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演变及其调适——一个演化博弈的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灿松 景鹏 周智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7-54,共8页
特殊地理环境下多民族共生关系是在资源和生存空间争夺的过程中不断试错、调适形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合作和竞争是各民族族际共生的重要形式,而合作是理想选择。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单纯局限于... 特殊地理环境下多民族共生关系是在资源和生存空间争夺的过程中不断试错、调适形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合作和竞争是各民族族际共生的重要形式,而合作是理想选择。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单纯局限于民族之间关系的变动,而是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之间交织演进的动态过程,是在特定空间尺度中多界面关系系统性综合作用并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而在多民族博弈的过程中,外在的合理干预对其良性发展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族际关系 族际共生 滇川毗连
下载PDF
滇川藏毗连地区区域功能定位与多向度研究价值——基于非传统安全的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灿松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当前非传统安全在藏区的影响日益凸显,藏区的稳定与和谐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内容,而滇川藏毗连地区是连接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区,该区域从古至今是一个内聚度高、联动性强的整体区域,具有维系我国稳定和边疆安宁、扶贫攻坚... 当前非传统安全在藏区的影响日益凸显,藏区的稳定与和谐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内容,而滇川藏毗连地区是连接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区,该区域从古至今是一个内聚度高、联动性强的整体区域,具有维系我国稳定和边疆安宁、扶贫攻坚、调解我国生态平衡区和能源储备的区域功能;该区域由于藏缅语族族群的迁徙频繁和聚合紧密、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地域文化多元性的复合并存、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性突出,清代以来中央王朝就逐渐重视该区域的整体治理等使得这里整体性研究价值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滇川毗连地区 中间地带 区域研究价值
下载PDF
滇川藏毗连藏区流动人口族际关系调查与思考
3
作者 李灿松 梁海艳 《南方人口》 CSSCI 2014年第4期47-59,共13页
滇藏川毗连藏区作为联系内地和西藏的重要通道区,历来是多民族流动人口的汇集区。近年来,随着藏区社会经济外向联系的不断增强,各民族人口流入滇藏川毗连藏区的数量和扩散地域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与藏民之间的族际交往途径和族际关系都出... 滇藏川毗连藏区作为联系内地和西藏的重要通道区,历来是多民族流动人口的汇集区。近年来,随着藏区社会经济外向联系的不断增强,各民族人口流入滇藏川毗连藏区的数量和扩散地域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与藏民之间的族际交往途径和族际关系都出现了新形貌和新动态。本文在深入该藏区调查摸底流动人口分布情形基础上,重点对族际认知态度、族际关系感知、族际通婚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较全面呈现了目前滇藏川毗连藏区中流动人口的族际关系形貌及其变化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族际关系 滇川 毗连
下载PDF
论滇川藏交界地藏族木碗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和梦 和金保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3,共6页
分布于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是统称为"藏族木碗"(简称藏碗)的木制饮食器皿的主要生产者与使用者;又因木碗是该区域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因而在承载丰厚的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有着建构藏族内部以及区域内与其... 分布于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是统称为"藏族木碗"(简称藏碗)的木制饮食器皿的主要生产者与使用者;又因木碗是该区域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因而在承载丰厚的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有着建构藏族内部以及区域内与其他民族社会网络关系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藏族木碗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的田野调查,探讨该区域木碗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其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川交界地 茶马古道 木碗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川藏交界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邹礼跃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5,共6页
滇川藏交界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该区域的产业兴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 滇川藏交界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该区域的产业兴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通过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助力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兴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滇川交界区 旅游产业 现实境遇 路径选择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流变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信 《体育风尚》 2020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受到冲击,传承发展民族村落体育文化将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建设大香格里拉”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针对其村落体育文化发生流变的现状,对...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村落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受到冲击,传承发展民族村落体育文化将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滇川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建设大香格里拉”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针对其村落体育文化发生流变的现状,对本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川地区 民族村落传统体育 流变 发展
下载PDF
重构滇川藏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研究
7
作者 刘信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近年来,滇川藏地区在建设“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的大力推动下,滇川藏民族村落体育文化传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瓦解,重构该地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保障滇川藏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得以良性传承发展亟待解决的问... 近年来,滇川藏地区在建设“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的大力推动下,滇川藏民族村落体育文化传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瓦解,重构该地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保障滇川藏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得以良性传承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滇川藏地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基础上,努力寻求与当下经济发展、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相调适的重构内容,为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传承寻求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川 民族村落传统体育文化 生态系统 重构
下载PDF
近代盐井腊翁寺事件原因分析——兼论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保罗 觉安拉姆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2-19,共8页
盐井地处藏滇川交界地,腊翁寺是盐井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腊翁寺事件,史称“腊翁寺之乱”,现今有必要分析这桩事件的起因。纵观历史,藏滇川划界不明与腊翁寺的特殊地理方位,以及设立盐厘... 盐井地处藏滇川交界地,腊翁寺是盐井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腊翁寺事件,史称“腊翁寺之乱”,现今有必要分析这桩事件的起因。纵观历史,藏滇川划界不明与腊翁寺的特殊地理方位,以及设立盐厘局与“该寺不应”是发生腊翁寺事件的起因之一,而天主教传入盐井、招收信徒、修建教堂、强占土地是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该事件的原因分析中给我们的启迪是,依法管理寺庙、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井 藏滇川 天主教 腊翁寺事件 原因
下载PDF
云岭处处报春早 高原新扑面来—边疆各族人民实践“三个代表”喜迎十六大
9
作者 阿苍洱 和向红 李毅铭 《今日民族》 2002年第11期8-10,共3页
走进迪庆高原,处处涌动着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积极建设香格里拉文化州、生态州、滇川藏旅游集散地的热潮,千年藏区在今天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一股股建设家乡的新风在这里兴起。
关键词 迪庆族自治州 经济建设 香格里拉文化州 高原生态州 滇川旅游集散地
下载PDF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tomography an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on the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2
10
作者 WANG Qiong GAO Y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2532-2542,共11页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on the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 eau, we make use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seismic ambient noise data obtained at 5...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on the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 eau, we make use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seismic ambient noise data obtained at 55 broadband stations from the regional Yunnan Seismic Network. These data are used to compute Rayleigh wave Green's Functions by cross-correlating between two stations, extracting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and finally inverting to image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with periods between 5 and 34 s by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The results tie structures in the studied region. Phase velocity anomalies show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s in crustal and uppermost man- at short periods (5-12 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tectonic features such as sediment thickness and the depth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enclosed by the Honghe, Xiaojiang and Jianchuan faults, emerges as a large range of low-velocity anomalies at periods of 16-26 s, that in- verts to high-velocity anomalies at periods of 30-34 s. The phase velocity vari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suggests that the low-velocity anomaly area in the middle-lower crust may correspond to lower crustal channel- ized flow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since 1970 reveals that the Yunnan region is inhomogeneous and show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 motion. However, earthquakes mostly occur in the upper crus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middle-Yunnan block where earthquakes occur at the interface zone between high and low velocity as well as in the low-velocity zones, with magnitudes being generally less than 7. There are few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5 at the depths of 15-30 km, where gather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7 or higher ones which mainly occur in the interface zone between high and low velocities with others extending to the high-velocity abnorm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Yunnan region ambient noise CROSS-CORRELATION Rayleigh wave surfacewave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