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与挑战
1
作者 仁青卓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7期0020-0023,共4页
随着现代汉藏翻译实践的不断深入,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本文旨在通过现代汉藏翻译史的视角,探讨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文章立足于现代汉藏翻译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翻译实践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 随着现代汉藏翻译实践的不断深入,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本文旨在通过现代汉藏翻译史的视角,探讨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文章立足于现代汉藏翻译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翻译实践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揭示了翻译如何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融合与传播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藏翻译史 翻译 藏汉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模因论视角分析藏汉文化交流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贤卿 史顺良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44-47,共4页
汉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意义深远。文章拟引用模因理论,以民俗、文学、语言、音乐、藏吧等方面的交流为例,分析指出藏汉文化交流中打造强势模因的重要性,以期进一步促进今天的藏汉文化交流。
关键词 模因论 藏汉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以茶马贸易来看藏汉文化交流
3
作者 李成霞 《产业创新研究》 2019年第1期35-36,共2页
茶马交易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其中以藏汉民族之间的茶马经济交易为主。茶马交易自我国唐朝出现以来,经历了千余年发展,为推动藏汉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立足于茶马交易的视角,阐述茶马交... 茶马交易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其中以藏汉民族之间的茶马经济交易为主。茶马交易自我国唐朝出现以来,经历了千余年发展,为推动藏汉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立足于茶马交易的视角,阐述茶马交易对藏汉文化交流的促进影响,最后提出通过弘扬茶马交易传统文化精神来促进藏汉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交易 藏汉文化 交流 弘扬
下载PDF
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桑杰东主 《办公室业务》 2019年第5期178-178,共1页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极为迅速,信息传播范围非常广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汉藏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宏观视角来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极为迅速,信息传播范围非常广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汉藏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宏观视角来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文化之间的交流必然会体现在语言翻译上。本文将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提出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藏翻译史 翻译 藏汉文化交流 作用
下载PDF
藏汉文化视野中的绝地天通思想——以古藏语“木给(dmu-skas)”与古汉语“建木”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同美 《民族学刊》 2012年第2期63-67,94-95,共5页
本文认为古藏语木给(dmu-skas)是指通天之梯,古汉语建木是指通天之树,古汉语建木是古藏语木给的译音。木给与建木反映的是藏汉古文化视野中的早期原始的绝地天通思想。在藏汉民族古文化视野下,这种绝地天通思想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 本文认为古藏语木给(dmu-skas)是指通天之梯,古汉语建木是指通天之树,古汉语建木是古藏语木给的译音。木给与建木反映的是藏汉古文化视野中的早期原始的绝地天通思想。在藏汉民族古文化视野下,这种绝地天通思想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致经历了巫觋管理阶段、人人为巫阶段、政教合一阶段、前三者合题阶段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在各自文化视野里每个阶段及其表现形式又略有不同。藏族历史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这样或那样的教派以及各种活佛系统产生发展之历史,其实说到底就是藏传佛教文化视野下绝地天通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部演绎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文化 古藏语 古汉语 绝地天通 木给(dmu-skas) 建木
下载PDF
藏汉文化背景下的“拉伊”研究——以藏族“拉伊”之乡共和县为例
6
作者 吕一冉 《黄河之声》 2019年第3期14-15,共2页
藏族"拉伊"在安多藏区广为流传,它承载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贯穿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藏族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流传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的"拉伊"与国家级传承人切吉卓玛老人为研究对象,作... 藏族"拉伊"在安多藏区广为流传,它承载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贯穿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藏族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流传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的"拉伊"与国家级传承人切吉卓玛老人为研究对象,作为藏族"拉伊"之乡的共和县,针对于该地区"拉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笔者兹从藏汉文化背景下与"拉伊"相关的风俗习惯、音乐风格、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及对该地"拉伊"的传承状况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文化 原生民歌 拉伊
下载PDF
清代藏汉文化接触日趋频繁的反映与见证——乾隆《卫藏图识》对藏语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心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6-191,共6页
乾隆末年成书刊印的《卫藏图识》是一部具有特色且影响较大的清代西藏地方志。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专设"藏语"一卷,对所收藏语词进行词汇分类、标注读音及研究,这在清代西藏方志编纂中均可视为是首创。《卫藏图识... 乾隆末年成书刊印的《卫藏图识》是一部具有特色且影响较大的清代西藏地方志。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专设"藏语"一卷,对所收藏语词进行词汇分类、标注读音及研究,这在清代西藏方志编纂中均可视为是首创。《卫藏图识》"藏语"卷所载资料既具有藏语史、藏语方言研究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志和清代藏汉文化接触与交流研究的价值。专记藏语的《卫藏图识》"藏语"卷在清乾隆末年出现,以方志文献形式有力证明了这一时期内地与西藏地区关系更趋紧密及人员往来已得到进一步增强,也反映了此时藏汉文化接触的日趋频繁。虽然《卫藏图识》"藏语"所收词汇量有限,并未涉及藏语语法,对藏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也显得十分有限,但反映并代表了清代西藏地方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藏图识》 藏语资料 藏汉文化接触 清代西藏地方志
原文传递
模因论视角下藏汉文化交流探析
8
作者 李成霞 《明日风尚》 2019年第5期81-81,共1页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规律的理论,其对于文化交流与传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藏汉文化源远流长,在全面深化民族团结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加强藏汉文化交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概述...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规律的理论,其对于文化交流与传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藏汉文化源远流长,在全面深化民族团结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加强藏汉文化交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概述模因理论作为切入点,阐述模因论视角下藏汉文化交流不同文化元素的模因,最后提出加强藏汉文化交流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藏汉文化 交流
原文传递
略论喜饶嘉措大师对藏汉文化交流的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扎西才旦 喜饶尼玛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6,共7页
喜饶嘉措大师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界的爱国领袖,通过培养各族学子、著书立说、创办青海喇嘛国文讲习所、中国佛学院,并在家乡倡导带有市场经济萌芽的集市贸易,特别是在内地传播藏族文化等,颇具影响。本文将其所作所为置于近现代中国之特殊... 喜饶嘉措大师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界的爱国领袖,通过培养各族学子、著书立说、创办青海喇嘛国文讲习所、中国佛学院,并在家乡倡导带有市场经济萌芽的集市贸易,特别是在内地传播藏族文化等,颇具影响。本文将其所作所为置于近现代中国之特殊历史背景下,集中展现大师底蕴深厚的佛学造诣、济世利民的入世担当、推陈出新的革新精神、开放包容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饶嘉措 藏汉文化交流 藏族文化
原文传递
从谐钦(大歌)与大曲的比较看藏汉音乐文化融合
10
作者 林裕春 《黄河之声》 2014年第13期44-47,共4页
通过谐钦与大曲的比较发现二者在结构、编配、速度等方面具有许多相同特征,它们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综合歌、舞、器的大型歌舞套曲;说明谐钦在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唐大曲的诸多特点而发展自身。谐钦,一方面保留了具有藏地浓厚... 通过谐钦与大曲的比较发现二者在结构、编配、速度等方面具有许多相同特征,它们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综合歌、舞、器的大型歌舞套曲;说明谐钦在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唐大曲的诸多特点而发展自身。谐钦,一方面保留了具有藏地浓厚宗教特色的歌词和民族风格,另一方面吸收了大曲的结构、编配、速度等特点而形成大型歌舞套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钦(大歌) 唐大曲 藏汉音乐文化 融合
下载PDF
赴四川藏区配送图书、安装书架等汉藏文化交流活动纪实
11
作者 何先进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
介绍四川省图书馆开展汉藏文化交流,为四川藏区部分具备条件的寺庙、村寨和小学配送图书等活动,及开展藏文古籍数字化缩微试点等工作。
关键词 藏汉文化交流 流动图书室 藏文古籍数字化缩微
下载PDF
藏汉佛教音乐的融合——康定鱼通区庄上村佛教音乐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影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最近,笔者对四川甘孜州康定鱼通区庄上村部分土生土长的藏族居民作了宗教信仰方面的初步考察,发现该地区居民宗教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其间又夹杂着汉传佛教,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该地区佛教音乐的分析,从而解读其藏汉佛教音乐相融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 藏传佛教音乐 汉传佛教音乐 藏汉文化交互影响
下载PDF
藏汉融合历史视角下的西藏通识教育
13
作者 周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34期245-246,共2页
文章以藏汉文化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着手,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中藏、汉两大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在这一文化基础之上对西藏高校通识教育现状的发展趋势简单探讨。
关键词 藏汉文化 通识教育 融合
下载PDF
“旋子”纹样在河湟地区的流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8-74,共7页
"旋子"纹样是明清官式建筑彩画的典型纹样,它自身经历了长久的演变而形成了规范程式的样式;"缠枝"纹样是在藏式建筑彩画中常见的装饰纹样,二者在河湟地区的建筑上体现出从相互并行到相互融合的生态式变化,为地方式... "旋子"纹样是明清官式建筑彩画的典型纹样,它自身经历了长久的演变而形成了规范程式的样式;"缠枝"纹样是在藏式建筑彩画中常见的装饰纹样,二者在河湟地区的建筑上体现出从相互并行到相互融合的生态式变化,为地方式彩画的典型纹样之一。这种彩画纹样的流变形态在民族文化交流中具有图像的证据意义,从而反映着藏汉文化交流的长远历程与交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子 缠枝 藏汉文化交流
下载PDF
塔尔寺建筑中的汉族装饰艺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筱青 曹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 塔尔寺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亦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该寺在修建伊始,和后来多次的维修过程中,都有汉族工匠参与,他们揉合了藏汉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集中体现在其建筑装饰艺术当中;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塔尔寺宗教信仰的认同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寺 建筑装饰 汉族艺术 藏汉民族文化 藏传佛教
下载PDF
品位《尘埃落定》的文化底蕴——土司制度和民间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莉 《湘潮(理论版)》 2008年第2期80-81,共2页
藏汉文化融合的土壤孕育了《尘埃落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宗教理念的光辉照耀着神秘而又浪漫的民间文化意蕴。作者在从容地完成一段民族秘史的同时,深入藏汉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追求着生命和智慧的寓意。探讨小说中土司制度和民间文化的文... 藏汉文化融合的土壤孕育了《尘埃落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宗教理念的光辉照耀着神秘而又浪漫的民间文化意蕴。作者在从容地完成一段民族秘史的同时,深入藏汉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追求着生命和智慧的寓意。探讨小说中土司制度和民间文化的文化视野帮助理解《尘埃落定》深沉而厚重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藏汉文化 民间文化 土司制度
原文传递
论语言文化视角下中国汉藏茶文化及埃塞俄比亚咖啡文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永藏卓尕 《汉字文化》 2018年第3期66-67,共2页
本文旨在以日常饮品为视角,以不同民族或国家的社会生存环境为着眼点,解读比较我国汉藏茶文化及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咖啡文化及相关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藏汉文化 咖啡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