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藏族佛教文化的形成
1
作者 索代 《西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3期40-46,共7页
佛教传入西藏后,与藏族人产生了不解之缘,深入到藏族人的信仰中,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丰富深刻内涵的西藏佛教文化,探究其原由,对我们理解整个藏族文化,有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藏族文化 藏族佛教 宗喀巴 佛教传入 密宗道次第广论 格鲁派 大圆满 宁玛派 藏族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载PDF
藏族佛教艺术重放异彩——五屯藏族民间绘画彩塑在京展出
2
作者 四槐 《法音》 1982年第1期16-,34,共2页
本刊讯藏族佛教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一青海省五屯藏族民间绘画彩塑于去年十月在首都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出的有传统作品,也有新创作的作品,以及反映艺人活动的照片,共一百二十余件。其中新绘制的释迎牟尼像、观音菩萨像、普贤菩萨像... 本刊讯藏族佛教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一青海省五屯藏族民间绘画彩塑于去年十月在首都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出的有传统作品,也有新创作的作品,以及反映艺人活动的照片,共一百二十余件。其中新绘制的释迎牟尼像、观音菩萨像、普贤菩萨像、四大天王像和新雕塑的弥勒佛立像、宗喀巴大师像,更显得庄严精美,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五屯”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内,包括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赛日、脱加五个自然村。从十五世纪起,随着藏族佛教艺术的发展,这里的绘塑艺人日益增多,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自十七世纪以来,五屯艺人外出作画、塑像,足迹迎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等地,留下了大量精湛的作品,又从各地吸收了宝贵的艺术养料,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藏族佛教艺术中一个颇有影响的流派。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五屯艺术十分重视,曾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进行发掘、整理、研究,(下转第34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民间绘画 藏族佛教 普贤菩萨像 释迎牟尼 宗喀巴大师 吴屯 四大天王 十七世纪 立像
原文传递
《文明的巫者——藏族社会的佛教》书评
3
作者 李晨升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0-82,140,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吉弗里·萨缪尔的藏学研究情况并对其所著的《文明的巫者——藏族社会的佛教》一书做了详细的评介。
关键词 吉弗里·萨缪尔 《文明的巫者——藏族社会的佛教 评介
下载PDF
生命哲学和叙事艺术的境界——评宁肯的《天·葬》
4
作者 苗变丽 《社科纵横》 2012年第11期74-77,共4页
《天·葬》是一部思想型的小说,沿着小说人物精神性生长、生成、转变、断裂的踪迹可以探求到作品广博深奥的意蕴内涵,作者以小说叙事的形式通过对藏族佛教教义的反思和掘进建立了一个现代精神前进的驿站和据点。在这种思想探寻中,... 《天·葬》是一部思想型的小说,沿着小说人物精神性生长、生成、转变、断裂的踪迹可以探求到作品广博深奥的意蕴内涵,作者以小说叙事的形式通过对藏族佛教教义的反思和掘进建立了一个现代精神前进的驿站和据点。在这种思想探寻中,生命的存在之思是其核心部分。这种哲思理念不仅表现在主题上,同时也表现在小说先锋性的叙事形式上,一种"哲思"形式和个人风格使小说获得了某种结构性、某种思维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佛教 生命哲学 叙事形式
下载PDF
唐噶画
5
作者 张虎生 《西藏艺术研究》 1989年第4期47-48,共2页
我们祖国不同的民族都用其独特的方式去描绘和反映自已的历史和文化,表达理想、愿望和对美的赞叹。将历史及宗教形象地反映在布帛上,或浓笔重彩地描绘,或刺绣,或用绢织成,是藏族的独特表现手法,藏语称之为“唐噶”,汉译为“布画”或“... 我们祖国不同的民族都用其独特的方式去描绘和反映自已的历史和文化,表达理想、愿望和对美的赞叹。将历史及宗教形象地反映在布帛上,或浓笔重彩地描绘,或刺绣,或用绢织成,是藏族的独特表现手法,藏语称之为“唐噶”,汉译为“布画”或“轴画”。绚丽多彩的“唐噶”是藏族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在其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印度佛教绘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绘画 独特表现 藏族佛教 藏族历史 赞普 散点透视 藏族先民 底布 藏族人民 风格体现
下载PDF
Pheasants in sacred and other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their cultural conserva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楠 郑光美 Philip J.K.McGowan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1期33-46,共14页
Buddhism and local cultural traditions have long protected wildlife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s in Tibetan-dominated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In Daocheng County, the White Eared-pheasant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ha... Buddhism and local cultural traditions have long protected wildlife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s in Tibetan-dominated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In Daocheng County, the White Eared-pheasant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has been afforded special protection by local people because it is conspicuous and white, a color with special symbolism for Buddhists. This and other cultural reasons have led to pheasants and forests benefiting in some areas. Pheasants were found during surveys 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June 2004 in fores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local (non-formal) protection. Howe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igns that these traditional attitudes were changing in the face of three particular pressures brought to bear by better roads, improving access to and from the rest of China. The first was the development of a significant local demand for the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Cordyceps sinesis), which is much sought after throughout East Asia and mushrooms. Second, and more recent, is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ourism from major Chinese cities, bringing non-Tibetan values into Daocheng County and changing the local attitudes to all animals. And then, there is a rise in income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resulting in a higher timber demand for building big houses, which impact all wildlife in the forest, but local attitudes to sacred forests have been retained so far in spite of this increased timber demand. Lessons should be learnt from the impact that unregulated tourism at Chonggu monastery, the most visited area in the county, has on the surrounding forests so that other sacred and non-sacred forests can best be protected for the long term. The alternative is that several Tibetan Plateau Galliformes, currently considered non-threatened because of their extensive distribution in a remote area, cannot be guaranteed such a healthy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conservation Tibetan BUDDHISM wildlife White Eared-pheasant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下载PDF
藏式佛塔
7
作者 得荣·泽 《民族》 2000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藏族佛塔 藏族文化 灵塔 藏族佛教 佛塔种类
下载PDF
拉卜楞寺成名原因浅析
8
作者 华锐·东智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8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拉卜楞,历史上就称她为"第二西藏",是继西藏拉萨之后的又一个藏族文化中心;拉卜楞,历史上发挥了联结安多、辐射蒙藏、沟通中原的文化枢纽和宗教标杆作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拉卜楞寺已经成为藏族地区最具盛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重大寺... 拉卜楞,历史上就称她为"第二西藏",是继西藏拉萨之后的又一个藏族文化中心;拉卜楞,历史上发挥了联结安多、辐射蒙藏、沟通中原的文化枢纽和宗教标杆作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拉卜楞寺已经成为藏族地区最具盛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重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之所以闻名遐迩,乃至成为藏区重要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中心地之一,是因为她有容量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并以珍贵稀有的文物古籍和庞大的活佛转世系统、教区及众多驰名中外、超凡脱俗的高僧大德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藏族地区 藏族 藏族佛教
下载PDF
THE GREAT MASTER BODONG CHONYI NAMGYEL
9
作者 Yang Benjia 《China's Tibet》 2012年第2期38-42,共5页
Tibetan Buddhism makes use of eight auspicious symbols like Victory vs.Loss, Happiness vs.Affliction,Right vs.Wrong,and Destruction vs.Glory posses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Whenever believers see these symbols,they ar... Tibetan Buddhism makes use of eight auspicious symbols like Victory vs.Loss, Happiness vs.Affliction,Right vs.Wrong,and Destruction vs.Glory posses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Whenever believers see these symbols,they are encouraged to have a calm acceptance of all secular things in the world. The famous Tibetan scholar Bodong Chonyi Namgyel is able to reach such a realm. Bodong Chonyi Namgyel was born in 1376 at Yugu of Dingri County of Shigaste.The word "Bodong" is actually a place name and "Chonyi Namgyel" is his religious name.He was known widely as "Master Bodong".In his life he followed famous masters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佛教 教义 信徒 宗教信仰
下载PDF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佛教协会召开第五届代表会议
10
作者 白玛 《法音》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玉树藏族自治州佛教协会 工作会议 理事会 江格
原文传递
蒙古族训谕诗《智慧的钥匙》
11
作者 赵永铣 《前沿》 1994年第3期51-54,共4页
蒙古族训谕诗《智慧的钥匙》赵永铣《智慧的钥匙》训谕诗(蒙文)共438行韵文,不分章节,从头至尾联韵讲诵,笔者对全诗进行汉译后,对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予以介绍剖析。《智慧的钥匙》(以下简称《钥匙》)是13世纪流传下来的一... 蒙古族训谕诗《智慧的钥匙》赵永铣《智慧的钥匙》训谕诗(蒙文)共438行韵文,不分章节,从头至尾联韵讲诵,笔者对全诗进行汉译后,对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予以介绍剖析。《智慧的钥匙》(以下简称《钥匙》)是13世纪流传下来的一部格言集,数百年来在朔漠南北被当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诵 格言集 朔漠 萨迦格言 争强斗胜 旧时代 诗段 含而不露 贡噶坚赞 藏族佛教
原文传递
知识荟萃
12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6-47,共2页
长城西延人新疆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于公元前214年起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东起辽东,西到临洮(今甘肃岷县),称万里长城。以后汉、唐各朝也都筑过长城。明代时前后修筑长城18次,东达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6700多公里,即今之长... 长城西延人新疆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于公元前214年起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东起辽东,西到临洮(今甘肃岷县),称万里长城。以后汉、唐各朝也都筑过长城。明代时前后修筑长城18次,东达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6700多公里,即今之长城。然而,万里长城并非到此为止。汉代万里长城从甘肃西出阳关、玉门关以后,继续向西延伸入新疆,一直伸向边疆。这个事实从许多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新疆文物考古学者在《楼兰考古——荒漠上的长城》一文中说:“车队离开玉门关后,发现荒漠上有一道半为沙砾掩盖的蜿蜒西去的土墙,这就是汉代的长城。过去都以为长城西至玉门关,其实,它早就仲入新疆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者 甘肃岷县 西延 丘处机 西出阳关 夯筑 军事防御 西域传 伊犁河流域 藏族佛教
原文传递
班禅大师视察康巴藏区
13
作者 纳家骅 《法音》 1987年第1期43-,共1页
中国新闻社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结束了对四川甘孜、西藏昌都、云南迪庆三个藏族自治州(即康巴藏区)为期七十三天的视察访问。班禅此行是以国家领导人和宗教领袖的双重身份财该地... 中国新闻社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结束了对四川甘孜、西藏昌都、云南迪庆三个藏族自治州(即康巴藏区)为期七十三天的视察访问。班禅此行是以国家领导人和宗教领袖的双重身份财该地区进行视察访问的。这是数百年来藏族佛教领袖对这一地区进行的最为广泛、深入的访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昌都 中国佛教 德尼 四川甘孜 康巴 协会名誉会长 宗教领袖 藏族佛教 中国新闻社 额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