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的归宿──藏地佛教密宗的丧葬观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继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9年第4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藏地佛教 佛教密宗 丧葬习俗 高原 天葬 丧葬礼仪 西 “天” 尸体
下载PDF
死亡的真谛──藏地佛教密宗的灵魂观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继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9年第1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藏地佛教 灵魂观念 民间文化 灵魂不灭 《格萨尔王传》 佛教密宗 哲学基础 印度佛教 民间故事
下载PDF
藏地佛教密宗的大乐人生
3
作者 林继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8年第2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佛教密宗 藏地佛教 大乐 女性形象 欢喜佛 吉祥天女 菩提 乐人 以欲制欲 人头骨
下载PDF
藏地佛教密宗中的梦幻文化
4
作者 林继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藏地佛教 佛教密宗 宗喀巴 《米拉日巴传》 梦幻文化 民间文化 文化现象 五台山 生理现象
下载PDF
藏地佛教密宗的隐修人生
5
作者 林继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2期45-49,共5页
关键词 米拉日巴 藏地佛教 佛教密宗 静修 “法” 高原 修行者 《米拉日巴传》 西社会科学院 精神支柱
下载PDF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之比较论纲——两地佛教形成宗派后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班班多杰 《佛学研究》 2003年第0期303-321,共19页
本文从汉藏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 本文从汉藏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的特性都表现的很突出。两地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和觉解,打破原教旨的发展顺序和结构体系,从时空维度对印度佛教做了调适与会通的工作。判教也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另一大特点。在这种内外调和的过程中,大乘佛教始终处在两地佛教的主导地位。用特殊的范畴,命题来梳理、重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义理。两地佛教都有系统的修持实践,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两地佛教都与政治紧密结合,但结合的形式不尽相同,汉地佛教在与世俗政治的关系中处在一种相协调的位置。而藏传佛教则凌驾于世俗政治之上。这也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佛教 藏地佛教 比较研究 内外调和
下载PDF
藏地佛教密宗轮回观念与圆形哲学
7
作者 林继富 《西藏人文地理》 1998年第3期23-27,共5页
轮回观念是一切佛教宗派共同信守的教义准则,他们在“苦”、“乐”思想基础上,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来描绘未来生活的蓝图。他们认为“一切具有心的众生都持续地轮回无数次生死周期,而又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最高的本性。坚持一种自我的观念... 轮回观念是一切佛教宗派共同信守的教义准则,他们在“苦”、“乐”思想基础上,以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来描绘未来生活的蓝图。他们认为“一切具有心的众生都持续地轮回无数次生死周期,而又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最高的本性。坚持一种自我的观念和无休止地极力满足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密宗 藏地佛教 轮回观念 曼陀罗 信徒 大昭寺 哲学 经路 圣迹
原文传递
藏地佛教在北部怒族中的传播演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叔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32,共8页
藏地佛教在北部怒族中的传播演化及其影响何叔涛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藏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藏民族千百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和智慧结... 藏地佛教在北部怒族中的传播演化及其影响何叔涛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藏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藏民族千百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和智慧结晶,而且对周边地区其他兄弟民族亦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佛教 怒族 原始宗教 天主教 飞来寺 喇嘛 地方当局 文化 怒族村
原文传递
藏地佛教寺院羌姆流派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净 《民族艺术》 1996年第2期11-25,共15页
藏地佛教寺院羌姆流派[云南]郭净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经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努力,于公元8世纪扎下根基。10世纪后半期,酉藏进入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史称"后弘期"。佛教势力从多康(今青海一带)和阿里两地重新传入卫藏,并逐渐... 藏地佛教寺院羌姆流派[云南]郭净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经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努力,于公元8世纪扎下根基。10世纪后半期,酉藏进入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史称"后弘期"。佛教势力从多康(今青海一带)和阿里两地重新传入卫藏,并逐渐本土化,繁衍出具有西藏特点的各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姆 宁玛派 藏地佛教 桑耶寺 莲花生 护法神 萨迪 格鲁派 噶举派 仪式舞蹈
原文传递
佛教在我国传入发展过程中战争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文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3期62-65,共4页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主要得力于班超对西域的战争和经略 ,而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则完全依靠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战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和隋唐经过战争而建立起的大一统的强大帝国 ;同样佛教在我国西藏的传入以及发展也赖于松赞干布对当时各部落...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主要得力于班超对西域的战争和经略 ,而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则完全依靠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战乱不已的社会现实和隋唐经过战争而建立起的大一统的强大帝国 ;同样佛教在我国西藏的传入以及发展也赖于松赞干布对当时各部落的统一战争和以后各种形式的战争。而白莲教起义则将佛教与战争结缘的民间形式推至极致 ,终明清两代 ,这种与佛教结缘的战争方式搅扰的两朝国无宁日 ,充分显示了宗教战争的威力。佛教正是通过战争发展着自己 ,显示着自己 ,也充分说明了佛教在我国传入发展过程中战争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藏地佛教 地佛教 传入中国 发展过程 班超 西域 战争方式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与茶 被引量:3
11
作者 泽旺夺吉 《西藏人文地理》 1997年第1期39-42,共4页
“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到人间。国王宫中烹茶叶,众生亦能获吉祥。”藏族著名史籍《汉藏文书》中的这几句赞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西藏原不产茶,人们不知茶为何物。一天,吐蕃赞普赤都松(公元676—704年在位)在后宫养病,偶然捡到... “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到人间。国王宫中烹茶叶,众生亦能获吉祥。”藏族著名史籍《汉藏文书》中的这几句赞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西藏原不产茶,人们不知茶为何物。一天,吐蕃赞普赤都松(公元676—704年在位)在后宫养病,偶然捡到小鸟衔来的一条树枝,枝上嫩绿清香的叶片十分诱人,赞普不觉摘下一些放入口中,谁知咀嚼一阵后,原本精神委顿,心烦意乱的赞普感到神清气爽,身体一下好了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佛教僧人 族人 酥油茶 佛教寺院 吐蕃 藏地佛教 审美情趣 地佛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