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河河谷型藏族聚落空间形态及形成机制分析
1
作者 蒋思玮 曹赛新 +1 位作者 熊薇 李西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102-108,126,共8页
聚落空间是人地协调适应的结果,反映和记录着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状态。河谷型聚落在河流地形环境与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其聚落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适应性。文章基于聚落空间的系统性视角,综合运... 聚落空间是人地协调适应的结果,反映和记录着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状态。河谷型聚落在河流地形环境与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其聚落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适应性。文章基于聚落空间的系统性视角,综合运用地理学、风景园林学、人居环境学的交叉视野及方法,选取黑水河河谷型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依据黑水河上下游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及河谷聚落人居的在地特征将聚落分为河谷平坝型与河谷山麓型2种类型,结合聚落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分析聚落的空间要素格局、民居组团形态,并探讨河谷型聚落的适应性机制。以期对地域聚落的传承振兴、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落 河谷型聚落 空间形态 适应性 黑水河
下载PDF
基于图式语言理论的马尔康市嘉绒藏族聚落空间研究——以直波、松岗、代基为例
2
作者 李军环 张耀珑 《建筑遗产》 2023年第4期18-24,共7页
文章选取马尔康市直波村、松岗村、代基村3个典型的嘉绒藏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图式语言为理论基础,通过提炼并总结空间格局的图式语言来解释聚落空间形成、演变的原因。研究发现:(1)聚落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宗教空间—连接空间—居... 文章选取马尔康市直波村、松岗村、代基村3个典型的嘉绒藏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图式语言为理论基础,通过提炼并总结空间格局的图式语言来解释聚落空间形成、演变的原因。研究发现:(1)聚落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宗教空间—连接空间—居住空间”的序列,民居建筑围绕宗教建筑呈向心型布局。(2)聚落的发展符合图式语言的语法、句法逻辑,构成整个聚落空间的要素可按照传统的宗教和风水观念进行空间叠合与组织。(3)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聚落空间组织模式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存在差异化表达,但聚落的图示语言具有共性特点。构建聚落空间格局的图式语言体系,对于未来传统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语言 嘉绒藏族聚落 空间格局 遗产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泉 吕小辉 索朗白姆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6-239,共4页
以一座典型藏族村落为例,讨论了"地方神"文化对于藏族聚落的显性和隐性作用:除了影响到聚落的规模,塑造了聚落"双核"的空间形态外,还具有凝聚群体、心理慰藉和建构身份等潜在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地方神 藏传佛教 苯教 藏族聚落 大、小传统
下载PDF
河湟地区藏族聚落及建筑地域适应性--以同仁县木合沙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萍 陈华 《华中建筑》 2020年第5期107-110,共4页
青海省黄南自治州同仁县木合沙村是河湟地区藏族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坐落有青海省最大的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寺院旺加寺和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木合沙寺,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文结合资料对比和实地调研、测绘,从选址布局... 青海省黄南自治州同仁县木合沙村是河湟地区藏族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坐落有青海省最大的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寺院旺加寺和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木合沙寺,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文结合资料对比和实地调研、测绘,从选址布局、结构形态、材料装饰等方面分析其聚落及民居与宗教建筑的特点。试图探寻河湟地区藏族聚落和建筑地域适应性特征,为今后该地区民族建筑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藏族聚落 宗教和民居建筑 地域适应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通天河流域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靳亦冰 罗宝坤 +1 位作者 王军 尼玛 《古建园林技术》 2019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临的损毁、老化、变异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安全、聚落转型、文化传承三个视角下的通天河流域藏族聚落的规划建设策略,为该地区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河流域 通天河流域 藏族聚落 生存基因 聚落选址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藏族聚落“人神共生”空间的成因与模式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晓蝶 杨宇亮 《住区》 2018年第6期136-142,共7页
本文针对藏族聚落中普遍存在的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相伴的空间现象,阐明了"人神共生"的概念,分析其成因,归纳出"人神共生"现象的不同空间模式特征。本文结论有三点:源自人性底层的精神需求是产生"人神共生"... 本文针对藏族聚落中普遍存在的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相伴的空间现象,阐明了"人神共生"的概念,分析其成因,归纳出"人神共生"现象的不同空间模式特征。本文结论有三点:源自人性底层的精神需求是产生"人神共生"现象的内部因素;青藏高原严苛的人居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因素。"人神共生"分为寺在村外与寺在村内两种基本空间模式,体现为寺院、白塔、转经筒、拉康等神圣空间与村落、农田等世俗空间的共生关系,神圣空间通过为藏民提供公共服务成为世俗空间的中心。信仰是少数民族聚落研究中的重要思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落 人神共生 空间特征 藏传佛教 村落
下载PDF
赤康村藏族聚落与宅居空间特征解读
7
作者 唐蝶 格桑白玛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3期209-211,共3页
赤康村是典型的藏族聚落传统模式,宅居空间也是藏文化内涵的深刻写照。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赤康村在聚落空间塑造中是在边界、中心景观和山水理念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宅居空间的营建是在家庭结构、生活生产方式及藏文化精神实质下产生... 赤康村是典型的藏族聚落传统模式,宅居空间也是藏文化内涵的深刻写照。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赤康村在聚落空间塑造中是在边界、中心景观和山水理念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而宅居空间的营建是在家庭结构、生活生产方式及藏文化精神实质下产生的,可以为解读藏族民居的深刻内涵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康村 藏族聚落空间 宅居空间 特征
下载PDF
川藏茶马古道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梦甜 旦增尼玛 +3 位作者 项青 王丹 次仁 阚瑷珂 《西藏科技》 2019年第9期68-71,共4页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道文化生态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结构形态、结构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川藏茶马古道沿线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 川藏茶马古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道文化生态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利用"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结构形态、结构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川藏茶马古道沿线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藏族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的结构性认知和总体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茶马古道 藏族聚落 空间意象
下载PDF
河源干旱地区人居环境调查与研究——甘南藏族山地聚落的生态适应性浅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晓莉 李志民 王军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165-168,共4页
该文通过对位于黄河首曲的甘南藏族山地聚落形态及发展机制的调查和剖析,指出传统聚落作为将社会、人居、生态相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这一地区居民生态、社会、物质观念的集中体现,控制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并通过分析传统聚落形... 该文通过对位于黄河首曲的甘南藏族山地聚落形态及发展机制的调查和剖析,指出传统聚落作为将社会、人居、生态相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这一地区居民生态、社会、物质观念的集中体现,控制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并通过分析传统聚落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间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传统聚落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为避免城市建设中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提出控制性原则,旨在维持这一地区脆弱生态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山地聚落 生态 适应性 河源地区 人居环境
下载PDF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与苫子房民居建筑地域适应性探究——以博峪村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英骄 张萍 陈华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7期7-10,18,共5页
博峪村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属半农半牧型经济,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聚落背山面水、布局紧凑,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环境影响,孕育出独树一帜的藏族聚落形态和苫子房民居建筑。文章结合文献与实地调研测绘... 博峪村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属半农半牧型经济,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聚落背山面水、布局紧凑,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环境影响,孕育出独树一帜的藏族聚落形态和苫子房民居建筑。文章结合文献与实地调研测绘,通过分析博峪村的聚落选址布局、街巷空间,以及苫子房民居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的特色,进一步探讨甘南地区藏族聚落和民居对特殊地理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和营建智慧,以期对其今后的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藏族聚落 苫子房民居 地域适应性 营建智慧
下载PDF
基于藏族聚落乡村特色的城市设计初探——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
11
作者 蒋青颖 《风景名胜》 2020年第10期0054-0054,0058,共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多数藏族地区参与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来,与此同时当地聚落特色也因 此受到冲击。本文将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从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出发,对丹巴县中路乡现有资源进行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多数藏族地区参与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来,与此同时当地聚落特色也因 此受到冲击。本文将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从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出发,对丹巴县中路乡现有资源进行概况总结,提出丹巴县中路乡城市设计的总体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与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相对应的具体城市设计手法,为藏族聚落城市设计提供思路和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落 乡村 城市设计 中路乡
下载PDF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藏族传统聚落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前军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39期95-96,共2页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藏族传统聚落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成为我国传统民居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扎尕那藏族传统聚落建筑形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索,针对在多元化模式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民居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发展...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藏族传统聚落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成为我国传统民居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扎尕那藏族传统聚落建筑形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索,针对在多元化模式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民居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意见和保护对策,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尕那藏族传统聚落 民居建筑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藏族空废化严重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玉树州称多县吾云达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蒙 靳亦冰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3期56-59,共4页
藏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居民运用当地材料及建造方法营建出具有百年历史的藏式碉楼景观,体现了其民族特色。由于地震、建筑结构不稳定及村中年轻居民外出务工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该地区传统村落空废化的情况非常严重,本... 藏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居民运用当地材料及建造方法营建出具有百年历史的藏式碉楼景观,体现了其民族特色。由于地震、建筑结构不稳定及村中年轻居民外出务工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该地区传统村落空废化的情况非常严重,本文选取吾云达村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造成村落空废化现象的原因,在村落背景现状、建筑结构不稳定、传统建筑风格保护的基础上,从生态、产业、安全及民居更新等多维度视角看待山地村落的规划。总结出如何运用构建山地生态格局、产业更新、打造平灾结合空间、居住空间提升,营建适应现代村落生活的设计策略,对吾云达村的规划提出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空废化 藏族山地聚落 多维视角 民居更新 发展策略
下载PDF
藏族聚居环境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泉 吕小辉 刘加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8-71,共4页
探讨藏族聚落和民居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指出其通过宗教文化的力量,使居者在真实生活世界中获得被神佑护的精神慰藉:对于藏族聚落而言,地方神信仰构建其隐形的心理场及其边界,界定受保护的地缘单位;对于藏族民居单体而言,通过对院墙尤其... 探讨藏族聚落和民居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指出其通过宗教文化的力量,使居者在真实生活世界中获得被神佑护的精神慰藉:对于藏族聚落而言,地方神信仰构建其隐形的心理场及其边界,界定受保护的地缘单位;对于藏族民居单体而言,通过对院墙尤其是院门的象征性守护,营造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家庭领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落 藏族民居 集体潜意识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