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经文之我见 被引量:6
1
作者 银赟 《国医论坛》 2016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探究《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相关内容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内经》原文。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一是从《内经》的原文出发,研究经文的原意;二是结合《内经》的上下文,理解经文的本意;三是结... 目的:探究《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相关内容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内经》原文。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一是从《内经》的原文出发,研究经文的原意;二是结合《内经》的上下文,理解经文的本意;三是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发挥经文的引申意义。结果:"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当理解为在春季,肝脏容易出现拘紧、拘急、不舒展的病理状态,此时,应该赶紧食用甘味的食物来恢复它的柔软、舒展之生理特性,或者食用甘味的食物来预防它出现这种病理状态。仿此,可以很好地理解相关原文。结论:《内经》对疾病的饮食调养十分重视,其方法符合"因时制宜"的思想,体现了《内经》重视治未病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藏气法时论 甘缓 酸收 苦燥 苦泄 辛润
下载PDF
《藏气法时论》考校两则 被引量:1
2
作者 符友丰 《医古文知识》 1994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藏气法时论 内经 素问
下载PDF
“五脏苦欲补泻”用药法则在仲景经方中的体现——经方“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95-308,共14页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称"五脏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此用药之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以《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为依据,梳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经方"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称"五脏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此用药之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以《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为依据,梳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经方"五脏五味补泻"用药范例,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启迪临证组方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经方 藏气法时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论胸痹心痛(冠心病)发病“不止于心,亦不离于心” 被引量:5
4
作者 安冬青 赵明芬 +1 位作者 郑静 胡金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胸痹心痛 多发病 冠心病 藏气法时论 临床表现 《内经》 脏腑相关 五脏六腑
下载PDF
泻青丸临床新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17期13-13,共1页
组成当归、冰片、川芎、栀子、大黄(煨)、羌活、防风各等份。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功效清肝泻火。主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易惊多怒,目赤肿痛,脉洪实。方解本... 组成当归、冰片、川芎、栀子、大黄(煨)、羌活、防风各等份。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功效清肝泻火。主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易惊多怒,目赤肿痛,脉洪实。方解本方为清泻肝火之剂。肝藏魂,在志为怒,肝有郁热,故常多怒易惊,不能安卧。目为肝窍,风热上攻,故目赤肿痛。《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喜条达,故散之即具有补之之意。然本方毕竟为泻火之剂,必须体实脉实之证,始为适合。方中大黄苦寒味厚,泄热下行;羌活、防风具有搜肝风、散肝火的作用,并能顺遂肝木上升之性。栀子散三焦郁火,导致热从小便而解。川芎、当归养肝润燥,冰片散风清热。本方是泻火散郁与养肝合用,故为平肝泻火之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青丸 清肝泻火 临床 清泻肝火 目赤肿痛 藏气法时论 风热上攻 平肝泻火
下载PDF
石菖蒲治耳鸣作用浅析
6
作者 曹淑霞 唐迎雪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12期75-76,共2页
耳呜病名见于《内经》,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呜响的听觉幻觉,往往伴随听力下降。我国耳呜发生率为15%-17%。祖国医学认为,导致耳呜的病因、病理有多方面。《医学入门》卷五指出:“耳鸣乃是聋之渐也”。《内经》论及耳呜病因有外感... 耳呜病名见于《内经》,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呜响的听觉幻觉,往往伴随听力下降。我国耳呜发生率为15%-17%。祖国医学认为,导致耳呜的病因、病理有多方面。《医学入门》卷五指出:“耳鸣乃是聋之渐也”。《内经》论及耳呜病因有外感寒、暑、湿、燥,脏腑内伤等。《灵枢·决气篇》说:“精脱者,耳聋”。《素问·藏气法时论》言:“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巢元方认为:“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呜”。现代医学认为主观性耳呜见于耳部疾病、高血压、颅脑损伤等;客观性耳呜见于颈静脉瘤、鼓膜张肌、咽鼓管异常开放等¨J。另外重度耳聋与低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石菖蒲 咽鼓管异常开放 重度耳聋 《医学入门》 《内经》 藏气法时论 听力下降 祖国医学 耳部疾病
下载PDF
运用瓜蒌薤白三方加减治疗胸痹病之体会
7
作者 高翯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9期65-65,共1页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的临床表现始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的临床表现始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病 加减治疗 薤白 瓜蒌 藏气法时论 《内经》 临床表现 胸痛
下载PDF
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临床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邢德伦 谭利明 +3 位作者 张林 何顺霞 崔海明 黄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7期853-854,共2页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胆病变所致。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胆病变所致。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缪刺论篇》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笔者近年来自拟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湿热型 2号方 胁痛 治疗 肝康 床体 藏气法时论 主要表现
下载PDF
心肌梗塞临证用药一得
9
作者 赵凤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3期43-44,共2页
心绞痛心肌梗塞之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认识。《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真心痛,手足青关节,心痛甚,且发夕死,夕发旦死”,即现代医学典型... 心绞痛心肌梗塞之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认识。《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真心痛,手足青关节,心痛甚,且发夕死,夕发旦死”,即现代医学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不外七情饮食损伤,因体虚劳倦,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源。而肾虚是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之本。肾虚则五脏虚,心阳不足,气虚血行无力,聚湿生痰,从而心脉瘀阻,形成本虚标实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用药 心绞痛心肌梗塞 现代医学 《内经》 肾为先天之本 藏气法时论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山茱萸 真心痛 活血
下载PDF
冠心病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依良 史轲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2-732,共1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包括在"真心痛"、"心痹"、"胸痹"等范畴中.从<内经>与<金匮要略>两书中描写的症状看,胸痹、心痛虽概括了多种胸部疾病在内,但...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包括在"真心痛"、"心痹"、"胸痹"等范畴中.从<内经>与<金匮要略>两书中描写的症状看,胸痹、心痛虽概括了多种胸部疾病在内,但其主要指的还是冠心病.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体 《金匮要略》 藏气法时论 临床常见 医学文献 “心痹” 《内经》 多发病 真心痛 胸痹
下载PDF
冠心病辨证施治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政 《新疆中医药》 2007年第5期4-4,共1页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和(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以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主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临床...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和(或)动力性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以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主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临床最早见于《灵枢·五邪》篇:“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灵枢·厥论》篇云:“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辨证施治 心肌缺血缺氧 血管腔狭窄 藏气法时论 真心痛 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八月“桑拿”,缓缓来
12
作者 戚姝娅 李朝峰 《家庭中医药》 2015年第8期18-20,共3页
进入八月,也就意味着要立秋了。今年农历8月8日立秋,但别高兴太早,立秋并不代表酷热难耐的盛夏已经结束,正相反,更加难忍的"桑拿天",俗话说的"秋老虎",也就是长夏要来了。长夏是个特别的时间段,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之《素问·... 进入八月,也就意味着要立秋了。今年农历8月8日立秋,但别高兴太早,立秋并不代表酷热难耐的盛夏已经结束,正相反,更加难忍的"桑拿天",俗话说的"秋老虎",也就是长夏要来了。长夏是个特别的时间段,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次注云:"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于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意思就是"长夏"从夏天生长出来。由此可见,应读zhang,音掌,长就是生长的意思。"长夏"的定义在中医界仍有些争议,但较公认的说法为:长夏是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也就是农历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此期间,气候炎热多雨,大气压俯低,气候沉闷,空气湿度大,人处其间,犹如置身桑拿房,故而戏称其为"桑拿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拿 藏气法时论 《内经》 中医经典 湿度 长夏 意味着 中医界
下载PDF
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
13
作者 朱志坚 《华夏文化》 1995年第2期44-46,共3页
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朱志坚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经烹调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药膳源远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代神农氏之时,便有了"药食同源... 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朱志坚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经烹调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药膳源远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代神农氏之时,便有了"药食同源"一说;据《周礼·天官》记载,在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膳 藏气法时论 五脏 《黄帝内经》 基本原理 《饮膳正要》 食物 饮食宜忌 心主夏 五味
下载PDF
防疰夏有良方
14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7X期32-32,共1页
明代医家盛寅说:“二分二至,病之轻者.可望其愈。瘸之重者,须防其笃”。夏至前后,天气乍暑。腠理乍开,内气不能胜其散。人有每逢春夏之交。怠情嗜卧,神衰乏力,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烦躁不宁等证.谓之疰夏。根据《内... 明代医家盛寅说:“二分二至,病之轻者.可望其愈。瘸之重者,须防其笃”。夏至前后,天气乍暑。腠理乍开,内气不能胜其散。人有每逢春夏之交。怠情嗜卧,神衰乏力,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烦躁不宁等证.谓之疰夏。根据《内经·藏气法时论》的观点,可顺应节律、科学用药。未病先防,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疰夏 良方 藏气法时论 明代医家 午后低热 不思饮食 科学用药 未病先防
下载PDF
辨时治疗疑难杂证三则
15
作者 荣鸿 《湖南中医杂志》 2008年第5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疑难杂证 辨时施治 治疗 藏气法时论 四时五行 休作有时 时间节律 五行生克
下载PDF
谈《黄帝内经》中的衣食观
16
作者 乔杰 《家庭中医药》 1998年第1期56-57,共2页
作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可能要数阴阳五行学说。它不但影响了中国文化,而且对世界现代科学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黄帝内经》的内容真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它涉及哲... 作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可能要数阴阳五行学说。它不但影响了中国文化,而且对世界现代科学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黄帝内经》的内容真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它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兵法、社会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国文化 现代科学观念 阴阳五行学说 加重病情 身体健康 消化不良 长夏 方宜论 藏气法时论
下载PDF
浅谈中医饮食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翠杰 辛淑梅 于庆霞 《黑龙江中医药》 2006年第3期31-32,共2页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精气津液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医理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又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精气津液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医理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又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论点。充分说明了食疗在中医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饮食疗 人体生命活动 藏气法时论 人体生长 五脏六腑 中医理论 中医治疗
原文传递
“胡颓叶”治喘效如神
18
作者 达美君 《家庭用药》 2016年第3期41-41,共1页
有人患喘三十年,服之(胡颓叶)顿愈。甚者服药后,胸上生瘾疹作痒则瘥也。虚甚加人参等分,名清肺散,大抵皆取其酸涩,收敛肺气耗散之功耳。蒲颓叶治喘咳方,甚者亦效如神。(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喘之病机喘的名称、症状... 有人患喘三十年,服之(胡颓叶)顿愈。甚者服药后,胸上生瘾疹作痒则瘥也。虚甚加人参等分,名清肺散,大抵皆取其酸涩,收敛肺气耗散之功耳。蒲颓叶治喘咳方,甚者亦效如神。(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喘之病机喘的名称、症状和病因、病机,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曰:“肺病者,喘息鼻张”,《本脏篇》曰:“肺高则上气肩息”,《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汗出憎风”,可知喘的主要病变在肺和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咳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藏气法时论 清肺 服药后 李时珍 病者
原文传递
春季重养肝
19
作者 史锁芳 《祝您健康》 2014年第4期10-10,共1页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春季重养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 养肝 春季 藏气法时论 用辛补之
原文传递
古人说“五谷为养”,不吃主食真的好吗
20
作者 彭鑫 《医食参考》 2017年第6期49-49,共1页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提出:“五谷为养……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古人指粳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五种粮食,后多泛指各种粮食,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提出:“五谷为养……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古人指粳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五种粮食,后多泛指各种粮食,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要。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体生长发育的组织更新和修复也离不开蛋白质,“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谷 古人 主食 碳水化合物 现代营养学 藏气法时论 人体需要 饮食习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