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佛交融与明清之际知识社会的形成——以方以智“藏悟于学”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国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于中国哲学史而言,明清之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是因为明清之际的文化形态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某些现代特征的知识社会。正如儒释会通是三教关系的重点,明清之际学林的主体构成部分乃是禅林与士林的互动。针对当时学...
于中国哲学史而言,明清之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是因为明清之际的文化形态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某些现代特征的知识社会。正如儒释会通是三教关系的重点,明清之际学林的主体构成部分乃是禅林与士林的互动。针对当时学林存在的废学反智之风,方以智拨乱反正,明确提出了具有思想史意义的"藏悟于学"主张。研究可知,方以智"藏悟于学"的主张,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于"悟"与"学"的关系做了尽可能的整合,在儒佛会通、明清实学的兴起、禅学与科学的对话、知识社会的形态更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如果再放宽视野,方以智"藏悟于学"主张,在当今社会依然富有现实意义,对于三教关系(尤其是儒释会通)的书写、明清实学的研究乃至东西方文明的对比等话题都能够提供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知识社会
藏悟于学
方以智
原文传递
方以智的心性思想根源及学术理想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昭炜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6,共6页
方以智的《性故》哲理深邃,卫道心切,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哲学心性思想的探究及评判。方以智的心性思想传承自方学渐、方大镇、方孔炤三代家学的积淀,同时融合了吴应宾的思想,经过觉浪道盛的点化,由真切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而得,心性根源...
方以智的《性故》哲理深邃,卫道心切,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哲学心性思想的探究及评判。方以智的心性思想传承自方学渐、方大镇、方孔炤三代家学的积淀,同时融合了吴应宾的思想,经过觉浪道盛的点化,由真切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而得,心性根源的探究鲜活而切实。通过则故、知由、穷所以,探究心性之源,即道体即功夫,展现心性的活力。方以智晚年驻锡青原,以"穷知其故"、"藏悟于学"等为学术理想,为国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心性
性故
藏悟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佛交融与明清之际知识社会的形成——以方以智“藏悟于学”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国柱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17ZDA233)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德治与法治”(18CXTD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于中国哲学史而言,明清之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是因为明清之际的文化形态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某些现代特征的知识社会。正如儒释会通是三教关系的重点,明清之际学林的主体构成部分乃是禅林与士林的互动。针对当时学林存在的废学反智之风,方以智拨乱反正,明确提出了具有思想史意义的"藏悟于学"主张。研究可知,方以智"藏悟于学"的主张,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于"悟"与"学"的关系做了尽可能的整合,在儒佛会通、明清实学的兴起、禅学与科学的对话、知识社会的形态更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如果再放宽视野,方以智"藏悟于学"主张,在当今社会依然富有现实意义,对于三教关系(尤其是儒释会通)的书写、明清实学的研究乃至东西方文明的对比等话题都能够提供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知识社会
藏悟于学
方以智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方以智的心性思想根源及学术理想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昭炜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6,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基地课题"阳明心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近代转型"(16JJD720014)
孔学堂课题"阳明后学与<四书>注释研究"(kxtyb201602)阶段成果
文摘
方以智的《性故》哲理深邃,卫道心切,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哲学心性思想的探究及评判。方以智的心性思想传承自方学渐、方大镇、方孔炤三代家学的积淀,同时融合了吴应宾的思想,经过觉浪道盛的点化,由真切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而得,心性根源的探究鲜活而切实。通过则故、知由、穷所以,探究心性之源,即道体即功夫,展现心性的活力。方以智晚年驻锡青原,以"穷知其故"、"藏悟于学"等为学术理想,为国树人。
关键词
方以智
心性
性故
藏悟于学
分类号
B248.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佛交融与明清之际知识社会的形成——以方以智“藏悟于学”为中心
孙国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2
方以智的心性思想根源及学术理想
张昭炜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