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藏区乡村社会文化变迁与生计转型——基于互联网视角的人类学研究
1
作者 王帅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1期30-37,共8页
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青海是除西藏自治区之外我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传佛教、插箭节、热贡艺术、六月会等是其文化生态的代表。独特的区位条件、多元的文化生态造就了青海藏区乡村藏族人民以农业、畜牧业和季节性采集活动为主要... 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青海是除西藏自治区之外我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传佛教、插箭节、热贡艺术、六月会等是其文化生态的代表。独特的区位条件、多元的文化生态造就了青海藏区乡村藏族人民以农业、畜牧业和季节性采集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生计形态。互联网的发展在多方面影响着青海藏区民众的生产生活,互联网技术助力实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对该地区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促进了青海藏区乡村社会生计方式的转型,互联网电商为开辟致富新路,助力乡村传播,推广民族文化,赋能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区藏族乡村 互联网 文化变迁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把寺庙搬下山:在直接互动中获得社会空间——对斯科特的一个补足性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少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2,187,共8页
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一书出版后,引起学界较多的讨论,本文是对斯科特的一种补足性反思。不同族群、文化之间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遭遇,并不必然表现为抵抗、逃避或同化,毋宁说人类也在相互遭遇时创造协商、合作及共存的可能性。清... 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一书出版后,引起学界较多的讨论,本文是对斯科特的一种补足性反思。不同族群、文化之间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遭遇,并不必然表现为抵抗、逃避或同化,毋宁说人类也在相互遭遇时创造协商、合作及共存的可能性。清末民初的康定土司以及四川康区东部一个半农半牧社区的寺庙即为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21世纪以来,该寺庙从远离社群的山上搬到河谷的交通要道及社区附近,目的之一是主动将自己置于方便地方政府监督的位置,以此获得政府信任及其赋予的较为宽松的管理和发展空间。寺庙下山之后,通过复办“公办民助”学校和组织社区的神山祭祀,成功地恢复了历史上的社区一体性,重组了自己熟悉的族群社区生活,并且维持了文化差异性和自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区 赞米亚 藏族乡村 社会空间 文明协商
下载PDF
甘南民族贫困村香拉村精准扶贫脱贫的路径分析
3
作者 李泽龙 余子威 《社科纵横》 2018年第5期70-73,共4页
甘南州香拉村精准扶贫脱贫的路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培育多元化产业。目前,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香拉村已初步形成农牧民外出务工、饲草加工、羊肚菌培育种植的乡村产业构成。作为民族乡村,在脱贫振兴的道路上还要积极努力:一要唤起... 甘南州香拉村精准扶贫脱贫的路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培育多元化产业。目前,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香拉村已初步形成农牧民外出务工、饲草加工、羊肚菌培育种植的乡村产业构成。作为民族乡村,在脱贫振兴的道路上还要积极努力:一要唤起农牧民内生脱贫振兴的积极性;二要确保扶贫产业效益的可持续;三要拓宽农牧民的创收渠道;四要倡导农牧民合理信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乡村 脱贫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