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两个临近不同高寒草地碳通量对气候条件的响应
1
作者 徐玲玲 牛犇 +5 位作者 张宪洲 何永涛 石培礼 宗宁 武建双 王向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生态系统碳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是“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议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面积广阔,碳储量丰富,脆弱性高,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尤其是涡度相关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已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水... 生态系统碳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是“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议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面积广阔,碳储量丰富,脆弱性高,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尤其是涡度相关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已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但是,相同气候背景下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及敏感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藏北高原两个临近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涡度相关观测的碳水通量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藏北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碳循环的气候敏感性。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的碳交换量要显著小于高寒湿地,高寒草甸是碳中性的,年净CO_(2)交换量为(18.09±40.66) g C·m^(-2) ,而高寒湿地是稳定的碳汇,年净CO_(2)固定量为(155.09±32.85)g C·m^(-2) 。水分条件对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植被光响应曲线最大的光合速率(α)的影响较弱,与饱和光强下的总初级生产力(Ama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分对生态系统呼吸与温度的指数响应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呼吸值(a)上,高寒湿地a的均值是高寒草甸的3.76倍,而对两个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呼吸敏感性(Q10)的调节均不显著。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Q10的均值(1.84)以及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基本一致。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取决于多因素共同限制,因此,基于区域性的联网协同观测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高寒生态系统碳交换响应气候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高寒草地 气候 敏感性 藏北高原
下载PDF
藏北高原班戈县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春玲 司维兵 +2 位作者 姚翔龙 刘海洋 祁生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虽然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难以评价和量化,承灾体数据难以调查和获取,区域风险评价的质量和精度一直不高,研究进展缓慢;更兼藏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山峰多为冰川所覆盖,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研究程度极低,基础地质资料及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接近空白,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减灾防灾和应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2021年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基本查明了班戈县2.8×10^(4)km^(2)范围内地质灾害的数量、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采用“信息量法”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全县地质灾害1∶50000的风险评价,对全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性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表明,班戈县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台面,地广人稀,地质灾害风险程度总体不高,承灾体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因此98%的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此评价结果为班戈县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风险管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地质灾害 信息量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传承·转译·重构——藏北地区轻型装配式建筑的在地创作方式探索
3
作者 李世萍 陈静 +2 位作者 李岳岩 李涛 卓金明 《世界建筑》 2024年第8期101-106,共6页
轻型装配式建造体系在我国建造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结合“地理、气候、文化”等多重影响因素,本文以民居建筑为例,针对轻型装配式建筑在藏北地区的地域创作问题,总结出“传统藏式建筑营建文化的内在传承”“轻型... 轻型装配式建造体系在我国建造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结合“地理、气候、文化”等多重影响因素,本文以民居建筑为例,针对轻型装配式建筑在藏北地区的地域创作问题,总结出“传统藏式建筑营建文化的内在传承”“轻型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在地化转译应用”以及“新材料新技术下的创新重构”3个要点,以期从“意”到“形”为轻型装配式建筑在藏北地区的在地化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装配式建筑 藏北地区 传承 转译 重构
下载PDF
藏北环纳木错湖区岩画遗存的时代分析
4
作者 庞颖 汤惠生 李永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1,共16页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错等藏北内陆湖泊地区两种技术(琢刻、涂绘)制作的岩画其时代是基本平行共存的,该区域大量岩画制作于距今2000年前后至7~9世纪的吐蕃时期,U-Th与C14测年数据还显示其中涂绘岩画的制作可能早到距今2200年或更早。对岩画遗存形式的分析表明,纳木错扎西岛至少在公元7~9世纪,已是藏北神祇崇拜及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而不同文化因素的岩画显示出古代西藏积极参与“高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互动,即古代西藏与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大湖区岩画 U-Th与C14测年技术 图像文化因素 “高原丝绸之路”
下载PDF
藏北高原牧户家庭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
5
作者 孙建平 贾跃凤 +5 位作者 阿旺 吕汪汪 刘云霞 张鸣鸣 斯确多吉 汪诗平 《西藏科技》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基于对藏北高原12个县137户牧户的家庭人员组成、草场及家畜组成和家庭收支等的调查数据,文章旨在了解藏北高原牧民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和出售牛羊,奶制品... 基于对藏北高原12个县137户牧户的家庭人员组成、草场及家畜组成和家庭收支等的调查数据,文章旨在了解藏北高原牧民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和出售牛羊,奶制品和牦牛绒的收入占比很低;所调查牧户年平均收入7万元左右,而年平均总支出占总收入的90%左右,其中41%用于家畜的补饲,且31%用于非劳动力人群以及家庭贷款,导致牧户净收入普遍偏低。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牧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惠民政策管理及实施等措施来促进牧民增收的合理建议,将为促进藏北高原经济发展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畜牧产品 产业结构 牧民收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藏北人家》的“酒神精神”式生命美学
6
作者 向一帆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人类学与人文纪录片往往能够体现出特定条件下的特定人群的生活情况,关注和捕捉这些生活情况是纪录片的“天职工作”。在1991年,王海兵执导的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播出,其浑然天成的叙事技巧赋予了这部人文纪录片以“人”的属性与生... 人类学与人文纪录片往往能够体现出特定条件下的特定人群的生活情况,关注和捕捉这些生活情况是纪录片的“天职工作”。在1991年,王海兵执导的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播出,其浑然天成的叙事技巧赋予了这部人文纪录片以“人”的属性与生命。本文聚焦于《藏北人家》中体现出的人与命运、人与自然的观点,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体现出纪录片的“酒神精神”,进行生命意义上的赏析,并对人文纪录提供生命探究上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藏北人家 人文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 哲学
下载PDF
尼屋:藏北最早的春天
7
作者 万靖(文/图) 高玉洁(文/图) +2 位作者 赵书彬(文/图) 王珊(文/图) 谢筱纯(文/图) 《中国西藏》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四月初,冰封的藏北河湖复苏,飘飘洒洒的雪四花把草原变成茫茫雪野,使人难觅春天的踪迹。但有一个地方,桃花开满山坡,农田染新绿,春风吹动心房,整个峡谷洋溢着生机勃发的春意。这里,就是那曲市嘉黎县尼屋乡!
关键词 飘飘洒洒 生机勃发 嘉黎县 藏北 春天
下载PDF
藏北高原砾石粒径空间异质性研究
8
作者 徐涛 于欢 +3 位作者 孔博 邱霞 胡孟珂 凌鹏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砾石是各种水文和侵蚀等过程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草地和土壤退化、生态系统恶化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这些砾石也影响到侵蚀的各个过程。研究藏北高原地表砾石的空间分异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表砾石粒径大小和空间位置为... 砾石是各种水文和侵蚀等过程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草地和土壤退化、生态系统恶化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这些砾石也影响到侵蚀的各个过程。研究藏北高原地表砾石的空间分异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表砾石粒径大小和空间位置为研究对象,通过Moran’s I指数、空间变异函数、地理探测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481,呈显著的正相关,局部Moran’s I指数显示,研究区东部砾石聚集模式为高-高聚集,中部为低-低聚集,其余区域多呈随机分布。(2)砾石空间异质性由结构因素主导,但是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与特征参数值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即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特征。(3)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NDVI、土地利用类型为影响研究区砾石粒径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植被类型、年均降水为次要因素。(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尺度回归为最佳回归模型,NDVI对砾石粒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砾石粒径 空间异质性 地理探测器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藏北高原砾石粒径高光谱特征及遥感定量反演研究
9
作者 孔博 于欢 +2 位作者 宋务杰 侯玉婷 项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81-2390,共10页
藏北高原地区草地不断退化,荒漠化日剧严重;估算砾石粒径对于荒漠化评价及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GPS定位、砾石光谱测定和砾石粒径测定,优选出与砾石粒径相关性最高的波段,并建立砾石粒径与敏感波段... 藏北高原地区草地不断退化,荒漠化日剧严重;估算砾石粒径对于荒漠化评价及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GPS定位、砾石光谱测定和砾石粒径测定,优选出与砾石粒径相关性最高的波段,并建立砾石粒径与敏感波段之间的线性拟合模型,利用高分五号高光谱影像对实验区的砾石粒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提取。主要结论:相关性较好的波段在369.9、371.5和910.5 nm,其中一阶导数在910.5 nm处的光谱值与砾石粒径的拟合效果是最好的(R^(2)=0.738);不同光谱吸收参数与砾石粒径的拟合对比,在2340 nm附近的吸收面积与砾石粒径建立的拟合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是比较高的(R^(2)=0.728);对砾石粒径进行空间遥感反演,精度达到70%,并简要分析砾石粒径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藏北高原的荒漠化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砾石粒径 高光谱遥感 反演 荒漠化
下载PDF
围栏封育下藏北高寒湿地和高寒草原水热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壮壮 吕雅琼 +2 位作者 魏达 祁亚辉 王小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6-1428,共13页
围栏封育作为直接有效的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模式,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围栏封育显著提升植被覆盖并改变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然而当前对其如何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定量研究不足,缺乏对影响机制的认识。本研究以... 围栏封育作为直接有效的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模式,广泛应用于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围栏封育显著提升植被覆盖并改变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然而当前对其如何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定量研究不足,缺乏对影响机制的认识。本研究以藏北腹地典型高寒湿地和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禁牧-放牧配对观测,并基于围栏内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连续两年的观测数据,探究围栏封育后的地表水热平衡变化,以提升对围栏封育改变地表水热通量机制的认知。结果显示: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且分别以感热作用(波文比为1.60)、潜热作用(波文比为0.31)为主导向大气传输能量。围栏封育降低了高寒草原地表通量值,感热通量减小5.99 W·m^(-2),潜热通量减小4.84 W·m^(-2);围栏封育提升了高寒湿地的地表通量值,感热通量增加3.04 W·m^(-2),潜热通量增加30.95 W·m^(-2),围栏封育后高寒草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日均值均下降,高寒湿地则增加。围栏封育对地表能量通量影响强度集中于白天,夜间较弱。高寒生态系统的31组禁牧-放牧配对数据显示,围栏封育降低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温度,提升土壤持水能力。基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视角,围栏封育对高寒生态系统存在降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围栏封育 水热通量 高寒湿地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下载PDF
藏北高原不同类型高寒湿地水环境特征及时空差异
11
作者 王卉 胡红娟 +3 位作者 王克焕 李鑫 熊雄 吴辰熙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2,共9页
高寒湿地是高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是其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直接体现,不同类型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时空差异会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分别调查了藏北高... 高寒湿地是高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是其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直接体现,不同类型高寒湿地的水环境特征时空差异会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分别调查了藏北高原不同沼泽、河口和河流三种类型天然湿地的水环境特征,并分析了造成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河口湿地的总氮、溶解性活性磷和总有机碳含量与河流湿地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在4月均显著高于9月;沼泽湿地总氮含量在9月显著高于4月,其余各水环境指标在三类湿地均无显著性季节差异。沼泽湿地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类型湿地,总有机碳显著高于河流湿地,沼泽和河流湿地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河口湿地。溶解性活性磷则表现为河口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不同湿地的水文特征、生命活动和物质来源的差异可能导致了湿地水环境特征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高寒湿地 水环境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藏北一年生人工草地弃耕不同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明涛 赵玉红 +5 位作者 苗彦军 孙磊 王向涛 包赛很那 王敬龙 雷变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探讨人工草地弃耕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可为藏北高寒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分别采集弃耕2年、弃耕10年的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表层(0~10 cm)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 探讨人工草地弃耕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可为藏北高寒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分别采集弃耕2年、弃耕10年的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表层(0~10 cm)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独有OTUs表现为天然草地(5416)>弃耕2年(5057)>弃耕10年(3933),真菌群落独有OTUs表现为弃耕10年(1638)>弃耕2年(1564)>天然草地(1266)。不同弃耕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细菌群落(门和属水平)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真菌群落门水平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含量、pH值、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属水平主要影响因子除上述因子外还包括速效钾含量。总之,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弃耕 藏北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藏北高原牦牛和藏绵羊粪便降解及养分变化特征
13
作者 熊朝阳 张青松 +1 位作者 李佳秀 杜子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6-1614,共9页
冻融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冻融期放牧牲畜粪便沉积及其降解特性也可能受到冻融作用复杂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目前关于冻融对高寒草地牲畜粪便降解及养分变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季节性冻融... 冻融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冻融期放牧牲畜粪便沉积及其降解特性也可能受到冻融作用复杂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目前关于冻融对高寒草地牲畜粪便降解及养分变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季节性冻融藏北高原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开展30 d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分别在冻融0、5、15和30 d后采集两种粪便样品进行理化和养分指标测定,探究不同冻融时间对牛羊粪便降解及其主要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冻融试验期内牛粪含水量与干物质量在前15 d冻融循环中均显著降低(P<0.05),羊粪含水量在前5 d冻融中下降了82.6%;反复冻融易破坏粪便降解初期的物理结构,加速粪便含水量及牛粪干物质量的损耗。(2)牛粪铵态氮(NH4+-N)含量在冻融后第5 d达到最大值(415 mg·kg^(−1)),且牛羊粪硝态氮(NO_(3)−-N)含量在0-15 d冻融过程中显著降低(P<0.05),冻融初期有机氮矿化增加和反硝化速率增强可能是导致NH4+-N含量短暂增加和NO_(3)−-N含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3)牛粪有效磷(AP)含量在15-30 d冻融中显著降低21.2%(P<0.05),而羊粪AP在整个试验期呈现反复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特性,表明斑块状牛粪AP受后期冻融的影响较大,而颗粒状羊粪AP受冻融作用的影响更为复杂多变。综上,反复冻融通过不同程度改变牛羊粪便斑块结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使得氮磷迁移转化及活性氮磷养分含量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季节性冻融期草地牲畜粪便管理模式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牲畜粪便 矿化氮 有效磷 养分变化 藏北高原
下载PDF
藏北地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过渡带与干湿变化关系研究
14
作者 陆晴 樊欢欢 +2 位作者 闫冰 赵东升 危小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9-1128,共10页
基于藏北地区植被类型图、1990-2019年叶面积指数(LAI)、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藏北地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过渡带与干湿界线(以干湿指数1.5等值线作为划分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 mm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植被分布对... 基于藏北地区植被类型图、1990-2019年叶面积指数(LAI)、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藏北地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过渡带与干湿界线(以干湿指数1.5等值线作为划分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 mm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植被分布对不同干湿界线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藏北地区从东南往西北降水量减小,干湿指数增大,地表由湿到干演变,1990-2019年降水量以增多为主,干湿指数则以减小为主,呈湿润化趋势;植被年LAI值显著增加,表明30年间植被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且高寒草甸的改善程度高于高寒草原;干湿界线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过渡带的一致性较高,表明干湿指数能更好地表征藏北地区植被分布状况,而400 mm等降水量线整体偏西;干湿界线以东LAI多大于0.6,400 mm等降水量线以西LAI多小于0.1;从年LAI值、年降水量、年干湿指数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地表状况偏湿均有利于植被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界线 400 mm等降水量线 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过渡带 藏北地区
下载PDF
藏北那曲区域“青海444”燕麦最适播种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俊 旦久罗布 +6 位作者 王有侠 张海鹏 高科 陈金林 何世丞 谢文栋 马登科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合理的播种量是牧草高产优质经济的前提。为探明藏北那曲区域气候条件下燕麦青海444的最适播种量,该研究设置6个播种量水平:225kg/hm^(2)、262.5kg/hm^(2)、300kg/hm^(2)、337.5kg/hm^(2)、375kg/hm^(2)和412.5kg/hm^(2)。结果表明,随... 合理的播种量是牧草高产优质经济的前提。为探明藏北那曲区域气候条件下燕麦青海444的最适播种量,该研究设置6个播种量水平:225kg/hm^(2)、262.5kg/hm^(2)、300kg/hm^(2)、337.5kg/hm^(2)、375kg/hm^(2)和412.5kg/hm^(2)。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增加,生育期提前;在播种量300kg/hm^(2)鲜草4488.91kg/亩,效果最佳。该研究以期为藏北那曲高寒牧区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那曲 “青海444”燕麦 播种量 产草量
下载PDF
浅析藏北高原区域化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俊 旦久罗布 +7 位作者 张海鹏 何世丞 马登科 王有侠 谢文栋 白马玉珍 边巴拉姆 才珍 《西藏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3-97,共5页
以那曲不同区域为例,以区域特性为抓手,利用具有一定热量、水、土壤等条件的裸荒地、鼠荒地、畜圈暖棚和房前屋后闲置地等,以集中资源、集中科技为原则,建立适度规模化的饲草基地及家庭人工草地,积极推进“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以那曲不同区域为例,以区域特性为抓手,利用具有一定热量、水、土壤等条件的裸荒地、鼠荒地、畜圈暖棚和房前屋后闲置地等,以集中资源、集中科技为原则,建立适度规模化的饲草基地及家庭人工草地,积极推进“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解决那曲草地畜牧业的短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草产业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在藏北高海拔干旱地区适应性生长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有侠 旦久罗布 +4 位作者 严俊 何世丞 马登科 张海鹏 妹妹 《畜禽业》 2023年第6期10-12,共3页
为筛选适应在藏北高海拔高干旱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进行不同燕麦品种适应性生长试验。试验在藏北高寒牧区水肥、灌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对不同燕麦品种自然生长、田间数据观测,以鲜草产量的优势为主,筛选出6种适宜在高海拔大面... 为筛选适应在藏北高海拔高干旱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进行不同燕麦品种适应性生长试验。试验在藏北高寒牧区水肥、灌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对不同燕麦品种自然生长、田间数据观测,以鲜草产量的优势为主,筛选出6种适宜在高海拔大面积种植的燕麦品种,分别为青海444、林纳、甜燕麦、原种17、领袖、青引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藏北 高寒牧区 适宜品种
下载PDF
藏北高寒牧区燕麦种植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金林 旦久罗布 +5 位作者 王有侠 谢文栋 张海鹏 何世丞 严俊 马登科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该文以藏北高寒牧区为例,在对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种植适应性、种植品种选择、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人工种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种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其发展潜力,提出... 该文以藏北高寒牧区为例,在对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种植适应性、种植品种选择、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人工种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种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其发展潜力,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燕麦推广种植的阶段性发展对策,为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推广种植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使燕麦在藏北高寒牧区草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高寒牧区 燕麦
下载PDF
施肥和刈割协同对藏北高原禾草混播群落动态和超产的影响
19
作者 周娟娟 魏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9,共12页
应用乡土物种构建人工草地是修复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藏北高原驯化的垂穗披碱草、麦宾草和中亚早熟禾3种乡土草种为试验对象,设置单播(S_(1)~S_(3))和混播(M_(1)~M_(4))共7个播种组合为主区,嵌套施肥(fertilization,F)、刈割(c... 应用乡土物种构建人工草地是修复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藏北高原驯化的垂穗披碱草、麦宾草和中亚早熟禾3种乡土草种为试验对象,设置单播(S_(1)~S_(3))和混播(M_(1)~M_(4))共7个播种组合为主区,嵌套施肥(fertilization,F)、刈割(cutting,C)、施肥+刈割(F+C),无施肥无刈割(Con)为副区。筛选最佳播种组合,明确不同禾草草地的群落消长动态,探究混播草地超产效应和多样性效应以及物种个体对施肥和刈割的响应,以期为藏北高原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种组合禾草草地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季种群消长动态,地上生物量均在9月20日(生长季末)达到峰值,垂穗披碱草为混播群落优势种群;8月20日(孕穗期)根系生物量积累达到极大值,混播M4中F处理根系生物量最高,为669.61 g·m^(-2);垂穗披碱草+麦宾草+中亚早熟禾3物种混播(M_(4))地上生物量最高,F和F+C处理显著增加群落的地上生物量,F+C处理地上生物量高达3190.83 g·m^(-2),垂穗披碱草+麦宾草+中亚早熟禾混播配套施肥和刈割措施是藏北高原建植人工草地较理想的方式。结合自然对数响应比值(LNRR)分析,3个物种中垂穗披碱草的竞争力最强,中亚早熟禾次之,麦宾草最弱。混播M_(1)、M_(2)、M_(3)(Con和C处理)和M4相对产量总和(RYT)皆大于1,且都存在超产;其中,混播M1中Con和C处理、M_(2)中C、F和F+C处理、M_(4)中Con和C处理的选择效应和互补效应共同主导超产效应,M_(1)中F和F+C处理、M_(2)中Con处理、M_(3)中Con和C处理的互补作用主导超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乡土物种 施肥和刈割 群落动态 超产效应 藏北高原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藏北古道”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研究
20
作者 董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藏北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对“藏北古道”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为西藏自治区建设南亚大通道,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藏北在西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人... “藏北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对“藏北古道”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为西藏自治区建设南亚大通道,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藏北在西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人类在各历史时期跨区域的沟通交流,藏北区域内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交流路线,被称作“藏北古道”。了解学界对“藏北古道”的研究现状,考察不同时期“藏北古道”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摸清“藏北古道”与“古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藏北古道”在西藏沟通欧亚大陆中的作用,才能为南亚大通道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历史经验和现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藏北古道” 历史交流路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