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觉木隆藏戏团的历史发展沿革及现状
1
作者 次旺 巴桑 +2 位作者 拉巴旦增 白玛曲珍 格桑平措 《西藏科技》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文章主要从实地调查、采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着手,对觉木隆藏戏团的历史发展沿革,现今的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与走访,针对觉木隆藏戏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觉木隆 藏戏团 发展沿革 状况 传承人
下载PDF
浅谈后藏藏戏团及其流派
2
作者 仁奈西卡 《中国西藏》 2003年第6期51-53,共3页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后藏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团 民间歌舞 表演艺术 宗教艺术 中国 流派
下载PDF
四川:活跃的业余藏戏团
3
作者 何耀军 《中国民族》 2002年第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四川 业余藏戏团 民间文化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亟待抢救的四川安多藏戏剧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成富 《西藏艺术研究》 1999年第1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安多藏戏 嘉绒藏戏 亟待抢救 阿坝州 安多地区 业余藏戏团 阿坝县 服装 四川 拉卜楞寺
下载PDF
浅谈安多藏戏的艺术处理
5
作者 阿强 《西藏艺术研究》 1995年第2期38-40,共3页
藏戏在西藏被称呼为“阿吉拉姆”,而在安多地区则称为“郎特儿”或“罗尔吉”,意为历史传说或神话传说故事.安多,系指川青甘毗连的广大地带,有下藏区之称.藏族操“安多语”,自称“安多哇”.在安多语系范围内,由于受地理、历史条件的制约... 藏戏在西藏被称呼为“阿吉拉姆”,而在安多地区则称为“郎特儿”或“罗尔吉”,意为历史传说或神话传说故事.安多,系指川青甘毗连的广大地带,有下藏区之称.藏族操“安多语”,自称“安多哇”.在安多语系范围内,由于受地理、历史条件的制约,形成许多狭小的地方性语言区域,如大范围的“如格”(牧区语).“茸格”(农区语).“嘉戎语”(四土话).小范围内就有更多的地方话.地域广大的安多藏族,受语言影响.其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就是“河卡”之间,也存在“三里不同流,十里不同俗”.但是,安多藏戏却传遍千家万户,深得各地藏族人民喜欢,并创造出一整套表演形式和表现方法.一、安多藏戏的兴起史料载“拉卜楞寺贡唐三世活佛单贝卓美所编安多藏戏《贡波夺尔吉》于十八世纪中期传入四川安多地区.”实际上是拉卜楞寺嘉木样五世呼图克吐单贝降参(1916—1947)组织创作的大型安多藏戏《松赞干布》广泛流传于安多地区.因此,安多藏戏的兴起不到一百年和已经度过四五百年的西藏藏戏“阿吉拉姆”相比,许多地方有待日趋完善.戏剧艺术,本身就是综合性艺术,自从安多藏戏的兴起,短短数十年就由单一的曲调发展成多种曲调,融进了歌舞、说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藏戏 安多地区 业余藏戏团 拉卜楞寺 综合性艺术 语言区域 语言影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神话传说 艺术处理
下载PDF
四川安多藏戏发展现状及音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春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当下,四川安多藏戏面临经费短缺、演员素质偏低、编创人才匮乏等困境,并且,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四川安多藏戏的音乐、唱腔、表演、伴奏、舞美等均发生变化。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四川安多藏戏的生存现状,然后从唱词、唱... 当下,四川安多藏戏面临经费短缺、演员素质偏低、编创人才匮乏等困境,并且,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四川安多藏戏的音乐、唱腔、表演、伴奏、舞美等均发生变化。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四川安多藏戏的生存现状,然后从唱词、唱腔、伴奏等方面分析四川安多藏戏的音乐特征,呼吁构建四川安多藏戏产业链,以促进其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安多藏戏 藏戏团 藏戏音乐 民间歌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