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的当代变迁与走向——基于拉卜楞地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常丽霞 崔明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9,共6页
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以宗教文化为其精神基础,内容上涵盖了自然崇拜、自然禁忌、资源管理利用、资源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当代拉卜楞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运作现状表现为契合与冲突并存。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立足多元规则并存的... 藏族生态习惯法文化以宗教文化为其精神基础,内容上涵盖了自然崇拜、自然禁忌、资源管理利用、资源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当代拉卜楞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运作现状表现为契合与冲突并存。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立足多元规则并存的现实背景下,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在契合中协作互动,通过沟通机制在良性冲突中寻求认知与调适,并通过预警机制预防可能发生的对抗性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生态习惯法 国家法 拉卜楞地区 沟通机制 预警机制
下载PDF
藏族牧区稳定与发展中的权威分析——以基层政府权威和宗教权威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舒勉 陈昌文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本文从马克斯·韦伯的权威分类法出发 ,结合对康定县塔公乡的实地调查 ,以求助模式为具体指标 ,比较了藏族牧区主要的传统权威“藏传佛教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基层政府权威”的现状 ;指出政府权威在维护社区秩序和稳定方面居于主导... 本文从马克斯·韦伯的权威分类法出发 ,结合对康定县塔公乡的实地调查 ,以求助模式为具体指标 ,比较了藏族牧区主要的传统权威“藏传佛教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基层政府权威”的现状 ;指出政府权威在维护社区秩序和稳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宗教权威作为传统权威主要体现于生活方面 ,在秩序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能 ,而加强基层政府权威和继续发挥宗教权威的传统功能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政府权威 宗教权威 求助模式
下载PDF
论“玛曲教育现象”——藏族牧区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振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83-90,共8页
牧区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特殊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但目前也面临着特殊的困境。本文所揭示“玛曲教育现象” ,主要针对甘肃藏族牧区教育中的一种落后现象而言 ,旨在揭示该现象的内容与实质及探讨其改变途径。
关键词 藏族牧区 玛曲教育现象 教育观念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认知与调适:桑科乡藏族牧区资源利用与管理变迁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丽霞 崔明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99-103,共5页
作为一种地方性生态知识体系,甘南高原桑科乡传统的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为资源利用的技术、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对资源的认识与信仰。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相继实施的各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甘南高原桑科乡传统的资源利用与... 作为一种地方性生态知识体系,甘南高原桑科乡传统的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为资源利用的技术、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对资源的认识与信仰。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相继实施的各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甘南高原桑科乡传统的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发生急剧变化,并围绕资源利用出现涉及国家与地方、资源与权益、公共政策与公众参与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国家、地方政府以及藏族社区都在采取因应对策予以调适。桑科乡个案展示了面对资源利用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藏族牧区传统民族生态文化体系正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进行调适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科乡 高原藏族牧区 资源利用与管理 发展与环境
下载PDF
当代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的再生与重构——拉卜楞地区个案的法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常丽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当代藏族牧区的秩序运作中,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存在协作、冲突、并行三种关系。在藏族牧区的生态法治构建进程中,生态习惯法通过再生与重构实现自身的调适以及与国家法的协作,而国家法一方面要通过增进两套规范性知识的认知,促进协... 当代藏族牧区的秩序运作中,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存在协作、冲突、并行三种关系。在藏族牧区的生态法治构建进程中,生态习惯法通过再生与重构实现自身的调适以及与国家法的协作,而国家法一方面要通过增进两套规范性知识的认知,促进协作,另一方面,应当建立沟通机制和预警机制以合理应对二者之间可能的良性和恶性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生态习惯法 拉卜楞地区 法人类学
下载PDF
论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区的牧主式经营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兆麟 《中国藏学》 CSSCI 1990年第4期35-46,共12页
藏族的先民是青藏高原的开拓者,他们很早以来就驯养、培育了牦牛(含犏牛)、藏系绵羊等适应高原气候的优良畜种,通过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发了这一地区。这是他们对缔造祖国作出的特殊贡献。据统计整个高原上有草原近20亿亩;我国四大著名草原... 藏族的先民是青藏高原的开拓者,他们很早以来就驯养、培育了牦牛(含犏牛)、藏系绵羊等适应高原气候的优良畜种,通过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发了这一地区。这是他们对缔造祖国作出的特殊贡献。据统计整个高原上有草原近20亿亩;我国四大著名草原,这里就有两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藏族总共240万左右的人口中,完全从事牧业的人口约近百万,在全国各民族专事牧业生产的人口中,约占半数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部落 民主改革 牲畜 经营方式 五十年代 封建主 劳动力 牧民 草场
下载PDF
四川省藏族牧区主要疾病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继炳 王谦 +4 位作者 肖永富 汪少英 邱加闽 觉嘎 李光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通过参与式评估以及入户调查,对四川省藏族牧区的主要疾病以及牧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进行了解。结果发现,冬春季疾病高发,是牧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高峰季节;牧民仍然受到一些简单疾病如急性呼吸道疾病与腹泻的极大生命威胁;基本卫生服务... 通过参与式评估以及入户调查,对四川省藏族牧区的主要疾病以及牧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进行了解。结果发现,冬春季疾病高发,是牧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高峰季节;牧民仍然受到一些简单疾病如急性呼吸道疾病与腹泻的极大生命威胁;基本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亟待改进,而且仅通过改善一些简单疾病的卫生服务利用,就可以显著地提高牧民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主要疾病 卫生服务利用 四川
下载PDF
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藏族牧区的语言文化生活——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羊直牧委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春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16,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调查藏语安多方言区的一个牧业社区(羊直牧委会)中的语言活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结果显示: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似乎没有影响社区的语言使用,绝大多数被试为藏语单语人;被试的藏语文态度较为积极,而汉语... 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调查藏语安多方言区的一个牧业社区(羊直牧委会)中的语言活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结果显示: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似乎没有影响社区的语言使用,绝大多数被试为藏语单语人;被试的藏语文态度较为积极,而汉语文态度较为消极。封闭的社区、积极评价本民族语文而消极评价其他语文的态度,虽然有利于民族语文的保护和发展,但长期下去,将会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如果在保持藏语文活力的前提下,在当地开设一些针对成人的藏汉语文普及课程,让更多当地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许是保持语文活力的同时发展当地经济与社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语言生活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下载PDF
藏族牧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生产性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川甘青8县牧民的问卷调查
9
作者 王冲 张文秀 司秀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14,共5页
在对川甘青8县藏族牧区牧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牧区新农村建设中非生产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非生产性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牧民收入水平低,基... 在对川甘青8县藏族牧区牧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牧区新农村建设中非生产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非生产性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牧民收入水平低,基层工作薄弱,牧民素质不高和不良传统习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新农村建设 非生产性问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对藏族牧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庆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红原县藏族牧区小学课程设置为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结合该地区生态资源、民风民俗、文化艺术、红色旅游等方面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优势及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 藏族牧区小学 校本课程 开发
下载PDF
《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以拉卜楞地区为中心》序
11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19,共1页
199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明确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近年来,有一批学者基于中国问题的自觉,致力于从法律与文化的视角思考中国当代法治的构建,注重挖掘我国... 199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明确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近年来,有一批学者基于中国问题的自觉,致力于从法律与文化的视角思考中国当代法治的构建,注重挖掘我国固有的法文化资源以资当代法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藏族牧区 习惯法 “文化自觉” 社会文化人类学 变迁 生态 社会学人类学
下载PDF
新机制背景下藏族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成效及问题探析——以青海省兴海县为个案
12
作者 汪传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在新机制改革背景下,青海省兴海县藏族牧区通过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县级财政聘用生活服务人员、完善贫困寄宿生补助政策、建立教学设备更新改造长效机制及加强日常管理等举措,有效化解了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面临的配套设施不完... 在新机制改革背景下,青海省兴海县藏族牧区通过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县级财政聘用生活服务人员、完善贫困寄宿生补助政策、建立教学设备更新改造长效机制及加强日常管理等举措,有效化解了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面临的配套设施不完备、后勤人员短缺、家庭负担加重、学生发展困难等难题,对突破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困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寄宿制学校 新机制政策
下载PDF
四川省藏族牧区小额卫生信贷设计及其运作的可持续性分析
13
作者 王谦 肖永富 +4 位作者 魏继炳 汪少英 邱加闽 苏林 曾令和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研究通过省、县、乡关键人物的小组讨论和评估,设计出能够解决四川藏族牧民季节性缺乏现金的困难,从而提高牧民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筹资方案。通过县乡讨论和研讨会设计了6个以借、贷为核心的方案,然后在省级研讨会上,以运作的制度... 本研究通过省、县、乡关键人物的小组讨论和评估,设计出能够解决四川藏族牧民季节性缺乏现金的困难,从而提高牧民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筹资方案。通过县乡讨论和研讨会设计了6个以借、贷为核心的方案,然后在省级研讨会上,以运作的制度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评价为基础,依据6项评价指标,最终设计、筛选出一个“小额卫生信贷”方案。可持续性分析表明,对乡卫生院而言,选中的方案具有盈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小额卫生信贷设计 可持续性分析 藏族牧区
下载PDF
藏族牧区部落组织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海宁 安才旦 《中国藏学》 CSSCI 1992年第S1期52-67,共16页
藏族游牧社会是整个藏族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有关藏文资料并结合作者实地调查材料,以本世纪前半叶为主要剖面,分析藏族牧区部落的基本组织结构,冀对全面、系统、客观地认识历史上西藏和其它藏区的社会结构有所助益。一藏族部... 藏族游牧社会是整个藏族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有关藏文资料并结合作者实地调查材料,以本世纪前半叶为主要剖面,分析藏族牧区部落的基本组织结构,冀对全面、系统、客观地认识历史上西藏和其它藏区的社会结构有所助益。一藏族部落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抽象地描述为金字塔状,或者可以称之为树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社会 藏族牧区 组织结构分析 藏族部落 部落组织 组织层次 权力结构 中间层次 结构层次 结构形式
下载PDF
藏族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乙肝携带率及家庭聚集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建华 张小汉 +4 位作者 曹永琴 李枫 张青 郭爱民 罗藏东珠 《卫生职业教育》 2008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目的了解甘南州藏族牧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乙肝感染情况,为藏族牧民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胶体全测试条对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进行HBsAg携带者抽样筛查,查出HBsAg阳性的228名学生用ELISA法进行... 目的了解甘南州藏族牧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乙肝感染情况,为藏族牧民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胶体全测试条对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进行HBsAg携带者抽样筛查,查出HBsAg阳性的228名学生用ELISA法进行乙肝三系统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藏族中、小学生的HBsAg阳性率为15.3%。快速检测试纸初筛与ELISA法检测符合率为98.2%。中、小学生HBsAg携带高峰年龄为12-15岁,男女性别比约2:1;53.8%的阳性学生家庭中至少有一名HBsAg阳性成员(除学生外),家庭成员阳性率为31.0%。阳性家庭成员中,父亲单方阳性率为40.3%,母亲单方阳性率为35.1%,兄妹等其他亲属阳性率为24.7%。结论藏族牧区学生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全省及甘南州平均水平,藏族牧区为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HBsAg携带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方式为母婴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乙肝携带率 家庭聚集性
下载PDF
藏族牧区帐篷及其文化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卡毛措 《中国西藏》 2018年第5期18-22,共5页
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其建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5000年前的史前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以宫殿建筑、寺院建筑、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三种基本建筑形式。由于生活地域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藏族民居大致可以... 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其建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5000年前的史前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以宫殿建筑、寺院建筑、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三种基本建筑形式。由于生活地域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藏族民居大致可以分为牧区的帐篷、农业区的土(石)木混合结构平顶房、西部的窑洞及东部林区的木架坡顶房等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文化特点 帐篷 建筑历史 青藏高原 史前社会 宫殿建筑 寺院建筑
下载PDF
多目标政策背景下的四川阿坝藏族牧区城镇化建设分析
17
作者 李君 《科教导刊》 2012年第20期243-244,共2页
近年来阿坝藏族牧区各级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生态保护、旅游业振兴等公共政策。基于对这些政策作用的梳理,本文认为:多目标政策背景下,应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基础,旅游业为导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 近年来阿坝藏族牧区各级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生态保护、旅游业振兴等公共政策。基于对这些政策作用的梳理,本文认为:多目标政策背景下,应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基础,旅游业为导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持为原则,推动阿坝藏族牧区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城镇化建设 公共政策
下载PDF
试论藏族牧区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18
作者 向阳花 《西藏艺术研究》 2010年第4期12-14,共3页
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藏族的舞蹈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肢体语言的最直接反映,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藏族舞蹈体系。
关键词 传承和发展 藏族舞蹈 藏族牧区 肢体语言 劳动人民 活劳动 歌舞
下载PDF
《提升藏族牧区小学高段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19
作者 白玛金宗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0年第11期17-18,共2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基于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要素之一,是学生应该具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基于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要素之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相关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基础的关键期。在现有研究中,关于小学生写作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较多,而小学生写作素养现状研究缺失,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处于空白期。2.基于藏族学生写作能力的特殊性。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发展突破的关键是习作,它影响着藏族牧区教育水平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从当前藏族牧区小学的习作教学近况来看,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极其薄弱的一个关键所在,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作文教学都被“边缘化”了,似乎可有可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素养 作文教学 小学教师 语文素养 习作教学 结题报告 语言文字 藏族牧区
下载PDF
藏族牧区小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之质性研究——基于甘肃省某县三所牧区小学的调研
20
作者 王得琰 谭永礼 《当代教研论丛》 2014年第3期39-40,共2页
藏汉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政策,近年来,藏区中小学都已普及藏汉双语教学,不管是哪种双语模式,双语教学已成为藏区中小学主要的办学模式,但是藏汉双语教学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藏族牧区小学.文章通过质性... 藏汉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政策,近年来,藏区中小学都已普及藏汉双语教学,不管是哪种双语模式,双语教学已成为藏区中小学主要的办学模式,但是藏汉双语教学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藏族牧区小学.文章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藏族牧区小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小学 藏汉双语教学 问题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