾在元朝宮廷廣爲流傳,《元史》等官修史書中的有關記載,源出自元末明初的一部野史《庚申外史》,明代的作家將這段已被小說化了的歷史進一步戲劇化和小說化,遂使藏傳佛教淪爲"淫戲"和"房中術"的代名詞。本... 藏傳佛教曾在元朝宮廷廣爲流傳,《元史》等官修史書中的有關記載,源出自元末明初的一部野史《庚申外史》,明代的作家將這段已被小說化了的歷史進一步戲劇化和小說化,遂使藏傳佛教淪爲"淫戲"和"房中術"的代名詞。本文從文獻學的角度釐清漢文化傳統中有關元代宮廷所傳藏傳密法的記載從小說到歷史,再從歷史到小說的複雜演變過程,並利用西夏、元代所譯藏傳密教文獻研究元代藏傳佛教傳播史,從藏傳密教的語境中還原西番僧人於元廷所傳所謂"秘密大喜樂禪定"的真實面目和本來意義,顛覆其於漢文文學作品中被色情化了的負面形象,重建歷史的真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喜乐禅定 藏传密教 元史 《庚申外史》 情色 拙火定 欲乐定
下载PDF
從漢藏語文本的釐定到西夏藏傳佛教歷史的探索——《拙火能照無明》研究(一)
7
作者 沈衞榮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123,共37页
本文是對俄藏黑水城文獻中發現的一部寫成於西夏時代的藏傳密教文獻《拙火能照無明》所做的語文學意義上的文本研究。首先,通過對藏傳佛教後弘期諸上師留下的大量有關《捺囉六法》(Nāro chos drug)之儀軌和要門類文獻的細緻檢索,我們... 本文是對俄藏黑水城文獻中發現的一部寫成於西夏時代的藏傳密教文獻《拙火能照無明》所做的語文學意義上的文本研究。首先,通過對藏傳佛教後弘期諸上師留下的大量有關《捺囉六法》(Nāro chos drug)之儀軌和要門類文獻的細緻檢索,我們於著名瑜伽師、噶舉派祖師銘辢囉悉巴(Mi la ras pa)上師現存的作品中,同定了一個與《拙火能照無明》基本相應的藏文原本(rJe btsun mi la’i ma rig gsal byed ces bya ba)。然後,通過對漢、藏文兩種文本的仔細對勘、比較和重譯,以及尋找和利用同時期藏傳佛教文獻中所見與此文本内容相關的參考資料,對文本做盡可能細緻的注釋,以求能可靠地釐定這兩種語文的文本,真實地重現這個文本的本來面貌,並究竟地理解它所傳達的甚深密意。與此同時,通過對這個文本之傳承源流的追溯、對其内容的考察和分析,以及對它與黑水城出土其他同類藏傳密教文獻的比較研究,嘗試更深入地認識和揭露藏傳佛教於西夏傳播的歷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拙火定 銘辢囉悉巴 捺囉六法 藏傳 西夏
下载PDF
藏密心气不二论
8
作者 陈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0,共5页
藏传密教无上部瑜伽的基本理论——心气不二论受晚期印度教密教的影响,注重修身,并从理论上探讨身心的深层关系,认为身体的深层结构气脉明点,以气为本,心与气一体不二,为生命之本、生死之根,气乃心识所乘或即是心识之体性。外气(环境)... 藏传密教无上部瑜伽的基本理论——心气不二论受晚期印度教密教的影响,注重修身,并从理论上探讨身心的深层关系,认为身体的深层结构气脉明点,以气为本,心与气一体不二,为生命之本、生死之根,气乃心识所乘或即是心识之体性。外气(环境)对人的身心也有影响,也是一体不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气不二 内外二气 藏传密教
下载PDF
藏密的形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索南才让 《青海民族研究》 2000年第4期61-66,共6页
藏密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保留了密教的基本精神和形式。关于它的形成 ,既有深厚的思想背景 ,也有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特别是它吸取当地的大众信仰 ,并与当地固有的苯教文化等相互作用 ,相互改造 ,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印度密教原型的... 藏密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保留了密教的基本精神和形式。关于它的形成 ,既有深厚的思想背景 ,也有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特别是它吸取当地的大众信仰 ,并与当地固有的苯教文化等相互作用 ,相互改造 ,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印度密教原型的藏传密教。它除了一般密教所具有的特点 ,也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咒术性 ;第二、完备的神灵体系 ;第三、严格的师承关系 ;第四、严密的教理体系 ;第五、严格规范的修持 ;第六、修行与活佛转世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密教 形成 特点
全文增补中
十六天魔舞源流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国韬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72,共13页
文章对元代的"十六天魔舞"进行研究,认为此舞渊源于藏传密教的金刚舞,所表现的内容与莲花生大师收伏魔女并使之成为护法有关。创编这种乐舞的是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上师,初期原在河西流传,后来随着黑帽系的得宠而于元末和其他... 文章对元代的"十六天魔舞"进行研究,认为此舞渊源于藏传密教的金刚舞,所表现的内容与莲花生大师收伏魔女并使之成为护法有关。创编这种乐舞的是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上师,初期原在河西流传,后来随着黑帽系的得宠而于元末和其他密法一起进入宫廷。它在汉地的流传过程中不止一次被改造,并逐步减少了宗教因素。元亡以后,此舞仍不时出现在汉族戏曲表演之中,反映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天魔舞 金刚舞 藏传密教 河西 流传 改造
下载PDF
清《宫廷瑜伽》、西夏“道果機輪”及元代“演揲兒法”考證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衞榮 安海燕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00,144,共51页
本文於前人對北京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一部藏傳密教修行密典——《究竟定:清宫藏密瑜伽修行寶典》所做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這部清代秘藏之宫廷瑜伽法本所傳密法之實際内容,並結合我們於遼寧省圖書館發現的一部西夏或元代編譯的漢文... 本文於前人對北京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一部藏傳密教修行密典——《究竟定:清宫藏密瑜伽修行寶典》所做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這部清代秘藏之宫廷瑜伽法本所傳密法之實際内容,並結合我們於遼寧省圖書館發現的一部西夏或元代編譯的漢文藏傳密教文獻殘卷抄本,即羅振玉於清内庫大檔所集《演揲兒法殘卷三種》中所見之相關資料,來更精確地説明這部清代宫廷瑜伽法本所傳藏傳密法的真實内容,並進而揭示它與傳爲元代蒙古宫廷内所演練的、臭名昭著的"演揲兒法"之間的關係,還蒙元時代藏傳佛教於中原之傳播的本來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密教 “演揲儿法” “道果机轮” 幻轮 究竟定
下载PDF
藏族古代大翻译家仁钦桑布
12
作者 杨茂森 《青海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118-119,共2页
仁钦桑布于藏历绕迥纪元前(公元958年),生于西藏古格宁旺热特那地方。他和玛·雷必喜饶都是公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时,西藏佛教经典著名的翻译家。 仁钦桑布,自幼聪明过人,十三岁时就从意希桑布出家。后来被香雄王子意希沃看中,让他... 仁钦桑布于藏历绕迥纪元前(公元958年),生于西藏古格宁旺热特那地方。他和玛·雷必喜饶都是公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时,西藏佛教经典著名的翻译家。 仁钦桑布,自幼聪明过人,十三岁时就从意希桑布出家。后来被香雄王子意希沃看中,让他到克什米尔留学。同他一起去的二十一人中,由于不适应那里的气候环境,十九人染病而亡。他学习了七年后返回四藏。第二次到摩揭陀国留学。第三次又到克什米尔,据说他三次出国留学,先后从七十五位班智达学习佛典,几乎掌握了一切显密教义。回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 藏族 西藏 藏传密教 米尔 僧人 藏历 公元 格宁 雄王
下载PDF
黑水城文献中发现的藏传佛教替身仪轨研究
13
作者 侯浩然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有数篇与制作和使用名为"哩俄"或"蔺葛"的施法媒介相关的写本。这些写本中描述的仪轨是藏传佛教的替身仪轨。该仪轨起源于古代印度,经过西藏传入河西地区,流行于西夏和蒙元时期。迄今为止,海内外... 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有数篇与制作和使用名为"哩俄"或"蔺葛"的施法媒介相关的写本。这些写本中描述的仪轨是藏传佛教的替身仪轨。该仪轨起源于古代印度,经过西藏传入河西地区,流行于西夏和蒙元时期。迄今为止,海内外学界对黑水城出土的替身仪轨的写本关注不多,缺少相应的研究。通过对黑水城出土的汉藏两种语言的替身仪轨文本进行整理、校勘和研究,可以拓展11到14世纪河西地区藏传佛教史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密教 黑水城文献 替身仪轨 西夏 蒙元
原文传递
乾隆帝所習藏傅密法考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衛榮 安海燕 《中国文化》 2023年第2期219-237,共19页
乾隆帝是否信仰藏傳佛教是一個具有争議的學術議題。作馬大清王朝的一代明君,他理應是一位聖明的英武皇帝,可他卻還享有菩薩皇帝和轉翰聖王的美譽。新清史家們甚至認馬清朝采用了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理念,并把它當成了統治大清帝國的上... 乾隆帝是否信仰藏傳佛教是一個具有争議的學術議題。作馬大清王朝的一代明君,他理應是一位聖明的英武皇帝,可他卻還享有菩薩皇帝和轉翰聖王的美譽。新清史家們甚至認馬清朝采用了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理念,并把它當成了統治大清帝國的上層意識形態。這兩種不同觀點間的争議迄今持續不斷,而對乾隆帝及其時代與藏傳佛教之關僚的研究卻停滯不前。本文嘗試先從《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所見乾隆帝隨三世章嘉呼圖克圖學習藏傳佛法的歷史資料出發,來了解乾隆帝究竟是否信仰藏傳佛教,并分析他修學藏傳顯密佛法的程度。然後,嘗試發掘乾隆帝曾經手收集、整理和御覽的大量來自西夏、元、明三代漢譯藏傳密教文獻,并對這些珍貴的密教文本的内容和其傅播的源流進行細致的解讀和分析,從而較深入地呈現乾隆帝所習藏傳密法的真實歷史面目,以幫助讀者正確認識乾隆帝與藏傳佛教之間的真實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藏傳 章嘉國師 《究竟定》 《大乘要道集》
原文传递
重构十一至十四世纪的西域佛教史——基于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书的探讨 被引量:32
15
作者 沈卫荣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34,共12页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过去完全被人忽略的藏传密教文献,将其与回鹘、西夏、蒙古文中的佛教文献相比较,则可重构11—14世纪西域佛教史。黑水城汉文佛教文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多部不见于现存各种汉文《大藏经》中的重要佛经,以及西夏...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过去完全被人忽略的藏传密教文献,将其与回鹘、西夏、蒙古文中的佛教文献相比较,则可重构11—14世纪西域佛教史。黑水城汉文佛教文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多部不见于现存各种汉文《大藏经》中的重要佛经,以及西夏和元朝时期翻译、流通的藏传密教仪轨手写本,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汉译藏传佛教文献。新发现材料表明,从高昌回鹘到西夏和蒙古时代,西域依然扮演着东西文明之熔炉这样一个角色,11—14世纪西域地区之佛教历史一脉相承,在高昌回鹘、西夏和蒙古的宗教信仰中均占主导地位的既不是汉传佛教,也不是印度佛教,而是藏传密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文献 回鹘文书 西域佛 藏传密教
原文传递
论《大乘要道密集》的成书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卫荣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0,共10页
学界近年来对《大乘要道密集》的关注和研究都在不断加深,但对其成书和流传仍所知甚少。作者通过对《大乘要道密集》的著译者、文本内容及传承的细致分析,将其与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佛教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相比... 学界近年来对《大乘要道密集》的关注和研究都在不断加深,但对其成书和流传仍所知甚少。作者通过对《大乘要道密集》的著译者、文本内容及传承的细致分析,将其与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佛教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相比对,发现《大乘要道密集》集中了西夏、元、明三个不同时代翻译的藏传密教文献,其主要内容是一部萨迦派道果修法的仪轨集成,也包括一些其他的仪轨,并提出在《大乘要道密集》中多次出现的莎南屹啰或应为一位明代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要道集》 藏传密教文献 萨迦派 莎南屹啰
原文传递
摩诃迦罗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克翘 《南亚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46-159,共14页
摩诃迦罗(大黑天)崇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汉、藏、蒙、满、白、彝等多个民族都曾蒙其影响,而且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信徒和云南白、彝民众的崇拜对象。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唐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分析考证,认为摩诃迦罗原为印度婆罗... 摩诃迦罗(大黑天)崇拜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汉、藏、蒙、满、白、彝等多个民族都曾蒙其影响,而且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信徒和云南白、彝民众的崇拜对象。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唐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分析考证,认为摩诃迦罗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神明,脱胎于大自在天;约五六世纪进入佛教典籍,7世纪成为密教护法神而传入中国。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云南阿吒力教和藏传密教中的大黑天崇拜情况,并论述了元代摩诃迦罗崇拜在内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迦罗 大黑天 阿吒力 藏传密教
原文传递
《「拙火」十六种要仪》藏汉文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卫荣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3,共10页
于集合西夏、元、明三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精华的《大乘要道密集》一书中,我们见到了一部题为《十六种要仪》的短篇仪轨,它是该文集中所收一系列与"拙火定"修习相关的仪轨中的一种。通过对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所传大量与《捺啰... 于集合西夏、元、明三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精华的《大乘要道密集》一书中,我们见到了一部题为《十六种要仪》的短篇仪轨,它是该文集中所收一系列与"拙火定"修习相关的仪轨中的一种。通过对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所传大量与《捺啰六法》相关的藏文密教文献的广泛调查,我们发现《十六种要仪》当是某位西藏密教上师根据捺啰巴上师所传的一部题为《四密》(Caturguhya)的"元典",传承、演化出来的一部修习"大拙火",或曰"拙火十六法"的特殊拙火定传轨。它与同时期由冈波巴上师所传的一部《拙火十六道次第》内容大同小异,二者显然是根据同一"元典"演化出来的二种不同的传承。借助对捺啰巴的《四密》,以及布鲁克巴噶举派名僧白莲花上师所造的一部对《四密》的释论——《四密最胜引定之捷径》的帮助,我们得以理解《十六种要仪》所传达的甚深密意,并从中看出拙火定仪轨是如何从"元典"演变成"要门""引定",并形成各种不同的传承的。对《十六种要仪》进行细致的文本研究,对我们理解作为整体的西夏汉译藏传密教文献的形成,以及藏传佛教于西夏传播的历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拙火定 西夏 藏传密教
原文传递
略论金刚天女与天魔舞女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国韬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3-207,共5页
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藏密经典《吉祥轮律曼陀罗》记载了观想"十六位金刚天女"的藏密修持法,经中对十六位天女的特征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将这些特征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十六天魔舞女"的特征作一比勘,可以发现诸金刚天... 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藏密经典《吉祥轮律曼陀罗》记载了观想"十六位金刚天女"的藏密修持法,经中对十六位天女的特征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将这些特征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十六天魔舞女"的特征作一比勘,可以发现诸金刚天女和众天魔舞女基本上有着对应的关系,由此为寻找十六天魔舞的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研究金刚天女对于汉藏宗教艺术和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天女 十六天魔舞 藏传密教
原文传递
《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译传考——兼论西夏上乐付法上师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文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5,共8页
文章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的题名为切入点,对这部汉译密教文献的翻译、流传乃至由此隐现出来的藏传密教在西夏早期传播的历史进行了探究。考证出这部文献系西夏覆亡前10年(1216—1227)间翻译完成的作品,系对当时... 文章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的题名为切入点,对这部汉译密教文献的翻译、流传乃至由此隐现出来的藏传密教在西夏早期传播的历史进行了探究。考证出这部文献系西夏覆亡前10年(1216—1227)间翻译完成的作品,系对当时流传于西夏的一种上乐根本续厘定本的注疏。而作者"庄(口浪)法幢"是著名译师玛尔巴朵巴法自在((?))的弟子(?),二人均为早期宏传上乐教法的著名祖师。《显释记》依题目所示,其所注上乐根本续版本为法幢的师祖和师傅善慧称((?),Sumatikirti)和法自在最终勘定、桂译师依拉瓦巴((?))释论厘定的本子。文章还进一步探讨法幢师祖善慧称的事迹。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西夏藏传密教早期宏传史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 藏传密教文献 西夏 上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